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經常問:“佛教常說有因果,如果真有,為什麼做好事總不見好報?干壞事也沒見懲罰?”
其實,因果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農民播下了種子,尚且不會立即發芽結果,種子與果實之間還需要一段時間,那又怎能要求造了業後,很快就現前報應?
那麼,果報什麼時候會現前呢?佛陀告訴我們,有些是今生中很快成熟;有些要等到下一世;有些還要好多世才會成熟。但不管怎樣,只要種下了“因”,無論過多久,哪怕是千年、萬年,它的“果”都會成熟,而且不會有絲毫減損。
因果這種自然規律,你沒學過可能不太懂,但即便不懂,也萬萬不要“以身試法”。否則,肆意而為的話,現世現報的情況也會有。
《法句經》中有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個獵人帶著一群獵狗去打獵,路上遇著一位比丘,他心裡嘀咕:“今天不吉利,可能打不到獵了。”結果進山以後,確實一整天沒打到獵物。回家的路上,又碰著那個比丘剛從城裡回來。他氣憤未消,放出獵狗去咬比丘。
情急之下,比丘爬到一棵樹上。獵人走到樹下,用弓箭頭去刺比丘的腳底,比丘痛得不能護持袈裟,結果袈裟從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樹下獵人的身上。獵狗見到袈裟,以為是比丘掉下來了,一擁而上把獵人咬死了。
佛陀在《四十二章經》中說:“逆風揚塵,塵不至彼。”
不論你傷害誰,從長遠來看,都會傷害到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凡是你對別人做的,就是對自己做的;你讓他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也將自己經歷。
佛教所揭示的因果,並不是用來嚇唬人的,而是用來提醒人的。這個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如今,很多人常把造惡視為正常,將行善看作異類。倘若有人貪嗔充滿、自私自利,就覺得他是可以親近的;有人做了點好事,他們就特別看不慣,千方百計地挑毛病。
盡管現在世風日下,但我們仍不應同流合污,而要堅持高尚的行為。畢竟,將來的因果絕對會自作自受,只不過是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