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捨,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少年去拜訪禅師,問:“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禅師回答說:“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修行,讓心靈回歸寧靜。今日之痛,源於昨日的放縱;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於心頭置一善念,讓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著放。於心中默默為那些不好的經歷超度,它們的解脫,就是你的解脫。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贖曾經迷失的自己。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回答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捨,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贊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捨和得的關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捨與得也是互動的。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捨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人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天氣的變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風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而它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看淡了,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地只是高低。滄海桑田,我心不驚,自然安穩;隨緣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壓力太大了,往往是由於欲望太大了。所以,即使你不能完全放下,至少也要懂得少欲知足,生活中學會隨緣,不要讓心中的貪欲過度膨脹。佛陀告訴我們,應該降低貪心、減少欲望,同時還要懂得諒解別人,不要稍有一點點不開心,就馬上怨天尤人。以隨緣的心來面對一切,如此才能活得自在。

 

上一篇:在光明中,你黑暗裡的一切問題本來就不存在
下一篇:夫妻之間相處,只要守住這一條箴言,就一定可以白頭偕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