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十四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四課

  思考題

  1.解釋“正覺大醫王,善投眾生藥,究竟除眾苦,不復受諸有。”

  2.解釋“我證菩提坐道場,名聞不遍十方界,無量無邊異佛剎,不取十力世中尊。”

  3.解釋“願獲如來無量光,普照十方諸佛土,能滅一切貪恚癡,亦斷世間諸惡趣。”

  4.解釋四種顛倒。

  5.什麼是真正的導師?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導師?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以上講完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在各個譯本中,對於阿彌陀佛發願的數目有不同的說法,但因為唐譯本和康僧铠譯本等主要譯本都說是四十八願,所以人們一般共稱阿彌陀佛因地的四十八大願。

  以後如果大家要念誦《無量壽經》,我建議最好采用唐譯本。今後在漢地的各個寺院、道場,《無量壽經》的這個譯本也許會像鸠摩羅什翻譯的《阿彌陀經》一樣得到廣弘。前一段時間,我在課上也講了采用唐譯本的原因。從譯者的身份、翻譯的水平、譯文的完整等方面綜合衡量,我覺得唐譯本應該是最好的譯本,所以大家一定要學習、念誦這個譯本。這次我們學習唐譯本,在歷史上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新的緣起。

  在漢傳佛教界,淨土法門的影響非常大,自從慧遠大師開創淨土宗以來,有無數出家人和在家人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有可靠歷史記載的。既然很多人對淨土法門有信心,也想學修這個法門,就要選擇一個最可靠、最完善的版本。我不知道在座諸位對唐譯本有什麼想法?也許有些人認為,學習經論是很容易的,哪個譯本都沒有差別;也許有些人以智慧從各方面觀察後,會明白我采用這個譯本的重要意義。

  這次大家共同學習《無量壽經》,應該說是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良好因緣。這個因緣不是我一個人創造的,也不是你們中的個別人創造的,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諸位應該珍惜這個因緣。當水分、肥料等因緣具足時,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這就是必然的規律。同樣,依靠阿彌陀佛的發願力,法王如意寶等傳承上師的加持力,自己多生累劫供養諸佛菩薩的善根福德力,如今大家有機會學習這部《無量壽經》,以此因緣,我相信很多人捨棄這個不淨的肉身後必定會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以清淨的身體享用無量無邊的佛法大海。

  爾時佛告阿難:彼法處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前發此願已,承佛威神,而說頌曰。

  這時佛陀告訴阿難:法處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發下大願以後,又承蒙佛的威神力而宣說偈頌。

  在下面這些偈頌中,有一部分跟四十八願相同,也有一部分是四十八願沒有提及的。這些偈頌的內容非常重要。在《無量壽經》的其它譯本中,有些譯本中這些偈頌不完整,有些譯本中這些偈頌完全沒有,而在藏文譯本中,除了個別字詞略有差別以外,所有的偈頌基本上與唐譯吻合。下面簡單地解釋一下這些偈頌。

  今對如來發弘誓,當證無上菩提日,

  若不滿足諸上願,不取十力無等尊。

  如今我對如來發了四十八大願,將來證得無上菩提的日輪時,如果不能圓滿實現如上諸願,我就不取證具有十力[1]功德的無等佛果!

  阿彌陀佛在因地用了五個大劫進行思維,最後結成了四十八願,如果這些大願最後成了空願,一個都沒有實現,那這些大願再好也沒有意義。所以法處比丘再次請如來作證:將來我成佛的時候,這些大願要一個不漏地圓滿現前,哪怕其中一個沒有實現,我就不取證具足十力功德的正覺果位!

  我們也要像法處比丘一樣請諸佛菩薩為自己作證。現在大家每天都在念《普賢行願品》、《極樂願文》等願文,在念誦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專注於願文的內容(作為凡夫人,自始至終專注確實有困難,但應該盡量專注);另一方面也要想到:請諸佛菩薩為我作證,希望我能實現這些殊勝的大願!

  不僅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在法界中有無數的佛菩薩,他們都是在因地發了殊勝的大願,如今才現前了這些大願,大家應該像他們一樣常發大願。在修行菩薩道的過程中,發願和精進是不可缺少的兩個要點。《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中說:“求菩提時,擐精進甲,以大誓願,而為器仗。”如果修行人具足精進的铠甲和誓願的武器,就可以輕易戰勝煩惱魔軍,順利抵達解脫的寶洲。所以發願確實很重要,每個人都要經常從內心中發大願,哪怕聽一堂課、念一遍經文、做一點善根,之後都要以大乘的發願來印持。

  可惜的是,現在大多數人不會發願。在漢地一些寺院,很多人經常跪在佛菩薩面前說:願我平平安安、願我快快樂樂、願家人和睦相處、願我早日發財、願我事業成功、願我買個好車、願我找到一個女朋友……那天有一個男孩子寫了四條願給我看,我看後感覺沒有一條有意義。他雖然沒有用五個大劫思維,可能也用了好幾天時間反復思維,最後才總結出這四條“大願”。千裡迢迢來到佛學院,最後發了這四條願,實在是不值得。

  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

  如果我因為心不堪能而不恆常發放布施、廣濟貧窮者;如果我不利益世間眾生,免除他們的痛苦,使之獲得快樂,我就不成為救世之法王。

  這個偈頌講了兩點:一是用布施來解除眾生的貧困,二是遣除眾生的痛苦並使之獲得快樂。當然,貧困歸根結底也是痛苦的一類。

  和阿彌陀佛一樣,釋迦牟尼佛因地也曾經廣行布施、解除眾生的痛苦。佛經中記載,往昔世尊轉為慈力王時,曾將自己的頭目腦髓作布施,並通過講經說法解除眾生的痛苦,使他們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

  如今阿彌陀佛已經成佛,所以往昔的發願已經實現了,他成了世間的大施主、大醫王,能夠解除眾生的一切身心疾苦。誠如《雜阿含經》中所雲:“正覺大醫王, 善投眾生藥,究竟除眾苦,不復受諸有。”意思是,正等覺佛陀是無上大醫王,他善於給眾生投藥,能究竟解除眾生的痛苦,讓眾生再不受生三有。

  佛陀之所以能讓無量眾生離苦得樂,完全來自於因地的發願,所以發願的力量確實很大。不要說佛陀,哪怕是世間的一個老師,如果他有良好的發心,也能讓幾百個學生蒙受利益。所以大家要常發利益眾生的大願。

  我證菩提坐道場,名聞不遍十方界,

  無量無邊異佛剎,不取十力世中尊。

  我證得無上菩提、安坐道場(即攝無量佛剎功德於一體的極樂世界)時,如果名聲不能遍於十方無量無邊的不同佛剎,我就不取證具足十力、堪為世間最尊的佛果。

  如果單單從表面上看,有些人可能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法處比丘特別希求名聞利養,希望自己的名聲在各個世界得以傳揚,所以他發願成佛時名聲傳遍十方世界,否則就不取正覺果位呢?並非如此。法處比丘並不是為了自己,他完全是為了利益眾生,才發願獲得名聲的。我以前也講過,如果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在深山裡修行,那他不需要名聲,不需要勢力,也不需要外界的認可,只要認識自己的心性,自己斷除煩惱就可以了;但如果是為了弘法利生,讓無數人知道自己也是有必要的。

  昙鸾法師在《贊阿彌陀佛偈》中說:“神力無極阿彌陀,十方無量佛所歎。”《阿彌陀經》中也說,東南西北上下無數恆沙世界的佛陀都贊歎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功德。為什麼阿彌陀佛有這樣的大名聞呢?這就是阿彌陀佛的不共願力。

  雖然一切諸佛的功德無有差別,但在顯現上還是有出名和不出名的差別。本來,東南西北上下方有無數佛剎,如東方有金剛薩埵和不動佛的剎土,南方有寶生佛的剎土,北方有不空成就佛的剎土,中央有毗盧遮那佛的剎土,但這些剎土以及其中安住的佛陀很少為眾生所了知,唯有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廣為眾生所了知。在藏地,一說起阿彌陀佛,大大小小的人都知道;漢地也是如此,不要說信佛的人,即使不信佛的人也知道阿彌陀佛。而說起寶生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和佛陀一樣,世間的領導也有出名和不出名的差別。現在世界上有這麼多國家,但只有美國等個別國家的領導人才為全世界的人所知。有些國家雖然也很大,但是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些國家的領導人,甚至這些領導人從執政到退休、去世,其它國家的新聞都沒有報道過。

  名聲在世間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一個壞人非常出名,他會吸引很多人,最終把這些人引入邪道;如果一個善知識非常出名,凡與他結緣者都會有種下善根、離苦得樂的機會。《經莊嚴論》裡面說,有些人是依靠善知識和道友的引導而發菩提心,有些人是依靠聽聞大乘佛法、閱讀法本而發菩提心,有些人是依靠前世的善根成熟而發菩提心。在座諸位都對淨土法門有信心,每個人信心的來源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說:某上師對我恩德很大,我在他那裡聽受了很多淨土的教言,所以生起了信心。有些人說:我看了某個法本,感覺收獲特別大,所以對淨土法門生起了信心。還有些人既沒有上師也沒有法本,就像獨覺一樣靠自力蘇醒了前世的善根,自然而然對淨土法門生起了信心。因此,如果一個法師很有名氣,他就有機會度化無量的眾生。

  需要提醒諸位的是,在產生信心、生起菩提心的人當中,真正屬於靠自力蘇醒善根的人是很少的。現在有些人學佛往往偏了,表面上看起來修行很不錯,實際上自己的想法根本不符合經論和善知識的教言,可是他們還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眾生的差別確實很大,不僅外面的臉型不相同,內心的想法也不盡相同。有些人的思維方式非常怪,總是喜歡自己搞一套,有時候我也感到很奇怪:這個人是不是正常人啊?看他吃飯走路說話辦事好像很正常,可是他的思維方式怎麼怪怪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怪別人,畢竟每個人的因緣不相同,在我們所接觸的人當中, 有些是從夜叉轉生來的,有些是從地獄來的,有些是從天界來的,既然來處不同,想法也肯定會不同。就像來自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時,他們的習慣愛好也不同一樣。

  現在有些男女沒結婚時互相印象很好,結婚以後才感覺格格不入,然後開始打仗:“你為什麼不隨順我?”“我為什麼要隨順你?”其實, 這些痛苦都是不知道前世因緣所致,如果他們知道了前世的因緣,肯定會體諒對方——噢,既然前世的因緣不同,那今生的思想肯定不同,不一定你想什麼我也想什麼,不一定你喜歡吃泡菜我也喜歡吃泡菜。如果所有的眾生前世都一樣,那當然好辦了:所有人穿一種衣服,要麼全是白色的,要麼全是黑色的,不需要各式各樣的衣服;所有人吃一種菜,不需要各式各樣的菜。但這是不可能的。

  總之,如果以深入細致的智慧觀察,就會明白世間有許多種不同的因緣,正是這些不同的因緣才導致了千差萬別的現象。如果講得深一點,這就是中觀所講的緣起因的另一種解釋方法。

  方趣無上大菩提,出家為求於欲境[2],

  於彼念慧行無有,不作調御天人師。

  我趣向無上大菩提時恆常奉持清淨的出家相,如果在此期間我希求色聲香味觸等欲妙,面對這些欲境退失了禅定和智慧的修行,我就不成為調御人天的導師。

  這個偈頌的內容很重要。從初發心乃至獲得菩提果之間,我們也應該像法處比丘一樣不要被虛幻不實的欲妙欺惑,不要退失禅定和智慧,否則想修行成功是很困難的。

  欲界眾生的貪欲比較強烈。很多人最初的想法很好,都想當一個好修行人,可是因為相續中的貪欲增長,實在無法調伏,最終誤入歧途。包括有些出家人也是如此,本來很想守持清淨的梵淨行,可是遇到對境時無法將煩惱轉為道用,結果損害了解脫的善緣。

  《親友書》中說:“當知無慧無禅定,無有禅定亦無慧,何者定慧兼有之,輪回海成蹄跡水。”對於解脫來說,禅定和智慧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一個,就很難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在我們學院,有些人剛開始非常希求解脫,可是因為自己的福報不夠,禅定和智慧一直沒法增上;有些人雖然暫時禅定和智慧不錯,可是遇到外境時無法對治,結果葬送了今生來世的解脫機會。

  如果想具足禅定和智慧,就不能被世間的欲妙誘惑。凡夫人的心就像孩童一樣沒有自主,孩童只要看見一個玩具,馬上就會跑過去玩,凡夫人也是如此,雖然外境和欲妙沒有任何實義,自己從道理上也知道它們毫無實義,可是因為前世的習氣和今生的障礙現前,很多人還是很難控制自己的心。所以,大家應該運用各種方法努力調伏自心。

  這個偈頌是阿彌陀佛因地的發願,作為凡夫修行人,也應該像他一樣發這種願。由於種種原因,有些人今生戒律不清淨,有些人禅定不穩固,有些人智慧不敏銳,為了將來成為優秀的修行人,這些人應該發下堅定的誓願:依靠阿彌陀佛和上師三寶的威力,願我生生世世不受欲妙和魔障的干擾,生生世世具足清淨的戒律、穩固的禅定、敏銳的智慧,修行善始善終,獲得圓滿的解脫。

  願獲如來無量光,普照十方諸佛土,

  能滅一切貪恚癡,亦斷世間諸惡趣[3]。

  願我獲得如來的果位,身體放出無量光芒,普照十方諸佛的國土,能破除世間一切貪嗔癡的黑暗,同時也能斷除世間的一切惡趣。

  佛經中有許多宣說佛光功德的教證。如《大方等大集經》雲:“佛光能破無明暗,能誨放逸諸菩薩,能焦三有諸愛種,能示真實道非道。”《大寶積經》亦雲:“諸佛無邊光,光網不思議,遍滿十方界,無邊佛土海。”

  《大般涅槃經》中說:“眾生無明暗中行,具受無邊百種苦,世尊能令遠離之,是故世稱為大悲。”眾生由於被無明黑暗所覆蓋而感受無邊的痛苦,而佛陀能遣除眾生的一切痛苦,因此,具有無明痛苦的眾生應該經常祈禱大悲佛陀。

  不過,一聽到佛光的加持不可思議、祈禱佛陀的力量不可思議,有些沒有福報、具有邪見的人往往說:“好像有點玄”,“好像有點神秘”,“好像有點神話的味道”。我遇到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並沒有什麼理由,可就是覺得佛教太神秘了。當然,從某個角度來講,他們的不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世間有些藥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只要吃幾個小丸子就能治愈疾病,懂醫藥的人知道這個藥的威力,不懂醫藥的人根本不知道。同樣的道理,佛陀的光芒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懂佛法的人知道這些道理,不懂佛法的人根本不知道。

  佛教徒並非沒有任何依據,僅僅出於宗派的偏執而口口聲聲贊歎佛陀。如今佛陀宣說的經典都擺在我們面前,只要自己的智慧跟得上,一部一部學習這些經典,最終一定會對佛陀的智慧心服口服,一定會從佛陀的教言中得到無窮的利益。在座不少道友就有這樣的經歷:有些人讀大學時對佛陀有各種想法,有些人覺得念佛的人特別迷信……很多人剛開始都有一些邪念,但他們真正進入佛法後,才認識到佛陀的智慧是最偉大的。

  如今佛陀的教言都記載在漢文和藏文的佛經中。藏文的《大藏經》有厚厚的一百零八函,不要說學完一百零八函,如果學習其中的二十函,看看有什麼感覺?可能有些人學了幾部,就再也無法深入了。所以,佛教徒對佛陀的贊歎完全是有依據的,並不是因為自己是佛教徒,所以即便沒道理也要贊歎佛陀。對於這個道理,《勝出天神贊》裡面講得很清楚:“我不執佛方,不嗔淡黃等,誰具正理語,認彼為本師。深慧眼尋覓,依誰具遍知,利生大教義,智者何需余?孰若無諸過,普具眾功德,梵遍入自在,彼是我本師。孰若無過失,且有無量德,具悲一切智,我即皈依彼。”

  願得光開淨慧眼,於諸有中破冥暗,

  除滅諸難使無余,安處天人大威者。

  願我以光明打開眾生的清淨慧眼(有些人對我說:“你給我這裡敲一敲,給我開個慧眼。”但即使敲開額頭,也不一定能找到慧眼),破除三有的一切無明黑暗,無余滅除世間的八難[4],願我最終安處人天之中具大威德的佛陀果位。

  在這個世界上,誰堪為人中最勝人、天中最勝天?就是佛陀。《僧伽羅剎所集經》中說:“佛能滅眾惡,解脫最為妙,除闇現照曜,如月星中明。”所以,就像日月的光芒能遣除黑暗一樣,佛陀的智慧也能遣除眾生的一切無明癡暗,如同月亮在星星中最為明亮一樣,具大智慧的佛陀在無明眾生中也最為尊貴。

  世間的眾生有很多顛倒作意,歸納起來就是常樂我淨四種顛倒:本來萬法不是常有的,可是眾生卻認為是常有的;本來有漏的感受是痛苦的,可是眾生卻認為是快樂的;本來身體是不清淨的,可是眾生卻認為是清淨的;本來“我”是不存在的,可是眾生卻認為是存在的。甚至有些人學了《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等論典,道理上明明知道這些執著是顛倒的,可是由於內心的無明黑暗過於濃厚,還是時時刻刻深陷顛倒之網,一直無法自拔。而諸佛菩薩已經從顛倒之網中解脫出來,所以他們在人天中堪為最尊貴者。為什麼人們非常欽佩佛教的大成就者?並不是因為他們身體高大、長相端莊(這些世間的圓滿並不是真正的功德),就是因為他們打開了智慧,遣除了內心的黑暗。

  學習這個偈頌以後,我們也要像法處比丘一樣發願:願我將來獲得佛陀的果位,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癡暗!

  修習本行已清淨,獲得無量勝威光,

  日月諸天摩尼火,所有光晖皆映蔽。

  願我修習菩薩行得以清淨圓滿後,獲得無量無邊的殊勝威光,太陽月亮天人摩尼珠以及火焰等所有的光芒都被我的光芒映蔽。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世間所有諸光明,不及一佛毛孔光,無量無礙大神光,遍照十方諸佛剎。”意思是,世間所有的光明加在一起都不如佛陀一個毛孔的光明,佛陀的神光無有限量無有障礙,能夠遍照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和佛陀的光芒相比,世間的光芒有限量有障礙,而且沒有威神力,電燈只要開關一壞就不亮了,油燈只要風一吹就滅了,所以世間的光芒跟佛陀的光芒完全不同。

  在《大寶積經》等經典中,對佛光的功德和威力描述得非常清楚,大家課後可以自行了解,此處不再贅述。

  最勝丈夫修行已,於彼貧窮為伏藏,

  圓滿善法無等倫,於大眾中師子吼。

  當最殊勝的大丈夫修行已經圓滿時,願我於貧窮者面前成為伏藏(意謂無量無盡的大寶藏),願我圓滿六度萬行等一切善法,任何人都無法與我相提並論,願我能在一切人天大眾中作獅子吼。

  與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因地相比,凡夫人的善根真的非常微弱。今天我們想好好修行,心裡計劃得好好的:上師在課上不是說要精進嘛,從明天開始我要精進, 應該把鬧鐘定在五點,鬧鐘一響就起床。到了第二天,鬧鐘已經“嘟嘟嘟”響半天了,自己還是賴在床上不起來:睡覺好香啊,干脆再睡五分鐘吧。結果一睡又是一個多小時,那時才慌慌張張起來,一邊責罵自己一邊打自己,不洗臉就跑去上課了。

  如今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因地的發願,所以他能在一切大眾中作獅子吼,任何眾生都無法反駁他宣說的法語。《大智度論》中說,獅子吼要具足兩個條件:一是自己無有憍慢,一是面對他眾無有畏懼。獅子吼是對佛陀說法能力的一種贊歎,《維摩诘經》中說:“演法無畏,猶師子吼。”意思是,佛陀能無有畏懼地宣說佛法,就像獅子無有畏懼地在野獸群中吼叫一樣。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與任何思想家、科學家相比,佛陀的智慧都可以說是最偉大的。曾經有一位法師在大眾中贊歎佛陀的智慧,後來有些人對他說了一些不恭敬的語言。其實,只不過是這些人自己不知道佛陀的智慧,所以無法理解該法師的話。如果他們能客觀公正地比較佛陀與世間的智者,就會認識到佛陀的偉大。很多人都認為科學家是最有智慧的人,其實並非如此。科學家的思想最多只能立足幾百年,之後就會被新的思想取代;而佛陀的教法自從問世以來,從來沒有被人推翻過。科學家的思想至多涉及世間的某個領域;而佛陀的思想可以涵蓋世出世間一切領域,佛陀不一定在某個小問題上說得特別細,但是他的思想可以涵蓋一切,就像一斤可以包括三兩一樣。

  往昔供養自然智,多劫勤修諸苦行,

  為求最勝諸慧蘊,滿足本願天人尊。

  為了求得最勝的智慧蘊,滿足自己的本願,最終成為一切天人之尊,而在因地供養無量佛陀(自然智就是佛陀),於多生累劫中勤修各種苦行。

  《華嚴經》雲:“應發菩提心,覺悟諸群生,無量劫修行,不起疲倦想。”阿彌陀佛在因地就是這樣,為了利益無量群生發了無上菩提心,之後於多生累劫修行布施、持戒等六度萬行,在此期間從來沒有生起疲倦之心。而我們有些人不是這樣,不要說多生累劫不起疲倦心,甚至聽一堂課也覺得很疲倦,連短短幾十分鐘都坐不住,一會兒伸出腳,一會兒收回去,一會兒閉上眼,一會兒睜開眼……從表情看簡直是在受罪。還有些人聽著聽著頭慢慢靠在法本上睡著了,直到講完課才醒過來,然後就快樂地念《普賢行願品》,人家是把聞思的功德回向給眾生,他把睡覺的功德回向給眾生。這就是我們有些人的“苦行”。

  如來知見無所礙,一切有為皆能了,

  願我當成無與等,最勝智者真導師。

  如來的知見無所障礙,能夠了知一切有為法(即對有為法的體相、分類、因果全部一目了然、無礙了知,就像看手中的庵摩羅果一樣),願我成為這樣無與倫比的最勝智者、真正導師。

  世間有很多所謂的導師,比如老師、博士生導師等,但這些所謂的導師大多有自私自利心和實執心,所以不能無條件地利益眾生,即使暫時在幫助學生,最終還是為了自己。比如我是一個世間的老師,由於內心沒有菩提心,所以即便我天天在教學生,可是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的工資、待遇、名聲等。所以世間的這些導師並不是真正的導師。如果真正肯為眾生付出自己,在此過程中一點自我的耽著都沒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導師。

  法處比丘當年發願:就像通達萬法的世間自在王如來一樣,願我有朝一日也成為真正的導師。在座的各位也應該這樣發願,雖然現在自己有實執、有煩惱、有自私自利心,但是既然自己有福報遇到大乘佛法,就應該按照大乘佛法的理念來發願,將來一定要成為像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那樣的真正導師,日日夜夜饒益一切眾生。

  只要有這樣的發願,我們也可以饒益無量的眾生。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但有些人因為經常發利他的大願,以這種心力的感召,最終做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甚至別人也感到很奇怪:怎麼他一個人就有這麼大的能力?有些道友可能會想:我肯定當不了導師,你看我智慧這麼差,考試才得了四十五分,怎麼會變成導師?恐怕不行吧?其實不能這麼想。從許多佛菩薩的傳記看,他們在因地也當過低劣、愚癡的眾生,但依靠發願最終有了現在的成就。所以,我們也應該跟隨這些佛菩薩發願,一定要成為無與倫比的導師。

  我若當證大菩提,如斯弘誓實圓滿,

  願動三千大千界,天眾空中皆雨花。

  如果我將來能證得大菩提,以上所發的這些大願能圓滿實現,但願三千大千世界震動,諸天人在空中都降下花雨。

  是時大地鹹震動,天花鼓樂滿虛空,

  並雨栴檀細末香,唱言未來當作佛。

  這時整個大地震動[5],空中降下天人的花雨,天人的鼓樂聲遍滿虛空,並且降下栴檀和末香雨,空中發出“法處比丘將來必定成佛”的贊歎聲。

  從內容上看,這個偈頌不是法處比丘說的,而是釋迦牟尼佛宣說法處比丘發願後的瑞相。

  以上簡單地解釋了這些偈頌,我覺得這些偈頌非常有加持力,今後如果大家去一些寺院或者聖地朝拜,應該念誦這些偈頌來發願。只要自己以虔誠心念誦、發願,諸佛菩薩的加持一定會融入自己的心,那時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大家經常念誦這些偈頌,福德善根就會逐漸增長。有些人如果覺得自己福報淺薄,當遇到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蓮花生大士等佛像時,只要能念誦這些偈頌來發願,依靠自己的發願力和殊勝對境的加持力,就可以增上福報,以前減損的福報也能得到彌補。就像一個人本來既貧窮又沒有勢力,可是他遇到了一個領導,他在領導面前苦苦哀求:“我經濟有點困難,工作也有點不順,您可不可以幫幫我?”最後領導被感動了,給他安排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從此以後他坐在舒適的辦公室裡,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領導。所以大家要好好運用這些偈頌來發願。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十力:指如來的十種智力,詳見《佛說十力經》、《入中論》。

  [2] 藏文譯本中此句為:“若我為求於欲境”。

  [3] 藏文譯本中說是地獄。

  [4] 八難:即八無暇,沒有學修佛法機會的八種障礙:一地獄,二餓鬼,三旁生,四長壽天,五邊地,六邪見,七佛不出世,八聾盲喑啞。

  [5] 佛經中經常提到大地六種震動,普遍的說法是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但也有其它說法,如《佛說山海慧菩薩經》中所說的天動、地動、大海動、諸山動、草木眾生動、一切地獄動。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十五課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十三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