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普賢行願品》講記(二十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普賢行願品》,繼續講(八)願差別。願差別分十六:1、修煉意樂清淨 2、不忘菩提心之道 3、自在無礙行 4、利益有情 5、披精進甲6、會遇同分菩薩 7、令善知識歡喜 8、常見如來,常興供養 9、攝持正法 10、得無盡藏 11、趣入 12、力 13、修習對治 14、菩薩諸業  15、隨學諸佛菩薩的回向 16、淨土願。

  15、隨學諸佛菩薩的回向

  分二:(1)隨學如來的回向 (2)隨學菩薩的回向

  (2)隨學菩薩的回向

  分二:①願等普賢 ②願等二聖

  ②願等二聖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因為文殊菩薩有圓滿的智慧,普賢菩薩有圓滿的行願,所以隨學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隨著兩位菩薩學善根回向,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其實不僅是回向,一切都可以這樣常修學。

  我們修善、積累福德的時候,要具足三個殊勝。因為我們是大乘行者,所以要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是大乘行者的宗旨。如果要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首先自己要成佛。只有斷證的功德圓滿了,才有轉法輪的能力。只有真正轉法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只有有自己的教法了,才能度化眾生;在自己的教法下,眾生能得到解脫,甚至能圓滿。如果要成佛,所積累的善根和福德都要有三個殊勝的攝持,才能把這些善根、福德變成成佛的因,才會變成獲得菩提果的因。

  三個殊勝的攝持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三個殊勝的攝持,即使你行善了、積德了,也許就只成為自我解脫的因,比如說成為阿羅漢、獨覺佛。或者成為獲得人天安樂的因,連輪回都沒有逃脫。

  大家都在行善、積累福德,為什麼有的只得到人天安樂,有的只得到自我解脫,有的卻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成佛?這是心態的問題,是因為具足了三個殊勝的攝持,所以才能得到佛果。積累善根、福德的時候,調整發心、動機,發菩提心是前行發心殊勝。積累善根、福德的過程中,對三輪沒有執著,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做,也是菩提心,這是正行無緣殊勝。積累了善根、福德以後,要回向給眾生,回向給菩提,也是有菩提心的攝持,這是後行回向殊勝。前行發心殊勝有菩提心的攝持,正行無緣殊勝有菩提心的攝持,後行回向殊勝也有菩提心的攝持,始終有菩提心的攝持。

  “文殊師利勇猛智”:“勇猛”形容智慧的力量,文殊菩薩以智慧的寶劍從根上斬斷我執、無明,所以稱為“勇猛”。我執是最初的無明,很難降伏,很難斬斷。文殊菩薩有圓滿的智慧,也可以說文殊菩薩是圓滿的智慧。只有具有文殊菩薩圓滿的智慧,才可以斷除我執,斷掉當初的無明。

  “普賢慧行亦復然”:普賢菩薩也和文殊菩薩一樣。普賢菩薩的行願是最究竟、最圓滿的。為什麼他的行願達到最究竟、最圓滿了呢?也是因為具有圓滿的智慧。文殊是大智,普賢是大行。其實,文殊也有大行,普賢也有大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若是普賢菩薩沒有大智,沒有文殊菩薩的智慧,他的願行不能達到究竟,達到圓滿。所以,願行要達到最究竟、最圓滿,就要依靠文殊菩薩的智慧。

  我們都有自己的願行,卻達不到究竟、圓滿,就是因為缺乏智慧,智慧不夠圓滿。普賢菩薩的願行為什麼達到最究竟、最圓滿呢?就是因為有智慧,並且是圓滿的智慧。文殊菩薩有圓滿的智慧,他的願行自然就達到究竟了。文殊代表著大智,普賢代表著大行;文殊也具備大行,普賢也具備大智。實際上,他們都具備大智大行。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現在我要安排我的善根和福德了,就跟兩位菩薩學。無論是初善、中善還是後善,都要跟兩位菩薩學。初善指發心動機;中善指做善事的過程以及積累福德的方法;後善是將已積累的善根、福德回向。不僅是回向,還有發心以及積累善根、福德的過程和方法,都要跟兩位菩薩學。

  回向的時候,最好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樣真實的境界,所以可以做相似三輪體空的回向。隨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方式做回向,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這就是相似三輪體空的回向,也相當於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做回向。

  初善發心可以和後善回向一樣。雖然你現在還沒有真正生起菩提心,還沒有發出究竟的利他心,但是你可以隨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學。文殊菩薩怎樣發心,我也怎樣發心;普賢菩薩怎樣發心,我也怎樣發心。這樣也能達到目的,也相當於發菩提心了,相當於具有究竟的利他心了。中善指正在念佛、修行等修持善法、積累福德的時候,應該站在無緣的境界,即空性的見解當中,對三輪無有執著,對緣法無有分別。你現在沒有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空性的見解,也可以“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怎樣行持善法,我也怎樣行持”,這樣也能達到相似的三輪體空。回向可以這樣做,其他的善根也可以這樣做。

  這裡有一處關鍵,就是你要知道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修行方法,否則你怎麼隨學呢?另外需要重視的一點是:你對文殊的大智和普賢的大行,不僅是了解,還要有很大的信心,這才叫“隨彼一切常修學”。為什麼強調這一點呢?隨學沒有這麼容易。只有真正了解了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甚至對他們無漏的、圓滿的功德生起了具足的信心,才是隨學!

  “回向我也不懂,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就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就怎樣回向。”這樣就能達到相似三輪體空的回向嗎?沒有這麼容易。很多人卻認為很容易,也許又想占便宜了,想占文殊菩薩的便宜,想占普賢菩薩的便宜。不可能!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尤其是在學佛修行方面。要解脫、要成就,必須要靠自己。無論是初善、中善還是後善,都可以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學,一定能達到究竟,達到圓滿。但是首先要明了什麼叫文殊菩薩,什麼叫普賢菩薩,為什麼說“普賢大行”、“文殊大智”。要明白這些,並且對這些無漏、圓滿的功德生起極大的信心,發願跟隨他們一樣修學。內心有一種希求和欲望,“雖然我現在還達不到兩位菩薩的境界,雖然我現在還不具備他們的功德,但是我要達到,我要具備”,這種希求不是一般的,而是特別強烈,這樣成就就快了。大家要明白這些,否則仔細思維的時候,會生起懷疑心。

  隨學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使善根、功德達到究竟圓滿,有時候感覺這有點太簡單了。不是這樣的,其實是太不容易了!這段偈頌主要講的是回向,但是其他的善根也是一樣。這樣做不會有錯的,不會走偏的,一定能達到最究竟、最圓滿的果位。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最勝”指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是最殊勝的。如此稱歎者不是一個普通的凡夫,也不是阿羅漢,而是三世諸佛。十方三世諸佛異口同聲贊歎普賢的十大願王。普賢的十大願王包括一切大乘的願行。也可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的願行都在其中。因為普賢可以指佛,也可以指菩薩,即十方三世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裡,具足圓滿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一切菩薩的行願。

  為什麼說“三世諸佛”?如此圓滿的普賢行願的境界,不用說六道凡夫,就連超出三界的阿羅漢、獨覺佛都很難衡量啊!雖然阿羅漢也有一定的神通力,獨覺佛也有一定的智慧,但是都無法能夠如實地知曉、衡量。一地到十地的菩薩也很難徹底衡量、了知。除了佛,誰都根本不可能知曉、衡量如此究竟的境界。我們皈依的時候,為什麼要以佛為導師?因為要達到最究竟的解脫,就要靠佛的教言,其他誰也做不到。此處也是如此,只有佛才能真正了知這樣的境界。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我現在善根回向,願獲得普賢菩薩殊勝的行願。既然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樣隨喜、贊歎,我們的貪心、欲望就生起來了:“我今天把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為了得到“普賢殊勝行”。“普賢殊勝行”包括在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裡,也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

  知道並希求這種殊勝功德的人也是很有智慧的。知道善根的重要性,知道積累善根太不容易了,對善根的執著心特別強。若稍微有一點點善根,口頭上說要回向給眾生,但還是捨不得給,就連自己也捨不得用。“我身體不太好,福報也不太夠,但是這個善根不能為了這個花啊!”就這樣握著。一講普賢的十大願王,一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隨喜贊歎,貪心欲望就生起來了:“我也要這個。”就把剛才那麼點善根都豁出去了!

  我們很多人根本都不重視善根。誰重視善根?有善根的人才會重視善根,不重視善根的人根本沒有善根。積累點善根真的不容易!什麼是善根?佛在經中做過比喻,在一個特別黑的夜裡,連自己的鼻尖都看不到,閃電在眼前突然亮了一下,就那麼一瞬間。這個比喻說明生起善根很不容易,即使生起了,也是那麼的短暫。眾生在流轉輪回的過程中,相續中生起點善根,或積累點善根就這麼難。

  真的,善根不是誰都有的。真有善根的人一定會重視善根,因為他知道不容易啊!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善根,根本沒有積累過善根的人,怎麼能有善根呢?人身也非常難得,但是暇滿的人身更難得。暇滿的人身是積累善根的法器,具有暇滿才能積累善根。生起點善根不容易,積累點善根不容易,所以真有善根的人,對善根會很重視,很吝啬。一講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一聽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在贊歎,真正的目標就找到了,善根就豁出去了:“我今回向諸善根!”這句話說出來真是不容易啊!就是“為得普賢殊勝行”。太有智慧了!這不是空話,是真話。我們每天都在說,但說的都是假話,要成為真話不容易。但我們要把這些話變成真話。聽到你說“我今回向諸善根”,佛菩薩、上師太驚訝了,“今天怎麼這麼大方,突然說出這個話來了?為了什麼?”“為得普賢殊勝行”。佛菩薩、上師一聽,“對了,沒有錯!就應該這樣!”

  對善根要重視一點,對善根要吝啬一點!經常說“我的善根給你!我的功德給你!”有點太大方了。不是這樣的,應該吝啬一點。錢財算什麼?生命算什麼?善根才是所獲得的真正寶藏!現在人都是顛倒的,覺得錢、權力什麼都能解決,其實錯了。錢或權力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只是增加煩惱、增加痛苦而已。為什麼說黃金和牛糞相同呢?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智者而言,錢財不是什麼,就相當於牛糞。外邊草坪上的牛糞,沒人看也沒人撿。有沒有都行,無所謂。然後是生命。得人身不容易,這算是有點難得,但是和善根相比,也不算什麼。失去生命也沒有什麼,還可以再獲得。但是善根太珍貴了,積累點善根太不容易了。真的,我們每天都在修、在念,有沒有真正積累到善根?沒有吧!每天能積累到一點點的善根就不錯了,生命就有意義了。“怎麼沒有積累善根呢?我每天都在修、在念、在做啊!”表面看是這樣,但很難說這是善還是惡。

  若是正法,就回向諸善根,把善根都變成普賢行,才能真正獲得普賢菩薩的行願。

  “願等二聖”即思想和行為以及一切的行願和兩位菩薩等同,和兩位菩薩一模一樣。

  今天講到這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濟群法師: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下一篇: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會遇到貴人幫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