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著“南無”入地獄,往後經歷一賢劫,輾轉往生諸天上,六十劫中往生天,最後受身稱“南無”,便證緣覺辟支佛,其號即名為“南無”。
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七,提婆達多身陷地獄,兄弟阿難親眼目睹,雖然明知提婆達多自招惡行,而得此果報,然以欲愛心未盡,故而悲泣不能自已。怨歎提婆達多出身王種,居於轉輪聖王位,以其聰明利根,此生應當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而得證果,所作已辦,更不受胎,於無余涅槃果而般涅槃,而今竟身陷地獄。
佛乃為阿難說提婆達多未來生處:提婆達多於往昔世尊本行菩薩時,世世生生常為怨隙,今以過去怨雠,故於如來所起殺害心,以致有此惡果。然而提婆達多兜於命終之時,為地火所燒,剎那間便發忏悔心,於如來所,正欲稱南無佛,然卻不究竟,方得稱“南無”二字,便入地獄。彈批頃之善意,其福德難以為喻;更何況提婆達多博古明今,多所誦習,總持諸法,所聞不忘。以此剎那的喜悅心,向於如來,在地獄中,經歷一賢劫,當生四天王上;復輾轉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復墮三惡道,往來天人中,最後受身,剃除須發,著三法衣,以信堅固出家學道。提婆達多於最後命終之時,起行悅心,稱“南無”的緣故,後成辟支佛,號即為南無。
大目犍連聽佛說提婆達多未來將出惡道,成辟支佛,乃自告奮勇,欲往阿鼻獄中,為提婆達多說此事。於其獄中見提婆達多身受極苦,聞目連傳達佛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切切企盼目連敷陳佛陀言教,目連遂轉告佛陀悲愍拔苦,以及為之受記的種種事。提婆達多聽罷,歡喜踴躍,深深感念佛陀的慈悲,濟度無量,愚惑兼化,善心因此而生,對佛之言教深信不疑,心意專正,地獄之苦也甘之如饴,無足論矣。
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常相怨隙,此生又事事害佛,執迷不悔,以致墮阿鼻獄中受大極苦。但以臨終前一念善心向佛,又復歸依,佛陀因此為提婆達多授記,將來轉生人天,六十劫後成辟支佛。到了法華會上,佛陀為了證明人人皆有佛性,提起了與提婆達多過去的一段因緣: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在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時有仙人來白王言: “我有在乘,名《妙法蓮華經》,若不違我,當我宣說!”
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采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即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提婆達多因過去這段善根因緣,當來之世必定成佛。故而佛陀再度為他授記:
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世界名天道。提婆達多不但未來成佛,而且未來世中度眾無數:
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恆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提婆達多是惡人成佛的范例。由此事證,雖然是極惡之人,即使墮於三途,只要有一念之善,至誠歸依三寶,即可藉由不思議佛力法力,而得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