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講堂,講堂的內外都坐滿了眾生,這些眾生裡頭有等覺菩薩、有地獄眾生。法門廣大,無與倫比,太偉大了。
極樂世界,人是法性身,環境是法性土。說“法性”的意思就是沒有大小,就是相對的沒有了。妄心裡頭阿賴耶做主,妄心裡頭有相對的,這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過去有未來,都有相對的。法性裡頭沒有相對的,佛現身在面前就在當下,沒有從哪裡來,也沒有到哪裡去,統統都是現前,都是當下,我們無法想象。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他看起來很平常,一點都不奇怪;我們感到很驚訝,是我們的程度不夠,我們要向上提升,自行化他,化他幫助我們自行。所以問學,別人問我,我們能對答;有的問的時候,我們不能對答。不能對答知道我還不足,我還要努力,才能夠廣度普度一切眾生。
眾生裡面種類太多,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這些都了不起,為什麼?都能到極樂世界參加阿彌陀佛的法會。縱然是地獄來的,他也信願持名,他才能往生;他要沒有“信願持名”,他怎麼能往生?!就是說這些人統統都具足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我們要趕上。
這品經,我們就講到此地。
【科】丁四、皆願作佛 分三 皆願作佛第十
前面有一段介紹這一品的大意。
【解】本品唯見於漢吳兩古譯。品中有兩要義。
這品經不長。所以這本子的好處就是五種原譯本裡所有的,這個本子統統具足。我們讀這一本,五種原譯本全都讀到了,有這個好處。
這兩個重要的意思:
【解】一者,阿阇王子等聞經歡喜,發願成佛,如阿彌陀佛,釋尊即為證明。
這是為啟發我的。
【解】是為啟發我等,今日得聞此經,亦當如阿阇王子,發起大願也。
這個大願就是求生極樂世界、就是去拜老師。到極樂世界拜阿彌陀佛做老師,介紹人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為我們介紹的,勸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做阿彌陀佛的學生,很快速你就圓滿證得無上菩提。這是阿彌陀佛的本懷,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本懷,佛菩薩都希望我們早一天成佛。
【解】二者佛說是諸王子,已於無量劫中行菩薩道,過去生中即佛弟子,故今復相值,
這一句話很重要!大乘經裡頭佛說過不止一次,告訴我們念佛往生淨土的人不是凡人。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往生淨土的,總而言之,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
這次今天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你為什麼能生起信心?為什麼能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是得無量諸佛威神的加持,這心才發得起來;如果沒有過去修行的這些功德,這個真因,今天遇到你發不起這個心。
那我們遇到了,心發不起來怎麼辦?知道我們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那個量還不夠,現在補!怎麼補法就是補,我一得閒就念阿彌陀佛,就能把它補足,這個要有信心。所以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是佛弟子,所以才有這樣的善根,有這麼樣的福德,像阿阇王子一樣,所以這一次我們又碰到一起了。
【解】此表一切諸法不離因緣。
過去生中我們結的緣,我們無量劫前就跟阿彌陀佛就有緣,所以這一生往生不是難事,這一生。
【解】故知我等今日得遇此經,聞是淨宗妙法,亦必多生以來,蒙受兩土導師教化濟度,
這殊勝的法緣,最重要的是我們只要肯定,自己要敢承擔;如果客氣,不敢承擔,那就當面錯過了,太可惜了!
遇到這個法門,跟本師釋迦牟尼佛緣很深,跟阿彌陀佛的緣也非常深。我雖然是很辛苦,肯定這個法門,我是從教裡面入門的,真正得利是從《楞嚴》、《法華》、《圓覺》、《華嚴》,這都是大經。我講《華嚴經》,講到善財五十三參,《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看到文殊、普賢,也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我這個才死心塌地歸淨土,為什麼?我有把握。修學其他法門我沒有把握,那個要自己斷煩惱向上提升;這個是全憑佛力,我深信不疑。所以我把《華嚴經》放下了,專講《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念頭,萬緣放下。極樂是我的老家,彌陀是我的本師,緣成熟了,我應該要回去了。
【解】故於今日方能有如是殊勝因緣也。
如果緣不足、信心不堅固,還想學這個、學那個,也是緣不足。緣真正足了,會像我一樣徹底放下,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咱們再倒駕慈航普度眾生。那個時候後面阿彌陀佛做後台、有靠山,前面,自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而且連無明習氣也斷了,真正圓滿成就。
最後今天出家同修來了不少人,我還是奉勸大家:我們一定額外的學一部經,或者一部論,這是為什麼?這個是為續佛慧命,無論大乘小乘都好,我要把它傳下去,至少傳一部,自己決定要生淨土,不生淨土就太可惜了!
《2014大經科注》第24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