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非常喜歡學《易經》,但是很多人都是在枝節上做文章。為什麼要學《易經》?請一個人來給我算一卦,看看我這件事可不可以做,這件事的發展趨勢如何,這個朋友、合作伙伴可不可以交。這些都是枝末。《易經》中有兩句話大家只要掌握了,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興衰成敗。
第一句話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是一定的規律。在2009年,當時的中央組織部李部長(李源潮同志),在延安干部學院秋季開學典禮上就這樣告誡:“貪官斂財,從來都禍及子孫;廉官清白,多數能蔭澤後代。”我們看了這句話,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李部長現在可以當國家副主席了!這也是一個熟讀歷史的人,得出的一個必然的結論。所以一部《二十四史》講的是什麼道理?講的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另一句話也很重要,就是“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譬如說,我們現在有一個省部級以上的干部突然锒铛入獄了,大家都議論紛紛,說怎麼回事、什麼原因等等,其說不一。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易經》上早都給我們指出來了,“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那不就是積惡所導致的嗎?是惡貫滿盈的結果。
所以中國人看問題是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是看他現在有權有勢,過著驕奢YIN逸的生活,就對他很羨慕。他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你看一看他的子孫後代,你就對他不羨慕了。另一家,也許現在家境貧寒,但是兄弟姐妹勤奮好學,團結互助。你不要瞧不起人家,再過十年、二十年,這個家的家道就興盛起來了。這個都是不論一時而論久遠所得出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