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阿彌陀佛,師父好,弟子跟師父頂禮,磕頭。祝師父六時吉祥,慈悲度盡天下眾身……師父忙完了,請求慈悲開示幾個問題:
1、怎樣正確的去學佛?
2、誦經持咒需要知道經咒的意思嗎?讀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需要注意那些規矩嗎?
3、在床上看大德法師講經有過錯嗎?
感恩師父慈悲,弟子跟師父頂禮,磕頭……
恆傳法師:阿彌陀佛,善士你好,第一個問題:佛者,覺也。《佛地論·一》曰:“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醒,如蓮華開,故名佛。”覺照為義。謂覺斯玄妙,開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萬法之幽邃也。《仁王經》上曰:“一切眾生,斷三界煩惱果報盡者名為佛。”所以學佛是要不迷、不愚,覺知一切宇宙人生真相,從而斷除煩惱,達到涅槃。大乘義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覺知,就斯立稱。覺有兩義:一覺察,名覺,如人覺賊。二覺悟,名覺,如人睡寤。覺察之覺對煩惱障,煩惱侵害事等如賊,唯聖覺知不為其害,故名為覺。涅槃雲:如人覺賊,賊無能為,佛亦如是。覺悟之覺對其知障,無明昏寢事等如睡,聖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為覺。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佛。言其自覺簡異凡夫,雲覺他者明異二乘,覺行窮滿彰異菩薩。”我們先明白“佛”的含義,再說怎麼樣正確的學佛。佛陀為我們指明了一條道路——戒定慧,佛經上稱之為“三無漏學”。戒者防身之惡。定者靜心之散亂。慧者去惑證理也。意思是戒防非止惡,我們持戒嚴謹,一心清淨,不再造業輪回,然後由戒生定,一心不亂,斷除煩惱,從而升起智慧,去除種種迷惑邪見,從而證得果位。五燈會元曰:“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問弘辨禅師曰:雲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雲何為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帝曰:雲何為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學習戒定慧三法而達到涅槃。若人防止身口意三業的邪非則心水自澄明,再由戒而生定,心水澄明,自照萬象是由定生慧。三學次第相生,是入道之關鍵。
第二個問題,經文是要理解經文的含義的,就像開經偈中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才能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也像我經常講的“愚者讀經讀的是遍數,智者讀經讀的是智慧”。說到咒,咒,梵語稱陀羅尼,是佛菩薩從禅定中所發出來的秘密語。祈願時所唱誦之秘密章句。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咒原作祝,系向神明禱告,令怨敵遭受災禍,或欲袪除厄難、祈求利益時所誦念之密語。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術。依長阿含經卷十四載,釋尊曾駁斥咒術,然雜阿含經卷九載,釋尊曾說毒蛇護身咒,故知咒術於甚早時即普遍於印度,且為佛教所采用。大乘教派之般若、法華、寶積、大集、金光明、楞伽等顯教經典,均有載錄咒文之陀羅尼品;密教則更加重視密咒,認為咒即“法爾常然”之表示,若誦讀觀想,即能獲得成佛等之利益。經文從印度傳入中國,在翻譯過程中有五不翻: 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義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無不翻,如閻浮提等。密咒,即五不翻中,秘密不翻。又但翻字,不翻音,字是華文,音仍梵語。以音既未翻,所以莫領其義,不能解說。故楞嚴咒及大悲咒和十小咒的生字不作解釋。又咒是諸聖密語,既稱密語,即印度亦不能解釋。持咒之法,但令信心具足,谛信不疑,專切持之,自得其益。持咒即是修行之法,當持咒時:此身端坐,或是經行,自然身不行惡行。口持咒語,無有間斷,自然口不道惡言。心憶咒語,無有雜亂,自然意不起惡念。三業清淨,豈不是修行耶。又咒多是鬼神王名號,持之則鬼神敬主,密得其益;亦如軍中密號,呼其口號,可避危險。不必強求解說,但專心持之,密得其益。最勝王經五曰:“至心禮敬,然後誦咒”。
第三個問題,佛法是無上的智慧,一方面在床上聞法不恭敬,另一方面也容易心生懈怠。如果聽經聞法就恭恭敬敬地做,如果休息就好好休息。
願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早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