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無量壽經講座04(概要) 本經的殊勝在於它契理契機,契合於理,又契合於機。機是機緣、時機。契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實際的理體,真實之際。它的理性的本體,也就是真如跟實相。所以契理就是契合真如,契合實相,契合真實的本際,它的本來。為什麼說我們這個經是契理的呢?因為這個經它是住真實慧,這個是阿彌陀佛住真實慧,所有來的這一切參加會的人,都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要把這個真實本際開化顯示出來。為什麼要有四十八願度眾生?他就要給眾生惠以真實之利,都是真實,純一真實,所以真實就是理體啊!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華嚴經》的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一真法界。這個華嚴的事事無礙,今後要講到,有十玄妙。《無量壽經》都有,所以《無量壽經》是中本的《華嚴經》。那麼這個一真法界,華嚴秘奧的理體,就是澫益大師的話,正在本經,正在《無量壽經》,這不契理嗎?這一契機呢,契合大家機緣呀!本經《無量壽經》最獨特的殊勝,它的持名法門,普被三根嘛,是吧。上上根的人,正好如龍得水,全部承當;下下根的人,亦有門可入呀!可依靠這個法門得度,是吧。上則文殊、普賢也都是發願往生呀。《觀經》那個十惡念十聲還接引往生了。這個事情我下一次給大家講。今天來不及了。近代一個人,地獄相現,念佛,佛來接。這是江蘇的人民代表,一個老居士,他自己弟弟實際的事情。一看見弟弟跟經上說的一樣。今天時間來不及了,我們下次再說。所以這樣的都行,是不是?所以這樣的往生到極樂世界跟諸上善人,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也都平等啦!所以這個法門應機呀。再一個應機是什麼?就是應乎這個時機呀。我們科學越發達社會在進步,要求的就越高。科學越發達,人的知識就要多,你現在很多東西,你一點科學不懂,什麼一個旋鈕,一個操縱,你就是要知道這些常識,要比過去多得多嘛。將來的改進,汽車是什麼樣的?是吧,種種的,種種的事情都需要你趕上時代。這個社會在進步,要求你要覺悟。你要為四化貢獻力量,所以這都使你很忙呀!那麼你哪有這麼多的時間,去住山洞、去閉關呢?出家也不行呀!我們開佛教協會,很多人都在那發牢騷,現在出家人,廟都公開了,從早上起來,就是一把掃帚。早上起來,掃樹葉,下午掃糖紙、果皮。一把掃帚掃不停,前殿後殿,累得腰酸腿痛,是吧。所以這個時候,我就是說你這個掃帚,正好念佛嘛。一掃一掄,南無阿彌陀佛......。你有什麼妨礙嗎?所以應機呀。那個黃打鐵,他就往生了,打鐵的都往生了。所以大家都在忙呀。做了和尚還緊張,居士就不用說了。所以這個就契機,所以就殊勝。這個我們下一次再講,留在後頭,今天多花了五分鐘,對大家不起。 這談的是前言,就是寫在前面的。那麼首先就要說了,介紹淨土法門,《無量壽經》是重要的第一部經,而《無量壽經》裡呢,九種之中最完善的一本,那麼它之殊勝,就在於它特別提倡持名念佛。這個經的特別殊勝,在於它的契理契機,在契機方面,上次下課之前談了一些了,今天做點補充。頭一個就是說,這個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呀。上根中的上根,依了這個法門,正好就可以全體承當。把這個法門全體承當起來。一般人是承當不起來的。能夠信、能夠修,但是不敢承當啊,不敢如實地信。他所信的,信的很淺呀!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下根中的下根,亦可依止這個法門而得到度脫。所以契機呀。契大眾的根機,所以這個法門稀有的。那麼上次就說了,要舉個例子,現代的例子。這個事情發生在江蘇,是江蘇的一位人民代表,叫王勝宣。他自己的弟弟,是同父異母的弟弟,因過去三妻四妾,父親是一個,母親不是一個,過去叫姨太太。這個姨太太生的弟弟比他小,這個王居士是印光大法師的弟子,老修行,是個名醫。一天在他最盛的時期,一天收一兩黃金。他這人很好,他對於咱們四眾弟子啊,施診看病不花錢。你困難的,他施藥,你要吃藥,送你藥,再需要的他還可以給你點錢。所以這個王居士這方面很難得,跟我很熟。他自己說的,所以真人真事。他的弟弟姨太太所生,就嬌慣一些。闊少爺在外面吃喝嫖賭,玩樂也不是有什麼其它的更嚴重的罪惡,就是這些,不務正業,後來得了肺病,或者叫肺結核,這沒法治了。病的要死,在臨死的時候,就把哥哥叫來,他知道哥哥信佛,他說:"不好了,我看見地獄相了,我要入地獄了。"非常恐慌。他哥哥就說:"你這還不趕緊念佛呀"!這個病人只有在他母親死時,家裡請來出家人,做佛事,大家念佛。這個時候,他跟著念過佛,除此之外,他平常沒有修行,也懂得一點點,看見地獄了,也知道念佛法門,哥哥說"趕緊念佛"。過去張善和也是這樣,是個屠夫,屠夫看見地獄之後,念佛就得度啊!他就念佛,很真誠的念了一小段時間之後,告訴哥哥:"西方三聖來接引了"。這就是現代的事。跟我說的時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不久。他這個事情,他弟弟之死也不是很久的事。所以說《觀經》上說,下品的十惡,五逆十惡,臨終看見地獄相了,碰見善知識,講淨土法門,這個時候觀想觀不成了,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十聲就可以往生了,所以這種情況也可得度。但是大家要知道,這種情況十念,念的要比我們念的真呀!比方就說了,看見人下油鍋了,看見有人在油鍋中炸著,就好像我們炸油餅似的,在那炸。看著就輪到自己了,這個時候他念佛或求救的心懇切呀!他什麼都放下了,你說這個時候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還想我有兩萬元存款在銀行,交給誰呀?這都不想了......。這只要專誠嘛。專注這十念就解決問題了,這是真實的。所以往往古代的有些例子,往往年代太久了,可能有些傳聞,可能失實,這個等於當事人親自跟我說的。他是哥哥,他目睹其事,是他告訴他弟弟念佛的。這是一件事情,契機又說亦符合時代啊!這個時代就是如此,科學發達,各方面都發達,什麼都在高速發展。我以前上課教材都沒有這個,一切都自動化。電子時代,什麼東西都按旋鈕就解決問題了。你將來沒有科學知識,沒法生活。掌握知識要很多,你就很忙了。而且社會上要求四化要做貢獻,所以這些要求你就很忙了。因此像古時候那種修持要閉關多少年,在山林裡頭,什麼都不問,少數人是可以的,多數人都這樣,就不行了,就不符合時代,也不允許了。那怎麼辦呢?淨土法門可以,我就上次舉例,大家都抱怨啊。我們出家人沒法修行呀,整天就是抱著掃帚從早忙到晚。那麼說掃一下念一句呀,對不對,這是方法。古時候就有人這樣解決問題的。這個人很出名的,是我的本家。姓黃,名字不傳了,叫黃打鐵。鐵匠。過去是作坊中的工人,就等於是奴隸。從早打到晚,很累很累。他很窮,就在這打鐵匠當徒弟,一出來就一直靠打鐵換碗飯吃。那麼來了一個出家人,別人都不禮待他,他還是供養了他,出家人見他很難得,就跟他講講。他說:"我現在沒別的想法,我太苦了,我只想出苦啊!"出家人講:"你想出苦,就教你一個辦法,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嘛。"跟他講講道理,他說你現在就可以利用你的工作就念呢。你燒鐵、打鐵時掄起榔頭打鐵。這舊時的打鐵不像首鋼那樣進步了,自動化、機械化,那個時候就是燒爐子,把鐵燒紅,拉風箱,風箱就扯來扯去,就等於鼓風。把爐子燒熱,把鐵拿出來之後,就用鉗子夾住,那個大榔頭。這種掄大榔頭打鐵我都實習過,身體不好還掄不動。那種榔頭很重,我們實習一會啊,他們工人整天干很辛苦。他告訴他你拉風箱拉一下,念一句,打榔頭時,打鐵時,打一下念一句。他就念,這麼過了三個月,旁邊的人就笑話他,"還有別的事嗎?你呀,你這個窮鬼,你倒霉呀,你活見鬼呀!你已經累得要死,你還加上念佛,你不會更累?你算了吧!"他說:"不對,你說的不對,這幾十天下來,我覺得我一邊勞動,一邊念的時候,我覺得爐子也不那麼熱,榔頭也不那麼重,我還要念。"就這樣堅持念了三年,那天跟他妻子說了:"明天你給我換一身新洗的衣服,我要回家。""你還從來沒說過你有家,你還有家?得得,既然你說了,就准備一身。"清早自己稍微洗洗,換了一身新洗衣服,又開始燒了一塊鐵,拉風箱,開始又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鐵燒紅了,又拿錘砸,打一下念一句,打完,把鐵打成功了,成了器。大小合乎規格了,他就把大錘一放,錘子頭在地上,錘把在上,倆手挾著這錘子頭站著,他說:"叮叮當當"。打鐵的叮叮當當,有地時候他要用小錘子指引方向,大錘子大,叮叮當當。"叮叮當當,久煉成鋼",這樣就煉成鋼了,這就不是鐵了。"太平將至",太平的時候就要到了,就是好時候。太平,我往西方。什麼叫太平時,就這個時候我到西方,他就不說話了,站在那,大家再一看,沒氣了,死了。所謂"立亡",坐脫立亡。打完鐵,坐脫立亡。他沒有好多其它的,他沒什麼知識呀,就是一句名號。所以就是說,忙亂之中這是可以的。將來的社會,發展也是趨向於高速度,所以就是這樣的法門,它真能夠度眾生。所以持名之法,最為方便,隨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哪都可以,不用跑到山林裡躲藏起來,隨時可念,不勞閉關面坐,什麼時候都可以念,不需要閉起關,打起坐,盤坐起來,那麼去念。而且淨土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人不能離開,既然在世間,就有世法。一個廟裡頭,維持廟裡頭大家生活,就有好多世法。而又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要離開佛法,就行了世法了;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話。大佛教徒,一個大居士。不必廢除了世法,你才證佛法。你在世法中,就證了佛法了,這就是應機之妙。將來 後頭還要講,這個經獨留最後一百世呀!所以表示這個經符合社會情況,符合大家的時機,所以就是說這不但是淨土群經的綱要,一大藏教的指歸。淨土群經,《無量壽經》是綱要啊!一大藏教,三藏十二部多少經,但是它指歸,指到哪?以這個為歸宿呀!所以華嚴八十一教,華嚴最後普賢行願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啊。不但是如此,而且實在是此地和他方的這個......。咱們有天外人,確實有天外人,世界上很多很多星球有人類呀。他方世界,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要離苦得樂,都共同依止這個方法,所以這個極為殊勝了。所以這才說我自己,我要注解這個經。請求上師三寶加被,成為一段的前言。這說明我注解的概要想法吧。這以上是甲。 這是乙。乙是概要,概要相當於一個經的概論。這裡頭分了十項。一上來就是教起因緣。這個教為什麼起這個教,必定有他的因緣啊?這個是首先要說明的。第二要解釋這個經,先要明白這個經是以什麼為體性啊?它的體性是什麼啊?不然只是研究事相,它的這個體性,本體是什麼,不明白,這就很不深入了。第三譯經的宗趣。它的宗旨,它的趣向是什麼?以什麼為宗旨?以什麼為趣向?這個也是我們要研究一部經首先應該先知道的。第四方便利用。它有什麼作用啊?方便的利用,大家可以做到的很方便的,能夠切實可以去做到的,這叫做方便。說了很多法門,你根本做不到,那對你對我們來說我們做不到,那就沒有用。第五,所被的根器,什麼根器合適?第六屬於哪一藏哪一教?第七是哪一部哪一類?第八是這部經有多少翻譯,多少會集,多少刪校,還有多少故事?第九是講本經的題目,這個在五重玄義,是把它擱在第一項。先講這個經的題目,經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第十就是正解經文了。這十類等於是綱要。我們要先知道一部書,先要明白它的綱要,就好像一個網子,衣服領子,得到它的綱領了,那麼綱舉目張,就自然而起。有一個總的概念,不然你這個不明白,你讀書就支支節節的。有點好處。但是你不明白它的綱要,不明白它的宗趣,不明白它的體系,你理解的就非常疏淺了。這就進入到正文了。等於是概論。 第一項講教起因緣。教起因緣又分兩步,第一步就是普遍一切經典興起的因緣,一個單說《無量壽經》,這個教興起的因緣。因為這才契合我們自己呀。我們要研究《無量壽經》呀,這一大教和淨土法門的興起,這個是我們先要討論的。下面就是這一段,一切法從因緣生啊,故一切法由因緣所生啊。那麼大教釋迦牟尼的佛教,興起於咱們世間有無量因緣,而這無量因緣中最主要的,唯一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一件大事因緣,大事情呀,不是一般的有因有緣呢。什麼是大事因緣呢?用《法華經》的話來注解。《法華經》我們知道,《華嚴經》是屬於圓教,這是我們佛經中最圓融無礙,最高的最妙的教。佛最初說《華嚴》,最後說《法華》。有一個譬喻,像太陽剛一出來,太陽的光線先照在哪呢?先照在高山頂上,只有高山頂上,只有那種最高的根器才能聽得懂華嚴。先講華嚴。等太陽落了,又照什麼地方呢?又照到山頂,山底就看不見太陽了。跟太陽一樣,日出先照高山,日落也照高山。說《華嚴》也是照到高山,最後說到《法華》,說到《法華》時,四十九年說法,很多人一直跟著釋迦牟尼佛,培養都成熟了,這才說《法華》。但是《法華》會上還有五千弟子退席。今天咱們聽講,有三分之一都出去了,不聽了。那時說法華時就是如此。佛說什麼?"退亦佳矣",退出去也好,聽不懂就是聽不懂,這個勉強不得的。圓教的法門難懂,所以這個藏通別圓。圓教就是《法華》和《華嚴》。《法華》說什麼呢?"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諸佛,十方的世尊,他們都是以唯一的大事因緣故,而出現於世。他們為什麼在世間會出現?咱們這個時候,出現了釋迦牟尼佛,過去出現了燃燈佛,過去還有很多很多的佛。這一切佛出現於世,是有一個大事因緣,不是一個普通的事。什麼是大事因緣?唯以佛之知見,開悟眾生。要把佛之所知,佛之所見,來開示給眾生,使眾生得到悟解。佛以佛的知見來開導我們,開發我們的本心,讓我們得到悟解。這個眾生同於佛的知見。就為這樣一個大事因緣,這是日沒照在高山上所說的話。《華嚴》是日出所照的,佛一成佛先說《華嚴》,所以大家都不懂,佛就想要涅槃了。後來就說小乘教,他說如來應供等正覺,佛的十號。這簡稱,只說了幾個,沒有全稱出來。如來應供、明足行、善逝、世間解這都簡略了。等正覺這是佛,從性起證法,從本性所起的正法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樣的一個佛興起的正法,非少因緣,不是一個很少的因緣,而有佛出現於世。是以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祗,阿僧祗是個大得不得了,說不出來的數。無數百千阿僧祗劫因緣,那就是無量的因緣,得成正等出現於世。佛之成佛有無量的因緣才成了佛,在世間出現。"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還得說無量無量因緣,但是實際上只為了一個大事因緣呢?大事因緣是什麼呢?"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唯欲就是願意眾生能夠開示佛知見故啊。所以咱們老說請人開示,"開示"兩字就從這來,是讓眾生能夠開佛知見,悟佛知見。這個再有把開示悟入四個字一塊說,大事因緣是開示悟入佛知見。那麼開示佛方面的事情就是把佛的知見開出來,表示出來,而眾生能夠悟入,證悟佛的知見。所以這就說的很清楚,為什麼出現一教,是為了這麼一個大事因緣。大家今天捨離了家庭,捨離了一切世間的一切享受,行做沙門,也是一件大事因緣。而這個大事因緣,也就是應當是,要能開自己佛的知見,顯現出悟佛的知見。佛之出興,就為了這麼一件事。我們要學佛也就是要學這件事。我們要繼承,也就是要繼承這件事。這《法華》最後的佛教,佛是涅槃之前說的。《法華》說了,佛就涅槃了。所以《華嚴》是佛最初所說,自始至終,兩頭中間也如此。唯是為這樣一個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開佛知見,示佛知見,入佛知見。入佛知見,也就是願一切眾生開明本性。佛的知見,不是佛另外把一些道理灌進來,像錄音帶似的,說了錄音帶灌進去了。實際佛的知見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臘八這天看見星星,頭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佛的知見,一切眾生都有佛的智慧和德相。你跟佛的智慧,跟釋迦牟尼,跟毗盧遮那是一樣的。不但是智慧,就是功德之善也是一樣的,這是佛的知見。主要大家能夠明白這個,悟這個,證實這個。你要證實這個你就是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要明白,先要明白這個,支支節節都是做幫助的。無量百千因緣,唯為這一個大事因緣,那麼開明本性就同佛知見,你跟佛的知見就一樣了,這也是眾生本具的,你本有的嘛。佛給你開一開,你一下就豁然大悟,你同於佛的知見,你就是等成正覺了,你也就成佛了嘛。佛的度化眾生,佛的心願,這就是佛唯一的大慈大悲的本願。本經的興起亦復如是,佛的大事因緣都是因為如此,本經的興起也是這樣。那麼我們就舉例子。《華嚴》,《法華》說的很明白,咱們《阿彌陀佛經》,《無量壽經》有什麼類似的話嘛,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就很現成的。"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谛語"啊!所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見。十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凡夫就證到不退,這是佛的知見。上次不是說了嗎?非九界眾生自力所能信解。這樣的殊勝法門,不是九界眾生包括菩薩,他的自力所能夠相信,所能夠了解的。所以說不能啊,這是佛的知見。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研究淨土法門,不能把它看成一步一步的,這樣的。就是看到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這樣的利益,這樣的殊勝利益,這樣的安樂,離開這些五惡五痛五燒啊!得到清淨的,圓滿的法樂,這樣的大事因緣,"說誠谛語",告訴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可見淨土宗的興起跟《華嚴》、《法華》都是一樣的大事因緣嘛。 底下有一段《彌陀疏鈔》的話,是蓮池大師的著作。這部著作作為一個佛教徒,不管是不是淨土宗,都應當熟讀,它和《彌陀要解》這兩部書是咱們中國淨土宗之寶。蓮池大師是結合禅宗寫的,他這裡頭處處皈依自心,那是非常透徹,非常圓滿,非常。《彌陀疏鈔》、《要解》是非常之簡要,非常之殊勝,所以印光大師,大家都知道,近代的大德,中國三大德之一啊!他稱贊《彌陀要解》。他說在所有的注解中,以這部注解最殊勝。釋迦牟尼佛自己拿著筆來,再寫一個注解,也不能超過《彌陀要解》了。所以印光老法師他的這個話,也是很殊勝,很了不起的啊。一般人也說不出來呀。所以對於這樣一些書,我們讀書呀,要善於讀書,不是很多書,讀幾遍都有功德,但是你要抓住最重要的精華,這裡頭你能得到法印。看來還是契合我們的機,契合時機。就好像現在有很多,把很多東西,什麼維生素,弄在一個藥丸裡,你不要吃那多菜,吃那麼多果子,吃那麼多糧食,得到這些所需的營養品,一個藥丸就夠了。精華精論是如此。《彌陀疏鈔》講,"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你一心一個念頭了,你不是雜念,不是妄想紛飛的,又是想這個,又是想那個。你清清淨淨就這一心,老老實實在那持名號,這樣的結果你就往生,往生你就不退。而且再說,以後還要發揮,真正你發了心了,你有了信願,你再持名,你現生就不退了。這是很難相信的話,這以後再發揮,今天來不及了。所以這"即得不退"應當是包括我,包括現生就不退了。這意思很多人是不大能懂的,以為往生才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為什麼能如此?就是直指你們每一個人,咱們都是凡夫啊,還沒證啊,總之是凡夫呀,你的本心你已經究竟成佛,不然你怎麼會方方面面不退呢?一切無量阿僧祗,無量無邊的功德,你本來都具足了,在你一念清淨的時候,你一切都放下了,妄想、執著都沒有了,那你本來就顯現嘛,所以這是一個直指啊!若能谛信,你能夠真實的信受,能夠相信,"何須遍歷三乘?"哪裡需要你把三乘的教都一點點的去經歷,一點點的去讀熟,一點點去練習啊?用不著呀。"久經多劫",經過很多時劫,那是千生萬生啊!你現在可以不越一念,頓證菩提,就在這一念之中就可以頓證菩提。"豈非大事?"這還不是大事,是什麼事呀?所以蓮池大師也說明啊,往生淨土就是大事,佛之興於世就是要為了這樣一個大事因緣,把佛的知見,告訴大家。只要是一心持名,就可以不退,就可以頓證菩提,就同佛知見,那還不是大事是什麼?可見淨土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所以過去禅宗、淨土在國內打了好幾百年的官司,禅宗老是說淨土宗淺呀,不行呀。也不知道淨土宗就是直指頓證之法,"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他還不直指嗎?你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是佛,那不直指你那心是佛嗎?非得點著鼻子,必須叫你法名,誰誰,你是佛。這就是禅宗最高開示,那這裡有什麼兩樣啊?這裡普遍都給你證明了,是心是佛,以念佛心,入佛知見啊!所以咱們就是這樣,就是以念佛心,入了佛知見了。不是說大家以為這樣消極,求往生,求自了,不能弘揚大法,不能廣度眾生,愚夫愚婦之所為。這是過去因為沒有很好研究,作出錯誤的偏見。實在就是以念佛心,入佛知見,就是你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一個心,你就入到佛的知見裡面去了。這還有比這更直接的嗎?所以淨宗的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是由於這個大事因緣,所以教的興起,因緣全都說過了。 底下單說咱們《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因緣是什麼?這就分了五項。這《華嚴》《法華》是圓教,是頓教,是稱性之教,是稱佛的本性的,不是權說。所以三乘教是權說。就是權巧的說,因為你們根機不夠,所以只好這麼說,讓你們才能明白。這咱們現在參考這個事,中學生念物理學,電流等於什麼呀?等於電壓,是一個常數,用U表示,電阻用R表示,電流用I表示。I等於什麼?U被R除,這就是權說,實際沒有這個事,實際上應該是微分。du它是被除數,被dr除,然後等於di。那個公式,歐姆定律就是權說,現在念權說,真實的告訴你,你不懂了。所以科學也是如此,就是如此,咱們舉個科學例子。大家不懂了,就到這吧。現在要把微分端出來,你就沒辦法,這一關你就過不去,說I也如此。你說了《華嚴》大家不懂了,所以說阿含部,講了很多佛經典,多少阿含!現在咱們成捨宗,俱捨宗,都屬於小乘。成捨宗、俱捨宗是小乘,都是權說,大家不能接受高的,只能接受這個,但這也是有好處。你知道一個電壓、電流、電阻三者間關系,電壓大,電阻大,電流就小,這關系還是很重要的。雖然它不真實,但是它馬上讓你得到一個概念。所以先說小乘,然後說始教,開始說大教。小、始、中、頓、圓。先說小乘,《華嚴》說了不懂之後,開始就說小、始,所以這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目的,不是讓大家成阿羅漢,自己就完了。但要開始啟發他,更發大心。法相唯識就是這一類,還有那種空,那種性宗的空,共般若,不共般若,都屬於始教。中教要念《大乘起信論》是不是?《大乘起信論》沒有錯吧?這裡有沒有《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是中教,然後頓教,然後圓教。所以說到圓教才是稱性之教。所以這個《華嚴》,《法華》都是圓頓的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卻在本經。這兩經以什麼為它的指歸呀?它到哪為止,哪是算它的家,是不是歸宿呀?卻在《無量壽經》裡頭。我這個話有根據什麼呢?根據澫益大師的話。澫益大師稱贊《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是一本經。《阿彌陀經》有的時候稱為小本,《無量壽經》稱為大本。有的時候《阿彌陀經》稱為小經,《無量壽經》稱為大經。其實這兩個是一部經,有小有大。再把華嚴加進去,那就是《阿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是大本,同一部類的著作。澫益大師說《阿彌陀經》也就是《無量壽經》,絕待圓融,不可思議。絕待就是絕等的對待,都是對待法,都是有矛盾的。說是就有非,說生就有滅,都是相對的。絕對的就是絕待的,沒有對待,所以《維摩诘經》說不二法門。不二,誰跟誰對待呀?不二法門,所以絕待的圓融就是不可思議。這都是華嚴、法華。但是華嚴的奧藏,華嚴的深奧的,它的含藏,它的內藏,華嚴的奧藏,深密的,我們的三藏法師,藏教的常理,匯聚深奧的圓融。法華的秘髓,秘不是說這個經最深、最精,最微妙,大家不能理解了,就稱之為秘。說法沒有說保密的,但是這個道理大家聽了,跟不聽一樣,就稱為秘了,這是個秘藏。這個華嚴的奧藏,華嚴的心髓。所以達摩祖師最後讓幾個弟子,說自己的心得,說來說去,最後惠可大師他一句話不發,站那屹立不動,依倚而立。達摩就贊日:"子得吾之髓矣。"髓是佛的心要啊。所以華嚴的奧藏,法華的精髓,一切諸佛的心要,菩薩萬行的指南針,皆不出於此,都不出於《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這是大德的話。蓮池大師,澫益大師和印光大師稱贊,蓮池大師大家公認是彌陀化身,這樣大德的話,現在很多人不太注意,以後我們要好好注意,好好去領會,所以本經是稱性極談啊!所以第一個原因為什麼說這個經呢?因為這個經是稱性極談,如來正說,必須要說這個。日本有一個大德,叫道隱,他作了《無量壽經甄解》。這個經很深。這個書我有,可惜缺少了三分之一,再也找不到了。缺少的部分到日本找,也找不到。他說五濁之世,造惡之世。五濁惡世,五濁就是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劫濁,命濁等等,都是濁啊。造惡 ,人人造惡,國內國外都是一樣的,惡人多。象紐約到了夜裡,女孩子不敢出門啊。一個人不敢上街,造惡的人太多,天下一樣。聖道異時,聖道異種,今實難修。釋迦牟尼佛所傳的聖道,人太惡太壞,現在很難修呀!如果完全按照咱們過去兩三千年前,釋迦牟尼的時候,那種制度,那種修持方法,現在人很困難了,根器不夠了,其難非一,難度不是一點呀。特此一門,特別是有淨土這一門,至圓極頓,它是至圓啊!到頭了。頓是極頓,最極了,到頂尖了。而且尤其簡易直捷,它又很殊勝,它又簡單,又容易,又直截了當。你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性,所以你念念喚醒你自己,一句一句就是把自己喚醒了。現在你是睡著了,在做夢,所以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大家都在有為法裡,如夢如幻,做夢,整個是在做夢。應該把自己叫醒。怎麼叫醒?那個麻醉藥,打麻醉藥打壞了,打過了頭要死,再要恢復知覺就喊他名字嘛。譬如叫我醒,黃念祖,黃念祖......。就叫醒了。現在咱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等於這個一樣。你這個麻醉藥把你弄昏過去了,你現在怎麼能醒呢?自己喚醒自己嘛。簡易直接。這是直接,所以出世的正說偏在斯經,佛出世的正說,有許多的各種說法,權說、委屈說,這都不委屈,因為大家只是這個水平,都說出來你聽不懂。只好跟你說一種方法,你現在得到好處,那就委屈你了,不是正說。所以佛也說了,佛的種種教是可以有矛盾的,你看《大乘起信論》就說三大阿僧祗劫成佛,到圓教剎那可以成佛,這不就矛盾了嗎?矛盾怎麼辦?佛就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已替你做好了選擇,要看兩種之間,哪個是了義教,哪個不是了義教。你要依止那個了義教,不依止那個不了義教。現在學唯識的人,攻擊淨土,就是不了義教攻擊了義教。它始教攻擊圓教,它是什麼?它不了義啊,攻擊了義的。所以就是說,一代所說歸此經,這贊歎到極點了。佛的一代所說的都歸到這部《無量壽經》,如眾水歸於大海。天下一切水都往海裡歸。中國三條江啊。珠江、黃河、揚子江都流到海裡去。一切經最後流到極樂世界,往生彌陀大願之海。由此言之,這麼說來,百萬阿僧祗因緣,以啟《華嚴》之典。《華嚴》之典不就說百萬阿僧祗的因緣,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法華》是這麼說的。這兩部經也就是為本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作序。猶序,作前面的語言,緒論,引歸到《無量壽經》。說這話是幾種意思,日本大德是這個意思,我這是講他的話。大家都要知道這個百花齊放,種種都應當有所了解。根據個人自己多生的福慧和根器,選擇一門去精修呀!法法都是導歸圓頓,都是極殊勝的。但是不修不行,說是佛寶,只能會說。比如今天有什麼好吃的?人家有寶貝你數一數。你數的很清楚,多少綠寶石,紅寶石多少,多少金剛鑽,多少珍珠,帳目一點也不錯,與你無關,都不是你的。所以我們要知道修呀。所以這一段《甄解》的話,他就是說《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就是《無量壽經》的一個導引。本經就是一大藏教的指歸,所指出的歸宿之處。佛說的一大藏教,是拿《無量壽經》作為還家歸宿。
|
|
|
|
|
|
上一篇: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5)
下一篇: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3)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