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28)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量壽經講座28(法藏因地第四)

  所以也就是要明自本性,達自本性,這裡我們也看到,你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堅勇求正覺是什麼?是自覺,因此我們說為了普度眾生,首先是自覺。這兩句話跟我們剛才說的是一致的。你供養恆沙聖,你就有堅勇求正覺。我們關於這個法藏比丘在佛前,發了殊勝大願,上次,我們談到"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我們供養無量無邊的聖眾,殊勝,這個就稱為外施殊勝,你外施殊勝。不如堅勇求正覺呀,供養恆沙聖是外施殊勝,是好呀,是必須的,但是相比之下呢?你還不如堅勇求正覺。堅勇求正覺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常說的內種已臨。這兩句話話都要。我們既要外施殊勝,又要內種已臨。如果再要比較之中,法藏比丘提出來,你既要外施殊勝,不如內種已臨,不如堅勇求正覺。用澫益大師的幾句話來補充:自覺的重要性,諸位能度,自己還沒有度了自己,雲何度人啊!你談什麼度人呀,怎麼度人呀!你何能度人呀?你自己還沒把自己度啦,你連已臨還在沉淪還在昏睡中,有什麼資格談覺他呀!這個很可笑。這是澫益大師的話,很不容易體會。要把這個體會深了,對我們才能警覺。如被漂者,被水所漂流,你陷於狂流之中,你現在想去救岸上的人。這件事就是這樣。自未能度,雲何救人呀!如被漂者,欲拯岸行。我這話就很深刻。你自己就更難啦,你自己還在河裡漂著那,你還想救岸上的人呀,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就是在這個地方不明白。我們不是阿羅漢那樣追求自己覺悟,不管旁人。這是為了真正去管旁人,要負責,要認真徹底的貫徹。只有先度自己,因為要度他,所以先要度自己。不是為了我需要解脫,我就先來解決我的問題,這是先後的關系。這個重點,就很清楚了。

  接下來是八句,這八句就是前頭的總結:願怎麼樣,實際上就是為了這八句。而這八句,就是大家常念的。阿彌陀佛大願王發了四十八願,也就是下面四十八願的核心。說四十八願就是這幾句,更具體,更詳盡,更完備的發揮和補充,這八句非常重要。說:"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輪回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我願意安住在正定之中,在正定中我是老放光,我是老普照一切啊。我要以這樣的感得廣大清淨居。居就是住所。我們常說魯迅故居,宋慶玲故居。這居就是住的地方,所以我們就是指國土。凡夫說的就是他的住所,佛說就是國土。我願意感得廣大而清淨的佛剎,佛土殊勝莊嚴無等倫呀。殊勝和莊嚴沒有能相比的。"輪回諸趣眾生類",在輪回之中,一切眾生很快的到我剎來享受安樂,不受苦,離苦得樂呀。慈悲心就這兩個字,慈悲的慈的含義就是予樂,悲的含義是拔苦,把苦給拔了。在悲中使他得到快樂,這是慈心。拔苦如一個瘡給他治好了,這是拔苦,你還使他康健,身體舒適,這是予樂。這是進一步,到極樂世界來說,為什麼要放光明照一切,常住三摩地,就是為了有這樣一個地方,使一切眾生來到我剎,來受安樂。所以唐人的詩:"安得廣廈千萬間",願天下一切可憐人都能歡顏。這是詩人的遐想,他所予樂。這也是暫時的希望。這個是徹底的長久的。"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無邊的眾生都要誓度盡,這八句話,是成就極樂世界的種種願力的核心。所以上邊說的,這個指的發心跟下面發心,只是廣略不同,但是,是一個心。下面我們再仔細分析一下。願當安住三摩地,三摩地我們知道就是正定三昧地。三昧是音譯,正定是意了。我願意安住在正定之中,這正定之中就是常寂光。寂字是正定,是體也。下面恆放光明是照遍照一切,下一句是照,是用。所以有體,就有用,還要有照用。所以體用是有聯系的。這兩句表明什麼呢?表明定慧等持,寂照同時之妙德,此表修德。安住摩地是定,恆放光明普照一切是慧。所以我們修持都是鳥之雙翼,車之二輪並運。定慧要等持,不可單打一,福慧雙修。咱們學習的人行解相資,你的修行和定慧要互相促進,到這個地方恆住三摩地,就遍放光明,這個就是定慧等持,而且寂和照是同時的。有的人入了定他不能照,有的人一照就心狂亂,心裡就有所住。不能同時,這定中只能夠,空空而已,定中無所知,把什麼都放下啦。他一起照用,就會被這事牽引,就有所住。這個寂和照是同時,只有寂照同時,這才是真正的寂,真正的照。境為妙假觀為空啊!能所兩忘即是中,忘照何曾有先後,一心融絕泯無蹤。這個忘和照哪裡有先後呀,所以說寂照同時,也是忘照同時,這些個都是修行人在實踐中可以達到的。從這個地方入手,才能真正體會經中的意思。講的只是兩個輪流交換,但這是全部。不是同時,還需要盡力發願,忏悔,修持。體用不二,和用不是兩個,等於是這樣的德。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這也是華嚴事理無礙,理事寂照不動。這個事感而會通,這個通和不動,能是通達。這動是有所變化,不動和通達在眾生份上就有矛盾,不統一。放下的人他就可以統一了,事理無礙。"放光"就是修德,他本體是性德,修德和性德都顯現出來了。這兩句話符合寂而常照,照而恆寂,寂裡有照。老是照著眾生,沒有失掉定義。四十八願中菩薩循環多少世界去供養,不失定義,他人在定中。淨土稱為最高,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四土之本呀。所以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能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在這個情況下才能感得廣大清淨居。不是發一個狂願,一個虛願,更不是喊口號。現在有人發願,就是在佛面前喊口號,我要怎麼樣,我要怎麼樣!口號下面沒有行動。這裡是很具體的,他首先達到這一步,然後以此來干。這在後面莊嚴淨土時說,發了願得了印證,他開始說: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淨土,莊嚴淨土,是在真實慧的流露下所顯現的。以此要度眾生,要成佛。怎麼度啊!要感受這樣一個廣大清淨的佛國,廣大清淨佛國是寬廣平正,不可極限,極樂世界是非常寬廣而平的,是正的,不可極限,無所邊際,沒有邊界,所以從這裡都可以體會到觀經上說西方極樂世界距此不遠。《阿彌陀經》上說距此十萬億佛土。又說十萬億佛國,但是一個佛國,有多遠,現在這個天體,要用星系來說。這個星系還不夠,要經過十萬個星系,你得用多少光年,多少億光年?光的速度才能達到。怎麼說距離不遠呢?還有兩句話,你就明白了。他說極樂世界就在那,但是它沒有極限,沒有極限就遍及一切,那就遍及到咱們這啦,就遍到咱們課堂裡了。還遠嗎?我們都要善於體會經中的文句。不要輕易的放過。在我們心中有極限的話,那就是極樂世界距此十萬億佛土。清淨呢?就是莊嚴清淨,超於十方,沒有垢染,沒有污濁,這就是清淨。所以說是廣大清淨居。還有昙鸾大師。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昙鸾他也特別注重這幾句啊!他說: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是極樂世界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這三種莊嚴入在一個法句裡頭。所以這個文字非常富有禅機呀。一法句是什麼?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很重要,漢譯為"無量清淨平等覺",佛是無量光,無量壽,同時佛也是無量清淨。漢譯就稱為無量淨覺,就是阿彌陀佛,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為什麼?極樂世界莊嚴呀。心清淨,一法句就是清淨句。底下點破啦。這個教下和禅不同,說到這裡就是禅機,一切莊嚴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不往下說了,那是禅宗的語錄,樸實語錄,給他道破成為教下。所以清淨句就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說他是清淨莊嚴是真實智慧,清淨莊嚴無為法身。流現出一切無量莊嚴,一切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流現出無量莊嚴。所以說這是緊連著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感到這樣一個廣大清淨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是體,從體流出,種種一乘莊嚴這是用。因此他這殊勝和莊嚴沒有等倫。這不是咱們世間,多少工程師在那搞設計,搞比賽,在得獎,多少工人在勞動,所建築起來的一個居呀!這是不足的。不是這個意思,他這是從真實的本體所流露,因此他這個莊嚴,他的這個殊勝,沒有等倫,沒有能比的。這個句子是唐宋譯本裡的,而魏譯呢?他指的是"道場超絕"。這四個字道場是一個意思,超絕就是殊勝。殊勝就是不同啦,特別啦!超出呀!嘉祥大師解釋超絕解釋很好。這超絕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修道疾速成佛,故雲超絕。"在這個清淨居裡你修道,你很快成佛。所以說超絕,也就是說無等倫。關鍵在什麼?在於疾速成佛。這句話很重要。我們為什麼要生極樂世界?如果懷著這樣一個心,我常常說:一個人他就是不念佛,活著的時候要好,死的時候還要好。活的時候求佛保佑,一切平安如意,比別人都強。身體也好,也長壽,死了以後也生個好去處,徹頭徹尾為個人打算。這種心是不能往生的。這是事實,他也做對了,但是可惜呀!就好像看見一個仙人,他有無量珍寶,他拿著珍寶,不放,你只跟他要一根冰棍,捨不得。極樂世界殊勝在於疾速成佛,他是去了就不退,而且壽命無量,種種都是指引前進,而且很快前進,這才是我們要往生的真實的動機。因為我們這個世界退緣太多,進一退九,多少人我看見是很不錯的,垮起來了,垮的很徹底!進一退九是規律,誰都要謹防呀。在沒有證之前,每個人都要謹防,八萬四千魔軍在行人的六根門頭,等待你開悟或者得定得神通,這種機會以這種事情的到來,也正是他得逞的一個機會。《楞嚴》就是這樣,大家看《楞嚴》嗎?都是在你要得的時候著魔。極樂世界沒有這些事,這些事非常關鍵呀。這才是真實的安樂。別的什麼享受,想吃什麼,有什麼,等等都是不徹底的,徹底在於此,在於頓脫生死,速成正覺,所以得安樂。法上能安樂。玄裝大師翻譯的《稱贊淨土經》說:"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所以說: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所以都是在得法上,在清淨上,這樣的安樂。而且這個最究竟的是頓脫生死,速成正覺。一往生就脫了生死了,很快成正覺了。經裡說惠以真實之利,度化眾生,惠以真實之利。這就是真實之利,感得這樣一個佛剎,大家都來到這個佛剎,清淨莊嚴無等倫,到了這兒就受安樂。輪回諸趣眾生類,在六道輪回都到了佛剎來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這是法藏的大願。我是恆久是如此啊。所以念佛不難,難於發心,發心不難,難於真實,真實不難,難於勇猛,勇猛不難,難於長久。長久很難,所以很多人一陣子非常極積。他偶然退了,受人打擊就退了。所以要發長久心,常運慈心拔有情,渡盡無邊苦眾生,不度盡眾生,誓不成佛,度盡呀。常就是時間上,過去、未來、現在;無邊就是空間,一切住的眾生都要度,一切時候,一切空間都度化眾生。時間是不可窮盡的,空間也是不可窮盡的,眾生也是不可窮盡的。於是法藏比丘的大慈大悲大願大行也是沒有窮盡的。正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樣,我此十願無有窮盡。這八句就是前頭發的許許多多願呀,最後要求正覺,感得一個清淨國土,一切眾生來此受安樂,疾速成佛。度盡無量無邊。

  底下就是最後四句諸佛證明:"我行決定堅固力"。我這所行決定堅固的力量是這兩方面。決定是不能改移,堅固是不能轉動,這不可破壞,這一種力,唯有佛的聖智才能給我證明,才能真正了解我,所以了解不是容易的事。這是水平問題。你粗淺的人就不能了解一個深刻的人。這個了解總的要水平差不多,才能有些了解,這是個水平問題。過去批孔,就是對孔子不了解。了解要有水平。唯有佛才能證覺,只有世間自在王如來才能給我證明。唯佛世尊三覺圓滿,五眼明朗,智慧無礙。世間自在王如來,唯有佛如來能給我證明呀。最後兩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有的時候碰到打擊,一般人斗志就消磨了。學佛五分鐘熱氣,唐譯說:"縱沉無間諸地獄,如是願心終不退。"這個地方包括地獄諸苦之中。最苦的是地獄,按唐譯的說法,我就是在地獄裡我也不退轉。我這個行,我這個願,縱使入地獄我此行此願都不退轉。這就說明堅固,我這個願,如果只有願沒有行,這是虛願。但是有其行,而沒有願,這個行也是個盲動。

  至心精進第五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這個偈子都是可以唱的,至少像現在可以朗誦。有韻律,韻調要讀出來,一般的是長行,就是一般的語言,一般的話,說了這個偈子之後,而白佛言。還是繼續對世自在王說:我已經為菩薩道發無上正覺之心,我現在還是菩薩行菩薩道。還是菩薩的地位啦。可是我已經發了無上正覺之心。所以這個發心還是非常重要的。初發心時即成正覺,已經發了無上正覺之心。無上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簡稱。發了佛的心,我是在許願做佛。願一切如佛,我願意我自己成為佛,而且讓一切眾生都成為佛。即令成佛,令成佛,就是用我的力量幫助大家讓他們都成佛。也就是度一切眾生都成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希望佛給我,哀愍我這愚夫,佛給我宣說經法,請你開示我,教導我,用經法來教導我,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我一定會信受奉行,來執持,如法修行。所以修行大家要注意,要如法修行,你修的不如法,你盲修瞎練,盲修瞎練,不但沒有好處,而且還有壞處。所以我們必須要行解相資,你要有正見,密宗講見修行果,見字擱在前頭。修行擱在後頭。果擱在最後,你必須有正見。打破四人幫以後的第一班,有個學員,他說要去住山,我說你憑什麼住山,你還沒有正見,你住什麼山?不是盲修瞎練,必須有正見,正修、正行,這才有正果可說。所以要如法修行,請佛開示。要親近善知識,請善知識來教導我們。讀經也是親近善知識。經文之中我們得到教導,我們要如法去修,而不是用自己的意思,很多人都喜歡別出心裁,我怎麼出一點新招,我要跟別人不一樣,一開頭就想的是這個。咱們先不說別的,你就是學文化,學寫字,學畫畫,也先得繼承嘛!現在很多的好的東西,你都不去繼承啦。從你開始就要搞新東西,那古人的勞動,那些寶貝,你全都利用不上了。你要從頭開始,你要去創新,你就去開荒,去拔草,什麼什麼的,這又有什麼意義呢?現成的果實先要繼承,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我要拔除種種勤苦。勤就是老來的,老有的。苦來的很勤,來的最勤的苦是什麼?是生死根本!你沒有拔除這個生死根本,所以永遠是勤,是苦。要拔除這生死的勤苦,生死之苦呀!佛是不妄語的。地獄之苦是確確實實,真實不是虛妄的,佛騙我們干什麼?佛也不是要有一個隊伍都是佛教徒,佛就高興啦,他有什麼可高興的,他是讓眾生真正得到覺悟啊!所以他都是真實的話,要拔除這個根本,這個根本不容易拔。真正拔除根本,不但不起現行,你還要拔掉他的種子,在你八識心田中過去所起的種種殺、盜、YIN留,在你八識心田中成了種子。現在你作的事就在你八識心田中就印下了,將來還就是種子,這個都是反覆,反覆,最多的是貪嗔癡,這個種極其牢固。不但我不再貪癡嗔,而且連八識種子都拔掉,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才斷生死根本,你不往生,在一個不退的地方繼續修,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確實很難。

  法藏比丘說:"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呢?他要大家須臾間成佛,你不度自己,怎麼度他呢?我這樣一個心願,打算讓我作佛的時候,我成佛時候,在我達到成佛境界的時候,我所住的這個國土,他的教授名字,這是教化,可以教給別人的,種種的教授,有的國以香為佛事。聞見香心裡清淨,就覺悟,我這個國土,我這個教授,種種,極樂世界同樣這個香普熏一切世界。光明也是如此,這個教授,這個超越,極樂世界,種種的教授眾生方法,我的名字,我這個名號,大家想想,這個也很特殊啊!你們看咱們中國人誰不知道阿彌陀佛呀,阿彌陀佛張口而來。還有別的佛,無量的佛,還有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那誰念釋迦牟尼佛。誰一張口都是阿彌陀佛。大人小孩子都一樣,我這個名字普聞啊。我願意我成佛時,我所教授眾生,一切 的教化,我的名號能聞於十方,沒有一個地方不知道。十方世界都知道,為什麼?這一點我們必須知道。現在很多人想要他的名字能聞於世界,這跟法藏比丘好像是一樣,實際無有共同之處。這個作為我們出家人最忌諱,確實應該一樣,你不是為個人名聞利養。我這個修持,我這個功夫,我的學問,只是為了我能聞名,我能得利益。這是邪見,這是很壞的事,你只是為了名聞利養。我示現很能持戒,但你持戒的動機就是讓大家知道,我的名字恭敬我。在這細微地方要注意。印光大師說,你們想說法,要度眾生,要提防這種心啊!為了名聞,再接受供養,那還是為了利養。那就麻煩了,因果很不真。因不真,果也就不真。因地不真,果早離去。阿彌陀佛所以要聞名十方,因為十方聞名,就在念佛中,這是一個最殊勝,最巧妙的度眾生的方法。惠眾生真實利,使眾生能得度,他這個願實現了。所以十方諸佛都贊歎阿彌陀佛,勸眾生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願滿啦,但必須如此,你知道這個名,你才能念這個名,這個國土殊勝,願意生這個國土。從這開始,藉益大師說:從事持達理持,先事上這麼念,讓你念的很誠懇,很清淨,對娑婆世界無所留戀。名聞利養都放下了,你只是清清淨淨的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你不知不覺達到理持了,你從持名念佛不知不覺你就實相念佛了。眾生做不到的是地前三賢做不到的,無住生心,你暗合道妙,你不知不覺就無住生心了。這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的方法,最殊勝的方便在於此。所以他的名字聞於十方,為什麼?不是希望大家選他一票,選阿彌陀佛,當什麼全法界主席,沒有這樣的事。這個名心和利心同等卑污可恥,要深自警戒,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姑息。學阿彌陀佛這樣名字聞十方,就不是這個范籌了,和前邊是兩回事。阿彌陀佛的第十七願就是名聞十方。大家知道聞名時候至心信樂,你去念,你十念都能往生,諸天人民以及蜎蠕之類,蜎是小飛蟲,蠕是小爬蟲。這樣的眾生是很下等的,代表一切眾生,這樣眾生之類來生我國到了我國都是菩薩,所以極樂世界是大乘法是一乘。《天親菩薩論》二乘種不生,你只是自覺自了,你不能生極樂世界。你在臨終,你能發起大乘心來,你才能往生。你始終是小乘的因,你不能往生,來的都是菩薩。下品的,下生的,多少年不能開花,一開花之後他就是菩薩。他修菩薩道啊,他大乘啊!都是菩薩。他清楚,他一生就是菩薩,就是阿鞞跋致,必定成佛。

  法藏比丘立了這個願。"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這個地方要詳細說明。我希望我這個國土要勝過無數諸佛國者。辦的到,辦不到?可得不可得?這個地方千萬不要以為法藏比丘爭強斗勝,我要蓋過人,我要超過一切,這樣的心就不是阿彌陀佛了。逞強斗勝是阿修羅王了。這種逞強的心是阿修羅特點,阿修羅就是要逞能好勝,不希望別人強過他。強過他,他就要破壞啦。所以阿修羅有兩種,一種是護法的,一種是毀法的。毀法的將來勢力盡了,他就下地獄了。他說勝過別人,就勝過別人。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隨喜。你比我好,我高興,我也喜歡呀!我常常說,我們等於一個聯軍,我們的敵人是共業,有一個修的好,他就多消一點共業,就替我們多消一點敵人,只有好呀。你不管修哪宗哪派,真正修持,都應當贊歎隨喜。不是某一個人獨好,獨修,這樣的一個形勢。阿彌陀佛不是這樣比別人強,要超過別人。阿彌陀佛是想要得到比別的佛國所得不到的那一種殊勝方便利益,想給別人,一切眾生所得到好處,要大於別的佛國,所以才稱為大願之王。但是他也沒有把握呀!這件事能做到做不到,所以向世自在王請開示。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世自在王佛,即為法藏開示:"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動數尚可窮底。"大海水,用斗去量,一斗一斗,經過多少劫,那也可讓海漏底。人有至心求道,譬喻人要是有至心求道,不是挖大海,他來精進不止,老精進,這樣子會當克果。"會"就是都的意思,"克"是必也,遂也,得也。當然得到願,會是全都可以得到果實果位,圓滿他的願望。還有什麼願不可得了?

  以下回答很妙"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你自己想一想,你需怎麼一個方便?你才能成就佛剎莊嚴,照這個去修行呀。汝當自知,你應當自己知道怎麼去修行。這樣一個清淨佛國你應當自己去攝。這裡只說可以,可具體的沒有回答,只說可以的,你用什麼方便你應自己知。頭一個是你自己想,這個國土你應自己去攝,用什麼方便你應自己知道。一連說了三個"自"字,沒有回答,說了三個"自"字。這個很可以讓我們深思。這和《法華》裡相似。《法華》最後說:開權顯實,多少年說的是權法,現在給大家說實法,以前都是權巧方便和大家說一些,沒有全盤托出真實東西。《法華》說的是實話,大眾請求三次世尊就是"止止不須說,佛法妙難思。"兩個止字,停止吧!不需要說,佛法妙難思。三次說止止,佛法妙難思。這是不可思,其義深廣,不可容易說。彼經上"止止不須說"正是今經之義。但是不可說而說,不是停止在無說之中,是三請而後說,這三個"自"字就相當於《法華》的。這三個"自"字實在是世尊老婆心切呀!老婆心切是禅宗常有的話,就是婆心,婆心就是悲心,在禅宗有人問法,六祖說:"密在汝邊"。三個"自"字,用禅宗的話來體會,密,密在你那邊。還有古禅宗大德說的好:"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亦此經三個"自"字之義。這都是最好的開示,比回答一大套還好的多。世自在王如來在法藏問他以後他說:"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這跟禅宗不是一樣嗎?"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所以直指他的自,自是什麼,是自性。連下三個自,確實有深意。對淨土宗來說,一個日本大德說,當年佛回答他,說三個"自"字含了三個意思,代表了禅宗的意思,也代表了淨土宗的意思。淨土宗說教下解釋這個道理:說法藏菩薩宿植深厚,多生以來就種了深厚的善根。宿植是他所培養的東西,很深很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稱贊法藏比丘的話,淨佛國土之事早就洞達了,雖然是佛的智慧也不超過他。如汝所知,你自己可以去作。第一個回答用三個"自"字,涵意說你已經很高了,你自己知道。第三個是攝取佛國,各隨樂欲。他想怎麼攝就怎麼攝。釋迦牟尼佛是穢土,藥師佛是淨土,菩薩成佛各有願力,或者是三乘的都有,或者只是一乘法,去了都成佛。不是成就阿羅漢為究竟的,不是,是一乘法。這個佛國任著菩薩的樂欲自己攝取,不用如來指示,是你自己的事。這是第二解釋。第三解釋:謂凡於淨土,有報土,有化土。實報莊嚴土,凡聖同居土,還有法身佛所居的常寂光土。這種法身,這種土是最高妙的,不是菩薩之分地。唯應自分,宜攝取之。唯有自己的本分才能通達,才能攝取,汝應自分。淨土前兩個說明這個道理,到了這兒,還是和禅宗是一昧,到了法身境界常寂光境界,不是菩薩之分以下次第所能了達的。必須超過這個分地。只是自分,自分就超過這一切。當年唐朝皇帝問國師,中國師說:"陛下應當在毗盧頂上行禮"。就是皇帝你應當在毗盧遮那佛腦袋頂上走。這是禅宗的話,不是菩薩之分,只有自分,這個自分應自己解釋就是這個意思。陛下你應在毗盧頂上行禮。毗盧是代表佛的,一切佛都是毗盧遮那流露出來的。日本稱為大日如來,最高的佛了,不是皇帝如此,換個人換個小太監也可以說:你應當在毗盧頂上行禮。宗門破三關。現在把破三關解釋很亂。我說不客氣的話,庸俗化,把這解釋太淺,破初關應當見法身,破重關應安住於法身,破三關就是法身向上,不僅僅安住法身。禅宗批評的你破落在法身中,未在法身量,你沉沒在法身這個量裡了,還要超出去,要法身向上。佛呀,道呀,化呀,這一切一切,你不是菩薩之分,法身向上是你自己的事,,這就是回答。

 

上一篇: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29)
下一篇: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2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