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宣講於2015年9月30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給大家簡單講一些禅修的方法。
禅修的前提條件、前行與前面所講的一樣。首先要調整身口意三門,保持適當的狀態,這是很重要的。若是沒有調整好身口意三門,不能保持適當的狀態,就無法在相續中生起禅定,即使生起了,也容易出現問題。
現在很多人雖然在打坐、修禅,但是在相續中沒有生起真實的禅定,沒有產生禅定的功德,這可能也是因為自己沒有正確的方法,在修禅定的時候,沒有調整和把握好身口意,沒有保持適當、良好的狀態。如果要通過語言說清楚那種狀態,是很難的;只有通過一些方法、竅訣去調整和把握,才能出現那種狀態。就像收音機調台一樣,頻道正確了,聲音就發出來了。如果沒有調整好狀態,禅定很難生起來,即使生起來了,也容易出現障礙和問題。
我們可以打坐、修禅,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若是沒有方式、方法,沒有上師的竅訣,容易走火入魔,所以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以前講過身要點、語要點和意要點,就是調整身口意三門的方法和竅訣。通過這些方法和竅訣,才能把握好那種狀態。
前行要進行皈依、發心,這些內容以前講過很多,今天就不重復了。下面繼續介紹一些具體的禅修方法。
第二種方法:
觀想:在自己的眉間有個像豆子一樣大小,白色、透明、發光的光團。心專注於這個對境中不散亂。若要專注,要有個對境、所依。專注而不散亂,就是禅定。
時間不要太長,出定、入定,再出定、再入定……這樣修煉。時間短,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內收、外散等過失,不容易出現這些禅定的障礙。次數多,可以很快速、順利地產生禅定的功德。
這個方法中,主要是觀想一個白色的光團,這個光團是透明、發光的,心專注於這個對境上不散亂。具體修持禅定時,可以在三天中連續以這種方式修持。每個人自己的修行狀況不同,至少在三天中這樣觀想修持。
第三種方法:
觀想自己的身體像只白色的氣球,特別輕,是透明的,但不是圓形的,裡面是空的,沒有五髒六腑等。在心間的位置,有一個紅色的光團,大小像中等酥油燈的燈光一樣,紅色中透著藍色的光。光團是熱性的。這個光團代表風與心融為一體的自性。這個光團在身體的中部懸著,後面沒有碰到脊椎,前面沒有碰到胸部。心安住於這個光團上,不散亂。
這幾種方法中,所講的所依或對境有所不同,其他都是一樣的。比如,前行都是一樣的,調整好身口意,保持一個適當的狀態,皈依、發心等。然後,自己觀想,將自己的心、注意力放在這樣的對境或所依中,不散亂。
如同前面所講,修持的時間不要太長,否則心不好安住。其一,容易散亂;其二,若是過度專注了,又容易內收昏沉。會出現這些過失,所以時間可以短一點,但是次數要多。僅僅這樣坐一會兒,觀一下,這樣是不行的,還要繼續修持,再觀想,再安住,次數要多,這樣不容易出現諸如內收或者外散等這些禅定的過失,能夠在相續中很順利地出現禅定的功德。這也是一種竅訣。
對初學者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否則,打坐、觀想很難。也許剛開始還有點意思,但是時間稍微長了,或者昏沉打瞌睡,或者散亂,心根本不在體內,跑了。如《自我教言》雲:“身體恆時應有心,床榻恆時應有身”心在身體裡時,身體在自己的禅床上。也可以說,身在座墊上,心在身體裡,即不能散亂。但是,我們現在,無論是觀修的時候還是上課的時候,心都不在身體裡,在外邊或者在山下,這是不好的。
禅修打坐的時候,還會出現其他的狀況,諸如身心乏累,觀不出來,心無法安住等,這時就要適當調整。如果身體乏累,可以吃些營養豐富的食物,補充體能;如果心累,也可以放松、休息一下,但也不能放逸,要以正知正見守護三門,不造惡業,不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
有時心裡還會特別悲痛,也會出現厭煩。時間長了,不一定何時就會出現厭煩,不想坐,也不想修,這時自己要去調整。心裡應該思維輪回的過患,解脫的利益。思維”人身難得我已經得到了,善知識難遇我已經遇到了,我也有修持正法的機緣……”讓自己生歡喜心,增長自己的信心。思維輪回過患、解脫的利益,主要是能夠生起出離心。思維輪回的過患,就會對輪回產生恐懼;思維解脫的利益,就會對解脫產生強烈的追求心,有這種心態就好了。有時候也可以思維因果不虛、無常等,這些都是調整心態的一些方法。
如果心裡有障礙,就要想這些。有的人經常問“怎麼辦啊”,沒有別的辦法,就要這樣思維,這些都是方法。你思維四外加行的任何一個內容都可以。思維:人身難得,正法難遇,善知識難遇,今生能遇到這些,能修持正法,這是大福報……這樣一思維,心態一下子就會好,又想打坐、修持了。這個心是很容易轉換的。這是在打坐修禅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心理障礙和狀況,就要用這些方法來調整,這樣心很快就會轉變,很快就會好起來。
這些方法的前行都是一樣的,首先調整好身口意,然後皈依、發心。接下來是正行。第一種方法,以一些東西作為所依,心專注在這些物質上不動搖。可以看的,但心裡不用觀想。在眼前放石塊、木塊、茶杯或轉經輪等一些東西,把這些作為所依(對境),然後把注意力放在所依、對境上不散亂。第二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是觀想光團。前者是觀想在眉間有一個白色的光團,將注意力放在這個光團上,不散亂。後者是觀想在心間有紅色的光團,將注意力放在這個紅色的光團上,不散亂。
下面講第四種方法,這是觀想佛像,心專注於佛像上面不散亂。比如觀想金剛薩埵佛。首先要了解金剛薩埵像,若是不了解,你觀想不出來金剛薩埵像。可以先看唐卡,查閱書裡面的描述,通過這些去了解。然後心裡觀想金剛薩埵像,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佛像上面,不散亂。
再如,可以觀想釋迦牟尼佛。金剛薩埵佛的身色是白色的,釋迦牟尼佛的身色是金黃色的。可以觀想釋迦牟尼佛,注意力放在佛像上不散亂。還可以觀想觀音菩薩,將注意力放在觀音像上不散亂。依此類推,你喜歡哪尊佛、菩薩,心裡就可以觀想哪一尊,這也是修禅定的方法。
在觀想的時候,以前還講過發光、做二利等內容,但此處主要是修禅定,僅按前述內容觀想就可以了。其實佛菩薩也有自己的法身、報身和化身。主要觀想色身,即報身和化身都可以,然後把注意力放在佛菩薩上不散亂,這樣相續中也可以產生禅定的功德。
這個方法比前面的那些方法更殊勝一些。這裡所專注的対境不是木塊、石塊等物質,也不是紅色或白色的光團,而是佛菩薩的像。如果你對佛菩薩有信心,能觀想、憶念,其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佛在經中講過,若是心裡能憶念或觀想一下佛菩薩,所得到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議的,既可以消業,也可以增長福德,同時能夠遣除種種違緣,獲得吉祥。這是非常殊勝的。這也是修持禅定的一種方法。
通過修持禅定,分別念、煩惱應該是要減少的。但是,我們在剛開始時會出現下述狀況:自己感覺或發現,在修持禅定之後,自己的分別念增長了,煩惱也越來越多。這時自己心裡會想:“越修持,煩惱、分別念反而越多,我的方法是不是有問題?我是不是不能成就?”心裡會出現這些想法,甚至會放棄或徹底失望。
這個時候,自己要明白,這是好的征兆!在書上講,若是自己真的感覺到或發現到自己的分別念或煩惱多了,這是好的征兆,說明相續中就快要生起禅定了。這並非是你的分別念增長了,也不是煩惱越來越多了,而是因為以前你根本沒有觀察過,也沒有去調伏過。例如,我們對待某一件事情,當自己不注意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一注意的時候,就知道了有這麼多事。同樣,分別念和煩惱在修持前就是特別多的,但是你根本沒有觀察過,也沒有調伏過,所以感覺不到,沒有發現。而現在感覺到或發現了,說明你開始觀察了,開始去調伏了,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有這種狀況。這是好事。
我們的起心動念特別多。不觀察的時候,自己根本不知道;稍微觀察一下、調伏一下,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心從來沒有老實過,胡思亂想,東想西想。我們的煩惱也特別多。當不去調伏的時候,自己根本不知道;去調伏的時候,才知道煩惱很難對治。這是個好的征兆,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心裡不要失望。
這時自己要調整心態。雖然煩惱多,分別念多,但是心裡知道:之前也是這樣的,比現在更亂、更糟糕;現在雖然自己感覺心更亂、分別念更多了似的,其實也是好的征兆……要這樣思維。
對這些煩惱和分別念,既不要直接去制止,也不要跟隨它們,自然地安住,煩惱、分別念就會息滅、停止。
上師如意寶曾講過,心若是不去觀察和調伏,就特別不老實;若是去調伏,也特別好調伏。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和竅訣,調伏自己的心。
若是有禅定的功德,智慧也容易產生。這兩天講的都是一些禅修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修持禅定,就會在自己的相續中生起禅定,也自然會生起智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