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虛空藏菩薩經淺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虛空藏菩薩經》淺釋 作者:《僧伽吒經》施食萬人共修系列大群

  【如是我聞[1]:一時,佛住佉羅底翅山,依牟尼仙[2]所住之處,與無量大比丘眾。復與無量無邊阿僧祇恆河[3]沙數菩薩摩诃薩俱,皆從他方異佛剎來。爾時,世尊欲為大眾說四辯才[4]三明梵行[5]住破惡業障陀羅尼經[6]。】

  [1]如是我聞:在佛經的開頭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如是”,就是“如此”,“是這樣”;“我聞”,就是“我聽到”。這一句話是說:“阿難我聽佛是這麼說的。”表示經的內容是阿難親自聽聞佛說,非從他聞,真實無謬。

  [2]牟尼仙:修“寂靜行”的仙人的通稱。寂靜行,謂聲聞緣覺求涅盤寂靜之行法。《華嚴經探玄記》卷五:“寂靜行有三義:一以彼二乘修離生死雜行故;二令修證人入空寂靜行故;三無馀涅盤名寂靜,修彼名行。離煩惱曰寂,絕苦患曰靜。

  [3]恆河:為佛教用語,也做恆河砂、恆砂、恆沙等。恆河,為印度五大河之一。發源於西藏的雪山(喜馬拉雅山),向東南流,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

  [4]四辯才:利益相應辯才(非不利益相應)、與法相應辯才(非不與法相應)、煩惱滅盡相應辯才(非與煩惱增長相應)、涅盤功德相應辯才(非與生死過漏相應);虛空藏菩薩經可以修得四辯才,大悲咒也可以修到無量三昧辯才。

  [5]三明、梵行:三明是什麼?天眼明 ,宿命明 ,漏盡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來世的事;漏盡明是以聖智斷盡一切的煩惱;梵行是清淨意思。

  [6]陀羅尼: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指“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惡法不起。

  【爾時,西方過八十恆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一切香集依,其中眾生成就五濁。彼國有佛,名勝華敷藏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7],彼佛今正為諸大眾轉妙法輪。彼有菩薩摩诃薩,名虛空藏,已從彼佛聞深妙法得諸禅定。時,彼菩薩見於他方無量無邊阿僧祇數諸大菩薩,身升虛空往詣東方,又復遙見東方世界有大光明,即便往詣勝華敷藏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見他方無量無邊阿僧祇數諸大菩薩,身升虛空往詣東方,又復遙見東方世界有大光明。以何因緣而有斯事?唯願為我具解說之。”】

  [7]佛有十號: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十個稱號,在佛家說是諸佛的通號(又第十一號“如來”),這十個稱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成了佛,證果,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也是稱贊宣說不盡。佛將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歸納十大類,用這十個稱號來表示。

  『應供』,供是供養。佛是一切人中,真實究竟圓滿的善人,究竟圓滿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我們的好榜樣、好老師,應當接受我們供養;我們供養他,這有福報。所以應供,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正遍知』。「知」是無所不知,「遍」是普遍,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不但遍知,而且正確的遍知,他所知道的沒有絲毫錯誤

  『明行足』,「足」是圓滿,「明」是代表智慧,「行」是代表修學,兩樣都圓滿,這是用佛法名詞來講,性修圓滿。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性德;行是修德。沒有圓滿的時候稱菩薩,圓滿就稱佛。也可以看作解行的圓滿,「明」是解,「行」是修行,解行的圓滿

  『善逝』,這一句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無住涅盤」。無住涅盤確實是善逝,為什麼?他這個「善」,不住生死,不住涅盤,這才叫善。凡夫住生死,不善,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盤,也不善,墮無為坑,不起作用。佛與大菩薩,善。生死、涅盤兩邊不住,這才真正叫善逝。不住涅盤,所以他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不住生死,雖度眾生,雖然化現種種身度一切眾生,一塵不染,心裡面干干淨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也就是講不但是於事相上不執著,心理上都不落痕跡,這就是不住生死。諸位要知道,不住生死就是住涅盤,不住涅盤就是住生死。他兩邊都不住,兩邊圓融,真正叫「大涅盤」,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大涅盤;大涅盤是生死、涅盤兩邊都不住。

  『世間解』。「世間」,規模小的是六道,再擴展一點的是十法界,再放大一點的,世出世間,就盡虛空、遍法界,佛都知道,沒有一樣他不了解,所以稱之為世間解。

  『無上士』,士,現在人講知識分子,古時候講讀書人,讀書明理。讀書人裡面最高、最上,沒有比他更高、更上,今天講知識分子裡,他是達到登峰造極,沒有比他更高了。

  『天人師』,師是師范。一切諸天,說一個「天」、說一個「人」,把六道、十法界都包括了。他是六道一切眾生,十法界一切有情的表率、模范。

  『佛』這個字大家都清楚裡面包含自覺、覺他。自己覺悟,幫助別人覺悟,覺行圓滿。只求自覺,不幫助別人,這是小乘

  『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上有一個解釋,「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解釋好。「諸法如義」,這個「如」是什麼?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諸法跟真如本性統統相應,這叫「如來」,這個意思說得非常非常的圓滿,從理上講。說如古佛之再來,是從事上講。其余意思還很多。

  『世尊』(又作“薄伽梵”、“婆伽婆”),佛無論在世、出世間都尊貴,所以叫“世尊”。這也有一個特別的名號,叫“三界獨尊號”。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獨尊,是指只有佛才是最尊貴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出世的時候,就一個手指著天,一個手指著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天上邊和天下邊,只有佛是最尊貴的,所以第十名號叫世尊,別號就叫“三界獨尊號”。

  “世尊”一號又具六意,今略說:

  第一種是自在,佛陀在每一個地方是很舒服,沒有煩惱。

  第二種是名稱,就是每個人都知道佛陀的名字,他的功德,他的清淨行願,他的慈悲,大家都知道。

  第三是端嚴,就是端正,就是一點都不邪,沒有妄想,都很莊嚴,很正的。

  第四種就是熾盛,就是他的功德很莊嚴的、很圓滿的,好像火那麼樣放光,很美麗的,很好,人人都要看,看火的光明。

  第五,吉祥,世尊這個名字有吉祥的意思。

  第六是尊貴,這個尊貴,佛是最尊貴的。所以我們要想尊貴,先要找一個榜樣,來學佛這個榜樣,最尊最貴最完整的,沒有一切的習氣毛病,沒有一切的妄想雜念,斷盡了所有煩惱習氣,這都遠遠超過諸漏已盡,但是沒有斷除微細習氣阿羅漢的境界了,所以學佛是永無止境的,要自覺在佛陀面前就是一個凡夫而已,隨時要保持謙虛,不要學了一點道理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不然就成了執著——《金剛經》:“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要知道自己的具足,和佛比一比,離的還遠哩。

  ——《僧伽吒經》:爾時一切大眾。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幾量也。佛言。善男子谛聽。一佛功德譬如大海水滴。如閻浮提大地微塵。如恆河沙等眾生。悉作十地菩薩。如是一切十地菩薩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8](引用宣化上人對佛“十號”的開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8]【如恆河沙等眾生。悉作十地菩薩。如是一切十地菩薩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

  譬如恆河裡所有沙子數量這麼多(比喻無量、無數的意思)的眾生都證十地菩薩果位,像這些所有一切的十地菩薩所有的福德,加起來都不如一位佛陀的福德聚集起來大。佛的功德就好像大海的水滴一樣無窮無盡,是真正的“福”、“慧”兩足尊。

  【時,勝華敷藏佛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東方去此過八十恆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曰娑婆,其中眾生成就五濁。彼國有佛,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者在於佉羅底翅山,依牟尼仙所住之處,為令法流不斷絕故,為令三寶常住世故,為降諸魔建法幢故,為閉生死開般涅槃故,為諸菩薩及以聲聞諸來大眾欲說四辯才三明梵行住破惡業障陀羅尼經故,欲令十方諸佛剎土一切菩薩,從歡喜地乃至補處,住不共法不隨他信,善於方便具無礙辯,如此大士悉雲集故,是以彼佛放斯光明。其諸菩薩見此光已,乘虛而往至彼惡世,為諸眾生說破惡業障陀羅尼。彼佛國土亦具五濁,與此世界等無有異。汝今應往娑婆世界,禮拜供養聽受正法,並為彼國諸惡眾生[9],說破惡業障陀羅尼。”】

  [9]諸惡眾生:‘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貪、嗔、癡為三毒,。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回,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3)癡,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此有兩種,癡毒獨起,稱為獨頭無明。與貪毒共起,稱為相應無明。貪毒等,必與癡毒相應而起也。三毒中,癡毒為最重。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戒、定、慧“ 即是對治 ”貪、嗔(chen-)、癡“ 的方法。

  戒,是指一種有道德的、有規范的、無害他人的生活行為標准,斬斷因為沾染喜愛外物而生起的執著貪心;

  定,是針對內心的修煉和自我耐性的培養;凡事先自省,向內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發的嗔恨;

  慧,是對於宇宙生命種種實相,有了透徹、圓融的了知,從而脫離愚癡;不再惘於事理,迷於因果;善解世間因緣的相續,明白生死流轉的根本,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歡迎師兄們關注僧伽吒經,虛空藏菩薩共修微信公共號,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因果之悟,悔過之機
下一篇:虛空藏菩薩經淺釋(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