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菩薩、各位大德,大家好!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佛說阿彌陀經》大意。我們看今天的經文,是正宗分裡面勸導我們持名立行。正宗分裡面有講到勸信、勸願、勸行,信、願、行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三個條件。今天我們來看勸行這一段,我們先讀經文: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有善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一段經文是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非常非常之重要。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三樣不可以少。第一是善根,什麼是善根?用最簡單的話來講,就是你聽到這個法門就能夠深信不疑,你能夠理解,這是你有善根。這個善根不是這一世得來的,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來的善根,你一定是在無量諸佛如來座下聽經聞法,所以這一生聽到這個法門,你才能夠相信,你才能夠理解。什麼是福德?福德是你信了這個法門之後,你就能夠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你就能夠念佛,真干,這是福德。因緣就是你這一世有機會聽到這部經,懂得如何念佛求生淨土,你遇到這個因緣。遇到因緣之後,關鍵就是你能夠真信、真發願,對於這個世界一切的誘惑,你統統可以放得下,不貪圖任何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這些統統放得下。為什麼?這些東西都是假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現前所享受的能夠享受多久?這個福享受之後,來世就要受苦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聽聞到這個法門,一定能夠隨順如來的教導,放下身心世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裡講到信、願,這是往生最關鍵的條件,而信願怎樣能夠積累?我們希望我們每天的信願都能夠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蕅益大師講,「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就是說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裡面本身就帶著善根福德。你想想,如果不是有善根、有福德,我們怎麼肯念佛?而我們念佛也是不斷增長我們的善根福德。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為什麼是萬德洪名?因為它代表自性,是自性的名號,它是性德的名號,性德是無量無邊的,我們能夠執持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叫做以名召德,我們就這樣念這句名號,就能夠召來自性無量無邊的福德。
所以說什麼人最有福?肯念佛的人最有福。你不要看那些沒文化的老阿公、老太婆,一天到晚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那些人才是最大的福德,世間人沒辦法相比。為什麼?因為他身心清淨,他對於了脫生死這件大事他有把握,臨命終時,他能夠自在、清醒,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現前見到阿彌陀佛來接他,他和大家講,「阿彌陀佛來了,我要往生極樂世界」,和大家拜拜,接著就走了,這是最大的福報。你想想,如果我們這一生大富大貴,享受很多,但是到臨命終時受病苦的折磨,甚至會顛倒錯亂,現在講的老人癡呆症,甚至更加嚴重的,很多中風的病人、腦血管破裂的病人變成植物人,不省人事,他們的福哪是真的?沒死之前已經顛倒錯亂,死了之後一定會墮三惡道,為什麼?墮三惡道的人都是顛倒錯亂,才會墮到三惡道,胡裡胡塗去的;如果一個人清醒、正念分明,他絕對不會墮三惡道。怎麼會有聰明的人、清醒的人想去三惡道?只有胡塗的人才去三惡道。所以我們希望這一世到臨命終時能夠自在往生,平時要努力去修積善根福德。
淨土法門是以執持名號為正行,所謂正助雙修,正行就是你主要的修行,就是執持名號,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還要有助修,助修是什麼?斷惡修善,將我們心裡面的貪瞋癡慢這些惡念斷除干淨,這是輔助我們念佛修行。如果我們的心裡有很多貪瞋癡慢、人我是非、自私自利,我們念佛沒可能清淨,所以助修也很重要。助修,我們師父反復強調「淨業三福」,而「淨業三福」的第一福是至關重要,所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能夠對父母孝順,對老師恭敬奉事,孝親尊師,這是德行的大根大本。慈心不殺是明信因果,絕對不會做損人利己的事情,殺害眾生、傷害一切眾生,這些事情不可以做,不單不能夠殺害眾生的身命,連傷害眾生的感情都不可以,傷害感情,這是殺心未斷,算是殺生的一分。修十善業,身不能夠造殺生、偷盜、邪YIN,口不能夠造妄語、绮語、兩舌、惡口。妄語是說謊騙人,自欺欺人;绮語是講花言巧語,欺騙眾生,不真實的話;兩舌是講是非,破壞別人的團結和睦,破壞別人的家庭,破壞一個團體或者一個道場,兩舌裡面罪業最重的就是在道場裡面講是非,在道場裡面大家都是發心護持道場,我們只能夠看別人的好樣子,不可以看別人的壞樣子,看都不可以看,怎麼可以擺在心裡面,怎麼可以掛在口裡面?破壞道場的和睦,這是造很重的罪業。不惡口,惡口是罵人,講粗魯的語言,這些口業統統都要戒除。意業呢?意識、思想上面的罪業是貪、瞋、癡。這十惡業都要斷除,我們的心才善,經裡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才符合資格,這是最低的標准。
所以師父上人要求我們淨業同修要落實三個根,儒家的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是我們的戒律,一定要做到。這是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可以少。能夠做到一個善人,我們這一生才有機會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心地不善,你想想怎麼可能去極樂世界?就算阿彌陀佛慈悲想接你,極樂世界的大眾也不歡迎你。為什麼?極樂世界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不單只是善人,是上善人,如果我們的心行不善,怎麼可能和他們在一起?去到極樂世界,不就是弄得極樂世界亂七八糟、被我們都污染了?所以我們自己首先要斷惡修善。然後再有三皈五戒、不犯威儀,更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大因果,我們能夠相信念佛法門是幫助我們成佛的法門,我們發菩提心,願成佛道,願度眾生,靠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必定能夠有結果。讀誦大乘是深入大乘的經典,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在淨土宗裡面的經典並不是很多,淨土三經、五經,我們任選一部,最短的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二百四十四個字,《阿彌陀經》也是很短,我們現在做了一個節要就更短,八百五十個字,每天去讀誦,思惟經義,去聽經,明白道理,是讀誦大乘。自己修行,還要幫助有緣的眾生,勸進行者,幫助一起修行的同修道友一起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淨業三福,做為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助修,非常重要。
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有很多,經裡面有介紹過四種念佛法門,所謂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可以說我們凡夫做不到,為什麼?這是明心見性的法身大士才做得到,他們是念實相,念實相就是明心見性之後,他才能夠念實相,念自性佛。我們是後面三種,觀想念佛,觀想是什麼?你一天到晚想著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觀像念佛就是整天拿著佛像去觀。這兩種,觀想和觀像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是很方便,譬如講你觀像,你整天拿著佛像,你確實很不方便,很容易中斷;觀想也是,如果你一打妄想,想到其它事就會中斷。而且我們凡夫心力不夠,觀想佛相想得很粗,它的標准是要用《觀無量壽經》裡面的標准,你去看看,那個標准很高。譬如講你要觀佛的蓮花,他站在蓮花上,蓮花有萬億朵的花瓣、葉,葉又可以放出萬億種光,每一種光有萬億尊佛,每一尊佛又放無量光芒度化眾生,這個境界不容易。我們凡夫心思很粗,想這個很難入觀,起碼我自己就很難做到,可能你們大家比我好一點,但是估計再好也好不了多少,觀想不容易。
而蕅益大師在這裡特別提倡持名念佛。持名就簡單了,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用觀想也不需要觀像,什麼方法都不用。好像大勢至菩薩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是不用借助其它方便法門,不用觀想,也不用觀像,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四個字的名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就行了,這叫做持名念佛。這個簡易,簡單容易,誰都可以念,誰都會念,但是它使我們快速成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只要我們能夠相應,當下這一念就能夠成佛道,念念相應就念念都成佛道。
所以經上面告訴我們,『若有善人』,善人包括善男子和善女人,我們這裡簡單點,就講善人,關鍵這個「善」字,是做到淨業三福。『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沒叫我們觀想,也不需要觀像,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執持著。執是執著,凡夫放不下執著,如果放下執著就不是凡夫,是阿羅漢,就出三界了,阿彌陀佛很慈悲,知道我們凡夫放不下執著,叫我們執著阿彌陀佛的名號,以一個執著代替一切的執著,凡夫容易修得到,我們有把握;持是你執著這個名號,保持下去,不要間斷,就叫執持名號。這個方法,蕅益大師講最「簡易直捷」,非常簡易、非常直捷。直捷什麼?直捷成佛。你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直截了當,不需要經過阿羅漢、菩薩這些中間的果位,不需要,一步就登到佛的果位。這句名號要知道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用無量功德形成的一句萬德洪名,你只要持著它,你就得到利益。它是阿彌陀佛的果德,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將這個佛果交給你,給你做為你成佛的因。所以一句名號是佛因,也是佛果,因果同時,一念相應,因果同時,你就成佛,你就往生。
我們凡夫和等覺菩薩執持這句名號,大家功德平等。為什麼?都是這句阿彌陀佛的果德名號,我們同時都是修一樣的因(執持名號),因相同,果也相同,我們在這個法門上面和等覺菩薩都平等。打個比方來講,現在阿彌陀佛種了一棵蘋果樹,已經結果了,把又甜又香的蘋果交給你,這句阿彌陀佛就好像那個蘋果一樣,給你吃了,你一吃就得到利益,可能你根本不知道這個蘋果怎樣得來的,蘋果是由蘋果的種子種到土壤裡面,澆水、施肥,慢慢發芽、長大,成了蘋果樹,到了收獲的季節,阿彌陀佛摘下來給你,中間有很多程序你都省略了,阿彌陀佛幫你做了,你現在的任務是吃蘋果就行了,你不用再種蘋果樹,阿彌陀佛直接以果德交給你,給你修因,你就得到這個利益。所以蕅益大師講這個法門是「至頓至圓」,頓就是快速,頓教,圓是圓教,圓滿的,最圓滿的就是佛的果位,你可以一下子就得到。所以你說有其它的法門,哪個法門能夠比得上淨土法門?
下面講,你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這個七不是講表法的意思,它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就是一天一天這樣算,快的人一天就得一心不亂,慢的人七天也得一心不亂。所以淨土法門裡面經常有打佛七,理論的來源就在這部經上,利用七天的時間,叫做克期取證,規定時間之內去取得成就。我們問,不要說七天念佛一心不亂,我念佛都不止七年了,為什麼一點消息都沒有?甚至念了一輩子,到臨命終時,心裡面也七上八下,沒把握。原因在哪裡?是不是經裡面講的是錯誤的、靠不住的,還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不是在經典上面,經典講的沒錯,原因是在我們這方面。你看這裡講的「若有善人」,這是第一個條件,你有沒有做到,你是不是善人?如果心地不善,你念佛不要說念七天,念七年都沒效果。好像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拼命去喊,喊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喊得聲音嘶啞了,一點效果也沒有,枉然,沒用,為什麼?不相應,你喊,只有口在念佛,心不在念佛。首先要做一個善人,心要善良,善良的人念佛很快能夠相應。
第二個,「聞說阿彌陀佛」,聞不是單單指你聽到,是你真正聽明白。好像這三天我們講《阿彌陀經》大意,這個大意你聽明白沒有?聽明白的人一定是深信切願。深信切願的人是什麼樣子?他一切都放得下,他對這個世間真是一點留戀都沒有,希望早一天往生、早一天親近阿彌陀佛。如果心裡面還有很多牽腸掛肚、是是非非的事情放不下,最放不下的是什麼?恩怨,幾十年的恩恩怨怨可能還沒放下,還有親情,這些是最難放下;更何況我們檢點自己,不要說裡面的那些親情、恩怨放不下,連身外的物質都沒放下。財產、兒女放下沒有?沒放下說明信願不足。信願不足是什麼?沒聽明白,這個聞字沒達到標准。果然你能夠聽明白,生起堅定的信願,你念這句阿彌陀佛,真的你七天之內必定成就。你能夠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一心不亂,你一定做到。經上絕對不會講虛言、講假話來騙我們、哄我們,不是的,佛不會講這些虛假的話,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真正聽明白、能不能夠照著做。
你問,我都很想放下,但就是放不下,怎麼辦?人我是非、恩恩怨怨、貪瞋癡慢、煩惱欲望等等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善根不足。怎樣去補足這個善根?還是要聞,聞就是你要深入經藏,多聽經、多讀經,明白道理,你的理愈明白,就愈容易放下。明白道理叫做看破,看破之後就自然放下,你不用去強逼自己,自然就會放下,你知道這些都是空的、都是假的,對自己毫無利益的事情何必要掛在心上?統統放下。所以這個聞字很重要,放不下的還要多聽經。聽經不是只聽一次就算了,一次能夠明白,你不是普通人,要反復多次的重復,聽完一次又一次,不需要聽得很多,就聽一個片段或者一部經典,反復聽,聽到你明白為止,聽到你放下為止,你念起佛來就相應。
『一心不亂』,要知道它的層次很高,這是講我們臨終的時候,一定要達到一心不亂才可以往生。但是我們又覺得好像很難,為什麼難?一心不亂是妄念不生,甚至要把煩惱斷了才達到這個境界,我們這一輩子可能沒機會。那也不是這樣講,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不只要靠自己的力量,還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而且主要是靠阿彌陀佛。我們自己能夠做到放下,堅信切願求生淨土,你去念佛,念到你能夠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從早到晚就一句阿彌陀佛,你不會有其它雜念,這種功夫你就必定往生;到你往生的時候,你功夫成片的境界會提升,你見到阿彌陀佛,佛放光加持你,把你的功夫提升一級,功夫成片一提升是事一心不亂,就是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的境界是斷了見思煩惱,相當於證得阿羅漢果;如果你平時就念到事一心不亂,你到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加持你,你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相當於禅宗講的明心見性,你是大菩薩。所以這裡講的一心不亂是佛加持我們,我們自分上面的功夫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就足夠了。功夫成片要多久才行?這裡講的若一日至若七日,你如果真是這樣去修,保證能夠得到,你得到的利益就太殊勝了。
下面講『其人臨命終時』,到你臨命終的時候,臨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聖眾」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他們統統都來齊,這裡面有很多是過去生中一起同修的道友,他們已經往生了,今天見到你往生,他們很歡喜,跟著阿彌陀佛,跟著觀音、勢至菩薩來接引你往生,大家大團圓,無量的歡喜!你看到這些殊勝的場面,你正念分明,『是人終時』,在你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這是最重要的條件。一個人往生,只要能夠做到心不顛倒,他決定可以往生。最怕就是顛倒,顛倒是什麼?昏迷不醒,或者已經神經錯亂,見到自己親人都不認識,有很多這樣的人,甚至見到自己過去的冤親債主來索命、來討債,亂講話的,甚至發瘋的等等,這些是顛倒,顛倒就難了。所以我們平時修福重要,修福還要不享福,你享福,福就沒了。要幾時享?臨命終時享福,希望那時心不顛倒,你念著阿彌陀佛,『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你看這裡講得很堅決,一點懷疑都沒有。所以平時要修我們的清淨心、善良的心,不要怕吃虧,能夠忍辱,吃虧是福。在現在還沒往生之前,樣樣事情都做到逆來順受,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只求一樣,是往生極樂世界,有機會多幫助苦難的眾生,幫助推動佛陀教育。這些福積到臨終時享,平時生活盡量簡單,不要享福,到往生的時候,你就能夠心不顛倒。這個利益太殊勝了。
下面經文講,『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我」是釋迦牟尼佛的自稱,這個利益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見到的,只有佛才能夠明白這個利益的殊勝,凡夫,甚至羅漢、菩薩都不能夠明白,所以這個利益必須是佛親自講出來,故說此言。這個利益,第一個,你遇到阿彌陀佛淨土法門,這一生就有機會橫出三界,就是你出六道,你不是豎出。豎出,一級一級,從人到天,慢慢提升,二十八層天,最後出三界,這是豎出,這一生達不到。橫出是什麼?你煩惱沒斷,只是用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壓伏著煩惱,你這一生臨命終時,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橫著出去,一去到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你作大菩薩,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很多菩薩都不能夠相信,所以佛講這部經是無問自說,別人問不出來,要他自己講,這個利益真正不可思議。我們還要搞其它法門嗎?不需要,就聽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一心一意念佛往生,這是釋迦牟尼佛最歡喜的。
第二個利益,我們凡夫要知道,沒出三界都是業力做主,臨終的時候,即使你平時功夫很好,你很有禅定功夫,但是臨終業力現前,自己做不了主,大修行人都未必能過關,更何況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怎樣叫業障深重?很容易受誘惑,境界一現前心就跟著動、跟著它走,見到喜歡的就起貪心,見到討厭的就起瞋恚心,為境界所轉。凡夫沒辦法,很難控制自己,特別在臨終的時候,要知道平時你的定力有十分,你睡覺時只有一分;平時睡覺有十分的定力,到你病時只有一分;病時你有十分定力,在臨終時剩下一分,你想想,我們的機會多渺茫。遇到這個法門我們心就定了,為什麼?阿彌陀佛加持我們,他的願力加持我們。經上講的,只要我們能夠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我們自己作一個善人,我們能夠持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自然會感得佛大慈悲的願力加持我們,在我們臨終的時候他會現前,這是他的願力,一定可以,他有這個願,阿彌陀佛有願必成,他已經成就了,他一現前就可以使我們達到心不顛倒,不會受臨終折磨,這個利益就太殊勝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個不可思議的利益,為我們做證明,使我們安心。
很多人,特別是老菩薩,念佛覺得心裡不是很踏實,為什麼?念來念去都好像沒什麼消息,沒什麼把握,願是真願意去,心裡面也是念念想著阿彌陀佛,但是總是有一些七上八下。這是對於阿彌陀佛願力還沒能夠完全了解,所以有懷疑。懷疑,信心就不夠堅定;你道理明白了,信心就堅定,不用怕了,你就好好念佛念下去,念到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這個事情確實如果不是深入經教把道理搞明白,難免會有懷疑,懷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特別是對淨土法門,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很容易生懷疑。
好像我爺爺,他有時會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我念佛天天都是這樣念,很努力,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很柔和,對人也是很關懷、善良,念佛也都念得很精進,但是他就問我,到底阿彌陀佛幾時來接我?我就勸導他,我說你不用心急,你心急,還是對阿彌陀佛有懷疑,你怕他不來,你怕他講過的話不算數、說謊,他說要來接你,你怕他不來,這是懷疑。對佛不要有懷疑,世間正人君子講的話都算數,更何況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所有的佛最尊重他,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他發的四十八大願救度一切眾生,你何必怕?一定來接你。至於他幾時來,你也不用擔心,經裡面說「其人臨命終時」他就會來,等你臨命終時一定來。你知不知道你幾時臨命終?不知道。不知道,但是你知道肯定有臨命終那天,你就慢慢等,不用心急,這個事情交給阿彌陀佛就行了,我們的責任、我們的任務就是念佛,天天念,到時候佛就來了。什麼時候?你不用理那麼多,阿彌陀佛一定來,你臨命時一定來。所以他就想通了,我爺爺以後就不問這個問題,慢慢等。在等的時候加倍用功,為什麼?提升你在極樂世界的品位。
這是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要相信這個利益,要念佛。「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是勸導我們要發願,只要你有懇切的願心,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所謂感應道交。願力的加持不得了,你自己的願力和阿彌陀佛的願力融在一起,分不出是你自己的願力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合在一起,這個力量不得了,一定使你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正宗分到這裡就講解完畢,下面是本經的流通分。流通分,流,所謂流傳萬古,通是通達十方,佛講的教誨、道理,我們希望流通十方、流通萬古,使愈多的眾生得到利益愈好。佛經要流通,不是把它藏在自己家裡自己去讀誦,要流通,光盤也是,光盤是講解佛經的道理,也都要流通,使愈多的人接觸到愈好,多一個人相信、多一個人發願就多一個人成佛,這個功德不可思議。這部經是不可思議的經典,誰有資格流通?要知道真正有資格的人是諸佛如來,所以經裡面講的六方諸佛,東、南、西、北、上、下六方諸佛如來共同宣說、流通這部經典。如果我們也這樣跟人講這部經典、流通這部經典以及講解的光盤,和諸佛如來是同事,你講的、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不可思議功德。我們來看經文:
【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南西北下方上方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裡講『如我今者,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講的,說正如我現在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一樣。諸佛如來,是哪裡的諸佛如來?東、南、西、北、下方、上方,這裡講了六方佛,他們和我一樣都在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贊歎這個法門、贊歎修持這個法門的利益不可思議。這裡講了六方,東、南、西、北、下方、上方,在《阿彌陀經》原文裡面有詳細的列出每一方的代表佛,我們這裡省略了,知道東、南、西、北、上、下各方都有諸佛國土,都有佛教化眾生。每一個佛他們的教化區很大,經裡面講「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多少?相當於十億個銀河系那麼大,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其實是叫做大千世界。有的佛教化區就更大了,可能有兩個大千世界,可能有三個大千世界,有十個、二十個大千世界,阿彌陀佛教化是盡虛空遍法界。在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的版本裡面,他講六方佛,這是簡略,已經省略了,其實梵文原文的經典是十方。我們看玄奘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的版本,他講了十方,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它是十方。羅什大師為了適應中國人的口味,中國人喜歡簡單、不喜歡復雜,所以簡略成六方,意思相同,都是『恆河沙數諸佛』。恆河是印度的一條主干河流,裡面有很多沙,恆河沙,有些人去過恆河看過,那些沙好像面粉那麼細,你說恆河裡面有多少沙?這麼多數目的諸佛如來,無量無邊。
『各於其國』,都在他自己的教化區裡面,『說誠實言』,佛說的統統是誠實言,沒有任何的虛假。他說『汝等眾生』,「汝等眾生」是指佛所教化的眾生,當然我們能夠有幸聽到這部經典,也都屬於「汝等眾生」當中的一員。佛對我們講,你們『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我們「當信」,當是應當,信是深信不疑。這部經原先的題目叫做《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經題,在這裡經文裡面為我們說出來,羅什大師把它翻譯成《佛說阿彌陀經》,取它的意思。一切諸佛所稱贊的不可思議功德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淨土法門,「所護念」的是這些修學淨土法門的眾生。我們應當隨順諸佛如來的教導,深信不疑,堅定的求生極樂世界,不單只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歡喜,一切諸佛都歡喜、都護念。下面經文又講到:
【若有善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菩提。是故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裡又一次勸導我們,這是講信願受持這部經典所得到的利益。『若有善人』,這裡又再強調這個「善」字,如果我們不是善人,就得不到利益,首先要做一個善人。然後『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聞是經」就是《阿彌陀經》,聽到這部經,明白這個道理,「受持」,受持要去做,依教奉行,聽明白了之後真干,真正放下,斷惡修善,執持名號。「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我們師父講經講得很好,他說不是指十方一切諸佛,這裡特別指什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名。你看看阿彌陀佛這句梵文翻譯成中文,阿翻譯成無,彌陀翻譯成量,所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就是諸佛。所以這不是指其它的名號,聞諸佛名就是聽聞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當然你聞到這句名號,一定能夠執持名號,堅定求生極樂世界,那會怎樣?『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你能夠真正受持這部經,你真正念佛,你求生淨土,一切諸佛都會護念你。
一切諸佛尤其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在佛的境界裡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華嚴經》裡面講得好,自他不二,一和一切不二,是一不是二,所以阿彌陀佛即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即是阿彌陀佛。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你說這個法門多殊勝,一切諸佛都來護念我們,使我們在菩提道上不退轉。這裡最重要的是你能夠受持,聽明白之後依教奉行。對於這個世間一切的一切都不可以貪戀,貪戀心是一種染污心,用染污心,即使是念佛都得不到利益,也就是說你還是會在菩提道上退轉。一定要離開染污心,對於世間一切都能夠放下,連身體都放下,這樣你念佛,你就能真正得到諸佛如來的護念,你真正能夠在菩提道上、成佛的道上不退轉,你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所以這個利益真是太殊勝。
『是故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勸導我們一定要信佛講的話,受是受持,信了之後一定要照著做。好像我們學習《阿彌陀經》之後,信了沒有?聽完六個鐘頭都沒信,那就白聽了。信了之後回去一定照做,一定要放下,雖然不能夠一下子全部放下,都要慢慢放下,目標是一切放下,你才是受,受持,依教奉行,這才叫做佛的好弟子。「信受我語」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教導,「及諸佛所說」,一切諸佛都是這樣講。
下面是介紹流通分,裡面勸我們發願,叫勸願流通,剛才那段是勸信流通。流通分裡面也都是分信、願、行三部分。我們看看經文: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得不退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諸善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裡講的『若有人』,這個人是什麼人?有緣人,你聽到這個法門之後要發願,這是有緣人。『已發願』的,已經生到極樂世界,這是指過去已經成就的人;『今發願』,現在你發願了,你『若今生』,現在你可以往生,這個「今生」是這一世我們得到,到我們臨命終時一定可以往生;『當發願』,還沒發願的,以後會發願。為什麼?即使聽到這個法門暫時沒聽明白,還不肯發願往生,不要緊,已經為他種了一個金剛種子,這個種子種了下去,將來遇到緣他還是會發願,當然就不知道哪一世了。他因緣沒到,可能要多生多世,還要受苦,苦受夠了,他就發願,沒發願的那些是沒受夠苦,苦受夠了,他就知道不要再搞六道輪回了,搞夠了,我要往生,「當發願」,他發願。他發願,「若當生」,他將來就往生,你幾時發願就幾時能往生。
我們問,「今發願」當然比較容易理解,是這一生我們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有沒有更深的意思?有。蕅益大師在這裡講,他解釋今願、今生是什麼意思?你現前,你當下發願,你知道境界隨著心念轉變,所謂一切法由心想生,《華嚴經》裡面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的心變了,你不是娑婆世界的心,你不是六道的心,你現在想離開六道,你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你是真正懇切的願,你不會變,這個時候你知道,你已經是極樂世界的人了。「若今生」,不用等到你臨命終時佛才來接引你,你現前已經得到極樂世界的受用,極樂世界你的那朵蓮花已經開得很漂亮、很莊嚴、很大,上面還刻著你的名字,阿彌陀佛在你臨終的時候,他會拿著這朵蓮花來接你。你現前不退轉,為什麼不退轉?一切諸佛都護念你,你就是三不退的菩薩,你心地清淨,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統統放下,你法喜充滿。你看到這個世界的人個個都愚癡顛倒,你又可憐他們,又慶幸自己,自己真是今世得救,遇到淨土法門,我這一生得度了,他們那些可憐眾生還沒遇到這個法門,還在迷惑顛倒,受苦,造業,你的大慈悲心就生起來,你發願要度他們,你已經是菩薩了,你已經是極樂世界中的人。
所以這裡面的意思很深,心一轉,你的境界就轉。過去是凡夫的心,貪瞋癡慢、自私自利,這是凡夫心,你在凡夫境界裡面,受苦受累,煩惱重重;現在心一轉過來,不再想自己,沒了自私自利,只有大慈大悲,只有清淨平等。雖然這個身體還沒去極樂世界,但是你已經拿到去極樂世界的保證書了,我們說你的Passport都拿了,拿到了去極樂世界的護照,隨時可以回老家。現在沒回去,因為和這個世界還有緣,還有些眾生,因為我可以幫助他們,他們還聽我講,能夠聽我的教導,我就教導他們,多帶幾個人去極樂世界。你看,你已經是極樂世界中人。
你只要能夠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得不退菩提』,你就不退轉。問題是我們的願是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不變是真,還會變化的就是假的。譬如講今天我們聽了《阿彌陀經》,聽得很歡喜,真正發願,過兩天有朋友叫你,說現在有個機會,你可以賺一百萬,你不要去往生,這裡那麼多錢賺,先賺錢,你就起貪心,見到五欲六塵的享受,你又起貪心,你的願就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它變化。這就退轉了,就不可能說「皆得不退菩提」,他退了,菩提道上退了。退了怎麼辦?再發願,不是說一直退、退到底,幾時覺悟幾時發願。總要念念不退,天天檢點自己、反省自己,究竟我這一天是進步還是退步?如果退步了,立刻要警醒自己,不可以掉以輕心,要立即改正過來,繼續再發大願,你將來必定往生。「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往生極樂世界絕對不會假,佛給我們做保證。所以這裡再次勸導我們,『是故諸善人』,諸善人是我們在座的大眾,你們都是善人。為什麼?你願意照著佛講的話去做,大善根、大福德!『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你信了沒有?如果你信了之後,應當發願,你一定要發願;如果沒發願,說明還沒信。沒信怎麼辦?繼續多聽,聽明白就信了,沒聽明白,總是有懷疑,真正信了之後絕對不會有懷疑。信了之後,發願就一定懇切,願生彼國。
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多麼慈悲,在短短一千多字的《阿彌陀經》裡面,四次勸導我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你看看第一次,「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第一次勸導,應當發願;第二次「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第二次勸導我們;第三次,剛剛講完的,「是故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皆當是應當,信受就是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第四次,「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你看看,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次勸導我們應當發願,真是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極處。我們還不肯發願嗎?那真是對不起佛。很少見到佛在經典上這樣重重復復勸導我們,如果不是出自無盡的悲心,見到這麼殊勝的法門、這麼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佛怎麼會四次勸導我們?所以我們細心去體會佛的心意,然後立定決心,這一生一定要求生淨土,上報佛恩,下濟眾苦。我們繼續看下面的經文,下面是勸行流通:
【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五濁惡世得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是為甚難。】
這一段我們也都省略了一些文字,但是保留它原文的意思。『如我今者』,也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講的,釋迦牟尼佛正在『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這裡的「諸佛」也是一語雙關,第一是指六方諸佛如來,他們都在稱贊阿彌陀佛的功德,他能夠稱贊阿彌陀佛的功德,說明他們自己的功德也都不可思議;第二個,諸佛的意思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什麼功德?發四十八大願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淨土,往生之後就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彼諸佛等』,釋迦牟尼佛稱贊其它的佛,其它的佛也稱贊釋迦牟尼佛,佛佛道同,互相稱贊,這個我們要學習。古人講得好,「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僧是代表出家人,當然廣泛的來指是所有的學佛弟子、學佛團體,佛教內部每一個宗派、每一個團體、每一個道場應該互相稱贊,不可以互相批評、互相看不起。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別人怎麼會看得起你。我們希望佛教興起來,對其他的宗派我們只要贊歎,不可以去毀謗,不可以批評。見到別人修學其它法門,我們也不要說一定要把他拉過來,不需要,應該鼓勵他去修學,各人因緣不同。我們自己呢?我們自己選擇淨土法門,為什麼?這是釋迦牟尼佛叫我們這樣做,四次勸導我們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我們就聽釋迦牟尼佛講的。他們呢?他們也是聽釋迦牟尼佛講,但是法門不同,不需要去互相批評,應該互相贊歎,因為他根性不同。所以我們對於其它宗派,一定是禮敬、贊歎,尤其是對念佛的道場更要贊歎,好像這裡講的,你看看諸佛如來互相贊歎,諸佛如來講什麼?講《阿彌陀經》。如果有人講《阿彌陀經》,我們去贊歎他,太好了,不可思議功德,互相一贊歎,把這個法門就捧起來了。
一切諸佛如來贊歎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功德,怎樣贊歎?『而作是言』,下面是講贊歎的話,『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贊歎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國土裡面做出「甚難希有之事」,這個事情太難,太稀有、太難得了。什麼事情那麼難得,什麼事情那麼稀有、那麼不可思議?下面講了兩件事,第一件,『能於五濁惡世得菩提』。五濁惡世,所謂「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叫做五濁惡世,經文原文有這個名相,我們這裡省略了,但是解釋我們補充出來。所謂劫濁,劫是我們這個時代,時代污濁、污染,濁就是污染的意思。古時候講時代污染體會不深,現在我們體會得很深,你看看計算機裡面、媒體裡面,電視、報紙、書刊裡面的內容是不是污染?精神上極度污染,環境裡面也是極度污染,真的佛講得沒錯!見濁,見是見解,眾生的見解污染,邪知邪見,思想不正確,統統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煩惱濁是講我們眾生煩惱很重,什麼煩惱?貪、瞋、癡、慢、疑這五大類,這些是煩惱。
眾生濁,眾生是講我們每一個有情的眾生,當然也包括無情眾生,有情眾生是指有生命的、有靈魂的、有神識的這些眾生,好像我們人,人身體污濁。我們是由什麼構成?所謂五蘊構成,五蘊是色、受、想、行、識,這叫五蘊。色是肉體,是物質的,物質包括什麼?眼耳鼻舌身,所謂五根,我們的器官、我們的身體、內髒、皮膚、眼耳口鼻這些五官,統統都是污濁。為什麼污濁?你自己可以檢驗,三天不洗澡,你身上發出什麼味道,你就知道;吃下去再美味的食品,拉出來的你聞聞什麼味道,你就知道身體多污濁;一個人死了之後,屍體放一天它就會發臭,如果不是污濁,它不應該發臭,所以身體污濁。還有受,受是感受,所謂受,包括什麼?包括我們五根的感受,所謂眼有眼識,眼的感受;耳有聞識,聽的感受;鼻、舌、身都有感受,鼻聞到東西,舌可以嘗到味道,身可以觸摸,這些感受都是污染。想是思想,是我們意識,又叫第六識。行是第七識,執著,執著本身就是污染。到最後,識是第八識,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面所藏的種子統統都是污染的種子。所以我們說五蘊、八識構成的這個眾生,就是污染、不清淨,所以眾生濁。
眾生是正報,眾生所生活的環境是依報,依報也不清淨。特別是我們現在的時代,眾生造業更加嚴重,貪瞋癡的罪業是過去古人的十倍、百倍都不止,殺、盜、YIN、妄現在都好像是公開的,一點羞恥心都沒有,你看看這個環境當然就是污染,依報隨著正報轉,天災人禍、環境污染統統都是我們眾生造業感應來的果報。命濁,命是我們的生命,生命短暫,想要修行很難,很快到臨命終,沒成就還要搞六道輪回,太苦了,所以叫五濁惡世。釋迦牟尼佛竟然在這個五濁惡世裡面得菩提、成佛道,他方世界的眾生很難做到。在他方世界成佛相對容易,為什麼?環境比較清淨。在這個世界,五濁惡世裡面成佛就難,但是釋迦牟尼佛難行能行、難成能成,所以十方一切諸佛都贊歎他。這是第一個難事。
第二個難事是什麼?『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成佛之後講什麼?最重要就是講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個世間不單只是包括六道眾生,還包括十法界的眾生,阿羅漢、菩薩都包括在內,他們都難信。為什麼?這是諸佛如來的境界,如果得不到佛力加持,確實難以相信。這個難信之法是淨土法門,就是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佛,所謂念佛成佛這個法門,蕅益大師說是直截了當、圓滿的法門。
這裡講的「說是」難信之法,這個「是」字是特指這個法門,後面講的『行此難事』這個「此」字,和「說是」的「是」字兩個合在一起看,蕅益大師為我們點出來,我們才恍然大悟,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行此難事,是什麼事?是他得到菩提、成了佛,他怎樣成佛的?原來是念佛成佛的。蕅益大師點出來之後,我們一看,真是拍手稱快,千古以來沒人指出來,蕅益大師點出來,釋迦牟尼佛怎樣成佛?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釋迦牟尼佛就是行此難事、行此難信之法,得到無上菩提;得到無上菩提之後,再回來向我們講這個難信之法,勸導一切眾生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蕅益大師講,是諸佛所行境界,是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不只釋迦牟尼佛行此難事、說是一切難信之法,十方一切諸佛他們也是行此難事、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也就是說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而且為一切眾生講這個淨土法門。然後我們才可以相信善導大師講的,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祖,他講的話。世尊是釋迦牟尼佛,當然包括一切世界的世尊、一切諸佛,他為什麼要在我們這個世界出現?為什麼來這裡成佛、教化眾生?唯說彌陀本願海,所講的就是把阿彌陀佛本願為我們講清楚,勸導我們深信這個法門、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念佛成佛。這就是《法華經》所講的大事因緣。
釋迦牟尼佛自己又講,『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是為甚難』,諸佛如來這樣贊歎他,他自己也都承認,他說我在五濁惡世,第一個,念佛成佛,念阿彌陀佛成就無上菩提,這個是難事;第二個,為一切眾生講這個法門,勸導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也是難事。「是為甚難」,難中之難,太難了。難在哪裡?難在信上面,你不肯信。你們為什麼信了?你們真是叫做難得,是諸佛如來的寶貝,為什麼?你們的善根深厚,過去生中一定是修學佛道,只不過可能是前世放不下、往生不了,剩下來的;這一生又遇到這個淨土法門,這一生不要再錯過了,一定要抓緊這個機會,一切都要放下。蕅益大師說「死盡偷心,寶此一行」,偷心是投機取巧的心,不要再投機取巧,不要再放任自己了,堅定不移的去修學這個法門;也都不需要搞其它法門,寶此一行,一行就是這一門,以這一門為寶,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也都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可以證得菩提。最後一句是結尾:
【佛說此經已。捨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佛到這裡,把《阿彌陀經》講完了。經裡面所講的原理、修行的方法、功德利益,我們都明白了。『捨利弗』是本經的當機者,代表我們大眾,『及諸比丘,一切世間』,這些是聽眾,當然我們都包括在內。聽了之後,最重要是『歡喜信受,作禮而去』。什麼叫歡喜?聽經之後你開悟,心開意解,茅塞頓開,法喜充滿。信受,信是深信不疑,受是依教奉行,聽了之後就要真干,絕對不可以懷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作禮而去」這個「禮」是感恩,聽到佛教導我們殊勝的法門,這是大恩德。怎樣感恩?我們一定要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早日往生極樂世界,念佛成佛,將來也都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用淨土法門廣度一切眾生。作禮而去這個「去」不是說回家沒事了,聽了那麼久,聽了三天的經,回去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當成耳邊風,那就不行,那就白聽了,這個去是什麼?去真干,聽明白道理之後,真正要落實,這樣就沒白聽,也都不辜負釋迦牟尼佛來我們這個世界成佛,歷盡千辛萬苦,行此難事,為我們講這個難信之法。我們自己認真修行,還要為人演說,演是表演,說是講解,為別人表演一個念佛人的好樣子,講解念佛法門,希望更多的眾生和我們一起同生極樂國。
今天我們就把《阿彌陀經》大意講解完畢、圓滿。有不妥之處,我們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希望我們依教奉行,念佛成佛。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