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六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十六課

  思考題

  1.解釋“一心恭敬信,出世勝導師,無量百千劫,不墮諸惡道。”

  2.本經中阿難和彌勒菩薩的出場次序有何密義?

  3.以何因緣極樂世界有胎生者和化生者?

  4.請復述極樂世界胎生者的比喻。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無量壽經》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今後弘揚淨土法門時一定要講這部經典,在淨土宗的各個經典中,我覺得《阿彌陀經》、《觀經》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太略了,如果想讓人們全面地了解淨土宗的教義,最好是講《無量壽經》。在講《無量壽經》時,最好是依靠唐譯本來講。我以前說過,不管從哪方面來看,菩提流志的譯本都應該說是最好的。在其他譯本中,有些譯本內容特別略,沒有完全開顯淨土宗的教義,有些譯本內容雖然比較全,但是文字特別難懂。因此,從開講《無量壽經》到現在,我始終覺得選擇唐譯本是正確的。

  道友們今後要廣弘淨土法門。在座的很多道友以後肯定有弘法利生的機會,不敢說你們能給多少多少人講經說法,最起碼給十幾個、幾個甚至一兩個人講經說法的機會應該是有的。佛陀講過,在兩個人所能做的善法中,功德最大的就是一個人認認真真地講法、另一個人恭恭敬敬地聽法。藏地一直有講經說法的傳統,昨天我去了一趟尼眾大經堂,看到經堂裡到處有人在講聞佛法,甚至在樓梯上都有人面對面坐著——一個人在講,一個人在聽。(我不知道她們為什麼選擇在樓梯上聞思,可能有一些密意,但我還是很隨喜她們。)不過漢地在這方面卻比較遺憾,人們對講經說法一直不是很重視,大多數佛教徒只是熱衷於作佛事、念佛、參禅。我希望今後這種狀況能有所改變,一下子改變這種狀況有一定困難,但不管怎麼樣大家都要努力,能找到多少人就給多少人講法。我們都相信佛陀的金剛語,自己應該想一想:如果能給別人講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法,這個功德該有多大!所以,今後如果有因緣,大家就應該主動站出來講經說法。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高貴還是卑賤、有權勢還是無權勢的人,最終都會放棄一切而離開人間,所以每個人活著時都不能忘記生死大事。蓮池大師曾在案頭書“生死事大”四字,以此作為警策。死亡到來之際,世間的一切都帶不到後世,哪怕有再多錢也帶不走,唯有善惡因果會如影隨形般跟隨自己,此時唯有佛法才能令自己獲得解脫。《佛說須摩提長者經》中說得很清楚:“十方世界中,生者無不死,生死往來道,唯法能除滅。”意思是,在十方一切世界中,從來沒有生而不死的人,唯有佛法才能滅除眾生的生死輪回之苦。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精進修持佛法,這樣臨終的時候才有解脫的把握。

  不過,一說到實修佛法,很多人往往落入輕視聞思的誤區。有些人說:“淨土宗只是念佛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強調聞思。”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蓮池大師破斥這種觀點說:“有些人說,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何必學習經典?可是如果沒有看經,哪裡會知道十萬億世界之外有阿彌陀佛?”實際上,從古來很多弘揚淨土宗的大德看,他們都學習過很多經論,因此作為後學者,我們也應該重視聞思。

  還有些人說:“禅宗只要安住就可以了,不需要聞思。”這種說法也是不對的。蓮池大師破斥這種觀點說:“有些參禅的人說,達磨不立文字,見性則休。如果這些人內心沒有真實體會, 這就是不通教理的護短之說。何以故?禅宗雖然是教外別傳,可是如果離教而參禅則屬邪因,如果離教而悟則屬邪解。”事實上,如果禅宗完全不立文字,那六祖留下這麼多字的《壇經》,這又如何解釋呢?而且六祖在《壇經》中也說:“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意思是不能沉沒於斷空或者寂止,一定要廣學多聞,這樣才能認識心的本性,通達諸佛的理趣。

  所以,所謂淨土宗不需要聞思,只是個別不愛聞思者的邪分別念,所謂禅宗不需要聞思,這也是與《壇經》的說法相違的。

  現在還有些人說修密宗不需要聞思,這種說法也是不合理的。全知無垢光尊者明確地說過,在末法時代,要通達無上大圓滿,首先必須廣聞博學。智悲光尊者也說:“我是廣聞博學以後才通達了心的奧義。”請大家想一想:像智悲光尊者那樣具足宿世善緣的利根者都需要廣聞博學,而我們這些被煩惱業力纏縛的凡夫卻不需要聞思,這合理嗎?

  當然,所謂的廣聞博學,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面。現在有些學者整天研究佛理,從來不用佛法返觀自心,這也是不行的。不管是淨土宗還是禅宗等任何宗派,我們都應該首先了解它的基本理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行,這樣聞思修相結合才是合理的。

  有些人認為聞思會障礙修行。這種觀點也是似是而非的:如果你聞思的是外道的邪說或者世間亂七八糟的知識,這當然會障礙自己的修行;如果你聞思的是佛陀的經典和高僧大德的論典,這肯定不會障礙自己的修行。華智仁波切和堪布阿瓊[1]的實修竅訣中都說,閉關者在座間要翻閱與所修之法相關的經論。作為閉關者, 不接觸世間人,放下一切瑣事,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在關房裡擺一些經論,適當地翻閱這些經論,我想,這還不致於障礙自己的修行,這些經論畢竟是聖者的語言,聖者的語言都是智慧的結晶,智慧怎麼會障礙修行呢?在這個問題上,希望大家三思而行。下面開始講經。

  在前面的經中,佛陀向阿難宣說了極樂世界菩薩的無量功德。聽到這些道理後,不要說阿難那樣的利根者,我們這樣的人也會有所了解:原來極樂世界有這麼多菩薩,這些菩薩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功德!其實這就是聞思的作用。宣說完這些道理後,佛陀讓阿難向極樂世界頂禮。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此是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汝應從坐而起合掌恭敬,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彼佛名稱遍滿十方,彼一一方恆沙諸佛皆共稱贊無礙無斷。

  這時世尊告訴阿難:這是無量壽佛的極樂世界,你應該從座而起,恭敬合掌,五體投地,向阿彌陀佛頂禮。阿彌陀佛的名稱遍滿十方,每一方都有無量恆河沙數佛陀,這些佛陀都不斷地稱贊阿彌陀佛的功德。

  從這段經文可知,如果有人對阿彌陀佛及其剎土沒有意樂、不加贊歎,甚至持有蔑視,這只能顯露自己的無知。連具有圓滿功德的十方諸佛都不斷地稱贊阿彌陀佛及其剎土,我們這些業力深重的凡夫憑什麼不稱贊呢?

  是時阿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西面合掌五體投地,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見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並供養奉事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及菩薩眾種諸善根。

  這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面朝西方合掌,五體投地,之後對佛陀說:世尊,我現在想見到極樂世界的無量壽如來,我想供養承事那裡的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菩薩眾,種下諸多善根。

  釋迦牟尼佛要求阿難向西方合掌頂禮,間接也是要求後學者頂禮阿彌陀佛。從今天開始,我希望大家早上起來向西方至少磕三個頭,如果願意也可以磕一百個頭, 晚上睡覺前也至少磕三個頭。如果你的房子太小了,不方便朝著西方磕頭,那就觀想阿彌陀佛磕頭。這是我的希望,如果有些人身體不堪能或者實在沒興趣,那就不勉強了。

  頂禮佛陀非常有必要。《佛說德護長者經》雲:“一心恭敬信,出世勝導師,無量百千劫,不墮諸惡道。”意思是,如果一心敬信出世間的最勝導師,向佛陀頂禮、供養,無量百千劫都不會墮入地獄、餓鬼、旁生。現在很多人經常擔心:我今生造了這麼多罪業,死後會不會墮入惡趣?因此,為了來世的解脫,這些人就應該經常頂禮佛陀。這種以佛陀為對境種下的善根永遠不會失壞,如《大悲經》雲:“若於佛所,一發信心,善根不失,何況諸余勝妙善根?”

  時無量壽佛即於掌中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俱胝那由他剎。彼諸佛剎所有大小諸山,黑山、寶山、須彌盧山、迷盧山、大迷盧山、目真鄰陀山、摩诃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叢薄園林及諸宮殿天人等物,以佛光明皆悉照見。

  這個時候,無量壽佛從手掌中放出大光明[2],光明遍照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這些佛剎中的所有大小諸山——黑山、寶山、須彌盧山、迷盧山、大迷盧山、目真鄰陀山、摩诃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以及叢林、園林、宮殿等天界人間的事物,以佛的光明悉皆照見無余。

  《大寶積經》雲:“如來光所照,一切須彌山,鐵圍金剛山,徹過無有障。”太陽、月亮的光芒不可能照到山的背後,而如來的光芒則無有任何障礙,它能徹底照過一切須彌山、鐵圍山、金剛山。所以依靠阿彌陀佛的光明,所有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能無余明照。

  譬如有人以淨天眼觀一尋地見諸所有,又如日光出現萬物斯睹。彼諸國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悉見無量壽如來,如須彌山王照諸佛剎,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以無量壽如來殊勝光明極清淨故,見彼高座及諸聲聞菩薩等眾。

  就像有人以清淨天眼觀看一尋之地,所有的色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又像日光出現時,一切萬物能看得清清楚楚。這些佛國中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能清晰地見到無量壽如來,無量壽如來的身體猶如須彌山王一樣高大莊嚴,無量壽佛放光照耀諸佛剎,當時諸佛的國土全部明現,如同處於一尋之內一樣清晰。依靠無量壽如來的殊勝清淨光明,這些眾生又見到無量壽佛的高座以及極樂世界的聲聞菩薩眾。

  剛才阿難說想見到無量壽佛和極樂世界,結果依靠無量壽佛的加持,不僅阿難見到了無量壽佛和極樂世界的狀況,無量世界的眾生也都見到了。不僅佛陀時代,自古以來有很多人在修行境界中見到了阿彌陀佛、蓮花生大士的剎土。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依靠現代的網絡技術,美國或者加拿大的人都能見到我在中國講法;依靠諸佛菩薩的不可思議加持,見到遠方的佛剎當然也是可以的。

  譬如大地洪水盈滿,樹林山河皆沒不現,唯有大水。如是阿難,彼佛剎中無有他論[3]及異形類,唯除一切大聲聞眾一尋光明及彼菩薩摩诃薩踰繕那等百千尋光,彼無量壽如來應正等覺光明映蔽一切聲聞及諸菩薩,令諸有情悉皆得見。

  譬如大地遍滿洪水,一切樹林山河都隱沒不現,唯有大水能見到。就像這樣,阿難,阿彌陀佛的剎土沒有他類眾生[4]以及異類色法,除了諸大聲聞發出的一尋光明和菩薩摩诃薩發出的百千踰繕那光明,但這些聖者的光明也被無量壽如來應供正等覺的光明映蔽,依靠無量壽佛的加持,一切有情都能見到佛的巍巍光明。

  這段經文是在顯示阿彌陀佛光明的不可思議,雖然極樂世界的聲聞和菩薩也有光明,但他們的光明在阿彌陀佛的光明面前都隱沒不現,就像大水淹沒大地時其他事物都隱沒不現一樣。

  彼極樂界菩薩、聲聞、人天眾等一切皆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眾圍繞說法。

  極樂世界的一切菩薩、聲聞、人天眾也見到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被比丘眾圍繞而宣說佛法。

  本來,在極樂世界往娑婆世界看比較容易,從娑婆世界往極樂世界看則比較困難,除了特殊情況以外,一般是見不到極樂世界的。就像在國外可以上國內的網站, 而在國內卻很難上國外的網站一樣。不過釋迦牟尼佛說法時,依靠阿彌陀佛放光加持,娑婆世界的眾生也能見到極樂世界的狀況。

  這兩段經文的文字比較難,康僧铠譯本中的說法則比較好理解:“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眾,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復如是。”

  以上的經文是圍繞佛陀跟阿難的對話展開的,從下面開始則是佛陀和彌勒菩薩的對話。因為至此阿難尊者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所以他就像有些電影裡的人物一樣不知不覺消失了,接著彌勒菩薩要出場了[5]。黃念祖老居士說, 一方面從此處開始彌勒菩薩成為當機眾,一方面佛陀最後把這個法交付於彌勒菩薩,所以佛陀從這裡開始與彌勒菩薩對話。我也想過:為什麼前面是佛陀和阿難對話,而下面是佛陀和彌勒菩薩的對話呢?原因可能是和學法的次第有關:一般我們學法的次第是從小乘到大乘,阿難尊者顯現上是小乘聲聞比丘,所以首先通過他和佛陀的對話,讓大眾對此法有個基本了解,但淨土法門畢竟是大乘法,所以最終還是要彌勒菩薩出場。這兩個人物的出場次序是不是有這個密義?你們也可以觀察。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汝頗見具足清淨威德莊嚴佛剎,及見空中樹林、園苑、湧泉、池沼不耶。汝見大地乃至色究竟天於虛空中散花樹林以為莊嚴。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猶如佛聲普聞世界,是諸眾鳥皆是化作非實畜生,汝見是耶。彌勒白佛言:唯然,已見。

  這時佛陀告訴彌勒菩薩:你見到具有清淨威德莊嚴的阿彌陀佛剎土沒有?見到虛空中的樹林、花園、噴泉、池沼等莊嚴沒有?你見到從大地乃至色究竟天,在虛空中有散花、樹林以為莊嚴沒有?又有鹦鹉、共命鳥等眾鳥住於空中發出種種妙音,猶如佛音一樣普聞整個世界,這些鳥都是阿彌陀佛化現的,不是真正的旁生,你見到這些沒有?彌勒菩薩對佛陀說:是的,已經見到了。

  彌勒菩薩當然能見到極樂世界的景象,而我們這些業力深重的人就很難見到了。眾生的根機不盡相同,以前阿秋法王經常問弟子:“你見到我的身體是普賢王如來的壇城沒有?”有些心清淨的弟子見到了,也有些人本來沒有見到,卻打妄語說見到了。

  佛復告彌勒菩薩言:汝見此諸眾生入踰繕那百千宮殿已,游行虛空無著無礙,遍諸剎土供養諸佛,及見彼有情於晝夜分念佛相續不耶。彌勒白言:唯然,盡見。

  佛陀又問彌勒菩薩:你見到極樂世界的眾生入於百千踰繕那寬廣的宮殿,在虛空中無有阻礙地游行,以神通力遍諸佛國供養諸佛,又見到這些有情白天晚上不斷地念佛沒有?彌勒菩薩回答:是的,我都見到了。

  極樂世界的有情日日夜夜都在念佛、念法、念僧,除了行持善法以外,從來不做散亂、聊天等不如法的事情。而娑婆世界的眾生恰恰相反,有意義的事情從來不做,每天要麼以聊天、吃飯混日子,要麼做無意義的壞事。一說到別人的過失,眼睛睜得大大的,身體非常不錯,心情也很好;一說到功德和善法,身體也不好,心情也不好,馬上就要打瞌睡,哪怕聽一堂課也痛苦得像馬上要圓寂一樣。尤其很多嘴巴會說的惡人經常聚在一起誹謗三寶。不過這些人總有一天會感受果報的,但那時就沒必要怨天尤人了,因為一切禍患都是自招的。古人早就說過:“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佛復告言:汝見他化自在天與極樂諸人受用資具有差別不。彌勒白言:我不見彼有少差別。

  佛陀又問彌勒菩薩:你見到他化自在天人跟極樂世界的有情在受用資具方面有差別沒有?彌勒菩薩說:我沒有看見二者有少許差別。

  雖然彌勒菩薩說沒有差別,但我覺得:二者只是在能夠幻化一切受用以及隨心所欲享用方面沒有差別,而在有漏無漏方面應該是有差別的,否則,一般的欲界天人要跟極樂世界有情完全相同,這恐怕不太可能。

  佛告彌勒:汝見極樂世界人住胎不。彌勒白言:世尊,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入百由旬若五百由旬宮殿之內游戲歡樂,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加趺坐自然化生。

  佛陀問彌勒菩薩:你看見極樂世界有人住於胎中沒有?彌勒菩薩說:世尊,就像三十三天、夜摩天的天人入於百由旬乃至五百由旬的宮殿內游戲作樂,我見到極樂世界住胎者猶如三十三天或者夜摩天的天人處於宮殿中,又見到極樂世界有眾生在蓮花中結跏趺坐自然化生。

  大家要明白:極樂世界大多數是化生,但也有一些人是胎生的,並且極樂世界的胎生是蓮花胎,不是人間的母胎。

  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彼國眾生有胎生者化生者。

  這時彌勒菩薩又對佛陀說:世尊,以何因緣極樂世界的眾生有胎生者和化生者?

  有些人向法師提了無數個問題,法師來不及回答,馬上又問下一個問題。彌勒菩薩也是這樣,對世尊說見到極樂世界的狀況後,還沒有等世尊說話,馬上就開始問世尊。

  佛告彌勒:若有眾生墮於疑悔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議智、無等智、威德智、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因緣於五百歲住宮殿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

  佛陀告訴彌勒菩薩:如果有眾生墮於疑悔而積集善根,雖然他們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議智、無等智、威德智、廣大智[6],可是對自己的善根不能生信(作是在作善根,但是一直產生懷疑:我這樣念佛、觀佛、積資、淨障、發願,到底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願力真的不可思議嗎?),以此因緣,他們將會在五百歲住在蓮花宮殿中,不能見到阿彌陀佛,也不能聽到佛陀說法[7],不能見到菩薩以及聲聞眾。

  阿彌陀佛除了講經說法,不可能整天做聊天等散亂的事情,所以,如果因為疑悔而導致往生以後不能聞佛說法,那就失去大意義了。不過我看過一本書,書中是這樣寫的:某上師問某人:你在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沒有?某人說:見到了。上師問:阿彌陀佛在那干什麼?那個人說:阿彌陀佛也經常喝茶、喝咖啡。這個作者肯定搞錯了,阿彌陀佛不可能是這樣。還有一個弘揚人間佛教的法師說:“藏傳佛教的第一座寺院是桑耶寺,其實桑耶寺是一所學校,校長就是蓮花生大士……”有時候看起來,把佛法講得太世俗化也很難聽。

  當然我們要明白:雖然懷疑者往生後會住於蓮花苞中,不能見到佛、菩薩、聲聞眾,但他們不像蜜蜂被包在花蕊裡面一樣痛苦,極樂世界的蓮花苞非常廣大,裡面各種受用應有盡有。

  若有眾生斷除疑悔積集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廣大智,信己[8]善根,此人於蓮華內結加趺坐,忽然化生瞬息而出。譬如他國有人來至,而此菩薩亦復如是,余國發心來生極樂,見無量壽佛奉事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如果有眾生斷除疑悔而積累資糧,希求佛智乃至廣大智,相信自己的善根(心中有這樣的定解:我這樣修持善法,肯定會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肯定存在,極樂世界肯定存在),此人就會在蓮花中結跏趺坐,忽然間就能化生,一瞬間就會出生。就像有人從其他國家來到此地,這些菩薩也是如此,他們在其他國家發心往生極樂世界,面見、承事、供養阿彌陀佛及菩薩聲聞眾。

  沒有疑悔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後很方便:他們在蓮花中忽然降生,一生下來身體就圓滿具足,不像娑婆世界的眾生一樣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大學慢慢成長;而且一到極樂世界就可以面見、供養如來,不像娑婆世界有些人一樣一直見不到上師。有些人千裡迢迢來到藏地,可是等了好幾個月都見不到上師,最後特別生氣:怎麼連見都見不到,哪有這樣的道理,這樣的話我干脆走了,本來想給他供養,現在供養其他人算了!

  阿逸多,汝觀殊勝智者,彼因廣慧力故受彼化生,於蓮花中結加趺坐。汝觀下劣之輩,於五百歲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不知菩薩威儀法則,不能修習諸功德故,無因奉事無量壽佛,是諸人等皆為昔緣疑悔所致。

  阿逸多[9],你看那些殊勝的智者,他們因為具足廣大的智慧力而感得殊勝化生,在蓮花中結跏趺坐。你看那些下劣之輩,他們於五百歲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聲聞眾,不知道菩薩的威儀法則,不能修習諸功德,沒有因緣承事無量壽佛,這些人都是因為往昔產生疑悔所致。

  看看疑惑者的果報,大家應該盡量遣除疑惑。在《淨土教言》中,麥彭仁波切以大量的教證理證遣除了對淨土法門的疑惑。在《淨土十疑論》中,智者大師也宣說了很多遣除疑惑的教言。有時間大家要學習這些教言。

  下面佛陀以比喻來描述這些疑惑者的身心狀況。

  譬如剎帝利王其子犯法,幽之內宮處以花觀,層樓绮殿妙飾奇珍,寶帳金床重敷茵褥,名花布地燒大寶香,服御所資悉皆豐備,而以閻浮金鎖系其兩足。

  比如剎帝利王的王子違犯了王法,被國王幽禁在內宮和美花嚴飾的樓觀中,宮中有奇珍異寶裝飾的層樓華殿,以珍寶為帳黃金為床,床上鋪有層層褥墊,而且以名花布地,到處燒著大寶香,一切衣服、車馬等資具沒有不圓滿的,但是以瞻部洲純金做成的鎖系住王子雙足。

  世間也有比較高級的監獄。我去監獄講過法,一般的盜竊犯、殺人犯住的是一種監獄,而縣級以上干部住另一種監獄,裡面的待遇是比較不錯的。關押王子的監獄也是如此,住在裡面也非常舒服。可是王子雙腳被金鎖鎖著,沒有活動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來講,他的內心是很痛苦的。

  佛告彌勒:於意雲何,彼王子心寧樂此不。答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時常思解脫,求諸親識、居士、宰官、長者、近臣,王之太子雖希出離終不從心,乃至剎帝利王心生歡喜方得解脫。

  佛陀問彌勒菩薩: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王子難道喜歡呆在裡面嗎?彌勒菩薩回答:不喜歡,世尊,王子被幽禁時恆常思維怎樣從中解脫,經常懇求諸親人、居士、宰官、長者以及國王的近臣,雖然他想盡辦法從獄中出去,可是始終不能如願,只有剎帝利王心生歡喜時才能獲得解脫。

  雖然極樂世界的蓮花苞裡面沒有世間監獄的種種痛苦,但是跟蓮花苞外面的菩薩比起來,蓮花苞中的菩薩在佛法方面的很多希求不能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說,呆在蓮花苞裡也是一種痛苦。如果世間人住在這種蓮花苞裡,他可能覺得:反正這裡有吃有穿,不需要自己燒菜做飯,想吃什麼馬上就會現前,呆在這裡還是很快樂的, 不要說呆五百年,即使呆一千年都行。可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對佛法的意樂特別強,如果讓他們一直呆在蓮花苞裡,見不到佛陀,聽不到佛法,心裡肯定比較著急,就像被關在內宮的王子一樣,雖然生活過得很好,而內心卻不快樂。在學習淨土法門的過程中,希望大家一方面了解極樂世界的各種功德莊嚴,同時也應該了解極樂世界的這些特殊情況。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堪布阿瓊:1879-1941,寧瑪巴近代著名大德。

  [2] 阿彌陀佛身體各處都能放光示現神變,如《極樂願文》雲:“法身無量光部主,右手放光化觀音,復化百俱胝觀音;左手放光化度母,復化百俱胝度母;心間放光化蓮師,復化百俱胝蓮師,頂禮法身阿彌陀。”

  [3] 其他譯本無此說,“他論”疑為“他倫”,即其他種類的眾生。

  [4] 除了阿彌陀佛幻化的鳥兒。

  [5] 康僧铠譯本的說法有所不同:“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也就是說阿難當時還在。

  [6] 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希求這些智慧就是希求佛果。

  [7] 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說:“於五百年中,雖具樂受用,聽聞佛語聲,然花不綻放。”而這裡說在蓮花裡不聞法,可能是深廣的法門聽不到,而一般的法門可以聽到。

  [8] 原文為“已”。

  [9] 意為無能勝,即彌勒菩薩。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七課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五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