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4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451、各種念佛方法可否輪換著念?

  一心在念,不在念的聲音,何可雲礙?

  問,時而金剛,時而默持,時而記數,時而隨息等,不知於一心有礙否。

  答,一心在念,不在念的聲音,何可雲礙?記數,亦只可動時記。靜坐時,只可默念,不可掐珠,掐珠必受傷。(《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47頁答幻修學人問)

  452、靜坐時可否出聲專持四字洪名?

  靜坐宜默持,出聲亦可。一心不亂,在心專注與懇切耳。

  問,學人現在於靜坐時,出聲持四字洪名,攝心切念。以心口分明,清楚執持,用耳谛聽之法,稍覺輕安。欲修一心不亂,專行此法,可能達到否?

  答,此法甚好。靜坐宜默持,出聲亦可。一心不亂,在心專注與懇切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48頁 答幻修學人問)

  453、隨息念佛怎麼念?

  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則無礙。

  問,隨息一法,尊鈔頗極提倡,但未說明如何念法。《寶王論》雲,此法大有恃怙,亦只雲稱佛名號,隨之於息,仍未詳如何念法。惟《饬終津梁》雲,隨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學人疑吸息不念,豈非間斷,每每試練一呼一句,頗覺吃力,且念得不甚清楚。惟有隨吸時,念阿彌,隨呼時,念陀佛,既不間斷,且能清楚,又不吃力,不知如此念法,可否?抑或吸時,不能用否?

  答,吸息不念,此中何可雲間斷?一呼念一句,吸則不念。呼吸俱念,必傷氣。若只念二字,則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則無礙。(《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48頁 答幻修學人問)

  454、如何實踐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用功最妙方法?

  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鼻、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若能常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發切願(即願),專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既攝矣,則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六根不攝,雖則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祈注意。但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則業消智朗,心地開通。何愁不解經義乎哉?祈勉力。(《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49頁 答幻修學人問)

  如子憶母,憶佛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一切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學佛人日用所當遵守之洪猷。自行如是,化他亦然。倘捨此而欲越分立功,縱有小益,必伏大禍。且勿謂為老僧迂談,則幸甚幸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77頁 致 崔德振居士書)

  455、為什麼靜坐念佛時宜按鐘計數?

  不宜掐珠,掐珠則心難靜息,或致受病。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最妙之制心法。

  問,念佛時跏趺對像坐,口念耳聽,手數珠,心想無量光佛,以冀三密相應,乃昏散仍不能免。將從容以待其純熟,抑有何法以資都攝?

  答,跏趺坐念,不宜掐珠。掐珠則心難靜息,或致受病。宜按鐘計數,一刻鐘念若干佛,即與掐珠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最妙之制心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4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456、靈巖山寺念佛功課有什麼特點?

  每日功課,專門念佛,與打佛七無異。凡念經、拜忏、放焰口、做水陸、講經、傳戒、收徒、傳法等,通不行。

  靈巖念佛,於江浙可算第一。每日功課,與打佛七無異,打七但加早、中、晚三次回向耳。此山系太平寺真達和尚地方,近來改作十方,專門念佛。凡念經、拜忏、放焰口、做水陸、講經、傳戒、收徒、傳法等,通不行。常年念佛,夏月隨便講淨土法門,不招外人來聽。(《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92頁 復沈授人居士書)

  457、靈巖山寺的打七規矩怎麼樣?

  靈巖規矩,系光所立,與天下叢林不同。常年功課,與打七同。有請打七者,不過多加三次回向而已。此法實為辦道應酬佛七之第一法,為從來所未有,故人多樂於靈巖打七也。

  靈巖規矩,系光所立,與天下叢林不同。(唯杭州彌陀寺仿佛,彼亦光立,後稍帶點應酬派,也放焰口。)常年功課,與打七同。有請打七者,不過多加三次回向而已。無論請多請少,全堂通通照念。所有 資,全堂並外寮均分,無偏無黨,不以開多開少起爭執。一律同念, 一律均分。但施主,請多人彼只得多人之功德,以故無一人不念。若照別處,則打七者打七,不打者便閒住,於功課有間斷,於僧眾有開否。此法實為辦道應酬佛七之第一法,為從來所未有,故人多樂於靈巖打七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35頁 示靈巖打七規矩)

  458、長齋念佛外應守哪些規律?印祖為何深為厭惡佛門中的“假善人”?

  即是敦行孝友,務盡倫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居心動念,不干邪僻,並及虛偽。與人做事,克盡厥職。遇有緣者,勸令入道。

  須知為佛弟子,凡所作為,必須超過世俗所行,方能自己得真實益,令他相觀而善。若口說修行,心懷不善,於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人上,未能盡其本分。如是之人,名為假善人。因地既偽,實益何得?

  所言長齋念佛外之應守規律,即是敦行孝友,務盡倫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居心動念,不干邪僻,並及虛偽。與人做事,克盡厥職。遇有緣者,勸令入道。其種種行相,不須具標,但勤看《印光文鈔》,及《安士全書》自知。須知為佛弟子,凡所作為,必須超過世俗所行,方能自己得真實益,令他相觀而善。若口說修行,心懷不善,於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人上,未能盡其本分。如是之人,名為假善人。因地既偽,實益何得?(《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80頁 復馬契西居士書一)

  念佛法門,誠上成佛道,下化眾生,凡聖共由之路,成始成終之法也。修行人須各盡其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身口意三業無虧,發菩提心,自利利人,方名真修。若口說修行,心懷不善,是名假善人。因地既偽,實益何得?又利人一節,倘他人不信,當可默爾而已。其與父母眷屬,天性相關,倘有不信,能至誠代為忏悔,久久自能感格。所謂誠之所致,金石為開,使父母眷屬,業消智朗。自己修持誠笃,他人相觀而善。古雲: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身率言從,效力極大。具信心者,不可學外道求生人天福果,及來生富貴欲樂等報。吾保決定蒙佛接引,決定花開見佛。(《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64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觀音成道日開示法語)

  編者注:

  印祖對佛門中的“假善人”深為厭惡。他在給一位居士的復信中說:“尚外現修持之相,而內無真實之心,則是假善人。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在同一封信中他又特別指出:“若學佛之人不以躬行實踐為事,則與世俗之伶人無異。在當場,苦、樂、悲、歡,做得酷肖,實則一毫也與己無干。”

  卷九 念佛遇到境界和問題如何對治

  459、修行境界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說?

  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關。

  汝切須慎重,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關,而台教中屢言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1頁 復何慧昭居士書)

  460、怎樣分別魔境、勝境?

  聖境令人一見,心地直下清淨,了無躁妄取著之心;魔境見之心便不清淨,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

  魔境勝境之分別,在與經教合不合上分。果是聖境,令人一見,心地直下清淨,了無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則見之心便不清淨,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現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勘,則愈顯。魔現以此理勘,則便隱,此勘驗真偽之大冶洪爐也。夜見白光,及虛空清白等境,乃心淨所現,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擬?以此自擬,則成以凡濫聖矣,其過殊非淺淺。二句經文,未見所出,蓋亦宿生記憶之文,未必即經中文也。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若心中專欲見境界,則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損,不可不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4頁 復何慧昭居士書)

 

上一篇:晚餐,決定你的體重和健康
下一篇:那些歷史久遠、香霧缭繞的寺廟名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