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會接受,不要拒絕。光明與黑暗,都是你的生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題:你能否告訴我關於接受的事,以及如何學習接受,因為我覺得我裡面有一部分很愚笨,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對那一部分的我看得更清楚?

  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接受是什麼意思

  你說:你能否告訴我關於接受的事,以及如何學習接受,因為我覺得我裡面有一部分不想接受。那個部分也要接受,否則你並沒有了解。你裡面的一部分在拒絕,連那個拒絕的部分也要接受,否則你並沒有了解。不要拒絕那個部分,要接受它,這才叫做全然接受。你也必須接受那個拒絕的部分。

  你說你想要知道你裡面那個那麼愚笨的部分

  當你稱它為愚笨的時候,你就已經拒絕了它。你為什麼要稱之為愚笨呢?它也是你的一部分,你為什麼要把你自己分裂成兩個部分呢?你是一個整體。所有你學來的分裂的詭計都必須停止。你學會了把你自己分裂成神聖的部分和魔鬼般的部分,好的和壞的,高的和低的。放棄所有的劃分--接受就是意味著如此。如果你具有某些東西,你就是具有那些東西,為什麼要稱它為愚笨呢?你又是誰而能夠稱它為愚笨呢?

  在稱它為愚笨的時候,你就已經拒絕了它,你就已經譴責了它。接受意味著沒有譴責,不論情形如何,你都接受它--突然間,你的存在就會有所蛻變。不要稱它為愚笨,不要咒?它,不要分裂你自己,因為自我就是這樣子存在的。是自我在說另外一部分是愚笨的,自我總是很聰明、很能夠了解、很偉大,它一直在拒絕。它教你拒絕身體,因為身體是物質的,而你是心靈的;它教你拒絕這個、拒絕那個。所有這些事都已經進行好幾個世紀了,宗教人士一直繼續在做這樣的事,但是你並沒有到達任何地方,事實上,他們反而使整個人類都變得精神分裂,他們完全將每一個人都分裂成很多部分。在你裡面有很多區隔:這個是好的,那個是不好的;愛是好的,恨是不好的;慈悲是好的,憤怒是不好的。

  當我說接受,我是說全部接受,放棄所有這些區隔,讓你變成“一”

  每一樣東西都是好的:憤怒有它自己的角色要扮演,恨也是需要的。事實上任何你所有的,每一樣東西都是需要的,或許只是以不同的安排出現,就這樣而已,但是沒有一樣東西應該被拒絕,不要將你裡面的任何一樣東西稱為愚笨的。

  然後你問說: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對那一部分的我看得更清楚?為什麼?你不能夠接受隱藏在你裡面的某些東西嗎?你不能夠接受在你裡面某些黑暗的東西嗎?

  你也是像白天和黑夜一樣,某些東西是明的,某些東西是暗的,它必須如此,否則你將會只是停留在表面,你將不會有任何深度,深度必須處於黑暗之中。

  如果樹木說:我想要知道我的根,那麼樹木將會死,因為根只能夠存在於深處的黑暗之中,它只能夠埋在土裡。不需要將它們帶到地面上來。如果你將它們帶到地面上來,樹木將會死掉,你對光明部分的需要跟你對黑暗部分的需要是相等的。

  但是宗教人士一直在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們教你說神就是光。我要告訴你們,神是兩者,光和黑暗兩者,因為一個只有光的神將不會很豐富。他將會是一棵沒有根的樹,他將會只是陽台,而沒有裡面的房間;一個房子需要陽台,也需要裡面的房間。

  一個房子需要一個完全隱蔽的地方,因為你最深的部分駐在那裡,所以了解並不是意味著你將每一樣東西都曝光,了解意味著你非常了解,所以你允許每一樣東西按照它本然的樣子存在。了解並不是一種想要去改變任何東西的一個努力,不,了解是就整體本然的樣子來了解,然後透過對那些東西本然樣子的了解,就有蛻變、就有革新、就有突變,你會完全改變。一旦你了解了每一樣東西的存在都有理由,你就不會去干涉自然,你就會開始跟著它漂浮。

  你不會去推動河流,你只會跟著它漂浮,道就是如此。老子的整個教導就是在你的部分完全不需要做任何事,你的每一樣東西都已經被安排得好好的,你只要接受它,然後漂浮。讓東西按照它本然的樣子存在,不要做任何努力去改變任何東西,因為那個想要去改變的努力會將緊張帶入頭腦;那個想要去改變的努力會將未來帶入頭腦;那個想要去改變的努力就是對神的否定,因為這樣的話,你是在說:我們比你更聰明,我們試著在改善你,這是不需要的,只要處於一種很深的放開來和漂浮的狀態就可以了。

 

上一篇:娶媳婦就是在接神
下一篇:秋吃三種果最潤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