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孝法師:找到自己的清淨心,你將擁有整個宇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修是佛法當中的核心,它既不是任何知識,也不是任何概念。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我們所有的想象都非禅,禅實際上就是要培養你穩定平衡的心理因素。

  通過對呼吸的了解,能夠讓我們的身心隨自己的心願而達到管理。所以,有效的心靈管理,是我們健康、情緒乃至於學習、人生的最基本條件,這本書需要我們一生不斷地去看,去學習。

  可是我們修禅不僅僅是料理人生,或者說料理生活那麼簡單。修禅的意義在於全面地、主動地把握我們生命的一切。人生為什麼要去修禅呢?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未知的,對於未知我們如果能夠發揮與生俱來的這種內在潛質,也就是智慧,那麼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人生本身是實踐型的,不是任何理論可以代替的,而禅修正是以實踐為主的,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向內尋找。而向外尋找的只能是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一切現象,耳朵聽到的一切聲音,舌頭感受到的一切味道,鼻子聞到的一切氣味,身體通過接觸能夠展現每一個細胞當中覺知的能力。我們的心能夠獨立地想象,獨立地捕捉一切概念。所以人這個生命體,有著種種客觀的復雜性,或者多維性。

  通過眼、耳、鼻、舌、身、意,我們看到色、聲、香、味、觸、法。我們的大腦對各種信息,再加上第二層主觀的判斷就產生了感受。

  第一層我們把它叫做現象,在佛教當中用一個名詞叫做“色”,色就是物質的表色,就是現象。“色”通過我們的大腦就有了感受,實際上大腦沒有看見我們的感受,大腦是一個瞎子,它是聽眼、耳、鼻、舌、身給它的匯報。就像一個國王,他從來不出他的皇宮,他對外面的信息了解都是聽別人說,說了以後他就感受到了,他所感受到的和真實之間也許是重疊的,但是很難百分之百地重疊。

  第三層就是大腦針對感受而做某一種想象,這種想象大概分作三類:喜歡的就去抓;不喜歡的就排斥;如果既不是喜歡的,也不是不喜歡的,它就比較遲鈍、渾濁。所以到了第三層,它的判斷無非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主觀好惡。我們的精神狀態就是這樣的,看到一個漂亮的圖像,聽到一個悅耳的聲音,心馬上很亢奮,馬上去抓——這是我要的;看到不喜歡的,這個食物不合口,內心馬上就排斥,這個心就會上下起伏。

  這種想象會讓我們從客觀的現象完全落入到自己主觀地對於外境的判斷當中,這種判斷會讓我們抓或者排斥,就產生了行為,這種行為有時候會非常猛烈。這種現象在人類社會當中非常明顯,比如一個人殺人了,殺人是什麼?殺人是行為,而在這個行為產生之前,他一定有劇烈地貪著或者排斥,從排斥當中產生了這種行為。

  我們的心理大概是經過這五個層面:現象、接受,接受也就是感受,主觀的想象、行動、最後產生了一個識——一個思維的模式。比如你今天喜歡的一種食物,在受用它的時候大腦還在不斷地加強這個概念,明天你還沒有受用,就已經能夠想象出來,在昨天的記憶上再產生新的執取,這個部分就叫做業識。

  我們的心可以造一切的環境,如果這種造作脫離了身心,和客觀一點都不協調的時候,就會進入到自我封閉或者自我狂躁的狀態,換一句話來講就是成了精神病患者。

  每一個人在他穩定的外表之下都有一個被“色、受、想、行、識”這種頻率不斷刺激的心,我們的生命細胞在娘胎裡誕生的那一刻,我們的感受和想象就在不斷地執取。人有著一種心的力量叫做“識”,這種認識成為他生命中不斷地吸取營養的第一種動力。當人出生以後,他可能思想還不成熟,可是在他的精神世界的深層會非常堅定地知道食物在哪裡,這個是慣性,就是“識”在起作用,不是“想”在起作用。

  隨著我們腦細胞的發展,接受外境的力量,慢慢地四肢感受外在,判斷這個概念的力量,再加上我們的這個心是永遠能夠見聞覺知,所以他會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去抓他想要的。

  可能我們小的時候只是要一個玩具,我們大了要的就更加復雜,我們老了的時候,色身雖然衰萎了,可是內心想要占有、想要的那種東西的心一點也沒有減弱。人在晚年可能不是抓一個外在的什麼物質,而是抓一個概念。所以他會很小心眼,會對別人的一句話做種種自我的判斷和評價,造成了人與人的相處變得猶如一個敏感的炸藥包一樣,一不小心就觸到那個痛點了。所以人類的戰爭、政黨、看法、時尚就組成了一個非常光怪陸離的內心精神世界和非常復雜的剪不斷、理還亂的生滅不已的外在現象,就會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生生世世的環境。這就是佛法當中說的唯心所變、唯識所現,就是業識在主觀地造就著外面的環境。

  我們通過禅修,大概就能夠客觀地明了自己的心理是什麼樣的一個過程,那麼這個過程會讓你的心如實地知道。如實地知道我們就叫做智慧,也叫做清淨,它會讓我們的生命擺脫很多情緒的力量,讓我們的人生在他能夠著力的地方去做有用的事情。所以對於心靈的認識和管理,就是要通過佛法與禅修,對這個工作有哪怕有一步提升,對於我們人生的分數來說都是成倍地增長。

  因為生理的復雜性,我們必須降服其心,我們的身如果不能得到穩定,我們的心就很難達到這種敏銳和洞察。當你劇烈運動的時候,你的情緒或者是高興,或者是說不出來的興奮,你是沒有辦法去做任何的思辨和客觀的觀察的。當人處於一個非常感性的,非常狂亂的境界的時候,就算知道自己在那種境界當中,但是也欲罷不能。所以這就是身帶動了心,讓我們的心完全下崗,讓身體為我們做主。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下崗、心上班,可是這個時候,由於你在白天就沒有體會過安寧、安詳的心是什麼樣的,所以在慣性的力量下,心還是紛繁的、雜亂的、不可做主的。心一動一靜之間就是一生一世的重復和演繹。

  宇宙也是這樣的,一明一暗之間,就完成了它的生命存在的信號,我們把它叫做宇宙的意識。宇宙的意識就像我們的大腦一樣,它也會有它的磁場,或者說它也在排除、在吸納某些東西,在這個當中產生了新的物質。

  所以中國古人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任何一個人的清淨心就是真理,如果你能夠找到清淨心,就可以和宇宙同步,你將擁有整個宇宙。你的人生將會在同樣紛雜繁復的萬事萬象當中,在人類的情感情緒的跌宕起伏當中,在社會的排除、吸收,時勢造英雄的洪流當中,永遠不會迷失,而且對別人也不會有傷害,不會妨礙到別人。這會讓我們的理智和情感都得到一個欣賞天地之間的美妙和偉大創造的開端,我們的心裡永遠有一個無價寶,永遠有一個聚寶盆,我們所要的一切幸福安樂都是可以自己給自己的。

  偉大的洞察力是人類唯一的希望,也是人類的第一生產力。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生命,他的知識越多,只能活得越累。雖然你們很年輕,但是同樣的問題也擺在你們的面前,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夠如實地、客觀地了解自己,還自己一份清淨!給自己一份希望!阿彌陀佛!

 

 

上一篇:持續冒出錢的杯子,怎樣才能讓你的財富持續不斷?
下一篇:地球的生命線和能量場:為自己和其他眾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棲息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