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生十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別是處在高興的時候,那時的心態往往是善而良性的,盡情傾訴,不吐不快;廣而告之,希望大家贊揚。

  但是,心可以亢奮,話要注意說的沉穩。因為,說出去的話,再也不能收回。

  2、大怒易失禮

  這一條比較常見,一旦怒從心頭起,往往下一步很多會失去理智訴諸肢體動作,遑論禮節。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情緒的源頭解決:制怒!

  據說清代的林則徐在書房裡掛了“制怒”兩字的條幅,時時告誡自己。

  3、大驚易失態

  如同三國故事裡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驚掉了筷子一樣,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是需要艱苦砥砺的;

  如何面對大驚而不失態?就是必須讓心時刻保持安住。

  4、大哀易失顏

  這裡所說的顏,不光是指顏容、儀態,更多的是指精神狀態;

  也就是說,面對種種哀傷甚至哀痛,在宣洩過心底的苦與恸之後,需要節制,需要順變,需要向前,別讓自己從此頹廢起來,這樣會失落自己。

  5、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人在高興的時候,往往覺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悅目的,而就在此時,分辨的功能往往會被削弱,思考的邏輯往往會被淡化。於是,失察就會乘虛而入了。

  6、大懼易失節

  在恐懼或誘惑(誘惑與恐懼往往是一體的)之下,意志不堅的人往往會失去原則與底線。

  此時,真正的猛士會抬頭,做到堅定、堅持。

  例如明朝重臣洪承疇松山之戰敗後被俘,禁不起莊妃美色的誘惑而降清,淪為貳臣。

  7、大思易失愛

  想法不要太多瞻前顧後,過於繁復,看對了,全心付出,愛就愛了。

  8、大醉易失德

  所謂大醉易失德,無非反映在言語與行為上。大醉之時,說話往往會多妄語、绮語無分寸,行為往往會出格、差池。雖然自己覺得是一時之為,過後甚至完全不記得,但不排除別人會暗記於心,並以此來做出判斷,遭到非議。

  所以,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但傷身,更易失德。但有種情況我覺得不在此列,就是酒後知己的真心,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因為那只限於對話的雙方,對他人是無害的。

  9、大話易失信

  不輕諾,諾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自古道:“人無信則不立”,誠信是一種內涵,一種情操,一種做人的准則。

  所以在拍胸脯之前,必須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與能量。

  10、大欲易失命

  這跟老話講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點近似,為什麼失命?因為把“欲”視為了生命的根本與全部。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欲”從來是求而不得的,古今事業有成者都是靠善信的發心與不問收獲,百煉千錘艱辛的耕耘。

 

上一篇:人生不過一碗飯
下一篇:淨空法師:我已經八十四歲,快要走了,說出來的都是真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