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改變我們的人生,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真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一切順眾生,眾生喜歡什麼隨喜,叫隨喜功德。只有一樣——我的佛號不放棄。這他看不出來,這個一定要抓得緊緊的。
【解】《會疏》曰:“內離妄染,故外常溫和。故雲‘和顏’。《勝天王般若經》曰:‘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隨順佛清淨教。’”
這是菩薩行,菩薩沒有煩惱,充滿了智慧。“般若波羅蜜”是智慧,為什麼沒煩惱?他看破了,他放下了,他不跟任何人作對了。別人縱然把他害死,殺掉他,他也不作對,也沒有對立的心,殺了他歡喜,感謝他。為什麼?提升了,至少從人道生到天道。有怨恨就下三途,那個受果報;沒有怨恨,提升了,他幫助我早一天提升,要不然還得過幾年,怎麼會不歡喜?如果淨業成就了,正好幫助你往生,阿彌陀佛來接你了。所以不可以怨恨任何一個人,不可以傷害任何一個眾生,蚊蟲螞蟻都不可以傷害,它也是一條命,他投胎到那裡去了,那是惡因惡報,要憐憫他,要同情他,怎麼可以傷害它?這就是“行般若波羅蜜,如是隨順佛清靜教。”
佛的教誨是清靜的,你看我們這個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念佛人修什麼?修清淨心。心不清淨,白學了。不清淨,所學的是世間善法,來生人天果報,你不會墮三途;如果心清淨,清淨是真心,不是妄心,到極樂世界做佛去了。
淨土,記住經論上所說的,古大德所說的,“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心不清淨,怎麼能生淨土?!這個道理要知道。清淨心生淨土是同居土、方便土,平等心生淨土是實報土,不一樣。
念佛,佛經上沒有說念多少,多少不拘。第十八願說得好,臨命終時十念必生。
這個“十念”有兩種講法,一種是臨終的時候十念,他咽氣了,這個往生;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你每天早晚課,你工作很忙,你沒有時間,你念十句佛號,不要中斷,一生不中斷,就能往生。應該取後面這個意思好。
所以這個念佛不拘多少,念佛講究功夫淺深。功夫是什麼?你能放下,那是功夫。我們培養慈悲心,放下一切怨恨,不再責怪別人,這是功夫。
修行人最怕發脾氣、嗔恚,這是最嚴重的煩惱,所謂火燒功德林。你修積的功德,一發脾氣,統統燒掉了,所以功德不容易修成。功德一定要有忍辱波羅蜜,忍,它能保住,保住你的功德,如果一發脾氣,昨天發了一頓脾氣,昨天以前的功德全沒有了,昨天到今天就是修一天;如果臨命終時發一頓全完了,這一生白修了。但是福德有,功德變福德了,變成人天福報,這就很可惜!人天福報沒有離開六道輪回,所以要學著處處跟人隨和,原諒別人,不跟人計較,修清淨心,修慈悲心,修忍辱波羅蜜。
佛教導我們:
【解】視諸眾生,面門先笑,曾無嚬蹙。
你們看到彌勒菩薩,通常都把他供在山門,旁邊是四大天王,這是表法。你進佛門的時候,一定從這個門進來,上第一堂課,第一堂課上什麼?彌勒菩薩笑面迎人,這第一堂課,不能板著面孔進佛門,不可以,面門先笑,你看,“曾無嚬蹙”。“嚬蹙”是不高興,板著臉,皺著眉頭,一臉不高興的樣子,這不可以的。
【解】所以然者,心離穢濁,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嗔恚。內無恨結。
你看看,這講得多明白。為什麼你會那麼歡喜?心裡頭沒有染污,六根清淨,這個沒有染污,就是順心的沒有貪念、不順心的沒有嗔恚,就清淨了。不順心的有嗔恚,你的心被染污了;順心的你喜歡,你想得到,你的心也被染污了。所以一定要保持著平常心,“平”就是平等,“常”就是清淨,“覺”不容易,那是大徹大悟。
“清淨、平等”要常常留意,在哪裡修?特別在人事,人事是你最牽掛的。為什麼牽掛?因為你有我。無我多好,身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我,自性是真我。阿賴耶是假我,自性迷了就變成個假我,生生世世假我當家,假我作善作惡,這就是變現的六道輪回,作善感得三善道的果報,作惡感得三惡道的果報,地獄、惡鬼、畜生。
摘自淨土法門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3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