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則感人的故事――數十年前,台北市的舊市區有一家小餐館。一天,有位年輕人向老板詢問:「不好意思,我可以只買一碗白飯嗎?」老板和老板娘不嫌少,仍以親切的態度,盛好一碗飯給他。
年輕人看到其他客人喝剩的湯,又問:「這些湯可以給我嗎?」老板說:「可以,可以。」他就將剩湯倒在飯上吃,吃完後,又買一碗白飯帶回去。
善心老板默默幫助求學青年
從此,這位年輕人幾乎天天都來買白飯。日子一久,彼此也較熟識了,老板就問他:「你不是本地人吧?」他說:「不是,我是從鄉下來念書的;大都市的物價很貴,我一定要節省。」老板忍不住又問:「你每天吃完又買一碗飯回去,給誰吃?」他說:「那是我隔日的午餐。」
老板夫婦覺得:真是誠實又節儉的孩子,不僅能立志讀書,在這個繁華的大都市,還能不受影響,如此刻苦耐勞,不禁愈發疼愛這年輕人,有時就在白飯底下放個鹵蛋或藏點菜給他。
年輕人畢業前,特地前來向老板夫婦道謝:「感恩你們過去四年的照顧,我一定會記住你們的恩情。」
起初年輕人常寫信問安,出社會找工作也時有聯絡;後來慢慢地信少了,這對夫婦也漸漸地淡忘。
之後都會區為整頓市容,要拓寬道路、辟建公園綠地,舊社區面臨拆遷,也包括老板夫婦的小店,然而拆除後該怎麼辦?
正在煩惱生計時,一日來了一位西裝筆挺的人,拿出名片說明來意,原來這位是一家大企業的總經理助理,特別來請他們前往開設員工餐廳。老板老板娘高興之余,也不禁納悶。
這位助理說:「我們總經理曾到這裡用餐,很喜歡你們的菜,認為同仁也會喜歡。」於是老板夫婦就隨同助理到這家公司,想不到總經理竟在門口很有禮貌地迎接他們。
老板一時只覺得:怎麼這麼面熟?總經理就說:「老板,你不認得我了嗎?」原來這位總經理就是當年只買一碗白飯的年輕人。
我們立志就要守真,如這位總經理,年輕時也貧困過,但是他不受環境誘引,認真向學、克勤克儉,終於事業有成;而且受過幫助,就永銘在心,及時回報。
那小店老板夫婦在他人最需要援助時,發揮愛心,並不認為是給予很大的恩惠,還能處處顧及不傷人的自尊。
人與人之間就是要互相幫助,以歡喜心助人,即使不求回報,能種下這分愛的因,就會得到一分愛的果。所以有能力時要「助人無所求」,受助時也要「受恩不忘報」,才是為人應有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