尊敬的法師,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正式開始講解《無量壽經》的經文,請大家打開經本第二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法會聖眾第一》。一部經一般含有三個部 分,第一個部分叫做序分,好像一本書的序言的部分,開頭介紹;第二部分是正宗分,正宗分就是一本書的主體部分;第三個部分叫做流通分,流通分是這部經的最後結束語的部分。本經結構非常完整,都含有這三個部分。這部經總共有四十八品,這個分品的工作是夏蓮居老居士所做的,是為這部經分開不同的段落,使我們對這部經的邏輯、結構、思想的這種順序,我們能夠清楚明白。
這一品,第一品至第三品是本經的序分,就是開頭介紹。序分,拿人體來比喻,好像人的頭部,這個頭部有五官,眼耳鼻口眉毛等等,這些器官它是整個人體的一個表象,就是體現這個人究竟是什麼人,從他的頭部眼耳口鼻就可以看得到。一個人如果是善良的,他的眉眼都是很善良,慈眉善目。如果一個人惡念很多,他的眉眼透著惡氣,甚至是殺氣,一看見他就覺得很不舒服,心驚肉跳。所以人的五官可以將整個人的氣場,我們講這種氣質表現出來。這部經的序分就是這樣的作用,把整個經的大意已經跟我們烘托出來了。正宗分好像人的身體,裡面有五髒六腑,主要的部分;流通分好像人的手足。所以一部經一定要具備這三分,就是三部分,才叫做圓滿,就好像人,缺哪一部分都叫做殘廢,所以一定要很圓滿的具足。
我們今天就正式從序分開始講起。這部經有大經的架勢,好像《華嚴經》、《法華經》,它們的序分都很長,流通分也很長,這個是大經的架勢。如果是一般的小經,一般都是序分簡單介紹,時間、地點、人物、在哪裡講的等等,一、二句話就沒了。流通分也很簡單,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這樣就完了。但是這部經不同,這部經序分就有三品,經文相當之長;流通分有六品,最後第四十三至四十八品,中間從第四品到四十二品是正宗分,所以這個看起來是大經的架勢。清朝的彭際清老居士講,《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真是,從架勢從這個氣勢來看都是很相似。
這個序分三品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品跟第二品,是通序,也叫做證信序。證是證明的證,信是信心的信,這一部分經文就為我們做證明,為我們加強信心,這樣的作用。一般經裡面都必須具有,所謂六種成就,都是為我們加強信心,知道這部經不是隨隨便便,後面的人杜撰出來,自己寫出來的,真真正正是佛所講的。在哪裡講的,什麼時候講的,有些什麼人參加,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很詳細的會議記錄,一般會議記錄都有時間、地點、人物等等,主旨、怎樣來問的等等。第三品這個經文叫做發起序,又叫做別序,別就是特別的,跟一般經不同的,這個別序叫做發起序,就是這部經是怎樣發起的,是什麼因緣講出來的。
這兩個部分,我們第一品就屬於正信序、通序。通序裡面介紹了六種成就,六種成就就是這部經有六大元素,好像我們記錄會議的記要,都要寫明,其實這些經典就是佛當年開法會講課它的會議記錄。是什麼人記的?阿難尊者記的。阿難尊者是佛的侍者,跟佛的時間很長,而且他有一個很好的本事,記憶力特別強,真是過耳不忘,不是過目不忘,是過耳不忘,只要佛跟他講一次,他就永遠記住,絕對不會忘記。這個腦子比計算機更好用,這個真的不是普通人,是大菩薩來示現。所以佛滅度之後,阿難尊者就擔任佛經講解,就是復講的工作,把他所記得的,佛所講的經,他原原本本復述出來,下面五百阿羅漢都是佛的弟子,他們來記錄。記錄之後就整理,整理完了就成為經典,所以經典是這樣出來的。這六種成就是佛當年他親自指示阿難尊者,阿難問佛,以後我們會集經典怎樣開頭?這個開頭很重要,一篇文章開頭開得好,整篇文章都生輝,所以他親自問佛,每一部經是怎樣開頭?佛就告訴他六種成就。我們把經文讀一讀,我們把整品讀下來,我們一起合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捨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捨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謝謝大家,讀得很整齊,肯定回去有做過功課。這個六種成就,所謂第一信成就;第二是聞成就;第三是時成就,時間的時;第四是主成就,教主的主;第五是處成就,處就是地點,在哪裡;第六是眾成就。六種成就這部經具足。『如是我聞』這個「如是」就是信成就,要我們產生信心,「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成就,『佛』就是主成就,他是教主,就是講課的主講人。『王捨城耆阇崛山中』是處成就,這個地點。『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等等,下面還有菩薩眾,這個是眾成就,就是聽經的大眾。這裡是把一部經什麼人講的,什麼人聽聞來記錄的,阿難尊者是我聞,我是阿難尊者自稱。時間、地點、出席會議的大眾等等都記錄得很清楚,說明這部經是真實發生的會議,這個真的叫做法會,講法教學的大會。所以這個是表示這部經典是非常真實,一點都不虛假,不是後人杜撰的。
先講「如是我聞」,這個如是,是阿難尊者他自己講,我聞,我就是阿難尊者自稱,聞就是聽聞,這句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正如我親耳聽到佛所講的,就是這樣解釋。如是我聞,就是我親自聽到的,不是聽人講的,不是別人傳達的,是我真正聽到的,我在場。這裡就含有信成就和聞成就,說明這部經真真正正是佛金口所宣說,大眾可以放心相信,絕對不是虛假,這個就是所謂信成就。這個如是,除了表面上這一層意思之外,還有更深的意思,這個意思一般人就看不出來。什麼叫如是?當然在事相上講是要我們相信,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學世間法所謂知識教育,好像你去讀書,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你可以用懷疑。特別是學科學,你用懷疑,你先提出一個問題,所謂的假設命題。好像我們要做研究,都是先提出一個Hypothesis,假設的問題,然後去論證這種命題能不能夠成立,是大概多大可能性能夠成立,這個就是用懷疑的態度去研究,這個是世間法。我以前是在大學裡面教書,我就很習慣於這種思惟,寫論文之前,先要立一個命題,所謂假設的命題,這個命題能不能夠成立我們不知道,我們要去檢驗。我以前是學金融的,用這些數據來檢驗一個理論,經常都要用統計的工具,所謂計量經濟學,要拿計算器來Internet model慢慢去檢驗看看能不能夠顯著成立等等,這些統統都是世間法,跟佛法的思惟完全不相同。
佛法是出世間法,用你世間的邏輯思惟是不可能進去的。所以我們知識分子挺可憐,我是受了二十年的所謂知識科學的教育,污染很重,所以調過頭來學佛很艱難,還不如那些沒有文化的老阿公、老太太,他們學佛是最快的,因為他們不用懷疑。出世間法不可以用懷疑,要憑你的信心,所以《大智度論》裡面講,「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你靠什麼入這個佛法的大海?靠你的信心,堅信不疑,你的信心愈堅定,你就入得愈深。所以知識分子想來學佛,最重要第一個將他這種懷疑的態度放下,你不放下這個懷疑的態度,你不可能進去。你所學的,無論你多用功、多精進,學的只是皮毛的常識。你可能知道很多的名詞術語,經典的經文你可以背得很多,但是你對佛講的如來真實義是邊都碰不到,這個是我通過二十年世間教育,和二十年跟淨空老法師學佛,兩種思惟我親自有這種體驗,兩種是絕對不同的學法。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起這個信心,信什麼?佛所講的一切法,概括起一句話,大家知不知道可以用哪句話來講?四個字「諸法實相」。諸法就是一切法,一切宇宙萬有一切現象叫諸法,實相就是真實相,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要知道什麼是真相你才能夠相信,真相非常難講,道家《道德經》它開始都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難講,道就是講不出來的,你想講已經離了真道。為什麼?你起心動念,一起心動念,已經偏離了真道,偏離了真實相。所以佛家要我們怎樣契入實相?必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思惟,放下言語,所謂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是講不出來,道斷,道不出來,講不出來的;心行處,心行,行就在動,心動就已經偏離了,心動一定要滅。就是放下你的念頭,你才能夠所謂行到行不到處,你能夠契入如來真實的境界。
你說,講真相又講不出,到底有沒有,到底是什麼?好像愈講愈玄,好像虛無缥缈一樣,這個就是佛法的難處。難就難在這裡,它又是真實,真實到任何現象都沒有它真實,但是要講講不出,甚至想也想不到,這個就是所謂真心自性,非是我們的六根能夠攀緣得到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面五根是我們的身體,身體眼看不到,耳聽不到,鼻聞不到,舌頭又嘗不到,身也觸摸不到,甚至連你的意,意就是你的精神、你的意識、你的思惟都達不到。所以必須要把你的六根裡面的六識放下,從不起心不動念才能夠體會到事實真相。所謂的「實相妙理」,這個妙理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它是恆常不變,這個叫做真。什麼叫真?能夠變的就不是真,你說這個宇宙裡面什麼東西不變?太陽都變,太陽現在的壽命四十六億年,四十六億年前沒有太陽,它生出來了,有生它就有滅,現在太陽是中年,大概也是四、五十億年以後,太陽也要爆炸,沒有了。
所以宇宙一切萬物都有所謂的生住異滅,所謂的生老病死。這個所謂生老病死,是一切萬物都有這樣的現象,所以這些就叫做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因為它都會變。什麼是真正不變?不變的就不叫有為法,就叫做無為法。無為法,你如果看《百法明門論》裡面講,無為法有六種,其實只有一種是真正的無為法,叫做真如無為,真如就是自性,就是這裡講的實相,就是「如是」這兩個字代表。什麼叫如?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講得好,說實相的理體,理是道理,體是本體,實相的理體是恆常不變,不生不滅這個叫做如。所以一切法都是真心自性所變現出來的,萬法皆如,萬法就是一切法,一切的現象不離自性,全部是自性現出來。
這個道理很難明白,怎麼可以現出來的?我舉個簡單例子,譬如說作夢,人人都作過夢,你作夢這個夢境是怎麼出來的?就是現出來的,沒有人制造夢境,你自己都沒辦法制造夢境,你睡著之後,你作夢的意識心還在活躍,於是它就現出這種形象,現出這些環境、這些境界。我們這個宇宙萬物、一切法都是這樣現出來的,是哪裡現出來的?真心現出來的。真心現出來之後,我們還有念頭,這個念頭是妄念,真心沒有妄念。但是起了妄念是怎樣一回事?這個叫無明,凡夫迷惑顛倒就會產生無明,無明的表現就是起念頭,一起念頭,真心所現的境界,隨著你的念頭就開始起變化,起變化就變出不同的境界,十法界都是這樣變現出來的。譬如說,你起一個貪瞋癡的念頭,貪念,自性就隨著你的貪念現出什麼境界?餓鬼道,貪心變餓鬼。如果你起一個瞋恚的念頭、妒忌的念頭,這些惡念,自性就隨著這個妄念現出地獄的境界。如果你愚癡、無明、迷惑顛倒、不信因果,不能夠相信佛菩薩、聖賢的教誨,愚癡,自性隨著這個念頭現出畜生道境界。
我們人是有五戒十善這個念頭,五戒就好像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就對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仁就不殺生,義就不偷盜,禮就不邪YIN,不妄語就是信,不飲酒是智,智,不飲酒,飲酒就沒有智慧。所以五常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如果人沒有仁義禮智信,這個人就不是人,雖然穿著人的衣服,我們給他一個名稱叫做衣冠禽獸。就不是人了,命終之後一定墮落三惡道。所以想做人,起碼要有五戒、五常、十善這個基礎。如果五戒十善做得很好,再加上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這個四無量心,就生天道,自性就隨著你這種善心現出天道的境界。
當然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是這樣,他們都有念頭,隨著他們的念頭,自性現出相應的境界。所以《華嚴經》上講,一切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是真心,真心能現的這個功能。但是現什麼隨著你的念頭,唯識,識就是念頭,唯識就是變了,所現出的境界可以跟著它變。就好像我以前舉的三個玻璃片的例子,紅色的代表執著,藍色的代表分別,黃色的代表妄想,眾生多少都有這三種妄念,如果三種具足,這個心能夠現什麼?隨著這個妄想分別執著就現出六道輪回,如果你放下執著了,將執著放下,所現的境界就清楚很多。你看到現出來的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是天台宗裡面講的相似即佛,六即佛裡面的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他還有念頭,但是他的念頭完全是正的,沒有一點偏邪。如果你把這個分別放下了,剩下只有妄念、妄想,這個境界就更清楚,愈來愈跟真實的現象相應了,就跟事實真相相應,但是還有一點點變色,這個還有唯識所變,還有一點點,還是變了,它不是原色。把這個也放下了,就現出原色了,原來一真法界現前。
所以這個如是是應該這樣講,這個「如」就是一切法的本體,就是自性,我們的真心。這個「是」是什麼?「是」是隨順這種真相,來講事實真相,這個是佛有這種本事,依實相來講法。一切大乘經典都以實相為體,這個體就是本體,佛是依據事實真相講出來的,這叫做如是。這部經是講什麼?講極樂世界,講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佛依據什麼來講?也是依據事實真相。所以能夠相信佛所講的這個事實真相,能夠隨順佛陀的教誨,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叫做是,如是。所以能念的心是依實相,是真心,真心能念、能現,能念阿彌陀佛,能現出極樂世界,這個是真心。我所念的佛也是實相佛,阿彌陀佛是圓滿成佛的,所以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合為一體,這叫做如是。所以兩個字把淨土法門的精髓都講出來,把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法的精髓也都講出來,不外乎就是實相,和依實相去修行,能夠證得實相,如是這兩個字就代表了。
你看《大智度論》裡面解釋如是,整整解釋了一卷的經文,講兩個字,如果要講這兩個字,詳細講可能要講一年。我們只是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因為後面還要講下去,後面所講的都是如是兩個字,如是這兩個字你全部聽明白了,後面你不用聽了,你就回家安心念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就解決了。但是一般就沒有這種人,這種人是所謂善根福德因緣非常深厚,基本上差一點要開悟了,一點他就破,這種人。一般都要好好去聽經,等你把經全部聽明白了,你回過頭來,原來如是,你就全部明白了。
我們繼續看下面兩個,「我聞」,我聞是聞成就。我是阿難自己講,為什麼阿難一定要這樣講?佛其實知道,因為阿難尊者跟著佛二十年,我們問,他跟了佛二十年,二十年前所講的經阿難沒有聽到,那他怎麼可能把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全部能夠集結出來?因為阿難在出家的時候,他提一個條件,他說佛陀,你要我出家一定要答應我,我沒有出家前你所講的經統統跟我私下講一次,這樣我才能夠出家,向佛提出一個條件。佛很慈悲,就答應了他。於是佛白天跟大家講,晚上跟阿難尊者講,日夜都不停,跟阿難把二十年前所講的經統統再講一次,所以阿難全部記在腦子裡面。佛滅度之後,阿難尊者他就上台復講。
所以想學講經說法怎麼學?阿難尊者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也是這樣學出來,老師怎麼講,我們就怎麼講,叫做復講。千萬不可以自己發揮,講自己的意思那就麻煩了,這個不是佛的意思,不可以用自己的意思講,一定要用老師的意思。老師的意思,老師是過來人,他的意思完全是符合事實真相。所以我們學講經,淨空老法師對這個要求得非常嚴格,絕對不可以自由發揮。怎樣講?復講,剛剛初學的時候,基本上拿著師父的講記一個字一個字這樣讀出來的,這叫復講。老師以前怎麼講,你現在就要怎麼講,講到你幾乎很熟了,你這個意思全部都能夠明白,全部都能夠理解,你可以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這才可以放開。你可以基本上不用照讀,用你自己的話講,講得沒有錯,下面的人要聽,跟一起學講經的同修他們互相聽,講小座。他聽,如果你講錯了,下台之後立刻跟你提意見,這句話老師不是這樣講,一定要改正,這樣練出來。
這個學講經的方法是阿難尊者開始,阿難尊者上台復講佛講的,下面是五百阿羅漢一起來聽,阿難講的,只要有一句,其中一個阿羅漢提出有不同意見,說不是,你講這句話好像我聽佛不是這樣講的,他提出不同意見的,這句話就不可以記在佛經裡面,就要刪除。所以句句話都是經過五百阿羅漢弟子來鑒定認可,這才能夠寫在經典裡面,這是為了取信於後人。所以這個經文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都是經過五百阿羅漢的反復斟酌,絕對不會有錯誤,才能夠流傳下來。
阿難尊者因為他親近佛的時間很長,所謂潛移默化,自然對於佛的那種日常儀態他觀察得很細致,他就學得很十足。上台講經跟佛講的差不多,這個我們都能夠明白。好像有些同修跟我講,見到你講經好像淨空老法師一樣,這個因為我跟了老法師二十年,你整天觀摩,你當然就不像都學到像。阿難尊者當時也是這樣,上台講經佛加持他,所以他也放光,他那種神色儀態跟釋迦牟尼佛十分相似,下面聽的阿羅漢弟子都很疑惑,疑惑什麼?第一個是疑惑,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又復活了,又來了?第二個是,是不是阿難尊者也成佛了?這兩種疑惑都有。結果阿難尊者一開口說,「如是我聞」,我是聽佛所說的,大家一聽,這個是阿難,這個不是佛,這樣疑惑就消除了。所以阿難尊者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傳佛的衣缽,將教傳下來。
這裡我聞的「我」字,有些學教的人可能會提出異議,佛家不是說無我,為什麼又要說我?《金剛經》裡面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還要講我,那不是矛盾?這個對於《金剛經》的經義還沒有能夠完全了解,只是知道一半,不知道全部。要知道,《金剛經》它是破我相,但是不破假名,這個我是一個假名,不是說真的有我,這個只是一個名字。好像《金剛經》裡面有很多這樣的話,譬如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是什麼非什麼是名什麼,這個公式,以前毛澤東都很懂,他以前都拿這個問題來問趙樸初老居士,所以這個是《金剛經》的公式,重復了很多次。
是什麼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凡所有相都是虛妄,都是假相,雖然是假相,又不可以破它的假名,如果沒有這個名字那就無話可說。你說什麼都不講,那就沒話說了,佛講什麼?佛要講四十九年,就是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又要我們不可以執著這些名字,不可以執著名詞,所以這樣才能夠中道。既不會墮落在凡夫的執有,以為它真有,這個執著假的,這個錯誤。也不會墮入二乘的偏空,小乘人他偏空,反正什麼相都是假的無的,就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講了,這個佛也反對。應該怎樣?要中道,中道是不偏有也不偏空,這個叫做第一義谛。第一義谛是真谛、真相。所以這個我字,跟大乘菩薩所講的「常樂我淨」這個我是一樣,這個我是什麼?是自性。自性能現一切法,所以一切法、宇宙一切的眾生都是一體,這個一體叫做我。所以這個聞也是自性的作用,自性有見聞覺知的作用,無論是宇宙裡面哪一個地方,哪一個眾生起心動念,佛菩薩都能知能聞,為什麼?因為他已經證入自性,他與一切眾生合為一體,所以這個叫我。這個我不是凡夫所認為的妄相那個我,是真我。
我們再看下面第三個是時成就,「一時」。一時是講時間,一時是什麼時候?有些剛剛學佛的同修他整天看到佛經說一時,究竟什麼時候?是不是印度人沒有時間觀念,記錄這個會議記要起碼要寫一個時間,好像我們說,公元二0一二年,今天是七月幾號,上午十點鐘開講,起碼要寫一個時間出來,你才能夠取信於後人。為什麼整天講一時?這個問題很多知識分子會提出來,這個也是對佛經的經義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所以提出的是外行人的問題。這個一時的意思很深,味道很濃。他為什麼不講哪一個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現在科學家證明,你看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相對論裡面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就是講,時間、空間都是一種假象,是人類的錯覺,不是真實的。
為什麼?因為這個時間是由兩種運動物體速度來決定的,這個相對論裡面講。如果大家對相對論稍微了解,可能你聽過一個故事,叫做火車,飛速運行的火車,假如一個火車裡面,中間的車箱,有一個人按住手電筒,放出一個光,同時向車頭和車尾射出兩個光束。相對論裡面講光速是穩定不變的一個恆常的速度,這個車它運動得非常快,差不多接近光速的時候,當你向車頭射出光束的時候,車在前進,光也在前進,光要追上那個車,才能去到那個車頭,肯定它時間要長。那你向車尾射出光束的時候,是兩種速度同時,車也向前飛速運行,光束向後射出來這個速度很快,很快就到車尾。所以對車中間的這個人來講,他是同時射出兩個光束的時候,但車頭的人跟車尾的人,他所接受這個光的時間是不同的,所以對於車中間的人來講是同時,但是車頭車尾的人不同時,那個時間是不同,所以就會給一人個錯覺,時間,向前行的速度所用的時間,比向後行的時間要長。但是這個時間哪個是正確的?哪個都不正確,是錯覺。所以相對論就講這個問題,相對速度決定的,不但時間是錯覺,空間也是錯覺,所以時間空間統統都是人的錯覺。
佛法裡面講妄念,在《百法明門論》裡面講是,不相應行法,不相應的是抽象,根本不是真實,假的,抽象的概念而已。講實在的,是沒有時間,所以在佛的境界裡面,看過去、看現在、看未來是同時,一看就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同時,所以寫什麼時間,沒什麼意義。所以印度的人當時他們都修禅定,他們已經證入這種境界,超越時空,所以他知道時間根本是假的,根本沒必要寫時間,所以干脆就寫一時。這個一時很有意思,是什麼時候?就在你能夠證入這個境界的時間,當下,講經的人是佛,佛在念佛三昧當中講這部經。他這個本事很高,他能夠在一剎那當中,我們就說一秒鐘,一秒鐘裡面,或者是講一個字當中,能夠講遍一切法門,這個叫證得陀羅尼,佛有這個本事,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之後在大樹下,在菩提樹下打坐,坐了多久?二七日中,有些人說三七日中,就算三七日二十一天,二十一天裡面講了多少法?《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華嚴經》不是說我們現在世間流傳的《華嚴經》,這個世間所流傳,現在我們現有的《華嚴經》是一個目錄而已,事實的《華嚴經》有多大?龍樹菩薩去到龍宮裡面看到,大龍菩薩為他打開倉庫讓他看,這個《華嚴經》有多大?總共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印度寫經文是用偈,一首偈,就好像一首詩這樣的,但是沒有詩這樣對仗、這樣有格式,這個叫做偈。一首偈四句,有多少偈?十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十個再乘上十億個銀河系,就是一百億個銀河系,全部把這裡面的物質磨成微塵,我們不用說很大,講原子,磨成好像原子這樣小的微粒,有多少?是這麼多首偈。所以龍樹菩薩看到眼都直了,這個《華嚴經》我們人不可能受持得了。釋迦牟尼佛在大樹下三七日中就講完了,這個是得陀羅尼,陀羅尼是總持,一個字一刻、一剎那就能夠講遍一切法門,佛的神通廣大,這個是證陀羅尼。而你能不能夠聽到《華嚴經》?估計聽不到,為什麼?在《華嚴經》這個大會上聽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他也入這個境界了,他才能夠參與這個法會。
所以佛這部經裡面也講到,能夠將一念延長到無量劫,能夠將無量劫也變成一念,所以時間長短根本是假的,讀《華嚴經》對這個道理慢慢就能夠理解,或者你藉助現在現代科學你也能夠理解。所以科學家也有很大的功德,他們這種研究慢慢逐漸證實佛在三千年前所講的事實真相,所以佛法真是高等的科學、高等的哲學,知識分子如果他懂得這個寶,他一定來學。很可惜,我們香港的大學沒有經常舉行這樣的講座,以前我在澳洲,我在昆士蘭大學教書,我就在那裡成立一個昆士蘭大學的佛陀教育學會,每個禮拜跟大家講法,或者請其它法師講,到現在六年了,還堅持。對那裡的學生確實是帶來了很大的利益,很多的同修、同學,我回去的時候跟我講,非常感恩。真是因為來這個佛陀教育學會的講座裡面,真正學到佛法,改變了他的人生觀,所以非常難得。香港這麼多間大學,如果將來能夠有這個緣分,我們舉行這些專門對知識分子的講座,把佛法裡面最高等的科學、最高等的哲學介紹給他們,他們一定很歡喜。
知識分子如果學佛,能夠帶動全社會各界的人士都來學。古時候為什麼佛法那麼興隆?清朝以前都是很興旺,為什麼?知識分子學,士農工商,士就是知識分子,讀書人,讀書人明白道理,有智慧,他來學的話,這個一定是好東西。所以我們現在佛法為什麼這麼衰弱,就是知識分子不僅不學,還要反對,甚至說這個迷信,還要說這個是魔鬼,我都聽說過,基督教的人說這個是魔鬼,我聽了很難過。根本他佛經都沒有看過,肯定沒看過,他才這樣講,不明白在亂評論,造口業,真是,這麼好的東西就沒有人去宣傳,很可惜。
這個講到一時,就超越時間、超越空間。這個講法的人境界很高,是佛;聽法的人也都得到淨耳根,有佛力的加持,他能夠在聽到一個字的時候,就能夠完全通達佛講的意思,他也得到陀羅尼,總持法門。所以也等於把無量劫佛所說的法縮成一念,一念當中你就契入。好像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的方丈室聽《金剛經》,五祖跟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八個字,立刻就入境界,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同時放下,大徹大悟、見性成佛,一下就入。這個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金剛經》六祖都不用聽全部,聽了大概三分之一,他就成佛了;我們聽《金剛經》都不知道聽了多少次,都沒有成佛,所以每一個人根性不同。
那我們問,究竟是怎樣才能夠入?《法華經》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你能夠入到佛之知見,你就成佛。為什麼六祖惠能大師可以入,我們入不了?我們要問這個問題。入不到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誠敬心不足,真誠恭敬的心不夠。六祖惠能大師對於他的師父,十足萬分的誠敬,一點懷疑都沒有,而且一聽到之後他就依教奉行,這種誠敬心他就能夠入。我們為什麼學佛學了不少年,但是還沒有入,就是誠敬心不足。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這裡的一時,是什麼時?你的誠敬心十足之時,就是師父跟弟子師資道合之時,互相感通。互相感通了,師父的境界就變成弟子的境界,佛的境界就變成我們的境界,你就入了。所以我們要學佛,一定要拿出誠敬心,這個心如果不夠誠敬,是有什麼表現?第一個心浮氣躁,他的心不定,他的心很浮很躁,在這個講堂裡面要他坐一個半小時也坐不定。
我在美國大學教過四年,在澳洲大學教過四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教過,在北京大學教過,在中山大學教過,就是廣州的中山大學。發現,普遍來講現在的學生心都定不下來,一堂課一個半小時,基本上前十五分鐘,他的思想還可以專注,十五分鐘之後就不行了,有的人開始按他的手機,有的人交頭接耳,有的人甚至出去上廁所,還有什麼更離譜的,在美國,一邊吃漢堡包,喝著可樂,這樣來聽課。所以他聽到什麼?什麼都聽不到,什麼都學不到。學生來學校為了什麼?為了文憑,快點畢業以後可以出去找工作。老師看見他這個樣子也不會真教,他不是真學,就不跟他真教,如果真正教他,你跟他變成怨恨,他會怨恨你。好像以前的老師,對學生真是負責任,不好好學打手心,現在你哪敢,你打手心,他第二天早上告你,要上法庭。所以現在老師也不可能真教,都是馬虎了事。老師為了什麼?為了薪水、為了工資,學生為文憑。所以現在的學校都沒辦法培養人才。原因何在?沒有這種誠敬心。所以我現在都不想在大學教書,我寧願在我們圓明寺教,看見大家誠敬心都很足,所以我也很歡喜。是的,真是這樣,你有誠敬心,台上講的人,他都講得愈講愈起勁,愈講愈歡喜。下面那些人聽著聽著打瞌睡的,講的人也會打瞌睡。所以這叫做師資道合,互相要感通,講的人、聽的人同時入境界,這個時就叫做一時。所以我們現在有沒有入?有入了,以後我們記錄就叫做一時。這個一時就講到這裡。我們這部經是講《無量壽經》,真正入境界是入什麼境界?你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已經在你面前,當下你就入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這個境界非常殊妙。
下面「佛在王捨城」,這個佛字是主成就,主是這堂課的主講人,是我們的教主,這個主就是指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地球。在我們地球,在古印度大概三千年前這一位老師,佛是老師。所以人家問你佛是誰?那就告訴他佛是老師,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跟一般宗教不同,它不是宗教。這個教育,教的是什麼?教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能夠明白了,你就叫做覺悟,覺悟的人就叫做成佛。所以佛陀教育的目標,就是使我們一切眾生成佛。這個佛字,梵文叫做佛陀耶,英文叫做Budhaya,中國人喜歡簡單,省略了後面幾個字,就用一個字,佛。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做覺者,覺悟的人。
覺悟什麼?一般來講三種覺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自己覺悟,不止自己覺悟,還要覺他,幫助他人覺悟,最後覺行圓滿了,就成佛了。自己和他人同時都覺圓滿了,這樣就叫做成佛。所以自覺的人就不同於凡夫不覺,凡夫迷惑顛倒,迷惑顛倒的現象是什麼?他就會造業,造業他就有果報,就有煩惱、就有痛苦、就有死亡,生死輪回。阿羅漢已經證得正覺了,就是他自覺,他已經覺悟了。所以他就超出六道輪回,就不叫做凡夫,就是聖人。他雖然自覺,但是他沒有覺他,他未能夠發起大乘菩薩心,要覺悟眾生。所以菩薩發起這種大乘菩薩的心,要普度眾生,就叫做覺他。他跟二乘,就是聲聞、緣覺,這個二乘人,他的獨覺是不同的,不但自己覺悟,還要幫助眾生覺悟。
我們修行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所以我們不但要自己覺悟,還要覺悟他人。好像我們現在在香港,在香港如果有這個緣分,就應該幫助我們香港眾生覺悟。我們的心量要大,不要只想著自己家人,我就幫我家人覺悟,鄰居都不理他,這樣不行。應該是心量廣大,佛教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統統都要度,都要使他們覺悟。從哪裡度起?當然從自己因緣最親近的人開始,從家裡人沒有錯,慢慢開始推廣,我這個小區的人,我這個城市的人,我這個國家的人,我這個地球上整個世界的人,乃至其它星球的人,其它維次空間中的眾生,慢慢這個心量愈推廣愈大,要向這個方面努力。你的心量愈大,你的福報就愈大,你的智慧愈高。等到你的心量大到好像盡虛空遍法界一樣,那你就明心見性,你就成佛了。
所以我們想出六道輪回怎樣出?把我們的心量擴大再擴大,突破六道,你就出了六道。為什麼我們現在在六道輪回當中?因為心量太小,在這個六道裡面限制了我們的心量,所以我們一定要放大心量,無一眾生我們不度,度盡一切眾生。所以在香港,我現在想,如果大家發心,我們首先要在這裡,把香港變成全世界的小極樂世界。這部經裡面告訴我們,「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菩薩興大願,這個大願到頂點了,叫至願。阿彌陀佛以前作菩薩,他就發這個大願,他的大願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來我這個淨土,這個極樂世界,我這個極樂世界包容一切世界的眾生,甚至一切世界都有我們的淨土,淨土是遍十方法界。
他用什麼來實現他這個願望?他就用教育,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為什麼這樣殊勝,你看天天都教育。極樂世界六塵說法,不僅是阿彌陀佛在大講堂裡面講法,你如果不想在大講堂聽,大講堂整天直著腰很辛苦,你回去也行。回去到哪裡?七寶池八功德水裡面游泳,波浪的聲音幫你消煩惱、幫你消業障,岸邊的那棵大樹上面的樹葉是七寶形成的,風一吹的時候,微風吹動,出和雅音,這個和雅音是什麼音?法音,聽著聽著你就開悟。再聽,這個小鳥在樹上叫,叫什麼?原來講三十七道品,原來是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又開悟了。小鳥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你看六塵說法,基本上你在極樂世界,你想不受教育都不行,天天,一天到晚都在受教育。但是你又不累,你也不用擔心,整天都要上課不是很辛苦?你不用擔心,你上課也行,下課也行,邊游泳邊聽經也行,睡覺聽經也行,所以極樂世界很殊勝,這個講法不間斷,所以才有極樂世界這麼殊勝。那裡的人個個都教到上善之人,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上善是教出來的,你不教他,他自己成為上善很難。
所以我們學了這部經要用,要做實驗,從我們家裡做起,在家裡要變成極樂世界,小小微型微觀極樂世界。深圳那裡不是有那種微觀的景點?把全世界的什麼巴黎鐵塔,就是這樣的景象全都縮在微觀景縮。我們也可以學,把極樂世界縮,縮到從我們家裡開始。電視機一天到晚播著經,還有播經機二十四小時開著,阿彌陀佛的佛號唱著。當然你不要硬來,如果你家裡人反對,你就不要了,家裡人反對,先要身教,然後才言教。一開始用言教就會吵架,所以千萬不要硬來,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要順著他們,你看阿彌陀佛都很順我們,你不想上堂聽經你想回家,在七寶池裡面泡水也行,反正要你在那裡聽經。你想吃飯的時候,立刻七寶缽器,百味飲食,現在你面前,你也要學。假如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要懂得煮菜才行,雖然不用百味飲食,你起碼要做出十道菜給家裡人吃。吃完之後跟他講法,他一定聽。你懂得哄家裡人開心才行,你哄得他們開心了,他就很喜歡聽法,所以要把家變成極樂世界,首先要大家快樂才行。不快樂要他們學佛很難,現在的人根性都要是這樣。
然後慢慢從小區開始做,這個小區我們可以觀察一下,看看可不可以舉辦一個講座。譬如說,屯門,屯門有個大禮堂,是不是?好像上千人都可以坐得下,我們可以有機緣的時候,做一個廣告,做個宣傳,講什麼?福慧人生講座,福是幸福的福,慧是智慧,你要不要幸福?要。要不要智慧?要。要就來,佛教就教你怎樣得到幸福,怎樣得到智慧。你看我們說,「皈依佛,二足尊」,二足是什麼二?這個二不是兩只腳,不要搞錯了,兩只腳很尊貴,你搞錯了。這個二是代表兩種,一個是福,一個是慧。你的福報,你的智慧,足是滿足、圓滿,尊是尊貴,最圓滿的人就是佛,所以你想學佛就是學得到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怎樣能得到?在佛經裡面有,我們跟你講,所以搞一個福慧人生講座,譬如說,一個月搞一個,禮拜六、禮拜天兩天的講座,你來聽了之後,保證你能夠得快樂人生、幸福人生、智慧人生。你想賺錢,佛教你怎樣賺錢,你要有智慧,智慧才能賺錢;你想得到家庭美滿,婚姻幸福,佛教你怎樣得到;怎樣做生意發達,佛教你;怎樣讀好書,佛也教你;怎樣能夠得到健康、得到長壽,統統在佛經裡面有,世間人他就來學了。
如果香港常年都這樣搞這種講座,可能一年社會風氣就扭轉過來了,三年,這個地方就變成和諧社會,微型極樂世界。這些都是《無量壽經》給我們的啟示。儒家《禮記》裡面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上至君主,我們說國家領導人,總書記、國家主席、總統,我們香港說特首,這個是君。民是老百姓。上至君,下至民,都要教學為先,你要教他。一開始的教育,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教你怎樣做人。然後幫你提升,教你怎樣作佛,首先把人做好了,然後你才能作佛。一步一步的教,和諧社會怎樣去實現?現在國家領導人,天天都講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怎樣去實現?教學就行了。
古時候周朝文王、武王,這些是大聖人,他怎樣能夠統一天下?用教,身教、言教,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聖賢君子,然後教育。用什麼教育?用五倫、八德。五倫就是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就是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系要和諧,就是說你要會做人,你不會做人不可能跟別人和諧相處,五倫關系。八德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做人的基本道德,五倫八德就把這個社會教好了,天下大治了。做天子的人什麼都不用理,叫做垂拱而治,天天可以睡大覺,天下都不亂。人都教好了,人人都是好人,社會怎麼會有亂!你不去教他,甚至拿什麼教?你看電視裡面的色情暴力、打打殺殺,用這些東西來教他,全部把人教壞了,社會怎麼可能說不亂?所以要和諧社會其實很簡單,就是教育,用媒體教。好像極樂世界也有媒體教育,風吹樹葉的聲音,產生的音聲就是媒體,好像打開電視機差不多。你看極樂世界樹與樹之間能夠現出十方國土,能夠現出諸佛說法,那就是媒體,好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打開就是打打殺殺、色情暴力,全教壞了,教成三途六道。我們如果變成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社會自然就安定,再提升變成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作菩薩,「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願自己的國家,願自己這片國土跟極樂世界無異,無異就是一樣。發這個心,這個是大乘菩薩心,自覺還要覺他,最後覺行圓滿了。菩薩沒有圓滿,他還在因地修行,圓滿之後就成佛,成佛是把這些人統統都教成佛了,這就叫做圓滿成佛。
所以你看《禮記》裡面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其實佛法裡面講,從凡夫地到如來地全部都是教學為先,佛法就是教育。所以這裡講的佛,是我們釋迦牟尼佛本師,是根本的老師。我們這個概念一定要正,不要誤解,佛就是老師,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稱他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如何能夠契入這種真相?釋迦牟尼這四個字的意思,「釋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默,這個是對治我們這個世界眾生的煩惱,我們這裡的眾生自私自利,不能夠慈悲,所以佛叫我們能仁,要仁慈、要慈悲。仁是什麼?想到自己,要想到他人,這個是仁。甚至要再擴大心量,看一切眾生就是自己,跟自己一體,這個才是仁。所以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要幫助,無條件幫助。這個對自己,還有什麼條件?寂默、寂靜是講心要清淨,不要那麼多妄念。我們現在這裡的眾生妄念非常多,胡思亂想,所以佛用牟尼這個名號,叫我們心要清淨,不要打妄念,如果打妄念就念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來把我們的清淨心念出來,把我們的慈悲心念出來,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佛就是覺行圓滿,怎樣是圓滿?念阿彌陀佛就能圓滿。所以這個是講主成就。
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