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第六頁,最後一行看起: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第二品的經文都是贊歎從十方世界來參加耆阇崛山中《無量壽經》大法會的諸大菩薩他們的功德、智慧、修持。我們上午把八相成道講完了,這些諸大菩薩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在一切世界示現成佛都是用八相成道。下面是贊歎他們「德用無方」,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能力是不可思議的。首先是講他自利的德能,然後講他利他的德能。
這一段,我們剛才讀的這一小節經文是「定慧等持」。首先講的『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三摩地」又叫做三昧,翻譯成中文是正定,或者是正心行處,這個就是講禅定。這個定是正定,不是邪定。定是什麼?你的心沒有其它妄念,定在一處。能夠定在戒定慧上面,就是正定;跟戒定慧相違背的定,叫邪定。所以三昧是善心、正心為定慧所攝,安住一處,這個叫三昧。如果是為邪慧所攝,不是真正的智慧,那就不叫三昧,這本經第二十二品提到,「邪定聚」。世間人有些人他也很定,我都有見過,有些人做生意,他真的非常老練,一天到晚想的就是怎麼賺錢。我以前是教金融的,也接觸過一些投資家,他們真是到了賺錢三昧,一天到晚就想怎樣賺錢、怎樣去投資,其它什麼也不想,這個就不叫三昧,這個是邪定,定在貪心上面。將來死了之後他去哪裡?餓鬼道,而且進去之後很難出來,因為他的心太定了,定在惡道裡面出不來。所以我們的定一定是正定,不是邪定。
三昧的種類有很多,這裡講的是「無生無滅諸三摩地」,三摩地是通名,無生無滅是別名,它這個三昧是什麼三昧?是無生無滅的三昧,這個是智慧。在《小品般若經》裡面講,說菩薩聽聞般若智慧之後,就在原座上,你們現在坐在這裡,就在這個座位上得到諸法無生三昧、諸法無滅三昧,得無生無滅三昧。這些三昧總共有六百萬三昧門,它總類很多,所以這裡講「諸三摩地」,諸就是很多很多。
我們在這裡學《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如果能夠得到定了,這個定就叫做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王就是第一的,沒有人能夠超過,所以又叫做寶王三昧,超過一切的其它三昧。所以我們在這裡念佛的時候,「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真是可以見到佛。其實你一起心念佛的時候,佛已經在你的面前,但是你為什麼看不到?因為你肉眼有障礙。色身是一個障礙,等到幾時你的色身放下了,你見到是真的。所以佛為什麼在臨終的時候「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其實平時就現在其前,就在你面前,只不過你看不到,所以佛就隨順我們講,你臨終的時候就見到我了。為什麼?因為臨終你色身已經放下了,你就不再用肉眼了,你天眼開了,你就可以看到,其實佛真的在你的面前。
人雖然看不到,很多鬼神能夠看到,所以鬼神道他很歡喜念佛、很歡喜聽經,為什麼?念佛的時候他真的見到阿彌陀佛。就在兩個禮拜前,我們圓明寺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兩個禮拜之前,我們這裡舉行「知識青年學佛夏令營」,從中國大陸周邊有很多年輕人來參加我們的夏令營,在這裡住了七天。八關齋戒,加上短期出家的有三十多人,總共有三百多人。我在夏令營當中做主講,講《沙彌十戒威儀錄要》,是蕅益大師編輯的沙彌戒律,這個在家、出家,出家人一定要學,在家人也都可以學習,用高標准來要求自己。因為八關齋戒基本上就等同於沙彌十戒,只是差一戒,不拿金錢戒,這一戒不同,其它一模一樣。
我們在這裡講課,在樓上大殿講,這其中大概是第四天左右,就有一位台灣來的三十多歲的一位女同修,她就遭遇到附體,有兩個眾生附在她身上。附在她身上之後,她自己已經沒辦法掌控自己的身體,聲音完全都變了。其中一個眾生是她前世的男朋友,連名字都報出來,第二個眾生是她這一生曾經墮胎的胎兒,嬰靈,他來附體,兩個都想殺死她。為什麼要殺死她?第一個男朋友附體就說,這個女人已經有家室,因為她丈夫在外面有外遇,她自己就很不服氣,她也找一個。結果邪YIN就引起前世的男朋友來找她。所以我們這邊有同修陳靜瑜老師,她就等於安慰這個附體,跟他談。這個男朋友就說,她既然都要邪YIN了,不如現在來鬼道跟我在一起更好。你看看這個招感。陳靜瑜就跟他說,她死了之後未必去你的鬼道,因為六道輪回,如果她死了之後去不了你那裡,你就等於白費功夫。結果這個鬼就說,不行,反正我都一定要她死。所以一直就要她跳樓。
另一個嬰靈更加厲害,對他的母親恨之入骨,因為什麼?因為他是手術墮胎的,手術墮胎是將胎兒等於弄碎了拿出來,所以他非常痛苦。他自己說他自己沒有臉,臉已經搞碎了。所以陳靜瑜就勸他,你可以上去聽經,定弘法師在上面講經。他說我不想上去,我沒有臉見定弘法師。他說定弘法師不會喜歡我的,我沒有臉。陳居士就安慰他說,不怕的,定弘法師誰都喜歡,有臉沒臉都喜歡,就勸他。他是在二樓法堂這裡,然後一直打自己的肚子,打得很厲害,一邊打一邊喊,「我要打死妳,我要打死妳」,就想把他自己的母親打死。後來陳居士就一直為他念觀世音菩薩,勸他上去聽經,他就答應了。就說上面光很大,說講經說法的道場光很厲害,他進不去,護法神也很厲害。陳居士說不怕,我帶你進去你就可以進去。所以她就帶他進去,在大殿最後一排坐著,然後就一邊抱著他,為他念觀世音菩薩,他說很舒服,在這個磁場真是覺得很舒服。陳靜瑜老師就一直為他念觀世音菩薩,念著念著,他就突然間抬起頭說,不要再念了,你再念下去我就要下來,要從她身上下來了。陳居士心裡就想,對了,我就想你下來,就繼續為他念。但是他有他心通,他知道陳居士想這個事情,所以他說我不可以下來,如果我下來我就沒辦法報復,我一定要弄死我媽媽,要報仇。
陳居士就跟他講,你是不是很喜歡我?他說,是的,我很喜歡妳,他說我已經很早就認識妳了。為什麼你現在這麼久才來?問他。他說,他可以看到陳居士的兒子經常進法師房間來吃我們的水果。她的兒子大概十歲大,很調皮。陳居士就說,是的是的,他不夠你好。就像小孩那樣跟他說話。這個嬰靈就問陳居士說,妳能不能夠像愛妳的兒子一樣愛我?陳居士當時眼淚都流下來,說我會愛你,我當你是兒子一樣。然後他們在那裡你一言我一語講著講著,結果看到他頭一低,不再出聲了。就問他為什麼你突然不說話了。他說護法神很厲害,見到我整天在這裡吵,就罵了我一頓。然後陳居士就為他念觀世音菩薩,念著念著,這個學員突然間就醒了,就用她自己本來的聲音講話。原來的聲音是她嬰兒的聲音。她用自己的聲音就問,為什麼妳抱著我?她不知道,整個人都好像睡著了一樣,因為她身體被人占據了,就問。陳居士還不知道她究竟是誰,因為一下是她男朋友,一下就嬰兒,這個是不是突然還有一個,就問她,你是誰?結果她報了名字,原來才知道這個是學員魂魄已經回來了。接著她說,她肚子很痛。因為剛才附體一直打自己的肚子,她肚子很痛,陳居士就為她按摩,一邊按摩一邊為她念觀世音菩薩。結果她慢慢睡著了,體力才恢復回來。因為被附體會體力消耗很大。
本來我們學員都住在寺院的,這個特殊情況就不可以住寺院了,怕她晚上出了事不知道怎麼辦。於是就將她帶到酒店,因為我們法師在那裡住,所以希望能夠晚上有什麼特殊情況可以幫助她。她自己的行李在釋慧文中學,她在那邊住,然後就有同修是李彤送她去收拾行李,去酒店。結果車走到半路,突然這個嬰靈又附上身,就嚇到李彤拼命在那裡念阿彌陀佛。整車人,三個人一起陪著她的,大家都拼命念阿彌陀佛。念著念著,嬰靈就說,你不要再念了,我現在差不多要下來了。因為一念佛,他在身上就附不上去。他說你們念佛,車頂上阿彌陀佛已經站在那裡了,所以叫他們不要念。所以念佛的時候,真的佛就現前,可惜就是你不念佛,結果就這樣念著佛平安護送她。後來那個嬰靈就沒有再附體了,我們一直給他回向。
其中他也講過一句話,他說在這個道場他看到有很多蓮花,眾生乘著蓮花往生。他說他見到蓮花,但是他不想去,他說他一定要報仇,一定要弄死他媽媽,所以我們一直勸他。你看看墮胎就是殺人,而且殺的是自己的親生骨肉,這個冤親債主是很難放過我們的,即使是遇到這麼殊勝的因緣,見到蓮花了都不肯上去,你想想這個仇恨有多強,深仇大恨。但是我們相信,一切眾生都可以通過教育能夠教好的。所以我現在晚上為幽靈界的眾生做三皈依,我都寫他的名字,為他寫個皈依證,希望他都來這裡跟我們一起聽經聞法,我相信他也都跟著我們到這裡來聽經。
真正將經教聽明白了,你就有信心、你就有願望求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講得沒錯,「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無論你是人也好、鬼也好,你只要真相信、真發願,念阿彌陀佛統統可以往生,十法界眾生一個都不漏。就是怕你不肯相信、不肯發願,所以就算蓮花放在你頭上,你也去不了極樂世界,只能是種一些來世的善根,那就太可惜了。過去我們無論受過多少苦、受過多少難,被人怎麼傷害,我們都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將這個世界看清楚,「無生無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夠放下這個夢幻世界,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你就有把握。所以經教很重要,多聽經你就明白,你就能夠放下。不聽經你想放下真的不容易,尤其是這些恩恩怨怨。
所以我們學佛人千萬不要造業,尤其是殺生,殺害這些生命那個怨恨是很難化解。殺生裡面最嚴重的就是墮胎,因為殺的是自己的骨肉。父母兒女,佛講四種因緣,討債的、還債的、報恩的、報怨的,如果沒有這四種緣分,他不會在一起。如果是來報恩的,你把他墮胎墮了,恩變成怨;如果是來報怨的,你墮胎殺了他,怨上加怨,變成深仇大恨,不共戴天,所以這件事不能做!如果以前胡塗不懂這個道理做了,一定要忏悔,將自己努力修持的功德回向給自己的骨肉、自己的冤親債主。我們不要講冤親債主,講有緣眾生,冤親債主都有一點對立的情緒在裡面。沒有怨,都是親人,大家是一家人,大家是一體的,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我們現在明白之後,我們要努力,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希望將自己的功德統統回向給他們,自己不要功德,自己唯求往生,用真誠才能夠感動這些有緣的眾生。
下面講,『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陀羅尼」翻譯成總持,也叫能持、能遮的意思。能持就是能夠保持,保持什麼?保持種種的善法,保持種種的三昧,不讓它散失,這個就叫做陀羅尼。好像我們一杯水,杯裡面裝著水,這個杯就能持,將水維持在裡面,它不會流失。如果杯下面穿一個孔,水就全部流失了,就不能夠保持你的水。用這個比喻什麼?我們的修持如果有流失,功德就全沒了。所以修行一定要懂得保持你的功德。保持功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忍辱。當你一起瞋恚心,所謂「火燒功德林」,你的功德全部燒完、漏完了,就不能夠保持。你能夠得到陀羅尼了,你就可以圓滿的保持你的善法、保持你的功德。另一種意思是講能遮,遮止惡法,就是抵制惡法,保持你的善法。譬如說,當你有惡念的時候,起一個念頭,殺生、偷盜、邪YIN,這個念頭一起來,立刻你能夠觀照,立刻能夠放下,遮止它,不讓它再發生作用,抵制它,你就不會去做惡事。所以得了陀羅尼,你的功德就可以維持下去,保持不失。
陀羅尼跟三昧是不一樣的。這裡分開兩個,一個講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一個是得一切陀羅尼門,陀羅尼比三昧要更加殊勝。陀羅尼是什麼?當你得到了三昧,就是得到了正定,繼續修行時間長了,你就自然得到陀羅尼,這個是在三昧的基礎上加上認識諸法實相的智慧。諸法實相,用我們普通的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智慧就能夠出生陀羅尼,所以陀羅尼是比三昧更有智慧、更殊勝。三昧叫做心相應法,陀羅尼叫做心不相應法,什麼意思?就是當你一心專注的時候你能夠入定,你就得三昧;但是你出定了,你的心不專注的時候,你就沒有三昧,所以這個三昧叫做心相應法,它有入有出。而陀羅尼是什麼?陀羅尼是你即使沒有入定,甚至你生煩惱的時候,你發火、發脾氣、罵人的時候,陀羅尼不會失去。所以陀羅尼的功德是能夠保持。所以一旦得到了陀羅尼就非常好了,永遠不會失去,即使在煩惱之中,功德能夠保持,而且是一得永得,多生多世不會失去。三昧一般是這一生,這一生死了之後,下一生要重新來過。所以我們現在希望能夠在一生當中得到陀羅尼,怎樣才能夠得到?唯有是靠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要不然,沒有辦法得到。因為這個世界污染、誘惑太多,你想保持你的功德,基本上是沒有可能。所以只有換一個地方、換一個環境,在極樂世界你才能夠得到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
下面講,『隨時悟入華嚴三昧』,這個「悟入」,悟是開悟,入是什麼?入定的入,入三昧是靠智慧,所以叫悟入。這裡這些菩薩的功德、能力非常高,他可以隨時悟入,隨你的念頭,你想入就入,它不需要你經過一段過程。一般人入定要有個過程,譬如說你坐在那裡端身正意,然後將心定下來,可能是用數呼吸、用種種的方法將你的心調到比較平靜,慢慢它沒有妄動的時候你才能夠入定,它是一個過程。但是這些菩薩不需要這些過程,隨著自己的心願想入立刻就入,當念就入華嚴三昧。
華嚴三昧全稱叫做「佛華嚴三昧」,《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的一個題目。這種三昧是最殊勝,它是以一真法界為本體,一真法界就是真如自性,它沒有任何的對待,平等不二,叫做一。一真法界的一,一是不二,就是它沒有對待的。有好有不好、有是有非、有善有惡,這些統統是對待,它沒有,它全部是一,無善無惡、無是無非、無好無丑,它完全沒有這些分別,這個真是真實無妄,所以一真。法界是什麼?融攝一切萬法,就是整個宇宙一切現象統統在這裡面,這個就是說諸佛平等法身。這個是完全講的事實的真相,我們這個宇宙雖然在現象裡面看,各種的星系、各種的萬物,林林總總,大千世界,其實是什麼?它的本體不生不滅、無有動搖,而且是離名離相,你唯有不起心、不動念才能夠看到真實。所以一真法界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圓妙的理體,能夠心定在這個境界裡面,既能夠心契入不生不滅、無有動搖、無相無名、無內無外這種真實的境界當中,而能夠觀照宇宙大千種種眾生的現象。所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是內心不動,安住在不動地上面,而能夠照徹大千世界一切的幻象、一切的國土、一切的緣起。因為所有的國土、眾生都是有緣才能夠生出來,叫緣生法,萬法因緣生。而萬法,一切現象、一切國土、一切眾生都完全是不離自性,不離開真如,所以這些菩薩能夠從任何一物、任何一個眾生、任何一個事相上面,他就能夠看到一真法界緣起的現象,乃至一個微塵,它也是一真法界。
所以這種是聖妙的解悟,對於宇宙的真相完全理解了、完全明白了、看到了,然後起種種的殊勝的修行來莊嚴自己的佛果,這個就叫做華嚴。華是比喻萬花莊嚴,莊嚴什麼?莊嚴你的佛果。所以這一句就是講《華嚴經》的境界,以一真法界為本體、為宗趣,就是你修行所依止的宗旨,你專心修習達到一心了,你的心就定在這個境界上面,這個就叫做華嚴三昧。這華就是比喻菩薩萬行,拿來莊嚴佛果的,叫做華嚴。
所以這種三昧不是一般人可以修得到的,華嚴三昧是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所以在六年前師父上人淨空老法師正在講《華嚴經》,他就勸我將來要講《華嚴經》,跟他學。我當時很歡喜,覺得很榮幸。《華嚴經》是經中之王,而且度知識分子是最合適的。過去弘一大師勸知識分子來學佛法,首先叫他讀《華嚴經》,看了《華嚴經》沒有不服的。古人講,「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裡面講的是整個宇宙的萬千現象,講得太殊勝了,所以一定會服。但是學《華嚴》不是一般人能夠學的,當機的人是什麼人?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就是你已經斷除了妄想分別執著,天台宗裡面叫做分證即佛,你已經成佛了,只不過是未圓滿,但是真佛不是假佛,叫分證佛,還未到究竟佛,究竟佛是圓滿佛。還有一種可以做旁聽的,是什麼?叫做大心凡夫,可以做旁聽生。他雖然是凡夫,未入一真法界,但是他真正發起大菩提心,心量廣大,盡虛空遍法界可以包容,大心發出來了,這種人可以做旁聽。我們法身大士肯定是沒分的了。大心凡夫,要努力,你學《華嚴》起碼要做大心凡夫。
但是說是容易,學《華嚴》、入華嚴三昧不是一件容易事,因為它的境界太幽深、太廣博。所以我跟師父聽了五年《華嚴經》之後。之前都一直聽,聽了十年,我自己也准備很多參考資料,《華嚴經》的批注搜集了不少,但是沒時間去讀。後來想想,分量太大了,確實這一生要受持非常不容易。你看看我自己這樣的人受持不了,能受持的眾生有多少?《華嚴經》有八十卷、有四十卷,合起來是九十九卷(除去重復部分),弘一大師提倡是讀九九《華嚴》,九十九卷分量很大,讀了前面忘記後面,怎麼入?入不了華嚴三昧。
所以我想了想,還是算了,老老實實學《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華嚴經》到了最後普賢菩薩為我們表演「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到了最後是導歸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華嚴經》的歸宿。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的最精華的部分,我們學《無量壽經》,入西方極樂世界、入彌陀願海,一樣可以入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這部《無量壽經》古人稱為中本《華嚴》,它是中本不是大本,它是精華、濃縮本。《無量壽經》我們能夠受持,《華嚴經》確實太大。幾時去受持?不要緊,先往生極樂世界,一去到極樂世界,你跟這些菩薩一樣能夠入華嚴三昧,你能夠「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真的,你做得到。所以現在入不了華嚴三昧不要緊,再過幾十年你看看,可能不用幾十年,幾年,你試試幾年之後我們去極樂世界就可以入了。
古德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不要認為說《無量壽經》這是很小的一本經,《華嚴經》是大經,你有大小的分別,我告訴你,你入不了華嚴。華嚴是不二法門、是一真,大小不二,深淺不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不二,甚至告訴你,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也不二。你放下這些妄想分別你才能夠入,有妄想分別就入不了。
下面講『具足總持百千三昧』,「總持」就是陀羅尼。陀羅尼一般講有四種。第一種是法陀羅尼,是講對佛的教法能夠憶持不忘,你記得住你不會忘記,也就是說你記性很好。佛的經教你記得住,好像阿難尊者一樣聽過之後就不會忘記,讀經過目不忘,這個是法陀羅尼。這個一般人很難做到,記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下降。我在年輕的時候,當然現在也不算很年長,講起二十年前,在大學讀書的時候記憶力很好,差不多是過目不忘,所以我考試的時候看書,基本上從頭到尾將書看一遍,考試就可以了,平時也不用聽課都可以應付,有記性。現在記性就差很多,現在看好幾遍都未必記得住。所以真的覺得學佛要靠年輕,愈年輕學愈好。年紀大了,學經教是不容易,幸虧可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我年輕的時候,就是二十多歲的時候,我聽的經教我可以給別人起碼復述出百分之八、九十。聽淨空老法師講,講完之後,我給別人復講,那些老菩薩聽到我講得頭頭是道,都很贊歎,你記性這麼好,懂得這麼多經,我不行了,我已經老了,記也記不住。我就勸他說,不要緊,你好好念阿彌陀佛,去到極樂世界之後阿彌陀佛親自教你,而且你聽了之後你肯定不會忘記,你有這個智慧。所以法陀羅尼。
第二個是義陀羅尼,除了聽了佛法之後你對於名詞你記得住,不僅如此,對於義理你也都總持不忘。我們讀經不但要看文字,知道文字的意思,最重要的是什麼?這裡面的深義,我們要明白佛在經教裡面講的真實義,你看我們念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能夠解真實義,真實義一解了之後,你不會忘記,這個就叫做義陀羅尼。
第三是咒陀羅尼,就是念咒。密宗主要是念咒,淨土也都念咒,當然往生咒是咒,阿彌陀佛也是咒。阿彌陀佛它不但是咒,是無上咒、無等等咒、至高無上的咒。你能夠念一句阿彌陀佛不忘記佛號,你就是咒陀羅尼,這個就是念佛三昧,這句佛號在你的心裡面永遠都不會忘記。不是說遇到鬼嚇到你了,你就拼命念佛,平時就不念,不行的,平時都要念。平時都不忘記,阿彌陀佛永遠不離開你。剛才我們講的這個例子,就是兩個禮拜前在這裡發生的,那個附體的眾生他就講給大家聽,因為他看得見,他有報得的天眼通、他心通,鬼神都有這個通,他是報得的,天生就有的。他告訴我們說,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在我們頭頂。這個是真實的,為我們印證經裡面講的一點都不是假的。所以你如果能夠佛號不忘記,口念、心念,阿彌陀佛就不會離開你,你還有什麼災難?
所以很多人怕二0一二年,很多人傳言說大災難,躲到哪裡去好?你這些想法統統是妄想。如果你真是命中該有災難的,躲到哪裡都有災難,叫做在劫難逃。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保佑你,十方諸佛護念你,你不會有災難。萬一真的命中該絕,要有災難的時候怎麼辦?你就往生極樂世界了,這個不就是好事!有些人聽我這麼說,就說,這麼不吉利,為什麼要講這些事情?我就跟大家說真實話,學佛人、念佛人不要怕死,死不是壞事是好事,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最要緊的是你自己真的要發願往生,那死也是吉利,不是不吉利。所以我們說往生,是生不是死。
第四種是忍陀羅尼。忍就是安住於諸法實相,你不會有絲毫的動搖,更加不會忘失,這就是忍陀羅尼。所有的佛法各宗各派都是為了通達諸法實相,就是成佛的境界。淨土宗目標也是一樣,我們為什麼要念佛?為了去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去極樂世界?為了明白宇宙真相、諸法實相,就是為了成佛。所以這些菩薩為我們顯示的「具足總持百千三昧」,三昧非常多,統統具足,而且能夠總持,由三昧得陀羅尼。再下面經文講的:
【住深禅定。悉睹無量諸佛。】
這個是講「從體起用」,從體起用這段經文有兩小節,第一節就是「定睹諸佛」,住在深禅定裡面可以看得到無量諸佛。禅定,在日本峻谛法師的《無量壽經會疏》是解釋為「微深幽玄」,微是微妙,深是深廣,幽是幽奧,玄是玄妙。所以這種深禅定是非常微妙、深廣、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說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境界,所以叫做深禅定。這個禅定在唐譯本的《無量壽經》裡面解釋為「一切種甚深禅定」。一切種,又叫做一切種智,是如來所證得的智慧。阿羅漢證得的是一切智,菩薩證得的是道種智,如來是一切種智。所以這些菩薩他住在哪裡?如來的一切種智裡面,也就是說住在佛的甚深禅定當中,《楞嚴經》講的首楞嚴大定,是自性的本定。這種定不需要去入定的,本來就定,自性本不動搖,本來就定,這是成佛的境界。
住在這種境界裡面,又能夠看見無量諸佛,所謂寂照雙融,寂是定、寂定,照是觀照、照徹十方一切境界。這裡講的在深禅定裡面就能夠寂照,寂跟照沒有妨礙,就是他心裡面又是定,又可以對境界清清楚楚。一般淺的禅定它就做不到這個,它可以入定,但是它起不了作用。內心它可以不動,但是它照不到外面的境界,一照它又要動,心一動它就失去了定,所以它寂照是互相妨礙,它不能夠圓融。而在甚深禅定、如來智慧的禅定裡面,寂跟照是不妨礙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在甚深禅定中能見無量諸佛。
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就能夠做得到,這個是阿彌陀佛的大願裡面為我們做的保證。大家不妨看看《無量壽經》第六品,第四十五願裡面講的,從三十八頁開始看,最後一行:「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你看看,他能夠在定中常供無量諸佛,心是定的,他不失定意。他不是離開禅定去供養諸佛,不是,在禅定當中就可以供養無量諸佛。當然供養就肯定會見,所以『悉睹無量諸佛』。所以《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境界,阿彌陀佛的大願加持我們,我們過幾年就可以得到,你想想這個多殊勝,真正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勇猛精進、志求菩提,這種大自在、大神通這麼容易垂手可得,如果將它失去了,你真是可惜。我們再看下面一小節經文:
【於一念頃。遍游一切佛土。】
這個都是講菩薩非常殊勝的智慧神通。『一念』的時間非常短,在經裡面有不同的講法,一念有多長?在《智度論》裡面講,一念是一剎那,一剎那叫一念。一剎那的時間多長?在《仁王經》裡面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彈指,不用一秒鐘,彈得快的甚至你可以彈四彈指,一秒鐘彈四次。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多少個生滅?有九百個生滅,這個是《仁王經》裡面講的。所以換句話說,一秒鐘,九百乘以六十再乘以四,就是兩個十萬八千,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這個生滅是講我們的念頭。所以《智度論》裡面講一念是一剎那,時間都長了。真正一念是多長?一秒鐘的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這是《仁王經》的講法。而在《菩薩處胎經》裡面講的就更加短了,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裡面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就是十萬,十萬乘以三十二億就是三百二十萬億這麼多個念頭,一彈指。所以一秒鐘有多少個?如果你按照一秒鐘四彈指來計算,就是三百二十乘以四,是多少?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念頭,一秒鐘。這些菩薩在一念之間竟然能夠遍游一切佛土,這個境界實在是不可思議。
一切佛土有多大?一個佛土是三千大千世界。黃念祖居士考證,三千大千世界是多大的一個范圍?是十億個銀河系。這個是一佛土,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一切佛土就不得了了,無量無邊,他能夠在一念之間遍游,去那裡面旅游,去那裡上供諸佛、下度眾生,這個境界就是《華嚴經》講的延促同時、事事無礙的境界。延就是長,長跟短是不二的,長跟短是同時的。這個是超出我們凡夫的思惟了,我們一般認為長包含短,你說短包含長就很難理解。譬如說一個小時有三千六百秒,長包含短,這個可以理解,一個小時六十分鐘,一分鐘六十秒,一乘就知道,三千六百秒;但是你說一秒鐘有三千六百個小時,這就不能理解了。這個就是華嚴境界,叫延促同時。
其實現代科學家都已經為我們透露出這個信息。你看看愛因斯坦,他發現了相對論,相對論裡面其中一個結論就是說時間和空間都是可以變化的,它不定的。他說時空是人類的錯覺,它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錯覺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妄念,妄對錯,念對覺,所以錯覺對妄念,這個詞剛好能對應。時間、空間是人的妄念,在《百法明門論》裡面講,是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就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真的,是你的妄念當中生出來的。所以時間的長短怎麼來的?相對論裡面講,是由於物體它的運動速度、相對速度決定的。如果它的相對速度很大,它可以將時間拉長,一分鐘可以拉成一個小時,所以時間是一個長短不定的因素。
因此佛經裡面講的一念可以拉成無量劫,無量劫可以縮成一念,《華嚴經》講的。其實我們《無量壽經》裡面也講到,如來的定慧,你看第三品裡面講的,第十二頁第四行講,「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前面講的「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在一念當中他可以住在無量劫裡面,延促同時,所以他能夠遍游一切佛土。這個境界在極樂世界每一個菩薩都有,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的願為我們做保證。在阿彌陀佛第十一願裡面我們看到,經文第二十六頁,第十一願叫「遍供諸佛願」,阿彌陀佛說,「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所以你過幾年去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這個境界。現在想都想不到,不可思議,以後你現前就得到。所以你說淨土法門多麼殊勝!利益多麼大!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下面經文是講「利他德」,除了自利還有利他,菩薩自利利他。第一節的經文我們來讀一讀:
【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得佛辯才』,是講這些菩薩個個都好像諸佛如來一樣能夠教化眾生,當眾生有問,他就能夠隨眾生的根機來作出最合適的回答,使眾生能夠開悟。所講的話能夠破除人的疑惑,使人破迷開悟,這個叫做辯,辯才的辯。能夠隨人的根性,靈活巧妙的針對他的根機,使聽的人心悅誠服、樂於接受,用種種的方便善巧,所講的道理都是聖智所流現出來的,所以叫做「佛辯才」。
如來有四無礙智,無礙辯才。哪四種無礙辯才?第一個是義無礙,一切的佛法的道理他都能夠通達、明白,他不會相互之間矛盾,這個叫義無礙。所以學佛經不容易,要通達義理就必須要超越文字。過去曾經有個大學教授,他也都學佛法,甚至在大學裡面講佛法。講到《金剛經》他就說,其實《金剛經》也沒什麼,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面講,就好像兩桶水倒來倒去,一下講空一下講有,到底是空是有?你看看,大學教授對《金剛經》的義理都一竅不通,所以他會有矛盾,他不能夠圓融,空有不二,他不能夠圓融過來。
第二種是法無礙,就是了知一切的諸法名字,善能分別正確無礙。就是任何東西你都可以說得出它的名字,它什麼性能,你統統都知道。釋迦牟尼佛他有這種無礙智,當時很多人問他各種的問題,他都不需要時間、不需要思考就這樣隨口就答出來,都非常正確。曾經有個人就考釋迦牟尼佛,看釋迦牟尼佛是不是智慧無礙,就問,佛,你看那邊樹林有多少棵樹,你可不可以一口答出來?結果釋迦牟尼佛一口就答出來有多少棵樹。那人不信,然後進樹林一棵一棵數,數到最後果然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數字,心悅誠服。所以假如你現在來問釋迦牟尼佛原子彈是怎麼做的?釋迦牟尼佛一口就答出來,這些配方是怎樣怎樣,他可以講出來,一切法他都通達無礙。當然我相信釋迦牟尼佛真的遇到有人問他原子彈怎麼做,他也不會說的,告訴你干什麼?你想殺人?所以有些他不說,有些他會說。
第三辭無礙,就是名詞、義理都能夠通達,能夠隨順一切眾生種種不同的語言方式,為他們演說,令他們了解。這個我非常羨慕,為什麼?因為我講廣東話不是很標准,大家都發現了,讀那些名詞不一定很正宗,可能大家聽到都會生煩惱,大家不要著我的名詞術語的相,我就沒有辭無礙。講國語講得比較熟一點,講廣東話還在練習。如果釋迦牟尼佛來這裡給你講廣東話,一定是最正宗的香港人講的廣東話,你聽到的就是自己的方言,聽得很親切。如果釋迦牟尼佛去非洲,一定是用他們當地所講的語言,所以每一個人聽到佛講的話,都是自己的方言、自己的鄉音,聽起來非常親切。
師父淨空老法師在前幾天鼓勵我,要我將來用英文來講《無量壽經》,我想這個是大的挑戰。辭無礙得不到怎麼辦?確實需要將《無量壽經》翻譯成英文,向西人(歐洲人、美國人)他們去宣說,我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阿彌陀佛的本願。我講英文當然也是不標准,但是祈求佛加持,希望也能夠講。當然翻譯經典是非常不容易,我們現在不是說證得什麼果位的人,過去的翻譯經典的人,統統是至少證三果以上,阿那含果,對佛的教理他全部通達,所以他翻譯得沒錯。我們不行,我們沒開悟、沒證果,凡夫一個。所以怎樣翻譯?老法師教我,要翻譯講記,將老法師講的講記翻譯出來,可以節錄出最重要的菁華的部分我們翻譯,然後慢慢慢慢通過不斷的研讀,慢慢能夠將經文提煉出來,這個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們現在雖然沒能夠有智慧,但是你發出這個真誠心,至誠感通,佛菩薩就加持你,你就可以做這個事情。除了我自己一個人做,可能人手不夠,我也希望真正英文好的同修跟我們一起來學《無量壽經》,深入《無量壽經》,然後我們將英文一起翻譯出來。翻譯出來之後要反復的研讀,這樣你才能夠確定意思沒有翻錯。
《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從梵文翻譯成中文的,現在留下來的只有五種原譯本。歷史上前後翻譯了十二次,有七個譯本已經失傳了,現在留下五個原譯本。流通最廣的是曹魏(三國時代曹操他建立的魏朝),曹魏時代的康僧铠大師他翻譯的《大乘無量壽經》,現在流通得很廣,很多人讀這本經。但是問題是《無量壽經》有這麼多本原譯本,就說明佛不是只講了一次,是多次講,所以每一次講的內容有不同的地方,你需要互相去參考、去研讀,你才不會將意思漏掉,你才有對於淨土有圓滿的理解。
所以在古代從宋朝開始,就曾經有將《無量壽經》各種原譯本會集。第一個做會集本的是宋朝的王龍舒居士,這位是真正的大德,他是站著往生的,他留下來的《龍舒淨土文》現在流通得非常廣,印光大師非常贊歎。他會集的《無量壽經》,他是用四個原譯本會集的,漏了一本,所以它不圓滿。而且他會集的時候他加入了自己的語言,這個是不應該的,印光大師就批評這種做法。到清朝鹹豐時代有一位大居士叫魏源,也是很有名的,他有一句名言叫做「師夷長技以制夷」,夷就是外國人,用外國人的技術來制服外國人,當時他提出來的。他做官做得很大,但是他佛法的成就也都很高,他又做了第二次的會集。他是用五種原譯本會集,當然就一定是比王龍舒居士就更加完全。他希望能夠會集出最善本,大家讀最善本,就可以不需要參考,或者不需要這麼麻煩去找五種原譯本,便於流通。可惜他還是在會集當中有一些過失,他還是加入了自己的文字,還是不圓滿。
所以才有夏蓮居老居士,是民國時代,離我們很近,他第三次會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會集本。這個會集本,近代的大德都贊為是最善本。最有名的慈舟律師,我們師父(暢公師父)曾經都跟過慈舟老法師。當時民國時代最有名的律宗的兩位大德,北方慈舟律師,南方弘一大師。他也是往生極樂世界。當時慈舟律師不但贊歎這本經,他還親自講了這本經,還做了科判留下來。所以我們在這裡講《無量壽經》會集本都有法脈的流傳,慈舟律師的學生,我們暢公師父流到這裡。還有梅光羲老居士,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大德,所謂「南梅北夏」,南方是梅光羲,北方是夏蓮居,這兩個人當時都是非常有名氣。夏蓮居會集這個會集本,梅光羲居士拜他為老師,本來兩個人同出一個師門,後來梅光羲拜夏蓮居為老師。
夏蓮居用十年的時間會集這本《無量壽經》,將五種原譯本每一個字、每一句都反復研究,沒有加任何一個字,完全都是將五種原譯本的原文會集起來。這個是會集一定要守的規矩,前面兩次會集這個規矩都沒有守好。當然他們兩位大德沒問題,他們加入自己的意思都沒有錯,但是這個風氣不可以開。印光大師為什麼批評不可以隨便添加意思來做會集本?就是怕你開了這個風氣之後,後人凡是讀不懂的佛經他自己就改文字,這個不可以。你改一句、我改一句,到最後就面目全非了,所以經文原經文不可以改動。所以這本經(會集本)是成為了《無量壽經》的最好的版本。我就有一本書,叫做五種原譯本跟夏蓮居老居士的經文相對照,你就可以看出夏蓮居這一句出自於五種原譯的哪一個版本,真是一個字都不會漏,完完全全出自於五種原譯本。
所以現在海內外有些人他對這個會集本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就批評,甚至引用印光大師的話來批評,說佛經不可以會集,這個是錯誤的。佛經的會集不是夏蓮居開始的,也不是王龍舒開始的,是誰開始的?從晉朝就有人開始會集,我們現在讀到的《大涅盤經》,流通本《大涅盤經》是會集本。歷史上有不同人翻譯的《大涅盤經》,後人將它會集起來,入藏了。我們現在經常讀到的《法華經》,《法華經》也是會集本。還有什麼?《藥師經》,我們經常做藥師忏,讀《藥師經》,它也是會集本。我聽說明天(我們每個月圓明寺有一個藥師忏),生日的法會,藥師忏。可能大家不知道,《藥師經》有五種原譯本,跟我們《無量壽經》一樣,但是有一種失傳了,剩下四種,現在的流通本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就是三種譯本的會集。好像玄奘大師他有一個原譯本,在東晉時代有一位印度來的大師他翻譯的叫做《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是一種原譯本,還有義淨法師的《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這三家的原譯本會集起來,我們現在流通的《藥師經》就是三種原譯本的會集本。但是流通得很廣,大家都讀這個經,沒人提出任何意見。《法華經》也是有會集本,也都沒人提出意見。所以如果大家注意讀《藥師經》,明天如果你讀的話你可以看到,前面經文講「曼殊師利法王子」,用曼殊師利,後面講「文殊師利」。都是一個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為什麼前面講曼殊師利(用花曼的曼),後面用文殊師利?你就知道,從兩個版本出來的,不可以改動原文,從每種原譯本裡面搜集起來,所以你看到同一個菩薩名字竟然有兩種名號不同,因為它出處有兩個。
因為很多人現在不懂,跟著一般的別有用心的人來反對會集本,這是錯誤的。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會集本?其實就是反對淨空老法師。因為反對的聲音是淨空老法師開始弘揚會集本之後才出來的,這些是嫉妒障礙,這個是難免的。你看看印光大師當年都很多人毀謗他,說他是第一魔王。我們讓歷史來做評價。但是我們自己真正學這個會集本,真正得到利益。所以別人怎樣講,讓別人講,口是長在他身上,他喜歡怎樣講就怎樣講,我們自己心要定。
這個會集本真是太好了,你讀會集本,將整個五種原譯本的義理全部都讀到了,你不會漏一個。如果你說我不要讀會集本,你必須要讀五種原譯本,你的意思才叫做周詳。其實你讀的時候,你還是要自己心裡面會集一下。好像現在流通最廣的原譯本是康僧铠的《大乘無量壽經》,他的四十八願裡面有兩條願沒有講出來,第一個「蓮花化生願」,第二個「國無女人願」。這兩個願他的經文裡面沒有,但是其它的譯本裡面有,如果你只讀這個版本你就會漏了其它的意思。所以夏蓮居他把所有的經文全部會集起來,一種意思都不會漏,就圓圓滿滿了。
因為我知道有人對這個可能不了解,我特別跟大家講一講。有一個專門探討這個會集本的問題,這本書叫《幻住答問》,是九華山幻住茅蓬的一位法師叫做宏琳法師,這個人很有學問,他從歷史上找出所有的佛經會集本,就剛才我們舉出的,《法華經》是會集本,《藥師經》是會集本,還有《大涅盤經》是會集本,還有一種叫做《合部金光明經》都是會集本。在《大藏經》裡面會集本很多,不是只有《無量壽經》是會集本,這些經統統沒人反對,而且流通非常廣,利益很多眾生。如果是反對會集本,我建議他看看這本書,這個非常好。下次我希望大家,我們帶來每人一本看看,你就知道了。
所以當你聽到有人跟你說不要讀會集本,你就跟他說,你不要讀《法華經》了,你不要讀《大涅盤經》了,你不要讀《藥師經》了,它們都是會集本。印光大師不是不讓會集,而是說會集是不容易的事情,不可以隨便增刪經文,不可以自己增加意思,要小心會集。如果反對會集,印光大師絕對不會贊歎王龍舒,王龍舒是第一個會集《無量壽經》的,印光大師特別來推崇王龍舒的《龍舒淨土文》。而且王龍舒是站在那裡往生,如果他會集佛經有罪過的話,他絕對不可能站著往生。你試試你能不能夠站著往生?批評會集本的人未必能站著往生。所以還是要看我們是不是真正得到利益,人雲亦雲真的很可惜,我們要澄清一下。我本人是專門要跟淨空老法師推廣這本會集本,因為這本是最善本,為什麼不去推廣?大多數的流通本很多都是會集本,如果不會集就不便於流通。所以古大德才要將佛經做會集,是便於流通。當然你想讀原譯本,可以,但是不要反對會集本,互相要贊歎,這樣就好。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