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雲繼夢法師:一切苦因此而產生,改造我們的生命,原因就在這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一分名稱是“應化非真”。講到法相,這最後一分是向前包括了一切,亦即包括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是最接近法相的部分。從這地方展開,包括“佛說大身”、“佛說福德”,全屬於法相。所以不管是法相或是一合相,都涵蓋所有一切。因此,凡是談到“事相”,便都名之為“應化”、“應化身”。例如這色身也是一合相,也是法相,都是因緣和合的,既是因緣和合,那便都是假的,有因緣離散的時候,名“無常”。所以一切法通通“無常”,一切法通通“無我”,亦即所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無常”和“無我”是針對“相”而言,尤其在般若空性裡,就是在破這個“相”,其目的在於讓我們進入本體。本體是永恆的,故曰“寂滅涅槃”。三法印說得很清楚,“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先破了這個“相”以後,證入本體,才是“寂滅涅槃”,而這就是永恆的境界。所以涅槃有四個德行:常、樂、我、淨。

  涅槃四德與三法印完全相反,我們講無常、無我、苦空,而為什麼這裡講“常、樂、我、淨”呢?這就明白揭示:“事相”與“本體”是不同的。般若經典在“破事相”,那是它的主要用意。而《華嚴經》等性宗經典,主要是在這個“非相”之後“起作用”的部分,所以其重點在於證得空性後,藉著事相起妙用,換言之,即“依體生相”、“依相起用”——依據本體來產生相,從這個相上起妙用。

  人生應該是這樣去起妙用的,但我們不懂,反而都被事相綁住了,一切苦因此而產生。學佛就是讓我們認識這個假相,破除對假相的執著,回到本體的生命泉源,然後再從這個生命泉源產生相,依此相再起妙用。所以,從性宗的立場來看,生命盡皆美好,生命是亮麗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華嚴”即“花園”,就是這個意思。

  人生像花園一樣,布滿各種各類的雜花,有盛開的花朵,也有凋零的樹葉,可能還有一些爛泥巴,而在這個雜花莊嚴的花園裡,也一定有蚯蚓,臭蟲、蝴蝶、蜜蜂,甚至還有土撥鼠,不要以為裡面住的都是菩薩。其實剛剛提的那些通通是菩薩,這樣才能生態平衡啊!一個生命的存在,是在一個很平衡的生態環境裡,而不是存在於一個完全干淨的地方。你留意看看,只要有人說某某佛國土干淨得像什麼,那肯定是醫學實驗室,裡面才會連個細菌也沒有,生活其中的是病人,而不會是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的人很活撥,他生存在各種環境裡,當中整個生態很平衡,甚且燦爛無方,裡面的任何一個生命,完全尊重另外生命的存在,毋庸擔心。

  老虎把兔子吃掉了,那叫什麼極樂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嘛!總不能叫兔子吃老虎罷?你說:“要慈悲啊!”那你叫老虎吃草,看它吃不吃嘛?生態平衡原本即是如此。你認為應該怎樣,那是你認定的,是你個人的意識形態與道德律,與大地的自然定律毫無關系。

  學佛不受任何約束才叫解脫,才叫自在,我們現在有很多束縛存在,那是不對的。各位,你能否從中解脫出來?不要被個人固有的價值觀、意識形態、道德律所束縛,那才是真解脫,可是你辦不到。

  早上我要過來道場,正走過去開車,突然一個人沖過來說:

  “快點!快點,趕快打一一九!”

  “我打一一九干什麼? ”

  “一個人被撞死了!”

  “撞死了?那就不用急啦!”

  “還沒死啦!”

  “喔!還沒死那就要快一點了,否則撞死了就要通知殡儀館;還沒死,那沒錯,打一一九。”

  “你這師父怎麼那麼奇怪? ”

  “你別那麼緊張嘛,他是被撞倒了,不是被撞死了。”

  你看,這世界多美啊!這個人很熱心、很美,別人被撞了他急得不得了。你能不能夠看出這一點,娑婆世界本來就狀況紛繁,但是對眾生不能冷漠不關懷,像這個人的關懷心就是美嘛,你欣賞得到嗎?那時,旁邊還有個人說:“哎喲!我兩只腳都軟了。”你看,這就是人性的善良面,你要能看得到,要能欣賞它,對不對?

  被撞的那個人是菩薩,反正遲早都會死,那就“示現”一下,讓很多菩薩都活起來了。“快點!快點!趕快打一一九!”旁邊還有一個人,緊張得要昏倒了,這是他們的悲心。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有這種慈悲心、關懷心、愛心,世界不是很美嗎?誰說這是娑婆世界?心理有病的人會說:“唉!這世界怎麼會這樣,偏偏有人會被撞死。”怎麼只看到這一面呢?你有沒有看到很多人趕快將車子停下來,要把他送去醫院?這是人的熱心,整個族群便是如此融洽,你看這世界多美好。

  你一直想:“在極樂世界裡,不會有人被車子撞死。”野蠻民族當然不會有車子來撞!只要有車子跑,哪裡不撞車?所以必須看得到人性的美,它隨時會散發出來,只要是人就有死,這是從相上來說。然而從本體上來看又不一樣了,相上若能轉化,你會進入生命的本體,生命本體本身就是跳開這些相。

  有些人會說:“這個人被那部車子撞到,他一定是前輩子撞過那個人”不能這樣說,他是被“那部車子”撞到,怎麼會是前輩子撞過那個人?難道是這個人前輩子撞了那部車,所以這輩子才被那部車撞?其實說者的意思是,那個人開車撞了這個人,卻跑掉了,那麼被撞的這個人上輩子一定是撞過那個人。可是依他的講法,那個因果卻變成了人與車子的關系,而不是人跟人的關系。你若不懂得理論何在,如此含糊籠統帶過去,聽起來好像很對,其實根本不對。

  我們透過這些假象,了解到生命當中有一種本然的狀況。生命本然的、本體的狀況是什麼?這必須透過所謂的修行去體會。這個世間所看到的,我們叫做“應化身”,那個本然的部分則稱之為“法、報身”,涵括了“法身”和“報身”二者。

  法身從哪裡來?告訴你,從數息法即可體會到法身的存在。我們在修行、訓練時告訴諸位,這個身體是色身,呼吸也是一個“身”,叫做“息身”,息身即是大乘所指的“法身”。假如你參禅,大乘禅法是“看心念”,亦即上文所說的“看心”,從看心的這個法門當中,你會發覺有一個念(念頭),那個念會成片,也會成為一個“念身”,這個念身就是大乘所說的“報身”,此即“法身”、“化身”、“報身”三個部分。因為“心念的作用”非常的普遍、非常的圓滿,所以稱作圓滿報身。報身訓練完成,即名之曰“盧捨那佛”。息身訓練完成,盡虛空遍法界,其名為“昆盧遮那佛”。色身訓練完成,生生世世在轉化、形狀變來變去的這個,這輩子的成就叫做 “釋迦牟尼佛”。明白了嗎?這是法、報、化三身。

  眼前我們觸目所及的這個化身,並非真的,它是有為法,乃因緣和合而成。但“法身”和“報身”不是因緣法和合的,訓練完成後,你會發現它本來就存在,只是你忘失了。如今經由訓練,再加以恢復,恢復本來面目就是法身跟報身,它在這虛空法界中是永恆的。

  想要了解這一層面的意義,唯有透過修行,若只是直接從語言、文字上下手,你很難體會。希望各位在學佛過程中,一定要踏入實修的領域。假如你認為:“哎呀!真可惜,這輩子不能修。”不要緊,至少你已經聽聞了,那起碼發個願:“這輩子萬一跟不上車,那麼一下輩子一定要來。”我們這樣講你好像聽得懂,至於怎麼落實去修,你一定茫茫然。不要緊,“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經歷耳根就永遠會成為菩提道的種子你現在聽得很深,感受不到,不要緊,只要有心,這個行法你一定學得到,你愈有心,學得愈快。如果說:“今天很無聊,師姐叫我來,我就來了,聽得霧煞煞。”這就無心了。所以務必要有那個心去進入狀況。

  剛才所淡的乃行法的部分,若不透過真正的修行,你無法區別出來。我們常講“法身、報身、化身”,但說歸說,仍舊不懂。道場裡這三尊佛像就是法、報、化三身,這三身的意義在哪裡?不知道,反正供在那兒就是給人家拜的,進來先拜三拜,是不是這樣?身為佛弟子,看到佛像就拜。拜什麼?拜佛的那個相?不是!意義不在這裡。

  我們要提醒諸位的是,要如何做,才能進行生命的改造,讓它達到止於至善的境界。那麼,只有一條路——如實經驗。不要以為這句話很簡單,你能聽聞這一句話其實相當不容易,福報已經很大了,更何況是剛才所說的修行內容與法、報、化的區別。這是無量方便當中的善巧因緣,是各位多生累劫所累積的福德。現在繼續看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菩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知不動。何以故?

  這段經文首先作較量功德:假如有人用很多、很多世界的七寶拿來布施,這樣的福你說多不多?它先舉這個標准,然後再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即指一般凡夫)發菩提心,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其福勝彼。也就是說受持、讀誦、書寫、為人演說這四個法門,即使四句而已,都比用滿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還要來得大。

  前面談過“如實經驗”,得以聽聞者福報已經很大了,假如又能將“如實經驗”書寫、受持、為人演說,其福勝彼!知道嗎?它的真實義就是要你如實經驗呀!整部《金剛經》,乃至佛教的所有經典,都是教我們如實經驗。為何說如實經驗的福報要比這七寶布施的福報大?這當中有兩個問題必須了解,第一,一般所修的福報都屬世間福報,包括聰明、能干、好眷屬、財富、健康、子孫賢孝等等,但這些福報都是因緣和合。

  螞蟻要的是哪種福報,知道嗎?垃圾山對它而言就很有福報了,它如果有些餅干屑可以吃,就是天大的福報了。同樣地,人會認為七寶所轉化而來的福報很大,健康、財富等等種種福報當然很大,但這與螞蟻那個福報相比,我看沒有兩樣啦!可是人看螞蟻卻認為:“怎麼那麼沒用,那哪叫什麼福報!”同樣地,天神來看我們的福報,也覺得渺小無用。天神的福報比我們大很多了,可是佛菩薩來看天神的福報又算什麼呢?這世間福報,在相上已經都看到了。

  發菩提心受持就不同了,因為那是生命的改造,讓生命由凡夫質料變成聖人的質料,這才是不可思議和極殊勝的地方。假如你碰上一個地痞流氓,一定覺得自己的涵養、氣質,怎麼能跟那種人混在一起,那種人哪有資格與你匹配?他的生命品質低,你的生命品質高,其間差別明顯可見。同樣地,我們凡夫品質與聖人品質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你要不要去追求聖人的品質?當然,我舉這個品質的例子並不太完善,卻是比較容易說明的一種方法。

  生命經過改造以後的那個“質”,絕非腦筋所能想象。我常開玩笑說,孫悟空的師父唐三藏(姑不論是否真有其人),為何牛魔王、金角、銀角、蜘蛛精、白骨精、鐵扇公主,通通想吃他的肉?因為吃上一口可增千年功力。唐三藏的肉為何特別好?我們的肉為什麼吃了只會夭壽,而不會增加一千年功力?因為唐三藏的生命品質是色界以上的,是出三界的品質,我們則是貪嗔癡的品質,差別在這裡。這是談生命品質的問題,這裡首先提到的便是這種狀況。

  第二個,世間有為法的福報是有漏福報,亦即是有限的,但生命改造以後所得的福報,乃無限福報,是無漏的福報。無漏福報與有漏福報自是大相徑庭、蟠然不同,有漏福報用完就沒了,它要來就來,你叫它不要來,它還是來。所以人要發的時候,擋也擋不住,這叫“恰似春潮帶雨來”,春天一到,雨水一直來,擋也擋不住,有漏福就像這樣,“黑白做,黑白賺”(閩南語,即使胡搞瞎搞也照樣糊裡糊塗地賺錢),錢賺得滿地,因為福報到了。可是一旦你真正需要的時候,它偏偏又不來,因為它已經來過了,來過就沒了。“唉呀,想當年有錢的時候,若是懂得學佛,該有多好。師父啊!那時不要說一個山頭,十個山頭我都買給你!”問題是,現在沒錢了才說這種話。諸如此類即是有漏福報。

  無漏福報就不一樣了,你要的時候它就來,用完還有。你不需要時,喊STOP,它就不來了,這可厲害了。為什麼?因為你的生命品質到那邊,要用就有,信手拈來。所以經文這裡談生命品質,提到有漏無漏、有限無限時,跟一般人的觀念不同。經文這裡所提的是非常特殊的,但我們一直未建立此種觀念,我們所擁有的都是有漏的、有限的觀念。我一直提醒各位,必須提升生命的品質、改造我們的生命,原因就在這裡。

 

上一篇:要滅苦,先破執。沒有掛礙,身心自在
下一篇:劉余莉:為什麼古人教導我們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