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次復應須思念父母養育之恩。懷抱乳哺。愛重情深。寧自危身。安立其子。至年長大。訓以仁禮。洗掌求師。願通經義。時刻不忘。企及人流。所當供給。不吝家寶。念深慮結。有亦成病。臥不安席。常憶其子。天下恩重。世實無二。所以佛言:天下之恩。莫過父母。夫捨家人。未能得道。唯勤學業。為善莫廢。積德不止。必能感報劬(音渠)勞之恩。相與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各自奉為有識神已來。至於今日。經生父母。歷劫親緣。一切眷屬。皈依世間大慈悲父。
----《梁皇寶忏》
為宿世今生無量劫來的父母、眷屬和一切有緣人禮佛和皈依。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告訴了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有十德。一名大地。於母胎中為所依故。二名能生。經歷眾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恆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養育。隨四時宜能長養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莊嚴。以妙璎珞而嚴飾故。七名安隱。以母懷抱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導引子故。九名教誡。以善言辭離眾惡故。十名與業。能以家業付囑子故。”
有一首歌是勸那些不在父母身邊工作的人要“常回家看看”,還感動了不少老人流下眼淚。我無法形容父母的眼淚是辛酸的、悲傷的,還是苦澀的。每一對夫妻與他們的兒女都有自己的因緣和經歷,尤其現在的年代,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如果孩子一能自立,就不顧父母感受選擇遠離父母,或者是為了出國掙大錢而遠渡重洋,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不孝順的行為,除非是國家安排公務不得不離開父母。就算有的父母同意你去遠地掙大錢,那也是忍痛割愛,為了兒女的幸福,作父母的可以放棄一切,但他們的心會時時沉浸在思念兒女的痛苦之中。作兒女的,在為自己編織的“幸福”裡面是應該包括父母的幸福在內的。如果我們的父母常常感到痛苦的話,我們就是有嬌妻愛子,住別墅、開奔馳、穿金飾鑽,也不是真正的幸福。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有“父母在不遠游”的教誨呢?人生無常,我們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需要親人扶一把,什麼時候需要送上一杯水,更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突然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等我們趕回來,就是喊破喉嚨、哭瞎雙眼也不能減輕對自己良心的責備,會遺恨終身。
《現代因果實錄(二) 》“新的生命之路”一章裡的來信作者萬新生是位年長的上層人物,我女兒為了讓他生信,問他:“你是不是有塊心病,一想到就會難過得吃不下飯?”他瞪大雙眼問:“什麼心病?”果霖問他:“你父親是不是不在了?”他說走了三年了。“他住院病危時,是不是打過電報要你回家,你是不是因為在遠地執行任務沒能及時回家?後來,等你趕到家時,你父親已入土多日了。”他聽到後竟放聲痛哭,全身都在顫抖。見此狀我們也深受感動。他是在執行國家任務而不能回來。我們若是貪圖享受而將年邁的父母扔在家裡而不顧,扪心自問,我們還有作人的資格嗎?愧為人子啊!
比爾?蓋茨,一個世界最有錢的富翁。他曾在飛機上接受意大利《機會》雜志的采訪,記者提了三個問題:第一是最不能等待的是什麼?第二是誰不會第二次敲門?第三是現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麼?令記者吃驚的是,比爾?蓋茨沒有說到記者最希望聽到的“機會”二字,他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是“孝順”。因為,等你認為你有足夠的財力和能力來孝順父母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來日不多或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子欲孝而親不待”。
孝順並非只是金錢和物質的供給,在你力所能及范圍內,時時要想到父母方方面面的需要。比如飯後端上一杯熱茶;好天氣扶老人外面走走;常談談自己在外面的見聞;時常征求老人的意見,讓老人感覺到兒女對自己的尊重;回家時帶一些老人愛吃的點心等等。要記住孝順是沒有第二次的,趁現在父母健在,當時時抓住孝順不放手。為人子女而不知孝順的人,《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得很清楚:“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征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地藏經》裡也說得很明白,想知道的人請親自去讀一讀,定能開啟自己的智慧大門。
-----摘自果卿居士《漫談慈悲梁皇寶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