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無量壽經簡講(第二十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我們今天早上將第二品已經講解完畢,第二品主要是介紹參加法會的聖眾,當時這個法會有兩萬人參加。我們這裡剛才我了解到,今天應該有差不多三百人,另外我們網上直播也有三百多人,所以加在一起就可能有六百多人。看不到的眾生就會更多,不僅是現場眾生參加,我想在網上也有有形的、無形的眾生,都會有,所以一部經確實是利益無量無邊。下面我們繼續來講《無量壽經》的第三品:

  【大教緣起第三】

  這一品是本經的發起序。經開三分,所謂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部經的序分很長,有三品經文,這個是大經的架勢。前面兩品是通序,又叫做正信序,就是為我們增強信心,這部經確確實實是釋迦牟尼講的,真實發生的事情,不是虛構的,更不是神話故事,那我們有信心了。

  下面這一品叫做發起序,就是這部經特別有的,又叫做別序。在經裡面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放光現瑞,現出瑞相,引起阿難尊者的請問。然後世尊回答阿難,就講出阿彌陀佛的大願王、本願海,這一部所謂第一稀有、難逢法寶,《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我們看經文,『大教緣起第三』,就是講這部經是大教,這個「大」我們可以叫做偉大,它不是大小的大,大小有對待,有大有小,這個大都不叫做真的大,真的大是絕對、無二的,獨一無二。這部經怎樣緣起、怎樣發起的?我們看經文: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先看到這裡。這個科題叫做「光瑞發起」。這部經跟其它的經有點不同的地方,其它的經我們看到發起,一般是有弟子請問,有一個問題來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回答,這個是普通發起的因緣。但是這部經首先是世尊主動放光,這個因緣就很特別。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光代表智慧,要學這部經,修這個法門,必定是要大智慧的人才能夠領受。佛首先放光,也是一個加持,幫在座的各位消除業障、去除煩惱、增長智慧,我們才能夠領受這部經。

  『爾時』,「爾」就是正在這個時候。前面兩品介紹大眾,大眾一時來集,集齊了,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世尊,『威光赫奕』,「威」是威猛,看到釋迦牟尼佛這種光妙殊勝的形象,大家就能夠生起敬畏之心,所以這個光叫做威光。「威光赫奕」,「赫」是明朗,「奕」是強盛,所以佛所放的光,是雄猛有威、明耀強盛的意思。

  下面是形容這個光彩,『如融金聚』。我們知道黃金很美,特別是純金,現在你去周大福、周生生的金店去買金,四九足金,金色很美。這個不只是足金,是「融金」,就是把黃金融掉,這個光明就更加燦爛。這個是融金聚合在一起,就是光亮到極點了,佛放出這種光,金光燦燦。

  『又如明鏡,影暢表裡』,佛身上放光,又好像明鏡一樣,我們知道鏡子可以照外面的物體,這個鏡是可以發光的鏡,所以將外面的境界全部都照得清清楚楚,又將這些外面的境界全部照進來。鏡的裡面、鏡的外面,統統都是通達、光亮,這個叫做「影暢表裡」,內外都明亮無比,通透無礙。

  『現大光明,數千百變』,這個光明用「大」字來贊歎,阿難尊者在這裡找不到哪一個詞能夠贊歎這個光明,只好用個「大」字。「大光明」,就是非常殊勝、非常明亮、非常有攝受力的這種光明。並且這種光的顏色,不停的在轉變、在變化,有點像我們看的霓虹燈,但是霓虹燈沒有這麼光亮。它是五顏六色不斷的變化,光中有色、色中有光,互相在轉變,「數千百變」。一時之間這種變幻使我們看到,整個身心都被佛光所攝受。

  這個瑞相非常奇妙,在其它的經典裡面很少看到,說明這個法門是特別法門。佛這樣放光,當然是為了要弘法,佛用這一種密意,來引發阿難尊者啟問。因為阿難尊者是佛的常隨侍者,平時都沒有見過世尊有這樣的表現,今天那麼特別,所以不由自主就問出來了。一問,暢佛本懷,問得正好!正是要講這一個無上的大法。

  所以我們看下面的經文,是「阿難啟請」。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我們先看到這裡。阿難尊者當時只是證得初果,他還不是阿羅漢,但是他真實的身分絕對不是初果,初果太低了。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的法會裡面對大家宣稱,說「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釋迦牟尼佛過去發菩提心,所以今天才能夠成佛,而阿難尊者當時就跟釋迦牟尼佛同時發菩提心,這個是多生多劫之前。所以釋迦牟尼佛今天已經成佛,阿難尊者,即使他不是已經成佛的人,至少都是等覺菩薩了。所以他跟釋迦牟尼佛原來過去生是師兄弟。阿難尊者喜歡多聞,他是佛弟子中多聞第一,就是很喜歡聽經聞法,佛講經是場場必到,一場都不漏。而且聽經的時候豎起耳朵,集中精神,全神貫注來聽,一句都不漏,每一句都聽入心,記得住。只要一聽進去,永遠就記住了,絕對不會忘記。阿難尊者有這個本事。

  釋迦牟尼佛當時雖然跟阿難尊者同時發心,但是他們兩個修行方式有點不同。釋迦牟尼佛說,他自己是常勤精進,他修行很努力,雖然聽經聞法沒有阿難那麼多,但是人家是真修行。這也是一個表法:真修行的人就早成佛;你聽經聽得再多,你不去修行,沒有用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阿難還沒有示現成佛,但是阿難因為跟釋迦牟尼佛緣分很深,所以佛成佛的時候,阿難尊者來護法。不只是護釋迦的法,也是護將來諸佛的法藏,這個是阿難的本願。

  《法華經》上說,阿難是「教化成就菩薩眾」,阿難能夠教化菩薩、成就菩薩,也就是幫菩薩成佛。阿難是什麼身分?這個不簡單,雖然阿難還沒有成佛,但是他一定是大菩薩,是菩薩的老師,這是阿難的本跡,在法華會上給我們顯現出來。所以他的初果只是一個示現,好像演戲一樣,他是表演一個佛的弟子,只是證得一個初果,其實台後那個身分可能是佛的老師也不一定。

  所以阿難尊者在佛法的弘揚方面,是非常關鍵的人物。第一個,他是結集經藏。我們今天能夠看到這些經典,要感恩阿難尊者,如果不是他來結集這些經典,將經典用文字流傳下來,我們不可能今天還能夠讀到這些經,所以阿難尊者功德是無量的。第二,他是傳佛心印的人,禅宗第二祖。釋迦牟尼佛將禅傳給迦葉尊者,迦葉又傳給阿難,所以阿難是禅宗二祖,傳佛心印。第三,在密教裡面(密宗),說阿難是集法金剛,金剛位同如來。密教的教主蓮華生大士出生以後,是從阿難那裡領受釋迦牟尼佛所預囑、所囑咐傳受的密法。所以阿難尊者傳教、傳禅、傳密,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這一生中示現做佛的侍者,然後續佛慧命,繼往開來;又是這部《無量壽經》的當機眾,當機就是他做我們的代表,他來啟請釋迦牟尼佛宣揚這個淨土大法。所以下面所講的全部是他的表演,大家不要把這個經文看死了,以為阿難原來這麼低等,跟我差不多。你不要這樣小看人家阿難,阿難是大菩薩再來。

  所以他這裡說『即自思惟』,阿難看到佛放光現瑞相,也好像我們凡夫一樣起心動念在思惟,他說佛怎麼今天很不同,這個光明空前的殊勝。所以他就思考,『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色身」是他的身體,佛的身體。我們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色身諸根,悅豫清淨」,這個悅豫就是講很愉快、很喜樂,清淨是離開一切的污染,好像什麼?一湖清水,透出明滿的月亮。中秋節差不多到了,大家很快就能看到滿月是什麼樣子。假如是這個時候,皓月當空,明徹千裡,天空連一塊烏雲都沒有、一塊雲彩都沒有,我們如果在地上看見一潭清水非常清淨,所以明現出這個滿月。看到這個情景,自己立刻心就清淨下來。這個是比喻講阿難尊者看見釋迦牟尼佛今天這個身體、這種光明,表達出這種內心的喜悅。而且這種光明是清淨的光明,看到之後,我們這個心自然就歡喜、自然就清淨。

  佛為什麼這麼歡喜?有兩個意思。第一,是釋迦牟尼佛現在正在念阿彌陀佛。後面經文有講到,過去現在未來佛佛相念,釋迦牟尼佛也都念佛。他要講這部《無量壽經》,當然是要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也就念了十方世界的諸佛。十方諸佛的總代表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這三個字是梵文,阿翻譯成無,彌陀翻譯成量,所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無量佛就是代表十方一切諸佛。所以佛念佛,能念的是佛,所念的也是佛,兩者都是功德圓滿的大師,這個叫做圓滿功德,殊勝的妙行。佛在勸我們念佛之前,他要做一個樣子,他自己先要念佛,念佛就會放光。

  你看我上次跟大家報告的,上個月我們在圓明寺舉行的學佛夏令營,有一個女同修被附體,是她以前墮胎的嬰靈附在她身上。結果他看見我們的義工,背後寫著「老實念佛」這幾個字,他不懂得,他就問,這幾個字是什麼字?為什麼放光的?我們義工告訴他:老實念佛。你老實念佛就放光。釋迦牟尼佛現在在老實念佛,所以放出光明超過平時太多。你現在能夠老實念佛,你也一樣放光,只是你的肉眼沒有見到,有天眼的人可以看到。這個經典裡面講,人能夠念佛、能夠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有二十五位菩薩日夜衛護你,在你的身邊不會離開,所有惡鬼、邪神不敢近你的身,你有這個光明。

  第二個意思是,為什麼佛那麼高興、那麼歡喜?因為眾生今天有機會能夠聽到《無量壽經》,得到無上殊勝的法益,這個時候終於到來了。佛等了很久了,今天終於有機會,所謂大暢如來本懷。這個時候心非常暢快,積了那麼久的寶貝,終於可以貢獻出來,跟大家分享。所以釋迦牟尼佛極大歡喜,不僅釋迦牟尼佛歡喜,阿彌陀佛也歡喜,十方諸佛也歡喜。因為諸佛本懷,就是他們的心目中,心心念念所想的、所做的,就是為了幫助眾生這一生成佛,現在時機到來了。所以佛顯出無量的歡喜心,一歡喜就放光,所謂神采奕奕,人逢喜事精神爽,釋迦牟尼佛精神最爽是今天了,所以放大光明。

  有同修跟我講,你一講經的時候,好像整個人放光一樣。我想可能是,臉上都會放光,為什麼?不是我擦油脂,我從來不擦這些東西,真是佛力加持。自己真是有這一種真誠的心,希望使眾生能夠得到這麼殊勝的法門,你這個能感的心,必定能夠感應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的加持。不僅是講的人得到加持,聽的人一樣得到加持。

  在《十往生經》裡面講,這個法門你能夠正信(你相信,是正信不是迷信,明白道理你相信了,這叫做正信),你能夠發願求生淨土,依教奉行,能夠為人演說這個法門,聽者、說者都能夠得到佛力的加持,業障消除,惡病、重病都能夠消除,《十往生經》裡面講的經文。所以你如果懂得這個道理,見到有人得病,要勸他來聽經,他來聽的時候,就能夠得到業障消除的殊勝利益。

  劉素雲老師為我們做一個榜樣,她得的是紅斑狼瘡,比癌症還要可怕,十年前。她是一般講血癌,是整個免疫力全部退失,所以隨時可以走。不像癌症,癌症還有三個月、半年的時間,她那個講不定的,一感冒,免疫力沒有,那整個就沒了。醫生對她放棄治療,認為她已經沒得救了。結果她自己回去念阿彌陀佛,聽《無量壽經》,讀《無量壽經》,結果後來好了,醫生說這個是醫學史上的奇跡。這個當然不是人力可以達到的,真真正正是佛力加持。

  你怎樣才得到加持?你要真正來聽聞這部經,能夠相信、能夠發願、能夠依教奉行,真的,你的病、你的業障都能夠好。假如你現在身上還有病沒有好的,我勸你要多聽,聽得不夠,聽夠就好了。

  下面經文說『光顏巍巍』,「巍巍」是高大尊勝的樣子。這個「顏」是容顏、面色,面色有光,面門放光,所以這裡講他臉上放光、身上放光。不僅如此,『寶剎莊嚴』,光中可以出現寶剎。寶剎是什麼?就是極樂國土,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不僅是極樂世界,十方一切世界、華藏世界,統統在這個光明當中顯現出來。

  這個是顯示出《華嚴經》裡面講的事事無礙不可思議的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是一身,一個身體,他能夠現出十方諸佛國土來,一切國土融入他一身當中。如果大家看過《華嚴經》你就了解到,佛一個毛孔裡面可以現出十方諸佛的寶剎,一切寶剎可以入一個毛孔當中,小跟大可以互相兼容,大小不二,大能包小,小能容大。

  大能夠容小,我們能夠理解,這間房子、這個房間比較大,可能容很多人,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倒過來說,這個人裡面可以容得很多房子,這個就不理解了。小裡面可以容大,一可以包容一切,這個就不是凡夫情見可以能夠理解的,所謂超情離見,不可思議。這些全都是心性本來具有的功德,無比殊勝的莊嚴在這個時候一下子就全部顯現無遺。

  所以阿難尊者說,『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阿難說,我跟了釋迦牟尼佛、跟了世尊這麼久的時間,做侍者,天天都在一起,從來沒有見過。『喜得瞻仰』,今天我可以很歡喜的來瞻仰佛的這種瑞相,所以『生希有心』,內心裡面生起前所未有的那種真誠、恭敬的心,這個叫做「生希有心」。唯有生起這種心,你才能夠接受大法;如果你沒有這種真誠、恭敬的心,就算跟你講大法,你也接受不了,你不是這個法器。法器,是可以容納大法的容器。

  關鍵看我們自己是不是法器,自己有沒有發起好像阿難尊者當時的那種真誠、恭敬的心。如果你有的話,恭喜你,你這一生一定成就,不退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是無量劫來稀有難得,現在得到了,如果不好好把握,那真是太可惜。

  下面經文又跟我們講阿難尊者因為生起稀有心,就要起來請法。我們先讀經文,叫「禮贊陳辭」。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這一段是阿難請法。請法一定要有一個禮儀,這個禮儀是表達自己的恭敬之心。印光大師非常強調誠敬,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來聽經聞法究竟得到多大利益,這個不在講法的人,不在乎他講得好不好,就要緊是你自己,聽法的人本身有誠敬之心。所以阿難尊者在這裡給我們表演,表演誠敬,請法。

  『即從座起』,看到佛放光現瑞,就從座位起來,原來在座位上可能是盤腿而坐,但是要請法就不可以坐在那裡,一定要站起來。站起來,走到釋迦牟尼佛的面前,『偏袒右肩』。這是過去出家人穿那種袈裟,袈裟就是好像我身上披的黃色的,是叫做袈裟。這件咖啡色的是海青,海青是我們中國人漢朝時期的服裝,它不是印度服裝。印度的服裝就是這件,這個黃色的袈裟,不過已經改良了,以前的只是一塊布,就是將自己的身體裹起來。印度人不會做有領子有袖的衣服,他是拿塊布把身體裹起來,平時將兩個肩膀都包起來。要請法的時候,為了對對方的尊敬,將右肩露出來,好像我現在這樣披法就是偏袒右肩。但是那時印度熱,所以裡面不用穿衣服,直接露出手臂。我們現在要穿這件衣服,就不可以露手臂了。這個是比丘表達極尊敬的儀式,偏袒右肩。

  然後『長跪合掌』,「長跪」是雙腿跪下,就叫做長跪。如果是單腿脆,一個膝蓋跪在地下,這個叫做胡跪,胡人是這樣跪的,好像以前的少數民族,那個時候他們就是單膝跪下。長跪是兩個膝蓋都跪在地下。然後合掌,合掌是恭敬。我們合掌十個指頭把它並在一起,表示什麼?一心。不可以將手指叉開,叉開,你的心是散亂的。合起來這個相就表你一心,一心才是恭敬;如果心散亂就不恭敬。所以現在要請法、要聽法,要集中精神一心來聽,這個就是恭敬。

  下面阿難尊者就開口說,『而白佛言』,這個「白」就是向佛報告,下對上叫做白,上對下叫做告。告白告白,告是佛告阿難,白是阿難白佛,這是有一個尊卑的不同。這裡阿難開口先是贊歎老師,說『世尊今日入大寂定』,這個「寂定」就是涅盤,「大寂定」就是大涅盤。大涅盤具有三德,所謂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三德圓滿就叫做大涅盤。這裡講的大寂定,是念佛三昧的別稱。

  由念佛三昧得大涅盤,入大寂定,所以這裡講『住奇特法』。什麼是「奇特法」?念佛法門就是奇特法,佛先是入念佛三昧。這個奇特法,奇在哪裡?特在哪裡?在佛法裡面圓頓教,圓教、頓教,這個最上乘佛法,主張就是因果同時,念佛三昧是因,證大涅盤、入大寂定是果,因果是同時。所以念佛時,就是你證大涅盤時,就是你圓成佛道的時候,因果同時,圓頓的大法。所以這個叫奇特法。

  不僅是凡夫沒有辦法理解,甚至連菩薩得不到佛加持的話,都不能夠理解。你們今天能不能夠理解?如果你能夠理解,你一定得佛力加持,你才能理解。蕅益大師說,這是諸佛所行境界,不是九界眾生所能夠信、所能夠解的。今天你聽了好像理解了,不是定弘法師會講,是你真的得佛力加持。

  這裡奇特法還有另一種講法,說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有主有伴。主,是教主阿彌陀佛,他在極樂世界主持教育;伴,是十方一切菩薩往生的諸上善人。這些一切的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自心所顯現,而這個境界裡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的蓮花,我們後面經文看到,蓮花有無量億的花瓣,每一個花瓣可以放無量億光,每一個光可以化無量億佛,每一尊佛可以教化無量的眾生,所以這些所有的境界完全融入一個花瓣裡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境界完全不是凡夫境界,釋迦牟尼佛在這時候顯現出來,華嚴世界,華嚴境界。

  所以這部經叫做中本《華嚴》一點都沒錯,它的境界、它的理論完全等同於《華嚴經》,只不過《華嚴經》講得詳細,這裡講得比較簡單。經文簡單我們要詳細的講,就等於講《華嚴經》。所以一切無量可以融在一法當中,一法裡面包含無量,這個是奇特法。

  而最奇特的是什麼?十方一切諸佛都在演說妙法,在極樂世界一片蓮花的花瓣裡面可以顯現出來。而十方世界諸佛所演出的一切妙法,竟然可以融入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中。正如昙鸾大師在《往生論》的批注裡面講,說西方極樂世界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一清淨句,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個清淨句,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它就是自性,它也是自性所包容一切國土莊嚴,全入一句佛號當中。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為我們顯示念佛三昧,這種三昧叫寶王三昧,寶是珍寶,王是第一,寶中之王,一切三昧中,是三昧中王,最殊勝的三昧。所以這個法是「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的妙法。阿難尊者在這裡找不出一個更好的名詞來講這個法,所以叫做奇特法,這個奇特是勉強這樣講。

  另外,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講的一個也是很奇特的法,是講的我們現在念佛求生淨土的人。我們是凡夫,首先我們要承認我們自己是凡夫,我們確實不是菩薩。菩薩有天眼通,你看不看得到美國奧巴馬總統在做什麼?看不到,沒有天眼。菩薩有神足通可以飛天,你現在飛給我看看,飛不起,所以我們真是凡夫。但是你聽了這個,你說我現在去學天眼通、學神足通,告訴你,學會了還是凡夫,沒有開悟。不需要去學神通,老老實實好好來念佛,你將來去到極樂世界六通具足。現在我們是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仍然是凡夫,沒有斷煩惱,但是一進到凡聖同居土,就證不退轉,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不應該是凡夫,是菩薩。那就很難講,你說他是凡夫,他也是菩薩;你說他是菩薩,他確實也是凡夫,這個很奇特。十方世界裡面,其它世界沒有的,唯有極樂世界,生佛平等,凡夫跟佛菩薩平等待遇。蕅益大師講,這個是非常奇特的,十方世界所沒有的。

  阿難尊者非常聰明,他看到世尊今天放這種光明,有空前殊勝的瑞相出來,他就可以猜得到,他就知道世尊一定是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下面講,『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他認為釋迦牟尼佛今天一定有些非常特別的東西拿給我們看,要講給我們聽。他今天放大光明,必定是安住在諸佛所住的導師聖行裡面。諸佛是人天大導師,諸佛所住是什麼?所住的是涅盤,是常樂我淨的境界,涅盤。而三世諸佛證大涅盤,住在這個諸佛所住最勝之道裡面,還要教導眾生。教什麼?在這裡顯示出,教念佛,三世諸佛都住在念佛當中。

  如果不念佛,是不能夠成佛,你念什麼就成什麼。你看十法界裡面,你如果是念貪,貪心重就成餓鬼,念貪就念鬼;念瞋恚,就是念地獄;念愚癡就是念畜生;念五戒、念十善,就是念人念天。所以我們想做人,起碼要五戒具足,五戒就是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對應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飲酒、不妄語,仁義禮智信。我們有這個五常、五戒才能成人,如果沒有了五常、五戒,雖然現在還是人的身體,已經變成衣冠禽獸了,甚至禽獸都不如。所以要做人,一定要像一個人,我們說要有人格。人格是什麼?做人的資格,做人的資格是五常、五戒、十善。念天?念天是十善,還要加上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如果能念四谛法,你就是成阿羅漢,阿羅漢是因四谛法而成就。念六度萬行成菩薩。怎樣才成佛?念佛就成佛了。

  你才知道念佛之高妙,超過一切人天法、聲聞法、菩薩法,所以叫做「最勝之道」。最殊勝,沒有再超過這個法門的了。十方諸佛想成佛都要念佛,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你看《阿彌陀經》裡面他自己講得很清楚,他說,「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這個難事是《阿彌陀經》裡面講的,這件事是什麼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是難事。難是難信,但是易行,難信易行之事。我在五濁惡世行此難信之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成佛了,念佛成佛。然後再為諸眾生說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成了佛,再跟大家講怎樣才能夠成佛。一切世間都難信,但是確確實實,佛是這樣成就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沒有開始講經之前,首先住在念佛三昧中,然後從這個三昧之中,流出最勝之道。

  這裡還有一個名詞要講一下,「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這個「導師」是講大導師,又叫做大師。大師是專門對佛的稱呼,如果對一般人稱呼,不可以叫大師,就算是他再有德行、再有智慧,都不叫大師。如果是出家人,講經說法的稱他為法師,參禅的叫禅師,持戒的稱為律師,不可以叫大師。大師,什麼人才有資格稱?成佛了,就叫做大師,這個是大導師的意思。那我們又叫印光大師、蕅益大師?這些人行,為什麼?他們已經走了,我們對他尊稱,而且不止是對他尊稱,確確實實他是大師,為什麼?因為他在這個世間弘揚淨土法門,他跟諸佛一樣,也是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

  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間,就是為了講淨土法門。這句話也是別人不夠膽量講的,誰講的?善導大師講的,淨土宗第二祖。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來這個世間?就是為了宣說阿彌陀佛本願海,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淨土的。所以你能夠好像這些祖師一樣,也都宣揚淨土法門,而你自己也是往生淨土的,後人可以稱你為大師。現世不可以,一定是走了才可以,證明你是往生了;你如果沒往生的,根本都不算數。所以我們淨土宗所有十三位祖師,個個稱大師,就是因為他們所行的就是諸佛所行,他們宣揚是淨土法門,幫助眾生一生成佛的。

  《佛報恩經》裡面講,能「以正路示涅盤徑,使得無為常樂故」,這種人叫做大導師。眾生,他的病根就是有為,所以佛要講無為法,破我們的有為。我們凡夫這種分別、執著是深重的習氣,想放都放不下,即使是來學佛了,也都因為我們的執著情見,將佛法都變成了有為法。而《金剛經》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是假的,不是真的。既然是假的,你為什麼還去執著它?所以佛法,如果你執著了,也是有為法,也要將它捨棄,這樣你才入無為,《金剛經》裡面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不要羨慕別人懂得很多佛教的知識,又修過禅、又修過密、又通宗通教,樣樣都懂得一點,你覺得這個人很能干,你很羨慕他,跟著他學,到最後學不出來。為什麼?你可能學到最後,全學成有為法了,有為法到最後是夢幻泡影。無為法是什麼?學放下,你完全放下了,你才能夠入無為法。連佛法都要放下,只學一部經,只念阿彌陀佛,靠這個法門求生極樂世界,其它法門我都放下了,你的心就專一。

  所以蓮池大師,你看他年輕的時候,也給我們示現通宗通教,大法師。到最後晚年,所有法門全部放下,就是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他講得好,他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普通話比較押韻一點,「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八萬四千法門給別人去行,我是做什麼?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是大徹大悟之人。念一句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到最後連阿彌陀佛也放下了,如果你執著這句阿彌陀佛還是有為,還沒有能夠成佛。但是你執著這一句可以去往生,如果這一句你不執著,你就不能往生。現在你想入無為法,你不可能,怎樣都是有為,那就不如執著一句阿彌陀佛。從有為入無為,從有念到無念,從往生證入無生,這個法門就是殊勝在這裡,凡夫可以受持。其它的凡夫做不到,你說你試試怎樣入無為法,連門口都找不到。往生之後做什麼?往生之後將阿彌陀佛都放下,這樣就整個心性都顯明出來,你就成大導師了。

  所以大導師是證大涅盤的人,涅盤剛才講四德,常樂我淨,這個是真實的。凡夫想要希望得到常樂我淨是假的。凡夫有四個顛倒,以無我為有我(以為這個我是真的),以無常為有常,以污穢為清淨,以苦為樂,這是凡夫四種顛倒。

  第一個以無我為有我,總是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為這個身體來拼命去賺錢、享受、造業,他不知道這個我的念頭是一個妄念,是一種迷惑顛倒生出一個念頭出來,以為真的有個我,所以就為這個念頭造很多很多罪業,因為有我就有很多罪業,人有生老病死,我要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不知道統統是夢幻泡影。

  第二種顛倒是以無常為有常。人生無常,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玩過的肥皂泡,拿一些肥皂水,用一條管吸一點水,一吹就吹出一個五顏六色的水泡出來,吹出來之後覺得很美,在光照耀下它有五顏六色,沒多久就破了,無常。我們人生就是這樣,現在雖然你過得很快活,五顏六色,過著五彩缤紛的人生,其實好像肥皂水的水泡,不多久就破了,無常。

  第三種顛倒是以污穢為清淨。我們人總是希望得到這種清淨,譬如說我們的身體,很想要它干淨一點,但是沒有辦法,它從裡面成天都流出那些污穢的東西,你三天不沖涼,全身就很臭了,說明裡面你知道有多臭,裡面是從來沒有沖過涼的。所以那些迷惑的凡夫,見到容色美貌的男女就生起愛慕心,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他不知道西施也是很污穢,她的體內也是一樣很臭穢的,腸胃裡面包著屎、包著尿,出的汗水一樣是那麼臭,三天不沖涼一樣有味道。所以我們就是迷惑什麼?將這些美色看成天仙一樣,看成好像鮮花,甚至看成好像聖賢一樣,很聖潔了,全都是污穢。講句真實話,人的身體就是一個會走路的廁所,你自己想想是不是?會走路的廁所,這邊進去,那邊又出,整個身子都是包有污穢,無可樂者,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愛慕?真正在這個人間、在這個六道裡面找不到清淨,唯有是往生極樂世界,你才能夠得到清淨。所謂身體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他不需要吃飯,更加不會有便穢。

  還有第四個是以苦為樂。這個是凡夫很顛倒的地方,將種種的享受、物欲的追求當成是一種快樂,甚至樂此不疲。好像世間人吸毒一樣,覺得吸毒是一種非常快樂的事情,不知道實際它是一種苦,而且使你愈來愈苦,你愈追求下去,這是一個無底的深淵,一直苦下去,不能夠自拔。所以一切的享受叫什麼?叫壞苦,正在享受的時候就是壞苦,享受完了更加苦,想享受又得不到的時候,苦上又加苦,哪有樂!所以真正想快樂,你就要求生極樂世界,那裡叫做極樂,「無有諸苦,但受諸樂」,這個是真的,而且這個樂是不變的。不像我們的快樂是一時的,昙花一現,你再多的財富,即使你家裡有個金山,都是過眼煙雲。人生短短幾十年,過完之後兩手空空,什麼都帶不走。所以經上講,「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求生極樂世界。你求生極樂世界,你所得到的是自性無量無邊的寶藏。

  因為凡夫有這四種顛倒,所以佛菩薩以「常樂我淨」來教導眾生。你將四種顛倒放下了,出六道,你可以證得阿羅漢。但阿羅漢認為是無我、無常、無淨、無樂,他是無為法,但是他住在無為法了,還是一種顛倒。菩薩教導我們,有真常、有法樂、有真我、有本自清淨(本淨),常樂我淨,教導眾生,包括阿羅漢,這個就是導師之行,引導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同成佛道。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講的,科題是「念佛功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剛才我們已經念過,我們一句一句講。阿難在這裡思惟,今天世尊住在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當中,肯定在念佛。阿難他是多聞第一,他常識豐富,他知道除了念佛之外,釋迦牟尼佛沒有理由今天這麼殊勝、這麼光彩。所以一定是「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互相念,所謂「心心相印」、「佛佛相念」,佛光是光光互照,融為一體。因此阿難尊者在這裡就提問,世尊你今天是念過去佛,還是未來諸佛,還是『念現在他方諸佛』?「現在」再加個「他方」,有別於此方,此方是釋迦牟尼佛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現在念現在佛,肯定是念現在他方的佛。所以阿難就問:究竟你是念哪一尊佛?因為你一定在念佛,如果不念佛,不可能好像前面講的「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不可能,真是唯有念佛才有這麼殊勝。但是阿難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究竟念哪一尊佛,所以請問世尊。然後說,『願為宣說』,請求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慈悲宣說。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這是釋迦牟尼佛先是贊許阿難: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先看到這裡。科題裡面講,「丙三、贊請許說」,裡面分四個段落,第一小段「成佛機熟」,然後下面又分三小節,「佛贊問義」。佛沒有講經之前,先是贊歎阿難尊者的請問,說『善哉善哉』,這是用兩個善哉來稱贊,說『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哀」是哀憐,「愍」是悲憫,你慈悲憐憫眾生,能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你有這麼偉大的慈悲心,你才能夠問出這麼殊勝、微妙的問題,世尊這裡很歡喜,你問得正好,所以非常贊許阿難。

  這個贊許一方面是「稱可佛心」,就是暢佛本懷,釋迦牟尼佛就是希望有人問這個法,等到現在終於有人問,太高興了。第二,眾生的根基成熟了,就是機緣成熟,釋迦牟尼佛可以講這個大法了。這個是為哀愍利樂諸眾生的殊勝『微妙之義』,微妙是講這個法的道理非常幽深,不可思議,所謂超情離見。把你的凡夫的情見要放下,你才能夠理解;眾生的心行,凡夫的心行,用他有妄想、分別、執著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禅宗有句話說,行到行不到處,你要行到行不到的地方,是什麼地方?放下你的情見,放下你的妄想,這個是你的行不到處,語言文字都不能達到,所以叫做微妙之義。所以我們眾生接受這個法門,唯有是什麼?誠誠懇懇、恭恭敬敬,以一個清淨的心來接受,你就能夠體會到如來真實義。

  下面經文又講到:

  【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先看這裡。這還是佛的贊歎,用一個比喻來贊歎。贊歎阿難尊者這個問,這一問的功德太大了,說『勝於 供養一天下阿羅漢』。這個「一天下」是講我們這個單位世界。四大部洲,所謂南贍部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東西南北各一洲,其中一洲叫做一天下,四天下裡面的一天下。我們是南贍部洲(閻浮提),就是我們地球,不要說很多,就是講我們地球上,一天下。一天下有多少阿羅漢、『辟支佛』?很多,釋迦牟尼佛當年的時候很多,現在他們隱居起來,你們見不到他,但是這裡是凡聖同居土,很多阿羅漢。辟支佛比阿羅漢還要高,叫做緣覺。

  下面還不止,『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這是講的六道眾生。「諸天」,天道的眾生,天有二十八層天,數量無量無邊的眾生有多少。人,我們地球上的人七十億人,現在有七十億;還不止,蜎飛蠕動,包括小至小飛蟲、小爬蟲,蜎飛就是能夠飛的小蟲,蚊子、蒼蠅這些,蠕動是能夠爬行的小蟲。就是小到這樣的小飛蟲,當然大的到天人,也就是包括六道一切眾生,你布施還不是布施一次,「布施累劫」,多生多劫、無量劫去布施給他們,這個功德大不大?當然很大。但是比起你這個提問的功德來講,你的提問功德超過剛才講的布施『功德百千萬倍』。

  我們看阿難尊者真是很有智慧,很懂問問題,一個問題就問得這麼大功德。大家就要學這個,你看到眾生根機成熟的時候,你要學會問一個好的問題,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功德無量。阿難尊者是很會問問題的人,當然這個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無量劫多聞第一。因為這個法門可以幫助無量眾生往生淨土,由於阿難請問,世尊就宣講《無量壽經》,所以這個功德無量。

  我們反過來想一想,我們現在在一起研討《無量壽經》的功德也都不小,即使是阿難尊者的萬分之一都不得了,都是無量的。所以大家想想,一定要珍惜這種機會,想去修這種布施功德,你要修布施累劫,不如你好好聽經聞法。經上講的,「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我們聽經是為了堅勇求正覺,比起布施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還要殊勝。而這種就是真正的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中,第一的供養就是如教修行供養。

  我們下個禮拜繼續一起再來修這個功德。謝謝大家。

 

 

上一篇:鐘茂森:無量壽經簡講(第二十五集)
下一篇:你給孩子很多錢,那就是慈道嗎?不一定是慈,很可能是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