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腎-髓-腦” 生物軸理論初探》來著《中醫雜志》,《中醫雜志》是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SCI-E、JST、CSCD國外科研數據庫收錄。
復合影響因子:1.018,綜合影響因子: 0.600。
《“腎-髓-腦” 生物軸理論初探》為1、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3629);2、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項目(2013-134)。
作者:
賀文彬1,2,3,張俊龍1,2,陳乃宏1,2,3(1.山西中醫學院;2.中醫腦病學山西省重點實驗室;3.中國醫學院藥物研究所)。
【摘要】《黃帝內經》中關於“腎生髓”理論的論述充分說明了腎、髓、腦之間的生理和病理聯系,腦與腎通過精髓的聯系,勾劃出“腎-髓-腦”的統一關系。基於前期研究對“腎-髓-腦”關系進行理論梳理,並結合腎本質研究成果,對“腎-髓-腦”生物軸理論的提出進行了初步探討,進而提出補腎中藥的作用靶點應該在“腎”,確認通過“腎生髓”對“腦”發生作用這一研究思路。
【關鍵詞】腎-髓-腦相關理論;生物軸;腎生髓;腎本質
【正文】“腎生髓”是中醫學重要觀點之一,腎主藏精生髓,髓又上通於腦,腦為髓海,府精神明,才可作用強力,多能精巧。雖然腦與五髒均有聯系,但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中醫臨床以補腎填精法作為防治小兒腦發育不良或老年退行性腦病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結合痰濁瘀血等“毒損腦絡”病機進行辨證治療,這種理論認識和臨床實踐對於說明腦與腎之間的密切聯系更具有實際意義。本研究基於前期研究對“腎-髓-腦”關系進行理論梳理,並結合中西醫結合腎本質研究成果,對“腎-髓-腦”生物軸理論進行初步探討。
【1 “腎-髓-腦”相關的理論聯系】
基於“腎生髓”理論的“腎-髓-腦”相關理論可以追溯到中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如《素問.逆調論》曰:“腎不生髓則髓不能滿”(讀者譯:腎如果停止產生髓的話,骨髓和腦髓都不能飽滿);《素問.五髒生成》曰:“諸髓者,皆屬於腦”(讀者譯:所有的“髓”包括骨髓腦髓,它都屬於腦)。《靈樞.海論》曰:“腦為髓之海”。此外,《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讀者譯:腎,它是產生強勁之力的器官,讓人強壯,技巧想法冒出來的地方)。從本質上講,作強之功賴於髓充骨及腦,髓充足而伎巧之所由出,實為腦中元神之用。故腦與腎通過精髓的聯系,以成“作強”“伎巧”之功,並由此勾劃出“腎-髓-腦”的統一關系。
《素問.宣明五氣論》提出“腎藏志”。志,記憶也。歷代醫學家對此多有論述,如唐容川在《醫經精義》中說:“蓋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作。髓在骨內,髓作則骨強,所以能作強,而才力過人也。精以生神,精足神強,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強,精不足者智不多”(讀者譯:髓,它是腎精所生產的,腎精足則產生髓多,髓到了骨內,髓多了則筋骨強健,所以能產生強勁之力,有過人的力氣。腎精產生精神,腎精充足則精神好,於是多技巧聰明才智。髓不足的人沒有力氣,腎精不足的人也不聰明)。並認為事物之所以“不忘,賴此記性,記在何處,則在腎精,蓋腎生精,化為髓,而藏之於腦中“(讀者譯:記憶好,不忘記,都依靠這記性,記在哪裡,記在腎精裡,腎生腎精,之後化為髓,然後藏在腦中)。在《中國醫學匯海》中又提出”人力才力均出於腦,而腦髓實由腎主之,。。。腦髓生於腎精,。。。精足則髓足,髓足則腦充,伎巧之所以出,故腎為作強之本也“(讀者譯:人的力氣,人的聰明才智都在腦中體現出來,而腦髓實際上是由腎主導的,。。。腎精產生腦髓,。。。腎精充足則腦髓骨髓充足,技巧聰明才智才會出現,因此腎是產生強勁力氣和腦力的根本啊)。這些論述明確提出了”人之記憶、智慧與由其產生的伎巧皆源於腎精,而由腦發出“的觀點。
【2 從形態學和行為學證據看“腎-髓-腦”相關】
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充盈是腦的形成、發育、功能發揮及維持人體精神活動與行為活動的物質基礎。有學者用形態學實驗探討了腎與腦之間的密切關系,證明恐傷母鼠腎精,可以導致子代鼠腦超微結構的變化,這為“腎-髓-腦”的認識提供了現代形態學依據。研究表明,受驚嚇傷腎大鼠可導致腦部神經細胞核內、核外許多空氣泡形成,而且有大空氣泡出現,壞死溶解形成裸核;腎虧腦失充盈,可以導致行為異常、行為活動力低下等一系列病理改變。腦與腎的這種密切關系正反映了中醫腦主導下的五髒為中心的整體生理觀,提出腎精的盛衰不僅影響腎的發育,也影響到髓的充盈和腦的功能,而“腎生髓”理論不但可指導中醫臨床補腎生髓健腦的治療,也是現代中醫學延緩衰老、預防和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理論依據。
【3 基於腎本質研究成果的“腎-髓-腦”生物軸理論】
在中醫藏象理論的現代研究中,腎本質研究一直都是比較活躍和頗有建樹的領域之一。目前較為成熟的研究表明,腎本質可能位於神經-內分泌-免疫(NEI)網絡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並由此推斷出補腎中藥的作用靶點可能在NEI網絡的調控中樞——下丘腦。腎本質的研究成果將補腎中藥的調控點定位於下丘腦,這是由於下丘腦對垂體和各靶腺軸具有負反饋抑制作用,以此維持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和機體內環境的穩態。這種負反饋機制是通過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反作用於下丘腦的糖皮質激素受體而得以實現。在HPA軸所分泌的多種激素中,糖皮質激素是最為重要的激素之一,其通過分布於腦的糖皮質激素受體和鹽皮質激素受體來發揮中樞作用。糖皮質激素受體分布於腦的各個部位,既往研究認為,糖皮質激素受體和鹽皮質激素受體在下丘腦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神經元和垂體的促皮質激素細胞分布密度最高,這可能是1997年提出的腎本質研究將補腎中藥作用靶點定位於下丘腦的最直接的生物學依據。但時隔僅僅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De Kloet ER等在著名的神經內分泌雜志Endocrine Reviews上撰文指出,腦中糖皮質/鹽皮質激素受體分布密度最高的部位並非下丘腦,而是在對學習和記憶過程具有重要作用的海馬結構,並且海馬是調控HAP軸的更高級中樞。
HPA軸是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高級整合中樞,對於實現內環境的恆定十分重要。內環境恆定是指機體的功能波動不超過一定的范圍,而並非一成不變。內環境恆定學說認為,內環境的恆定是有機體得以自由和獨立存在的前提。事實上,機體內部的各種生理活動總是處於不斷地波動中,機體又會對這種波動進行有效地調控,允許其在正常的范圍內變化,一旦這種波動超出正常范圍,或者機體失去對某種波動的有效控制,破壞了內環境的恆定,機體的穩態失調,就會發生疾病。這與中醫學對健康與疾病的認識是一致的。中醫理論認為,機體陰陽雙方在此消彼長的動態過程中保持相對平衡,人體才能保持正常的運動規律;平衡是維持生命的手段,“陰平陽秘”是健康的標志;陰陽雙方在機體所允許的范圍內的消長變化體現了人體動態平衡的生理活動過程,如果這種消長關系超過了生理限度,便會出現陰陽某一方面的偏盛或偏衰,於是人體生理動態平衡失調,疾病就由此而生。NEI網絡系統通過其分泌的各種神經遞質、神經調質或者細胞因子等,以多途徑、多靶點、全方位的調控方式維持著機體內環境的恆定。而“腎”在中醫理論中被譽為“先天之本”,腎陰、腎陽為一身陰陽之根本,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保存著腎中陰陽的平衡,同時也維護著機體各髒陰陽的相對平衡,使機體處於“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是否可以提出這樣的假設:補腎中藥對腦的作用可能是通過作用於海馬-下丘腦,進而調控NEI網絡,調動機體內源性生物活性物質來實現的;而“髓”的物質基礎可能就是某種或者某一系列由NEI網絡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這也恰好與指導補腎健腦的中醫理論“腎生髓,髓上充於腦,腦為髓海”暗合。同時我們也有理由推論,“腎-髓-腦”可能作為一條生物軸,在機體內承擔著與現代科學所謂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相類似或者相一致的功能調控作用。
【4 “腎-髓-腦”生物軸理論研究思路】
在“腎-髓-腦”生物軸理論中,腎和腦之間通過“髓”相聯系,因此補腎中藥的作用靶點應該在“腎”,通過“腎生髓”對腦發生作用。《黃帝內經》就已提出”腦居於顱內”,雖然歷代中醫學家對於腦的認識僅停留在文字描述上,對腦的功能僅有模糊的理解,但是“腦居於顱內”這一論點說明中醫學的腦與現代醫學的腦並無區別。基於以上假設,我們在前期研究中采用中藥血清藥理學方法,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分布從促進神經細胞增殖和拮抗腦內含量最為豐富的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神經毒作用的角度,對經典的補腎復方進行了體外篩選,並成功篩選出了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有效組分。根據現代醫藥代謝動力學,任何藥物的作用都是經過腸道代謝進入血液循環而發揮藥理作用的。中藥也不例外。事實上在我們的研究中真正起作用的也是補腎中藥作用機體後分離所得的血清。那麼根據“腎-髓-腦”生物軸理論並結合血清藥理學和血清化學思想,我們有理由認為,“髓”的物質基礎很有可能就是補腎中藥作用於機體後,血清中的某一種或者某一組具有生物活性的內源性物質,這個思路或可為中醫學精華理論的現代科學诠釋提供可行性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