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開始學習發心,即發菩提心。
一、為什麼要學修發菩提心
我們通過學修四外加行,相續中生起了出離心。通過學修因果不虛和輪回過患,斷除了對來世的貪念;通過學修暇滿難得、壽命無常,斷除了對今生的貪著。斷除了今生來世對世間的一切貪執,生起了無偽的出離心,這個時候就想獲得解脫。
解脫有三菩提果位:聲聞、緣覺、佛。有出離心,為了自己的解脫,最後獲得的是聲聞、緣覺的果位。但是聲聞、緣覺沒有利他心,是不究竟的。獲得聲聞和緣覺的果位後,對於一般人而言也許不是痛苦,但是對於佛菩薩來說,若不能利益眾生,不能幫助他人,這也是一種痛苦,一種畏懼。不能饒益眾生,沒有利益眾生的能力,不能圓滿斷證功德。這種寂滅的境界是福德、智慧圓滿的最大障礙。所以我們選擇了獲得無上正等覺——佛的果位,就是為了度化父母眾生而成佛。
出離心分小出離心和大出離心兩種。大出離心是遠離輪回和涅槃(寂滅)二邊。涅槃有究竟的涅槃,有暫時的斷滅涅槃。聲聞和緣覺的果位也屬於涅槃,但他們是斷滅涅槃,雖然已經斷除了對世間的貪戀,但求的是自己解脫,所以屬於小出離心。而我們作為大乘佛子,要有大出離心,不求世間的福報,不求自己的解脫,只求利益眾生,只求成就佛果。既然我們選擇的是上士道的皈依,要為眾生成佛,要獲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就要發菩提心,就要進入大乘妙道,這樣才能獲得成就。
現在我們要觀察自己,是不是真正把輪回、世間看破了,是不是真正放下了,生起了真實的出離心?是不是一心一意求解脫?生起的出離心是不是大出離心?如果不是,修行就難了,生起菩提心就更難了。不能腳踏兩只船,如果求世間的福報,就不可能得到出世間的功德和利益。也許你沒有特意求聲聞和緣覺的果位,但不管是求往生還是求成佛,若是為了你自己,就是寂滅邊。所以一定要仔細觀察自己。
佛講四法印,其中講“有漏皆苦”。有漏就是有煩惱,有煩惱就有業障,有業障的牽引就是輪回。只要是輪回的就是有漏的,只要是有漏的就是痛苦的!我們在講輪回過患時,提到六道輪回裡只有痛苦,沒有安樂,你有沒有認真聽聞?這些道理有沒有真正弄明白?只在字面上明白了是不會看破的,還需要思維、觀察、修行。當有了深切的感受與體會,才有真正的智慧,才能看破、看透,才能不貪戀世間,這才是生起出離心。然後再修,就可以獲得聲聞和緣覺的果位。
不留戀六道輪回,放下執著,放下貪念,才叫放下。沒有看破,不會放下,也不可能放得下。看破有很多種,放下也有很多種,這是最低層次的看破,最低層次的放下。
但若是你想獲得佛果,還要看破和放下第二邊——寂滅邊。輪回是第一邊,還要遠離寂滅。聲聞、緣覺的果位是寂滅邊,只是自己解脫,沒有利他心,不能利益眾生,因此無法圓滿斷證功德。聲聞、緣覺的果位還有所斷和所證,就是該斷除的還沒有斷掉,該證悟的還沒有證悟,斷證的功德和福慧還沒有圓滿。也許你沒有直接求,直接修聲聞、緣覺的果位,但如果你是為自己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自己求成佛,覺得“輪回太苦了,極樂世界太好了,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也不回來了!”“佛的功德、福報、智慧太圓滿了,我也要獲得這些,然後就什麼都有了,我也不用去打工了,在家裡舒舒服服地呆著。”“智慧圓滿了,那個時候就什麼都會了,都知道了,還可以知道他人的心,可以觀察這些人的心裡是怎麼想的……”盡管你直接求的是去極樂世界,求的是成就佛果,雖然極樂世界和佛果不是寂滅邊,但是因為你的發心有問題,是為了自己的解脫,為了自己的福慧功德圓滿,所以,實際上求的還是第二邊——寂滅邊。
為什麼說聲聞和緣覺的果位不究竟?就是因為聲聞和緣覺只追求自己解脫,只追求自己功德圓滿,心量還沒有打開,斷證功德還是沒有圓滿,無法能夠解除一切煩惱、痛苦,還有一種逃避的心態,所以說這種果位是不究竟的。如果你不是鹦鹉學舌,而是徹底了解、明白了,覺得很可怕;對聲聞、緣覺的果位、境界也生起了厭離心,生起了畏懼心。不求自己解脫,不求自己功德圓滿,這種心態徹底沒有了,這就是第二層的看破,就是看破聲聞和緣覺的果位也是不究竟的。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是否真正看破與放下,是否真正從心裡遠離了輪回與涅槃二邊?因為只有我們通過觀察、思維,明白了自己是真心的,是發自內心的不為自己,而是為眾生,真正為眾生求解脫,為眾生求福德圓滿、智慧圓滿這些功德的時候,才是生起了菩提心。菩提心有勝義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這是世俗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有願菩提心、行菩提心。為了眾生想成佛,為了度化眾生而發願讓自己成就佛果,這是願菩提心;為了成佛而真心想修持,也就是發誓、發願修持六度萬行等一切菩薩的學處,這是行菩提心。這是簡單的概括。
二、四無量心
要在相續中真正生起利他心,要想發菩提心,當菩薩,就要通過修行,應該先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中般若經》中雲:“須菩提,大菩薩當修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心也。”就是指四無量心。四無量心的次第,以理論為主宣講的時候,先是慈無量心,然後是悲無量心,再是喜無量心,最後才是捨無量心。但是按實修竅訣,應該先修捨無量心,因為如果沒有修出捨無量心,相續中不會生起真正的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
(一)修捨無量心
捨無量心是要捨掉兩種心態,達到一種平等的心態。即捨掉對親朋好友的貪愛,捨掉對怨敵、仇人的怨恨,而對一切眾生生起無有親疏、無有愛憎的平等心。對親朋好友包括父母、子女不能有貪愛,對剛剛傷害過你,讓你恨之入骨的仇人、敵人不能有怨恨。這些是不是很難做到?是不是覺得有些過分?對於一個普通的凡夫來說非常難,但是對按次第學修過四外加行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難。學修四外加行,生起了初步的出離心後,雖然還不是聖者,仍然是凡夫,但這個凡夫不是普通的凡夫,而是相續中已經有出離心的人,即對世間、對輪回已經看破、放下了。
在因緣和合的情況下,生起了幾分鐘、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的厭煩心和出離心不難。偶爾的出離心是不可靠的,這不叫生起厭離心,也不叫生起出離心。對世間的一切都能看破或放下,這種心時時處處都堅定不移、不動搖、不改變,才叫生起出離心。對於真正生起了出離心的人來說,捨掉前述兩種心態並不難。
我們好好地對照自己,能不能做到不怨恨欺騙、傷害過你的人?能不能做到不貪愛親朋好友,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兒女?你們都學修過四外加行,都學修過出離心,若是對這兩點還覺得難,還覺得有點過分,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一句話:四外加行的基礎沒有打牢!我為什麼處處強調這些基礎?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學修發菩提心就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
我現在替佛講解佛法,所以替佛問你們。你們在觀修的時候,可以自問自答。你為什麼喜歡、貪愛父母兒女、親朋好友呢?你可能會說:“他們喜歡我,對我好,對我有恩。”“這是我家的,是我親生的。”都是類似這樣的答復,沒有別的理由。現在先把我們貪愛的這些對象放在右邊,左邊是我們恨之入骨、有我無他的仇人。我現在告訴你,左邊這些仇人,也是你家的,也是你親生的,也是喜歡你的,也是對你好的人。有些人就不明白了:“為什麼說是我家的?他是某某家的,不是我親生的;他對我不好,傷害了我,欺騙了我。”
可是前世呢?他們在前世無數次地做過你的父母,無數次地做過你的兒女,無數次地做過你的親朋好友。“那是前世嘛!”你前世生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前世是你家的,今生就不是你家的了?前世和今生有什麼區別?只是時間上的差別而已。若是你認為有差別,你去年生的孩子和今年生的孩子也應該有差別。“那不行,那是我去年生的孩子。”那你就是見一個、捨一個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明白道理、深信因果、深信輪回的人,就不會覺得難了:“這樣一想,確實是我親生的,都是我家的,都喜歡過我,利益過我。”若是你真明白,深信了這個道理,放下這種貪愛,平等心就修出來了。我們經常說“清淨、平等、自在、隨緣”。嘴上說平等就平等了?哪有這麼容易啊!
我們還可以這樣思維:左邊是我們恨之入骨的仇人、敵人。現在我來問你:“你為什麼要恨他、討厭他啊?”你沒有別的回答,也就是“他對我不好,傷害過我,欺騙過我”等。“他也不是我家的,也不是我生的啊!若是我家的、我親生的,還可以忍一忍。”那我告訴你,右邊這些你最喜愛的親朋好友、父母,他們對你也不好,也欺騙過你,傷害過你;你最溺愛的兒女也不是你家的,也不是你親生的。“怎麼不是呢?看看戶口本,到醫院查一查,有記載,哪年哪月哪天是我親生的。我們相依為命,他對我挺孝順,挺好的,經常給我買我喜歡吃的東西。”
我說的還是過去世,過去世中他無數次地做過你的敵人,做過你的仇人,欺騙過你,傷害過你。前世欺騙你、傷害你,和今生欺騙、傷害你,有什麼區別啊?
以前講過嘎達亞那尊者所說的“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稀有。”嘎達亞那尊者看到一位婦人懷裡抱著一個孩子,一邊吃著魚肉,一邊打著身邊的一條母狗,狗正啃著她扔過來的魚骨頭。嘎達亞那尊者通過神通觀察,知道她懷裡抱的那個孩子是前世殺害她的仇人,她吃的魚是她父親的轉生,她打的那只狗是她母親的轉生。口裡吃著父親肉,手裡打著母親,懷裡抱著自己的仇人。真是顛倒、可悲啊!都這樣,現在的兒女與父母也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頭啊!
從前,法王赤松德贊的王女蓮明公主,剛剛十七歲時就離開了人世。法王赤松德贊想不明白,跟蓮花生大士請教:“蓮明公主應該是個宿業清淨的人,不然不能轉生為我的女兒,成為王女,並且有幸遇見了如您一樣的這些猶如真佛般的大智者、大譯師,但是她怎麼這麼小就離開人間了呢?”蓮師說:“其實蓮明公主並不是因為宿業清淨投生為您的王女,而是因為以前我蓮花生大士,還有君王您,以及菩提薩垛,曾經轉生為劣種的三個兒子,我們為完成母親的遺願修建夏絨卡繡大塔(在尼泊爾)。那時蓮明公主投生為一只毒蜂,她叮入國王您的微血管,您無意之中用手擦拭,結果碾死了那只毒蜂,正是由於當時的命債,它才轉生為您的王女。”本來,法王赤松德贊是真正的文殊菩薩轉世,連他都有這樣討債的宿業,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呢?
從後世方面來說也是一樣,今世自己認為是怨敵的這些人將來轉生為自己的親生骨肉,今世的親友將來投生為深仇大恨的敵人等,都是不一定的。所以,對今生今世親怨的瞬間顯現執為實有,懷著貪嗔積累惡業,使自己成為惡趣的墮石,這樣做究竟有什麼必要呢?
如果你是個真正會思維、講道理的人,在真理、真相面前將不得不承認,不得不心服口服。凡夫認為:“我恨仇人是天經地義的,我貪愛兒女也是天經地義的。” 有恩要愛,有仇要恨,這都是我們自己的觀念,這種觀點、想法是顛倒、錯誤的,是世間的一種迷亂的心態。盡管如此,我們剛才還是從自己的觀念出發,分析了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樣一個過程,尤其是分析了過去世和現在世。站在這樣一個角度講眾生平等,已經講得很透徹了,應該都能明白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推翻我們自己所執著的這個顛倒、錯誤的觀念。因為我們是學佛人、修行人,要用佛法思維。站在佛法的角度來看,怨敵、仇人是給你最大恩德的大恩人,父母兒女、親朋好友是對你傷害最大的仇人。
發現錯誤是開悟,改正錯誤是成就。我們的父母兒女、親朋好友,很難看出我們的毛病、缺點和不足。即使看出來了,發現了,也不敢說,也不捨得說。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最大的傷害。明明我們有錯誤,有不對、不足之處,如果不跟我們說,那我們就永遠蒙在鼓裡,永遠也不會有開悟的時候,這樣怎麼能改變、進步呢?怎麼會有成就呢?再者,我們雖然自己心裡希望修持正法,可是卻常常受到親友的牽連、拖累。或者父母捨不得子孫,或者子女放不下父母,彼此戀戀不捨,以至於耽擱修法,坐失解脫的良機等等。由此看來,親人們對自己甚至比怨敵更有害。所以,貪戀親人是我們開悟、成就最大的障礙。
而敵人、仇人是專門來觀察我們不足、缺點和毛病的。第一、他們能看出來很多問題;第二、他們不會顧及我們的感受,一定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來。若是你有智慧,就借助這樣的助緣,去發現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所以,這些敵人、仇人是我們最大的恩人和善知識!為什麼說善知識對我們的利益超越了父母,就是這個原因。
只看你的毛病和缺點,只觀察你的不足,然後指責你,讓你發現、讓你改正,這才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才叫真正的竅訣。現在的人都是愚癡的,認為竅訣就是上師、善知識們在耳邊默默地念點什麼,雖然自己一句也沒聽懂,但是卻覺得很“殊勝”。真可憐!其實最容易被騙的就是那些濫竽充數、裝學佛人的傻子。真正學佛的人哪有這麼傻的?越聽不懂,越覺得殊勝!越聽不懂,越覺得好!被騙子糊弄一下就跟著學,對上師苦口婆心所講的道理,反而置若罔聞。如果不裝模作樣地耍點花招,而是實實在在地對待他,他反倒不來學了。
我們現在經常念誦的《普賢行願品》等,才是真正的寶!字字句句都是寶!這才是真正的佛法,才能真正的對治煩惱!可有誰拿《普賢行願品》當竅訣了?根本不重視,不當回事!我從七歲開始接觸佛法,學修佛法,可以說從來沒有間斷過。越學越修,就越覺得這些法的殊勝。其實真正的竅訣就是這些——《普賢行願品》的內容以及我們經常念的這些課誦。真正的學佛人要有智慧,要學會明辨是非!
我們真是既可憐又顛倒。為了保護自己,打擊敵人,對方罵我們一句,我們就罵對方三句;對方打我們一下,我們就還回去三下。以為這才是真正地報復他們,傷害他們。其實,你這樣做不是傷害他人,而是傷害自己。
我們現在再從世間的角度思維,如果真想“報復”就忍讓。一時的忍讓能換來長久的安樂,一時的委屈能換來最後的成就!你去忍,讓自己積善根、積福德,讓自己福德圓滿、智慧圓滿,最後的成就者、勝利者就是你。敵人、鬼魔最不想看到,最不想聽到,最不願意接受的就是這些。若是你真想“報仇”,就應該這樣做。若是你以牙還牙,那是愚癡人的做法。
如果你真正喜愛父母兒女,真想報恩,就好好地學佛修行,不應該貪愛他們。否則活著的時候是活鬼,死的時候是王鬼。最好你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能成佛,對他們、對眾生的利益就更大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通過神通觀察,如果家人有困難了,可以幫助他們,保佑他們;在他們彌留之際,還可以接引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安家立業。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相聚才是永遠的相聚!在那裡安的家才是永遠的家!在那裡利益眾生的事業才是永恆的事業!
大家對以上道理要認真地思維、觀想。首先,使用各種方法盡力對自己極其討厭,總是生嗔恨心的對境不嗔不怒,千方百計地修煉自心。當心裡完全能夠把他們看成是無利無害人的時候,接下來再觀想:這些人從無始劫以來在生生世世當中都曾經無數次做過自己的父母,與現世的親生父母一模一樣。在沒有對這些人生起平等的慈愛心之前,一定要反反復復觀修。最後,不管是對親人、敵人,還是對無利無害的人,對所有眾生都生起了與現世父母沒有任何差別的悲憫之情。在沒有生起這種平等悲心之前,務必要反反復復地觀修。如果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單單對任何親怨既不生悲心,也不起嗔心,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種心態,這叫無利無害的愚捨,並不是捨無量心。真正的捨無量心要像仙人布施一樣。比如,仙人們宴請客人或布施的時候,無論對方高貴卑賤、強大弱小、賢善惡劣,對所有人都無有差別同等施捨。同樣,我們也必須對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大悲心的對境都平等相待。在沒有生起這樣的定解之前,應一而再、再而三地修煉自心。
有智慧不顛倒,這叫學佛修行,這叫解脫成就。這些天講了這麼多道理,都是事實真理,大家應該明白,應該深信,不再愚癡顛倒,這就是改變!一切都會改變,真的不可思議啊!學佛要明明白白地學,修行要明明白白地修,不要再麻木不仁,不要無所觸動,不死不活的。得人身不容易,要做一個真正會選擇、會取捨,能分辨的智者。
捨無量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仔細地觀察、思維,體會、感受,能否從內心深處生起信心,生起定解,這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我們學修菩提心最基本的要求,最基礎的修法。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1、剛學完皈依,為什麼接下來要學修菩提心?
2、為什麼說“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利他心是一切快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