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愛心體現在愛人民、愛客戶之外,在企業界、在團體當中,首先要愛護的是自己的員工。所以稻盛的組織,他的企業照顧的第一順位,就是自己的員工跟員工的家庭。因為員工是整個組織最大的財富,最重要的根基,「為政在人,人存政舉」。你要有人才辦得了事,他是無形的資產,而且比有形的資產重要太多。你有錢沒有人才,這個組織很脆弱;你有人才沒有錢,它遲早會興旺的。所以稻盛第一個照顧好員工這是仁義,第二照顧好消費者,再來才是股東。現在很多企業都把它倒過來,最後忽略了消費者,忽略了員工的權利,這個企業是走不長久的。所以照顧員工的健康,照顧員工的家庭,甚至包含引導他思想觀念,教育他倫理道德,讓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以至於有好的下一代。現在在大陸很多企業,辦這些倫理道德課程,讓員工甚至他的家人後代都受益、都學習。能為員工的子孫著想,這也是厚德,「厚德載物」,他就有後福了。
這種仁慈體現在很多細微的地方,比方不經意的關心員工:你孩子那天發燒,現在好點沒有?你母親好像前幾天不舒服,你還請假,現在老人家有沒有好點?處處關心、處處體恤,這無形當中員工的心愈來愈凝聚在一起。不要忙到最後也都不體恤、也都不關懷,一見到了就是很嚴肅的在那工作,或者是罵人,到最後人心都涼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靠仁義、德行感召人和的。所以這個講著講著,自己也是很慚愧,愈講愈覺得做得太差了,真的是要靜下心來,體恤自己團體的人。我想到師父曾經說到他的領導,那種仁慈讓老人家一生不忘。有一次師長坐椅子的時候,椅子稍微有點把它傾斜下去,就這樣好像有點吊在空中,坐得不是很端正的情況。他的領導走進來,好像這個動作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做過,就在那裡有點晃。領導看到,當然我們當下屬的也不好意思,領導馬上很溫柔的講,這個要小心,你別摔傷。其實這麼做不對自己心裡有數,領導沒有指責,反而是一瞬間是先擔心我們的身體會受傷,當下那一分仁慈,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例子也啟示我們,不管看到員工的任何行為,做的任何錯事,我們首先第一念還是為他著想。為什麼?事情已經發生了,既往不咎。反而是當下怎麼樣藉這個機會去幫助他、教導他,這個才重要。所以見人錯事不指責,再指責於事無補,先協助這個重要。領導者這一分修養,一念之間差別很大,看到了先申斥、是先罵一頓,下屬覺得真倒霉,下次不要被他看到就好。他也沒學到,甚至傷了彼此的和氣;可是不指責,關懷了,可能就凝聚了一個下屬的心。不止領導者要如此,當父母的、當老師的也是如此,孩子、學生犯錯的時候,首先是先幫助他,是先體恤他。我記得丹斯裡李金友先生,在二00六年的時候到過廬江中心,給我們關心、給我們指導。我那時候跟這些貴賓坐在同一個游覽車上,丹斯裡給我講了個故事,我印象很深。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二集) 2011/10/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