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願法師:播灑第一顆財富種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一個生活相對清貧的男孩子正在讀書,他為了積攢自己的學費,就挨家挨戶去推銷商品。但是他的推銷很不順利,傍晚的時候,他覺得疲憊萬分、饑渴難耐,幾乎想放棄一切。

  正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敲開了一扇門,希望主人能夠給他提供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微笑著遞給男孩一杯熱牛奶,這個男孩子很感動,和著淚水把這杯熱牛奶喝下去,從此以後他對自己的人生重新鼓起勇氣。許多年以後,這個清貧的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有一天,一位病情非常嚴重的婦女被轉到這位著名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大夫運用他精湛的技術順利地為婦女做好了手術,挽救了她的生命。在一次查病房的時候,大夫無意之中發現,原來那位婦女正是多年以前在他饑寒交迫的時候曾經給他一杯熱牛奶的年輕女子,大夫很高興,就悄悄地幫這位接受治療的婦女支付了醫藥費。

  一直為昂貴的手術費、醫療費發愁的婦女硬著頭皮來辦理出院手續的時候,在費用單上看到的是七個字——手術費,一杯牛奶。

  因此,我們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個因緣,當下所遇到的每一位都可能是我們生命裡最重要的人,所以善緣好運。用我們全部的善的心、歡喜的心、熱情的心,去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們看“惡”字怎麼寫?上面是一個亞洲的亞,下面是一個心,即差一點點的心就是惡,偏一點點的心就容易產生惡念。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讓我們的心充滿了慈悲、歡喜和智慧,這就是善心、覺悟的心。

  我再說一個小公案。明朝的朱元璋出過家,所以很了解民間疾苦,他後來做了皇帝,還是仍然會抽時間輕裝簡從去微服私訪。

  有一次他微服到一個山區,又饑又渴,再加上烈日炎炎,迫不得已就到一個山神廟去休息一下,剛好有一個農夫下田種地,也想到山神廟去燒香,看到有一群人在那裡又饑又渴,就很憐憫他們,把自己水壺的水倒出來給他們喝。

  “渴時一滴水,勝過甘露瓊漿。”朱元璋飲了以後很高興,馬上地把這個農夫的姓名、家庭住址都詳細記錄下來了。隨後就下令賞賜這個農夫做縣令(縣長)。

  本縣的一位秀才連續參加了十年的科舉考試都沒有中舉,他聽說這些事情以後,很不服氣,就在山神廟的牆壁上提了兩句詩。那正好是朱元璋微服私訪返回的必經之路,當朱元璋經過山神廟時,進去一看,那個牆壁上就多了兩句詩:“十載寒窗下,不如一杯茶。”他就想:這肯定是某一個窮酸秀才所寫的,在發牢騷了。就是說,我寒窗苦讀十年了都沒有功名, 而這個農夫僅僅遇到了皇帝,給他獻了一杯茶,馬上就能做一個縣長,覺得這個人生太不公平了。

  朱元璋馬上拿起毛筆來就補了兩句話:“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意思是雖然他的才能沒有你那麼高,也沒有你那麼多文化,甚至於還不識字,但是你命不如他。

  而事實上這個命是什麼?就是把握住當下的每一個善緣,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每一個人,當然我們的命運會越來越好。

  在這個世間,我們會同很多人相識、相遇、相知。相逢是緣,相知是福。有一些人會一見如故;有一些人,雖然天天見面,卻形同陌路;還有一些人,我們會毫無理由地對其心生厭惡。

  為什麼會這樣?很多人會說:“這是緣分。”但是進一步思考,緣分又是從何而來呢?為什麼我們和不同的人會有種種不同的緣分呢?如果相信輪回,對緣分就不會感到奇怪,因為人與人的關系並非開始於今生,還有許多前生帶來的烙印。在過去生,有些人曾經是我們的親朋故友;有些人則是我們的冤家仇敵。當我們彼此在今生再度相逢、相遇的時候,這種烙印就復蘇了,驅使我們將過去的愛恨情仇繼續演繹下去。

  如果我們不了解生從何來,我們的生命是沒有根的;如果我們不了解死往何去,我們的生命就沒有歸宿感。一個找不到根和歸宿的人,自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也是現代人極為普遍的一種心理狀態。

  那麼,如何獲得安全感呢?很多人是通過積聚財富或者購買保險來解決,由此希望獲得安全感。但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今天,這些保障是脆弱不堪一擊的,你買了很多保險又怎麼樣呢?假設你當時正在有地震的地方,你的保險有用嗎?因此,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別處,而在於我們能夠把握當下的心行,當下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當下廣結善緣,善緣好運。

  ------節選自大願法師《禅與慈善》


 

上一篇:生前擁有再多財產,也比不上死後一句觀音心咒
下一篇:女子好色而婚姻極度不順,原來有特殊的前世因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