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拍攝的電影《私人定制》結尾的忏悔:
對於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第一段:對霧霾的道歉
陽光我是來向你道歉的,雖然我們之間隔著厚厚的霾,但我還是想對你說:你是公平的,是我們犯了錯,讓自己陷進了深深的混沌裡,我該怎麼向你道歉?才能讓我們回到童年的記憶中,天空是湛藍的,空氣是清新的,陽光是明媚的。我知道你會說:你們太貪婪了。
第二段:對森林的道歉
我在老照片上看到這裡曾經是一片林海,浩茫連綿,方圓幾百裡都是森林,聽當地人 說,砍伐是從50年代開始的,大卡車一輛接一輛,每天不停的往外運,都是一人抱不過來的大樹。那些樹比我爺爺的爺爺歲數都要大,一直伐到九十年代中,現在 就僅剩下你們這一小片了,我知道,這座山可能再往下挖,可能你們這一小片也留不住了!
第三段:對地陷大坑的道歉
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們說因為有煤。草原的下面已經被掏空了,他們還說:每到雨季,隆隆的雷聲,和大地的沉陷聲就會在草原上此起彼伏。(男演員下跪)我不知道你還願不願意養育我們?我不知道你還能不能養育我們?
第四段:對被污染的河道歉(葛優)
好多好多次來,我都想對你道個歉,他們說你是臭的、是黑的、是有毒的。我說,過去你是清澈的、是甘甜的。老話說:水是母親,兒女卻把你糟賤成這樣我知道你已經忍無可忍了。不知道你是不是後悔,後悔給了我生命。
----------------------------------------------------------------------------------------
編輯的話:
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都對大自然忏悔吧:人類無休止的濫砍濫伐、瘋狂采挖的,造成今天的氣候異常、污染嚴重,我們真的錯了!對不起大自然!對不起地球!對不起青山!對不起綠水!對不起大地!南無阿彌陀佛!
今年的央視春晚由馮小剛導演,張國立等主持,希望這兩位虔誠的佛弟子,在這個特殊的地點,用特殊的方式,把這個忏悔表現出來,給全國人民提醒:我們錯了!這樣的提醒能喚起全國人民忏悔,這個力量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忏悔的效果也很大!期待!南無觀世音菩薩!
----------------------------------------------------------------------------------------
現在的霧氣是人、鬼神的怨氣混在一起
造作五惡的人,果報在三途,多半在地獄,所以生痛、生燒。“生痛”是現世果報,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痛苦,來世在三途。這一品下半當中,說明從燒生 惡、生痛,那就是惡的果報現前,就是三途。三途是他自己惡報、惡因所感的,他不知道,墮落在三途了,他不甘心、他不情願,怨氣很重。
現在眾生這些怨氣,幾乎我們完全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我們感覺到都市空氣渾濁,感到呼吸困難;坐在飛機上往下面看,很濃的大霧。其實它不是霧氣,霧是水蒸氣;它是怨氣。這個裡面有人的怨氣、有鬼神的怨氣,混在一起,所以這個空氣非常令人窒息,現在講的是染污,嚴重的染污。佛經上告訴我們,這就是燒生痛、生惡,又造成了惡的念頭,惡因惡果;惡果又生惡因,因又生果,輾轉而生,沒有止境,這很可怕!
“但惡趣眾生,三毒彌甚。”
“三毒”就是“貪、嗔、癡”。不甘心、不情願,認為所受的這些痛苦都是環境給他的,別人給他的,鬼神給他的;鬼神也以為那是些惡人給他的。其實全都想錯了!他不知道反省,不知道“一切法自己心現、識變”,自己享受,自作自受。明白這個道理,心就平了,所以心平氣和,慢慢這個怨氣就能化解。從此之後覺悟了:我不再造惡業了,我不再怨天尤人了,它慢慢就能化解。
但是事實上,佛菩薩所看到的“惡趣眾生,三毒彌甚”,這個“彌深”是太過分了,跟誰比?跟人間比。人有三毒“貪、嗔、癡”。鬼、畜生也有三毒,比人還嚴重,他要不嚴重,怎麼會去做畜生,怎麼會去做惡鬼,怎麼會墮地獄?肯定超過人類,人類有三毒,比他輕;欲界天有沒有三毒?有!比人輕,所以他能生到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一層比一層輕;到色界初禅天,那些人的定功、智慧,就有能力降伏煩惱習氣,雖然他沒有斷,他能把它控制住,讓它不起作用。他們生活環境清淨、自在,跟佛菩薩相似。佛菩薩是斷掉了,他沒斷,他能控制,雖有,不起作用。
佛把這樁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要能夠體會、要能夠認知。真正能反省,豁然大悟,原來自作自受,與人沒有關系。
我們今天受了冤屈,有怨氣,錯了!冤屈的因是什麼?在過去生中有意無意得罪別人,種下這個因;今天同生在一個時段、一個地區,又遇到惡緣,果報顯現出來了,依然是自作自受。真正看清楚、看明白,自自然然不怨天、不憂人,逆來順受!在順受裡頭提升自己的境界,也就是提升自己“戒、定、慧”三學,更清楚、更明白了。雖然受的苦痛,沒有感覺到苦痛,為什麼沒有感覺?你把它放下了,你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佛號。所以古德常說佛號能消痛、燒,能消業,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相信,不相信世間有六道、不相信有佛菩薩、不相信有六道輪回,依然還在造五逆、十惡。
[解] “故下雲‘敢有犯此’,‘此’者惡也。敢犯惡者,必當永劫輾轉於惡趣之中。故雲‘當歷惡趣’。‘歷’者經歷。
總的來說,三惡道三大類:地獄、惡鬼、畜生。每一類裡頭再細分,無量無數,每一道都非常復雜。佛在經論當中給我們做說明,都用歸納,沒辦法細說,細說說不盡。業因必須要知道。
[解] 惡趣是作惡自招之果。
不是無緣無故來的,不是別人造作個給你受的,不是的!都是自己惡業所感。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把果相講得清楚、明了,勸我們回頭,止惡修善,自然能夠脫離痛、燒。
佛法把病分三類:生理的病,心理的病,造作罪業的病
[科]癸二、明二報示懲, 分二 子一、現世花報
現實的花報跟後世的果報。
[經]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大眾都看見了。
[解] “或其今世”至“示眾見之”,明五痛也。乃現世之花報也。
用植物做比喻,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在先、果在後,今世所受的是花報,來生所受的是果報。
“先被病殃”。
[解] “被“者受也。“病”者疾病,諸業病也。“殃”者殃禍,水火之災、刑罰之禍等等皆是。
這個病怎麼來的?業障來的,業障病。病有生理的病、有心理的病、有造作罪業的病,種種不同。還 有有意無意得罪眾生,眾生含著冤屈而死,它不甘心,他來作祟、他來報復。我聽一個居士說,他有一個朋友是修道的,也是個高人,有一次在一個宴會上,他這朋 友指著另外一個人說,他說:你身後有七個鬼跟著你,你是不是殺過七個人?那個人聽到非常驚訝:他怎麼知道的?他看到有七個鬼跟他身上,他承認了,確實有這 個事情。說明人間有這種能力的人不少,一般稱之為特異功能;佛法裡面稱為有天眼,能見;天耳,能聞,他能聽到我們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佛菩薩的聲音、鬼神 的聲音他能聽見。具有這些能量的人,年齡大概都不大,二三十歲;四十以後就少了,為什麼?他妄念多了、雜念多了,這個能量就失掉了。這個能力必須有清淨 心,妄想少、雜念少,鬼神能溝通。這說明真有,不是假的。
確實這病,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有生理福的、有心理的、有過去世業障造成的、有現前的怨業造成的,病因很復雜,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如何把這些業習化解、消除,我們學佛的道路上不要讓他們障礙?“業病”,參考資料裡頭有一段,
消除業障病的方法:忏悔,認錯,下定決心後不再造
[解] 《佛學大辭典》:(雜語)依前世惡業而感之病,必不可免者。
這業障病。能不能消?能消,用什麼方法?忏悔、認錯,下定決心後不再造,就能化解。要用真誠心,真干!感應不可思議。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有良心,真誠心能感動人。過去縱使結了大怨,也行,這些怨怼,看到你真正發心改過自新,他也佩服,他不再報復了,他離開你了,你的業障病就好了。業障病有二種:一、先世行業病,二、現世失調病。
[解] 一、先世行業病,謂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掠:音略,拷打)、閉系種種惡法,
把他關在小房子裡頭。
[解] 惱害眾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業病。
這一生當中身體不好、多病,喜歡鞭打人,喜歡拷打人,喜歡把人拘禁,像關在監牢一樣,他行動失去自由,這些惡做都會有報應的。我們今天有權有勢,常常就是傲慢、嫉妒、欺負別人,不顧別人能不能忍受,以這個惡法加給他,讓他感到痛苦,有果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叫小事。一些小人,他分別、執著、他非常記恨,你欺負他、你以惡意加給他,他念念不忘,來世今生,遇到有緣的時候他就報復,非常可怕!
佛菩薩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也不例外,決定不能跟人結怨仇,有意不可,無意也不可。無意,是自己不知道,跟別人結了冤 仇,自己不知道,造作者無心,受害的人有意,有意就是他有怨恨,他不甘心、他要報復。這些因果報應都在眼前,你細心觀察,觀察我們的周邊,然後回過頭來觀 察自己,你就看清楚、看明白了。看明白就好,為什麼?能產生轉機。我看明白了:我知道自己不是、自己有過失,原諒別人:別人加給我的,我能忍受,我再沒怨恨了;我知道他給我的,我過去這樣對付他,現在他對我,我不再怨恨了,我們的結就化解了。把惡緣變成善緣,來生後世再見面,會彼此尊重,會彼此關懷、彼此照顧,不再有怨恨了。每一個在世間,對人、對事、對物,離不開緣分、離不開因果。萬萬不可以惱害眾生,“惱”是輕,“害”是重,“惱”是叫他生煩惱,“害”是他受到了傷害。
照顧別人等於照顧自己
[解] 二、現世失調病,謂因冷熱風雨不知將養其身,及飲食不節,臥起無常,以是事故,得種種病,是名現世失調病。
這是生理上的現象,這也不能怪別人。自己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年歲大了、人老了,沒人照顧,這些病很容易得。如何能夠避免?那就是我們常常照顧別人,果報。別人有病苦的時候,我們關心他、幫助他、照顧他;到我們有病的時候,就會有人來照顧我們。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這個不能不知道。看到別人受苦,一定想到:我將來要遇到了怎麼辦?想求人幫助我,我今天就要幫助他,將來就會有人幫助我;我不肯幫助他 ,將來我得病、我受苦的時候,沒人幫助我。一報受一報,決定錯不了。
[解]《小止觀?治病第九》:若是業報病,要須修福忏悔,患則消滅。
這個病苦就消失掉了,要修福、要忏悔。忏悔,就是知道自己做錯了,要想方法彌補,後不再造,這個業才能消掉。業要是消不掉,報肯定現前。這些事情都在我們眼前,我們很明顯的看到,甚至於它就落在我們身上。現在身體還健康,還沒有覺察到;如果年歲大了,自己不能照顧自己了,那就會非常明顯的感觸,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五六十歲還可以,七八十歲來不及了。
[解] 作惡之人,於現在世,或生重病,或招災禍,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憂苦萬端,不能出離。故雲‘死生不得’。下雲‘示眾見之’者,顯此惡果,普令大眾,皆得見之。
現給大家看,看什麼?看懂的人,因果報應。
[解] 令知因果不虛,而生戒懼。
現在人,往往這個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發生在自己家庭裡頭,多半認為這不是我的事情,我不會遇到,自己沒有警覺心,也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現在人心麻木不仁。這種的心行,他的果報是決定不能避免的,只是來早、來遲,看他的緣分。
……
“生財有大道”,“大道”就是財布施,越施越多
[解] 《嘉祥疏》曰:“或貪財,或貪皮肉。”又雲:“‘皆由貪著下,出三毒之過。貪著榮華,貪現在樂造惡。”
造惡!
[解] “不肯施惠”者,不肯以財物施人也。
“惠”是利益眾生,不肯施財,不肯施法,不肯施物,不肯以財物施於別人。一個人命中之財、命中的富貴,從哪裡來的?佛在大小乘經裡頭告訴我們一句真理,我們要牢牢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財、色、名、利也不例外。佛經上告訴我們“生財有大道”,這個“大道”就是財布施,越施越多。命裡頭沒有財,常常有布施的心,命裡頭就生財了,財由心生的。常常想著我要用布施幫助別人、用財幫助別人,自性裡面財它就現出來。不是為自己,為自己是罪,為自己是病,是為苦難眾生。
需要財的人用“財布施”;需要法的人用“法布施”;需要無畏的人,用“無畏布施”,布施不出這三大類。“財布施”,有財富;“法布施”,有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有健康長壽,大小乘經裡頭都說,世尊常常勸導我們。
“財布施”容易懂,讓他在物質生活上得到豐足,不受物質生活的痛苦。
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教學
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教學。釋 迦牟尼佛示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統統是“法布施”,他得的果報是無量智慧。智慧越施越多,這“法布施”,財、法、長壽,全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 不是從外來的。財寶,自性裡具有的;智慧也是自性具有的;無量壽還是自性本具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學什麼、求什麼?無非是明心見性、見性成 佛。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得要承認才行,你要相信。佛菩薩慈悲教導,我們用真誠、歡喜心來接受,直下承當、依教奉行,我們才能得到三昧、才能大徹 大悟,才能跟佛一樣得到真實智慧、德能、相好,這叫學佛。
會貪、會造業的人統統是愚癡、沒智慧
世間人之所貪、之所愛,全是錯誤、全是虛幻,不是真實的。真 實,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我們想想,哪一法沒有生滅?人有生老病 死,所有的動物沒有一個是例外的,都不免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總而言之,這叫“無常”,它的存在是短暫的,是不長久的。所以佛叫我 們“放下”,因為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什麼是真實?靈性是真實的,就是本性。“本性本善”,用中國人的話來說,本性具足“五倫、五常、四維、八 德”,所以它“本善”。
“本善”為什麼變成不善?是從小沒有人提醒他、沒有人教他,他慢慢受環境、受外面境界的干擾,變成了不善。不善不是自己本有的;純淨純善是自己本有 的。學佛,回歸本淨本善,如是而已。本性的大德,是財、法、無畏的布施,這是自性大德。你要問為什麼?本性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慈悲。“慈”幫助人得樂; 悲”幫助人離苦,這是性德,每個人都有。只是現在迷於財、色,將這些德行都蒙蔽了,所以德行都不見了,變成“貪、嗔、癡”了,你說冤不冤枉?
[解] 《會疏》雲:“貪欲雖多,以財色為大,故偏舉。”
舉例總是以財、色。
[解] “不能施惠,悭吝之相也。”
不肯惠施,福報享盡了就墮落。
[解] “各欲自快,無復曲直”,只求自利快心,不問是非曲直也。
這造惡業!
[解] “癡欲所迫”,貪欲之心,實根於癡,故曰癡欲。
他為什麼會貪、為什麼會造業?統統是愚癡、沒智慧。有智慧的人不會造業,有智慧的人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財富是“富”,有地位是“貴”,富貴切勿疏忽惜福、積福
[解] 《遺教經》雲:“若有智慧,則無貪著。”
什麼人有智慧?沒有貪心的人、沒有執著的人,這是智慧變現在事相上。
[解] 故此經文明癡貪二惡。至於瞋毒,已見上段。
前面講得很清楚。
[解] “所迫”者,《會疏》雲:“愛欲逼迫,常想欲境”也。是故損人利己,但慕“富貴榮華”,以求快意於當時。不願忍辱修善,積累福報於來日。於是威勢不常,隨即消滅。
這話說得很明白,顯示斷惡修善積累的福德,這一世得的果報是富貴。“富”,有財富,“貴”,有地位、有權勢,這是貴。享受富貴,對於忍辱、修善疏忽了,積累福報也疏忽了。福享盡了怎麼辦?他沒想到這個時候,他以為他的福報是世世代代一直享下去。孰不知,過去歷代帝王,他享福的時候他修福;他要不修福的話,像秦始皇只知道享福,不知道修福,兩代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