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經咒頌念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五章(198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請看第六講,題目是: 【諸佛勸信流通。】 後面這兩講是本經的流通分,在此地也不必多介紹了。一切經都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但是這三個段落的分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定的。蕅益大師的分法與古大德的分法不相同,他將《阿彌陀經》「六方佛」這一段就判入本經的流通分。經文從「捨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一直到「及諸佛所說」這一段,這就是流通分裡面的「勸信流通」。流通分也是分信、願、行這三段。 【此經以實相為體。】 這個前面跟諸位略略解釋過了。 【是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 本師釋迦牟尼佛慈悲到了極處,所以無問自說。一切經都有啟請的人,這部經沒有人啟請,釋迦牟尼佛看到眾生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如果照蕅益大師的說法,那就是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所以佛不必要別人啟請,趕緊把這個當生成佛的法門為我們說出來。這樣深的經,諸位要曉得,這是即身成佛之經。密宗講即身成佛,還有議論,還有人說話。本經雖然沒有標榜「即身成佛」,但是它是名符其實的即身成佛,而且成的是圓教無上的佛果,可見這部經當然有它的深度。 【誰能擔任流通的責任?】 「流」是流傳萬古,「通」是通達十方。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一切諸佛都說這部經是難信之法,因此流通這個經典只有佛。 【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堪共流通。】 這個意思就是說,只有佛才有資格來流通這部經典。蕅益大師這個說法,可以說在他一生的著述與講解許多的經論中,沒有這個說法,唯獨對《彌陀經》,這也是他贊歎備至了。 【此經無上圓頓法門,唯诠佛之境界,故曰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這裡面所講的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彌陀經》如是,《無量壽經》亦如是。 經裡面講的「不可思議」,簡單的說有五個意思,這也是具體給我們說出來。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就是你的煩惱、習氣,我們通常講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你一品都沒有斷,可以往生,往生之後就可以不退,就可以成佛,這是不可思議。 【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 這個不可思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修行都有階段、層次,好像念書一樣,從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一直念上去,是逐漸慢慢提升的。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一生到西方極世界統統都得到了,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它是橫具四土。第三是講修行的方法: 【三、但持名號,不假禅觀諸方便。】 這個方法太容易了,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除這個方法之外,其他什麼方法都不用,單單念這一句佛號就保證你成就。往往有一些人不相信,哪有這麼容易?他要搞許多的法門來修,修到最後還去不了。那個老實人自認為不行,智慧不行,福德也不行,沒有一樣能比得上人,就老實念阿彌陀佛,最後人家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反而他成功了。正是中國古人所講的,聰明人很糟糕,「聰明反被聰明誤」,被聰明給耽誤了,這是世智辯聰,是佛法不取的,一定要老實,老實非常可貴。 第四,時間短: 【一七為期】 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不需要,這個事情七天就能成功,這實在是任何一個法門都沒有法子相比。七天成功真有嗎?有。你們看《往生傳》、《淨土聖賢錄》,就真的有不少念七天成功的,還有不到七天,念三天就成功了,像宋朝瑩珂法師念三天成功。這個法師惡習氣很重,所以出家之後犯戒,造的罪業很深,但是他有一個好處,相信因果報應,想想自己的行持,將來必墮地獄,所以非常害怕,就問他的同參道友,有沒有辦法能夠救?同參道友就勸他念佛,拿了本《往生傳》給他看,看了之後很受感動,於是他就把寮房的門關起來念了三天三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念,十年之後我再來接引你。他就告訴阿彌陀佛:我的習氣很重,禁不起誘惑,外頭一誘惑,我又要犯戒,又要造罪業。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我不要了。阿彌陀佛就告訴他:這樣也好,三天以後我來接引你。他很開心,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三天之後我要往生了」。寺院裡面的人都不相信,「你這個惡人,三天以後你能往生?反正三天時間很短,看到第三天你往不往生」。到了第三天,他要求寺裡面的大眾在做早課的時候,這一天早課不照平常的做,這一天早課念《彌陀經》、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大家當然也歡喜,看看到底你是真的走,還是假的走。結果《彌陀經》念完了,佛號大概念了還不到十聲,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我已經看到了,我跟他走了」,他就往生了。你看,多自在,三天成功,是一個破戒的比丘,三天成功。 這就說明他是真的想去,我們為什麼念七天、七個七天都走不了?不想去,是假的,虛情假意,不是真心。像瑩珂法師是真心的,十年壽命不要了,真心,阿彌陀佛會來。我們是假心假意,不是真的,佛也曉得不是真的,來干什麼!來了的時候又說,「阿彌陀佛,我現在事情還沒了,我不能去」,阿彌陀佛不找這個麻煩。所以這是時間短。第五種不可思議: 【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念一句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一尊佛都沒有漏掉,這是不可思議,為什麼?一切諸佛沒有不護念念阿彌陀佛的人。你念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加持你、都保佑你,你念別的佛,不一定有其他的佛來加持你,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加持你,這是不可思議。下面說: 【自他不可思議: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把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哪一尊佛?阿彌陀佛。所以念阿彌陀佛的人,可以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功德。下面經上說: 【「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則諸佛釋迦,皆以阿彌陀佛為自也。】 可以說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底下一段說: 【六方恆沙諸佛,贊經勸信,略舉名號表修因證果之事,不可思議也。】 《彌陀經》上六方佛的佛名,自古以來這些大德們的注解可以說都非常的簡單,只是把佛的名號略微介紹一下。這個地方的這一段,是我在香港倓老法師辦的佛教圖書館,有一年他們請我講《彌陀經要解》,講到這一段忽然看到這裡面的意思,就把它講下來。講下來之後,大家聽了很滿意,聽了也很希奇,沒聽過這個講法,就要我把它寫出來。所以講完之後第二天才把它概略的寫出來,寫出來的樣子就在此地,也可以說彌補古德《彌陀經》注解之不足。這一段也可以說是感應道交。完全從表法上看,六方佛的名號的確是含有無量義,而且非常重要,它所代表的就是我們念佛人從初發心到成佛整個的一個階段、一個修學的歷程,非常的重要。 【東方略舉五佛名,表法門修學根本。】 東方第一尊佛: 【阿閦鞞佛:不動覺。】 『阿閦鞞佛』這一句名號完全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不動覺」。「阿」翻作「無」,「無」就是「不」,「閦鞞」翻作「動」,「佛」翻作「覺」,「不動覺」。不僅念佛法門要懂得這個原理,要以這個為基礎,修學任何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 【不為八風所動】 『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是講世間法,不為世間法所動。 【不為他法門所動】 『法門』是講佛法,譬如你遇到禅宗,遇到密宗,遇到其他的宗派,遇到其他的法門,我老實念我的阿彌陀佛,絕對不被其他法門所動搖。 【如華嚴善財五十三參,參參戀德禮辭,不為所動。】 善財童子出去參學,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的法門統統不一樣,他去訪問、拜訪。拜訪是什麼?是修自己的念佛法門,修自己的一心不亂,就是我什麼都看,什麼都聽,什麼都接觸,試驗我有沒有到一心不亂。如果見了、聽了,心亂了,這個功夫不到家。換句話說,這五十三參是天天在考驗,勘驗自己是不是真的一心不亂,是不是真的能在境界上不動心,所以一心不亂是這樣修成功的,不是找一個清淨環境在裡面修,那個縱然到一心都不算,一定要在五欲六塵裡面去轉一轉,看你到底是真不動還是假不動,五十三參是這個意思,這才叫真正不動心,真正得一心不亂了,福慧圓滿,是這樣的一個修法。這是舉五十三參做個例子。 【成就自他功德莊嚴,是此法門修學之大本也。】 也就是我們選擇這個法門之後,決定不動心,世出世間法裡面,我們都能夠如如不動,一句彌陀念到底。這個法門方便,為什麼?不管什麼環境,它不干擾你,不像其他法門,我們受環境干擾,心不清淨就不能修了,這個法門不受任何境界干擾。譬如進熱鬧場合我心裡念阿彌陀佛,清淨我也念阿彌陀佛,可以不受環境的干擾,這是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不像其他的法門要選擇環境,所以這個法門是佛普度一切眾生成佛的妙法,不需要選擇環境,任何環境統統可以修學,學「不動」,不被環境所動。第二尊佛: 【須彌相佛。】 這一尊佛代表報身。 【大須彌佛。】 代表法身。 【須彌光佛。】 代表應化身。這三尊佛的德號當中都用『須彌』,「須彌」就代表法身本體,所以這三尊佛代表一體三身。換句話說,我們學佛的人就是想求證三身,這就是如來果德,這是我們想求的,是我們所求、所修、所證的,這是說我們自己要圓悟,我們的目標在此地。往生淨土也是要求圓證三身,這跟後面最後三尊佛號恰恰相應,這個名號擺在這兒非常的有意思,諸位仔細看的時候,的確就像《華嚴經》的表法沒有兩樣。第五尊佛是代表修法: 【妙音:修學法本。】 就是修學方法的根本:妙音。妙音是什麼? 【即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是妙音,所以妙音就是佛號,用這個妙音從初發心到成佛,就這個妙音。所以「妙音佛」代表方法,「定慧等持」,就在這一句佛號決定成就。「東方」,是告訴我們基本的方法與原理原則,我們要知道。 【南方有五尊佛,代表修慧。】 有很多人以為念佛,充其量他有一心,有一點定,大概慧就沒有了,這個看法錯了,這個法門福慧雙修。第一尊佛: 【日月燈佛,表性具圓滿般若智慧,圓融無礙,無不照,是所求也。】 太陽照白天,月亮照晚上,日月照不到的,燈照到,所以用『日月燈』,那就無所不照,代表『般若智慧』,這是我們所求的。第二尊佛: 【名聞光佛,表修慧小成,必有名聞。名聞如暗影,智光照即滅。喻必捨名聞利養,無妨道業增進也。】 『修慧小成』,就是你在修行的時候小有成就,『必有名聞』,現在的話講,已經有了知名度。故意制造知名度是錯誤的,那是貪心、傲慢心,那裡頭就有煩惱,那不清淨,不是佛法。名氣往外面宣揚是自然的,不是故意制造的。但是要曉得,『名聞如暗影』,一個人往往出了名,大家對你一恭維、一贊歎,自己也不曉得多高多大了,往往一生的前途從這裡毀掉了。我第一次見李炳南老居士,他告訴我兩句話,「不要毀謗人」,這個我懂,第二句話說「不要贊歎人」,我就不懂了。為什麼不贊歎人?我也不敢問他,想了一個星期還是不懂,就去請教他:為什麼不贊歎人?他說:贊歎人比毀謗人的過失還要厲害,這個人沒有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一贊歎,他就滿足,他以後永遠不會再進步,為什麼?他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以後不但不進步,往後退步,會變得貢高我慢,所以不能贊歎。什麼人可以贊歎?你罵他,他不生氣,贊歎他,也不歡喜,他如如不動,這種人可以贊歎,他不接受,根本不受你影響,到這個時候才可以贊歎,可見得不是個容易事情。這就說明名利現前的時候是最危險的關頭,是最容易墮落的時候,一定要有智慧光明,『智光照即滅』。這是比喻一定要捨名聞利養,才於道業沒有妨礙,否則的話,一沾上名聞利養,一個人的前途從這裡斷送掉,他的智慧沒有了,煩惱起現行,不但不能弘揚正法,往往障礙正法的弘揚,甚至障礙別人修行,在這裡面起嫉妒、障礙、煩惱,這是必定會墮三途的,所以這是特別要注意到的一個階段。 【大焰肩佛,表初具二智(權實二智),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自他二利也。】 第四尊: 【須彌燈佛,表修慧自轉識成智,復助他也。】 自己轉識成智,又可以幫助別人,這都是在初期弘法,所以他代表的是智慧剛剛開,初期弘法的階段要特別謹慎,要特別的小心。 【自行化他,破迷開悟。】 這就是轉八識成四智。古德教給我們,所謂「聽教要在消歸自性,修行要在轉識成智」。六、七是因地轉,五、八是果上轉,可見得功夫是要用在因地上,也就是轉第六識跟轉第七識。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換句話說,這就是要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把我們的分別、執著放下。沒有分別心就是「妙觀察智」,沒有一切執著就是「平等性智」,只要這兩個轉了,五、八自然就轉,那是果上轉的。 【照破自他三惑】 『三惑』就是惑、業、苦,或者說之為塵沙、見思、無明,都可以。 【須彌表一體不二】 末後這一尊佛: 【無量精進佛】 最後一尊都是代表修行方法,慧要怎麼修?慧要精進。 【大乘善根唯一精進,成就大慧。】 用『精進』這個方法來修,可見得佛的名號實在講代表的是法門。 【西方略出七佛名,表修福。】 西方舉了七尊佛,七代表圓滿,十也代表圓滿,這七尊是代表修福,這個意思就是說修福非常重要。 【無量壽佛,表福壽。】 壽命長,這是福壽。 【無量相佛,表富貴。】 富貴人的相貌一定很好,不會說富貴人的相貌很丑陋,沒有這個道理的,他有富貴之相。 【無量幢佛,表高顯。】 他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顯赫的聲名。 【大光佛,表大智。】 代表智慧大。 【大明佛,表智用。】 智慧的運用巧妙,就是權智運用得巧妙。 【寶相佛,表尊勝。】 被人尊重,這是形相的殊勝。 這六尊是說明福德莊嚴: 【無福不能度生,成佛百劫修福。】 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修福報,為什麼?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福報非常的重要。末法時期佛法衰,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佛弟子的福報不如外道,外道的福報比佛弟子的福報大,相貌也比佛弟子的相貌好,所以末法時期佛法衰。我們看看現前的環境,跟佛經講的,確實不錯,真的比不上外道。 最後一尊就是修福的方法,福從哪裡修? 【淨光佛:表修福法本,必須三業清淨光明,成滿大福。】 他代表修福的方法。修福的方法必須「三業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心地光明,你的福報就現前,福是這樣修的。「三業清淨,心地光明」,最後一尊佛都是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 【北方略出五佛,表化他(福慧具足,以度生為事業)。】 北方有五尊佛,代表化他。諸位要曉得,這是有慧有福了,再出來教化眾生,這不是初學的。福慧具足,以度生為事業,這個時候才真正修菩薩道。自己福慧都有了,完全是為利益眾生,慧為眾生,福也是為眾生,福報絕對不是自己享受的。我們不要看古來的祖師大德,近代的像印光老和尚、虛雲老和尚,這是近代真實的大德,他的福報很大,信徒供養非常多,他全部都做弘法利生的事業,自己確實沒有享受過。吃的跟常住一樣,穿的,一件衣服穿幾十年。你看虛雲老和尚的衣服,東一塊補,西一塊補,他那些做大官、發大財的信徒多得很,都不能給他做一件衣服嗎?他不要。給他的錢全部拿去布施,這是我們的好榜樣。印光大師亦復如是,所有一切供養,他辦了一個弘化社印經書,弘化社的經書在當時也是流通到全國,那都是印光大師的功德。他每一分錢都不亂用、不享受,都拿去做這個好事,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第一尊佛: 【焰肩佛:福慧具足後,即以權實二智,荷擔如來家業,利益眾生。】 他代表這個意義。第二尊佛: 【最勝音佛:表以音聲作佛事,演說此經,勸教念佛,最勝音也。】 最勝的音就是念佛的音聲,最勝的音就是讀誦講說《彌陀經》的音聲,一切音聲裡面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表這個意思。 【難沮佛:表弘護正法,勇猛精進,不畏魔外一切障難。】 『沮』是沮壞。一切魔王、外道想障礙,障礙不了,『勇猛精進』。 【日生佛:表教學相長,自他慧日麗天,正法久住福利人天。】 『日』是光明之相。最後一尊佛都是代表修行方法: 【網明佛:表度生弘願方法,以無量法門(如網目)救度眾生。】 「網目」,就像無量法門一樣。「救度眾生」,導歸極樂。 【下方略出六佛名,表教化大行,普度眾生。】 度眾生的三個階段,這是最後一個階段。前面是初學,南方代表的,北方代表中層的階段,「下方」代表上層的階段,差不多是祖師大德的地位,這不是普通的法師,這是真正的高僧大德逐漸培養成功了。所以這個地方用六尊佛來代表,六是代表六度,大乘才修六度法門,表這個意思。第一尊佛: 【師子佛:喻佛說法,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無二。】 這就像祖師大德說法,真的跟佛沒有什麼差別。 【名聞佛:名稱普聞於十方,表為天人眼目,如觀音、普賢、佛門祖師。】 這顯示他的地位,他有這麼高的德望,確實能夠弘化一方,影響長遠。像中國歷代的祖師大德一樣,不但當時的影響力很大,一直到今天,我們還都受他的影響。 【名光佛:表大智隨演,法音遠聞,能令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隨時隨處隨順一切眾生的根機演說妙法。 【達磨佛:表大法師承自佛,堪為眾生軌范(即佛門之四依法)。】 他所說的法是有師承的,決定不違背佛的經論。所以「四依法」非常重要,佛入滅之前告訴我們這四條,佛不在世了,如果我們遵守這四條,決定不會迷失方向,跟佛在世沒有兩樣。 【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不管他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他所說的,經典上沒有依據,我們可以不接受,我們可以不相信。但是諸位要曉得,現在還有偽造的經典,哪是真的經典,哪是偽造的經典,這要辨別清楚。辨別的方法,我勸諸位要看古時候的大藏經,為什麼?現在的大藏經有很多有問題的書都擺進去,不太可靠。你看古本的大藏經,從前入藏不容易,絕對不是任何人寫個著作就可以放在藏經裡,不可能的事情。它要經過當代高僧大德的審查,然後由皇帝的聖旨頒布這個可以入藏,才能夠編進去。絕對不是像現在印大藏經,我喜歡這個書,編到裡面去,這是不可以的。所以古時候經典編纂的態度非常嚴謹,可以給我們做一個標准。 第二,『依義不依語』,「義」是意思,言語文字沒有什麼關系,只要他說的意思對了,這就免除一切的爭論。譬如翻譯,一樣東西兩個人翻譯一定是兩個樣子,翻出來的字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意思一定是一樣的。既是翻譯的東西,翻譯的詞句不相同沒有關系,意思不錯就行了。像《無量壽經》,現在藏經裡面所保留的有五種不同的翻譯本,這五種譯本不一樣,意思不錯就行了,因為譯本很多,所以才有會集的必要。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前面兩條是學佛基本的態度,後面兩條是教給我們選擇,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裡面的確有了義、有不了義。什麼叫「了義」?能叫你這一生成佛,這是了義。能叫你這一生證阿羅漢、成菩薩,那還不是了義,為什麼?沒成佛。如果叫你來生還可以得個人身,或者來生生天堂,這當然就更不是了義。所以你要懂得選擇,選擇究竟了義。這就很明顯,究竟了義是什麼?就是《阿彌陀經》。《華嚴》、《法華》也不是究竟了義,《華嚴》稱究竟了義,最後還是求生西方淨土,如果不求生西方淨土,《華嚴》就不算究竟了義。《法華經》也不例外,你去看「藥王菩薩本事品」,佛明文教給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了義;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不是了義。 第四,『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是感情,學佛的人一定要理智,不要輕易動感情,感情的選擇往往會錯誤。譬如有些人看到這個師父的相貌很端莊,很喜歡他,就跟他學了,這就完了,你是情感跟他學,不是理性的,佛教誡我們要理智不要動感情。 【窺基法師作通贊疏,為末世作示范。】 窺基是玄奘法師最得意的學生,是玄奘法師的傳人,他給《阿彌陀經》作了一個注解叫《通贊疏》。現在有些人毀謗佛法,胡造謠言,說淨土法門是假的不是真實的,阿彌陀佛是太陽神,我都聽過這些話,這簡直胡說八道,這個罪過不得了。大概玄奘法師那時候就曉得末法時期有人懷疑淨土,這個經典一被懷疑,多少人這一生不能得度,這個問題嚴重。所以玄奘大師從印度帶來原本的《阿彌陀經》,證明《阿彌陀經》不是假的,確實有梵文,是釋迦牟尼佛當年所說的。帶回來之後,他老人家自己也把這部經翻譯成中文,這個翻譯的本子我們現在收在《淨土五經讀本》裡面,很少有單行本流通。玄奘大師到印度去的動機就是懷疑古人翻譯恐怕有錯誤,他跑到印度去,在印度住了十七年,回來之後,對古大德所翻的經論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句話不敢說,換句話說,統統承認了,所翻譯的沒錯。 他的徒弟給《阿彌陀經》作注解,如果拿我們現在人來說,我師父翻的《阿彌陀經》,我要注注解一定要用我師父的本子,如果我不用師父的本子還用鸠摩羅什的本子,我怎麼對得起師父?現在的人一定是這樣的。窺基大師給《彌陀經》作注解,用的本子是鸠摩羅什大師的,沒有用他師父的,他師父也不會說:我這個徒弟背師叛道,我譯的東西難道比鸠摩羅什大師差嗎?你不流通我的,還流通他的。玄奘大師不怪他,他也沒有覺得對不起老師,這是真正了不起,這就是依法不依人。 玄奘大師雖然翻得很好,鸠摩羅什翻得也不錯,鸠摩羅什的譯本已經流通到全國,自己就不必再多事,所翻譯的就提供給講經法師做參考,不再流通了。這個肚量不得了,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這師徒兩個人都是聖人,都是了不起的人,這是給我們做好模范,證明羅什大師這部經翻得不錯。窺基是法相宗的開山祖師,在《彌陀經》注解裡面贊歎這個法門「圓頓至極」,他用這個話來贊歎。法相、唯識宗也承認這個法門是圓教、頓教。這個書我們過去也印過,給大家做證明,證明《彌陀經》的真實,玄奘、窺基這樣的推崇。第五尊: 【法幢佛:表為眾生作擇法眼,建法幢,立宗旨,大行教化,福度眾生。】 這就是為眾生選擇法門,怎麼選擇?當然要看眾生的根機與緣分,所以佛說許許多多的法門。在中國有十個宗,每個宗裡面還有分派,這都是為一切眾生選擇法門而建立的。第六尊: 【持法佛:表自他依教修行實證,佛法始終重實踐故。】 『持』就是受持,一定要受持如來的大法。『佛法始終重實踐故』,不是講空話,要認真的修行,說得天花亂墜也沒用處,必須要做到。 【上方略出十佛名,表覺行圓滿,一生成佛。】 『十』是代表圓滿。第一尊: 【梵音佛】 『梵音』是清淨音。 【表捨四相四見,說法清淨,無有染著。】 心真正清淨了。《金剛經》上講的『四相四見』,經上說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釋迦牟尼佛不承認這是菩薩,菩薩決定沒有「四相四見」,所以離四相四見才真正清淨。 【宿王佛】 『宿』是星宿,星宿裡面最大的叫「宿王」。我們不依現在天文學的看法,我們肉眼往天空一看,天上星星最大的是月亮,晚上一看,月亮最大,月亮是眾星之王,咱們這樣說就行了。佛法裡頭是取表法的意思,它不論實際的狀況。 【表大乘菩薩道法,無上道之徑路也。】 大乘比小乘高,比小乘快速。『徑』就是小路,就是近路。這是講你修學佛法最好學大乘,大乘比小乘來得快速。第三尊: 【香上佛:表禅宗六祖傳香忏悔章所示行法,徑中徑也。】 『香上佛』代表禅宗,怎麼曉得香上是禅宗?《六祖壇經》第五章「傳香忏悔」,這一章裡面所示的行法就有這個意思。它是『徑中徑』,換句話說,比大乘還殊勝,大乘是徑路,這個是徑路當中的徑路,所以禅在中國非常的風行。第四尊佛: 【香光佛:表淨宗念佛法門,楞嚴謂香光莊嚴,徑中徑又徑也。】 『香光』代表淨土宗,就是念佛法門,《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講的「香光莊嚴」,代表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徑中徑又徑』,比禅宗還穩當、還快速、還可靠,超過禅,所以這個法門是最徑、最穩當的一個法門。第五尊佛: 【大焰肩佛:表以最上法與人,一生成佛,是以淨宗祖師,尊稱大師也。】 前面列舉大乘、禅宗、淨土宗,這可以說是大乘佛法裡最重要的三個宗派,也就是三個修學的方式。『大焰肩,表以最上法與人』,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要介紹最好、最殊勝的最上之法。『一生成佛』,這是最上法。諸位比較比較,徑中徑又徑才是最上法,也就是淨土宗。諸位要知道,「大師」是對佛的稱呼。在古時候一般法師都不稱大師,大師是對佛的稱呼,但是淨土宗的祖師被人尊稱為大師,為什麼?你要遇到佛,那你的緣太殊勝,你這一生蒙佛的教化,你一定會成佛。淨土宗用淨土法門來度化眾生,這個人只要接受了,具足信願行,他這一生一定往生不退成佛,就跟佛來教化沒有兩樣,所以淨土宗的法師稱為大師。其他任何一個宗派,修行得再好,也不過是菩薩地位,不能一生成佛。雖然是菩薩,菩薩還有隔陰之迷,還有退轉,沒有辦法跟淨土相比。所以淨土宗的祖師被尊稱為大師,這是佛門裡的一個常識,我們也要知道的。第六尊: 【雜色寶華嚴身佛:表一生圓滿,唯華嚴詳之,尤證實念佛法門為究竟旨歸也,應深思之,師法善財可矣。】 『一生圓滿』,在一切經裡面只有《華嚴經》,《華嚴經》講一生成佛。《華嚴》為什麼一生圓滿?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圓滿,如果沒有這一著,《華嚴》不能圓滿,這是我們要多想一想。所以我跟諸位說明,我對淨土深信不疑是因為講十七年《華嚴經》的關系,我是從《華嚴經》上開悟,悟的什麼?悟「淨土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這是十七年讀《華嚴》、講《華嚴》所得到的心得,所以一點懷疑都沒有,自己的確有非常的信心決定往生,沒有一絲毫懷疑。所以這個身體在這個娑婆世界是最後一次的身體,最後身了,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會再到這個人間了。第七尊: 【娑羅樹王佛】 前面一尊代表《華嚴》,顯宗裡面的第一經,最殊勝的。『娑羅樹王佛』代表的是密宗。 【表圓證究竟堅固,為大法王,密淨不二也。】 可見得念佛法門把教、禅、密統統包括在其中,真的一樣都不漏。後面這三尊佛就是一體三身圓滿證得: 【寶華德佛:表圓滿報身。】 【見一切義佛:表千百億化身,五眼圓明,普應群機。】 【如須彌山佛,表清淨法身,為一切法之理體也。】 可見得末後是: 【圓證一體三身】 這跟東方後面的三尊佛,前後照應,前面叫你圓悟,後面就證得了。 【以上略出佛名號,含意甚深,密示念佛人,自初發心至圓滿菩提,一生成辦之歷程旨要;如華嚴五十三參,不可不知也。】 我們因為時間的關系,這一段不能詳細跟諸位講解,但是過去在大專講座裡面講的時間長,我們有詳細的錄音帶,諸位可以做個參考。 【佛度生,生受化,其間難易深淺,總在於緣。緣之所在,恩德弘深,種種教啟,能令歡喜信入,能令觸動宿種。】 『宿』是宿世,過去世的。 【能令魔障難遮,能令體性開發。】 『體性開發』就是禅家所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諸佛本從法身垂跡,固結緣種,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議也。】 這就是說:佛出現在世間不可思議,佛不出現在世間也不可思議。出現的時候是眾生得度的機緣成熟,他來幫助你一生成就;佛不出世的時候,這個時候有菩薩、羅漢、辟支佛來給這些眾生培植善根,培植到相當階段,佛就來度他成佛,所以出現與不出現都不可思議。這些菩薩、聲聞、緣覺在哪裡?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也許坐在你旁邊的就是,你不曉得。這些菩薩能化身在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你怎麼知道?這是事實。所以我們決定不可以輕慢一個人,不曉得他是哪個佛菩薩再來的,哪個佛菩薩應化的,他自己不說,我們怎麼曉得?這都是講「緣」,緣非常重要。 【彌陀是法界藏身,故一念一切念。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極樂是法界藏土,故一生即一切生。生極樂一土,即生一切諸佛國土也。】 這一段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所說的,非常重要,你才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真是不可思議。一切菩薩為什麼要求西方極樂世界?你把這幾句看懂,你就曉得了,他為什麼不到別的佛淨土?為什麼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是有他的道理。第五段: 【信願持經之利】 『利』是利益,我們受持修學得什麼樣的利益。第一條: 【勸信佛說】 勸勉我們一定要相信佛說的,佛絕不欺騙人。 【聞經受持,聞諸佛名。】 『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的名字,所以你念這一個就是念一切諸佛。 【為諸佛之所護念】 我們都想求佛菩薩保佑,怎樣求,佛菩薩才保佑你?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保佑你的,這個不可思議,這是得佛護念。 【皆得不退大菩提】 這是現前就不退轉,這個功德利益的確無比的殊勝。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你發的這個心是真心,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你,你想想看你的福報大不大?能夠有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你,那不是護法神,護法神比菩薩差遠了。我們這個世間做總統、做國王,別說世間了,天上的忉利天王、大梵天王也沒有一個菩薩保護他。你是一個凡夫,居然有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你,你是個什麼人?這是真正不可思議,這佛在經上講的,決定不是假的,所以你一切災難、魔障都遇不到。只要真心發願,諸佛護念,菩薩保護,一切護法善神沒有一個不擁護的。所以我們要相信: 【信世尊說,信諸佛說。】 第二條: 【此經獨顯】 【無上心要:能念之心性,第一義谛,本源理體。】 能念佛的心是真心,真心就是真如本性。所以有同修說,我們平常這樣散散漫漫念有沒有感應?散念沒有感應,念佛一定要真誠,發真誠之心念佛。那我不念佛,我對待別人要不要用真誠?還是要用真誠,一真一切真。諸位要記住,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我要用真誠心對他,為什麼?因為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不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他的事情。不能說他用虛偽的心對我,我也得用這個心對他,那好了,他要到三惡道,我也得跟他去,這不是愚癡嗎?你要說「我這樣用真心對待人,我不是吃虧上當了嗎?」這個話說得沒錯,你要不願意吃虧,不願意上當,那好了,你來生還是干六道輪回。 咱們這一生的壽命頂多一百年,我吃一百年的虧,上一百年的當,我來生再不上當,再不吃虧,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所以這個吃虧上當,我們甘心情願,絕不計較,我有我的目標,我要照佛的話去做,這樣子自己才能成就。不能說禮佛的時候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用另外一個心,那你念佛還是二心念,你有兩個心,這就不敬、就不誠、就不真。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用真誠心待人,其他的沒有一切計較,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求生西方。 【諸佛名字:即指所念阿彌陀佛。】 經上講『諸佛名字』,就是指阿彌陀佛。 【圓滿究竟萬德:智究竟證般若德,斷究竟證解脫德,心性究竟證法身德。三德圓滿,萬德畢具。】 『斷』是斷煩惱,煩惱習氣統統要放下,要捨掉,這是證解脫德。《彌陀經》雖然少,文字不多,它的精義、精華,實在講,一切大乘經都沒有辦法像它這樣包含得圓滿。《華嚴》、《法華》雖然圓滿,部頭太大,它這個這麼小,裡面所含攝的,《華嚴》、《法華》全在其中,沒有一項漏掉的,這真正是不思議的經典。第三條: 【大本雲: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得因緣聞此義。】 大本是《無量壽經》。你這一生有緣分聽到這個經典,是你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要是福德、因緣不成熟,你這一生沒有機會聽到這個經典,沒有機會遇到這個經典。所以這一次《淨土五經讀本》編出來,我們這一代人的福報的確遠超過過去那些時候的人,這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第四條: 【占察經雲: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聞十方佛名。】 『不得廣大深妙利益』,就是不能斷煩惱,不能了生死、出三界。 【一行三昧,即是念佛三昧,又名一相三昧。】 清朝干隆年間彭際清居士,這位居士也非常了不起,是虔誠的佛教徒,他也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對於淨土有很大的貢獻。他有一本小冊子叫《華嚴念佛三昧論》,現在收在《華嚴義海》裡面,彭際清居士作的。黃念祖老居士把這個《論》講了一遍,講得非常好,他把整個《華嚴經》的經義歸結到念阿彌陀佛的法門。念佛三昧,也叫做一相三昧。諸位要是念《六祖壇經》,「一行三昧,一相三昧」,禅門也非常的重視,但是它的功夫是用參究達到這個境界,淨土宗是用念佛的方法達到這個境界。 【專念阿彌陀佛,即是一心不亂。清淨廣大微妙心行,念佛標准本來如是。】 這個很重要,就是念佛一定要求「一心」,一定要求「一相」,到一心,這個統統都得到了,也就是說念佛人的心地一定要專一。第六條: 【佛度眾生,不簡怨親,恆無疲倦。苟聞佛名,佛必護念,不論有心無心,信與不信,皆成緣種。】 都跟佛結了緣,都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下成佛的種子。 【佛慈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是難信之法。】 所以我們在平常,總要以善巧方便幫助人種一點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怎麼種法?他見到阿彌陀佛的像,聽到阿彌陀佛的名,「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不管他信還是不信,我們應當這樣做法。最近我們台北市計程車司機的同修們很發心,印了許多阿彌陀佛的貼紙,車上都貼了,走到哪個地方,人家一看,念一句阿彌陀佛,種子就種下去了,這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而且這個貼紙還送到全世界許多的國家地區,我們都看到。外國的環境不能讓你隨便貼東西,牆壁上都不可以貼東西,那是犯法的。台灣到處可以貼,電線桿上都可以貼,這是台灣的特色,其他的國家地區決定不許可的。但是你貼在自家門口,貼在自己車上,這個沒有人干涉,所以在外國,他們都貼在汽車上,他們的汽車前後都貼,他們家裡門口也貼一張,所以我們到外面去找人很好找,一看到那裡貼阿彌陀佛,就曉得這是我們同修家裡。這個方法度很多人,這都是善巧方便,要給一切眾生種這個種子。第七條: 【聞經受持,不僅諸佛護念,人人皆得圓證三不退,念念趣向佛果妙覺也。】 『佛果妙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在表解裡列得很清楚。第八條: 【聞名功德,如此超勝,世尊及十方諸佛,同所宣說,可不信乎。】 這句話很重要,不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為我們世界眾生宣揚,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弘揚,沒有一尊佛不勸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可見這個法門之殊勝。我們再看第七講,題目是: 【勸願勸行流通】 流通分裡面也是勸信、勸願、勸行,也是三資糧具足。經文從「捨利弗,若有人已發願,當發願」,一直到「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這個經文就圓滿了。第一條: 【勸願往生: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不退菩提。】 『已發願』的已經往生,『今發願』的現在往生,『當發願』的將來必定往生。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 這是勸我們。第二條: 【信願往生,正顯所發之願無虛。】 你的願一定會圓滿,會達到。第三條: 【本經三勸發願】 本經不長,但是佛在本經勸我們發願一共有三次。第一次: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這都是《阿彌陀經》的經文。第二次: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第三次: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佛在這部經上三次勸我們發願。 【釋迦悲心特切,不憚重煩,再三勸谕,若不發願求生淨土,則辜負佛恩甚矣。】 佛是這樣苦口婆心的勸我們,我們如果不肯相信、不肯發願,那你是辜負了釋迦牟尼佛。這個法門難信,實在是難信。我給諸位同修講一個故事,香港的暢懷法師是我的老朋友,他是學天台的,他住在天台精捨,天台精捨裡面供養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兩面是阿難、迦葉,他不念阿彌陀佛,他都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這個念法,他不求生西方淨土,一直到看到一位老居士往生,他相信了。這位老居士姓歐陽,名字我忘了,前幾年往生的,往生的日期,他告訴我是十一月二十二,哪一年我記不清楚了。這位歐陽老居士常常到圖書館借藏經看,最後一次借藏經的時候,他就跟暢懷法師講,說他十一月二十二要走了,這個藏經不送來了,請你派個人到我家裡去把經書拿回來。暢懷法師就記在記事牌上,心裡覺得奇怪,「他要走了?往生,看那個樣子又不像,看不出來,不管他了,到那一天再派人去」。他說這個話大概是月初,暢懷法師跟我講,大概是三個星期的樣子,三個星期以前他告訴他這個話。 到了這一天,就是十一月二十二,圖書館派人到他家裡去拿藏經,這位老先生還在桌子旁看經,就問這個圖書館的人,他說:你來干什麼的?他說:老先生,你不是叫我今天來拿藏經?他說:是的,沒錯,我沒有叫你現在來拿,現在我還在看;還跟那個人開玩笑。年輕人當然也不好意思跟八十多歲的老人計較,就回去了。到第二天再去的時候,家裡人告訴他,老居士往生了。「這很好,什麼時候往生的?」就你走了以後兩個小時。「怎麼往生的?」看經往生的。往生的姿勢還很奇怪,他不是盤腿坐的,是一個腳跷上來,抱著膝蓋往生的。暢懷法師看到這個,回去之後,在天台精捨的佛堂裡,找了一張紙畫的西方三聖用透明膠帶貼上。我說:「你干什麼?」他說:臨時抱佛腳,現在我知道了。這個老居士度了他,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這個相,他不相信。抱著膝蓋看著書,那樣逍遙自在就走了,真是了不起。在家居士,八十多歲,預知時至,三個星期之前告訴他,走的時候還跟人開玩笑,真正是了不起,這是往生西方淨土。所以他現在老實念佛了,真正相信。 洛杉矶印海法師,有很多人認識,從前做過此地慧日講堂住持,現在住在洛杉矶。我在洛杉矶講《無量壽經》、講「無量壽經大意」,他聽了之後很歡喜,當場跟大家宣布,「我從今天起修淨土法門,我要弘揚淨土法門」,聽眾高興得不得了,請他講《無量壽經》,我就把這些資料、注解統統送給他,現在在那邊講《無量壽經》,真是難得,非常難得。這是要曉得佛祖的苦口婆心,不要辜負了。第四條: 【願依四弘】 我們發願求生淨土,決定不是小乘,決定不是自利,因為西方是大乘法,小乘人不能往生,決定是菩薩大願,所以發願往生要依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這兩願我們在娑婆世界不能完成,所以我們暫時離開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去學本事、去學法門、去成佛道,回來才能度眾生。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兩願唯有在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辦得到,為什麼?西方世界壽命長,有時間學,我們這裡壽命短,學什麼都學不成,一定要無量壽才能學成。西方極樂世界老師好,都是諸佛菩薩,決定沒有凡夫。師資好、壽命長、環境好,一切生活不用憂慮,到那個地方就是去用功的,就是去學習的,學成之後,十方世界度化眾生。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是依四弘誓願發的大願。 【故得不退轉於大菩提】 第五條: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何俟娑婆報盡,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也。】 『妙因妙果不離一心』,這個意思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發揮得非常透徹,如果我們不容易體會,你就再看圓瑛法師、寶靜法師的講義,那是說得很詳細明白。所以你真心一發,現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雖然現在還沒去,但是知道你決定去,決定去得成。換句話說,這時候這個願一發,就已經是轉業力成願力了,就是乘願再來。譬如李炳老,他老人家在七十多歲的時候給我們說他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想多住幾年也不障礙。我們就希望他多住幾年,所以我們幾個同學商量,請他講《華嚴經》,大經,他不講完總不好意思走,希望用這部經拖他多住幾年,目的在此地。他說他生死自在,這樣子是不是叫他多住了幾十年?這就是乘願再來。你的願力超過你的業力,現在這個身就是乘願再來的,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不一定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來才是乘願再來,就這個身,我們就可以轉變,就看你的願力強,還是你的業力強,願力強過業力,現在就是乘願再來,你現在的確就生死自在。所以蕅益大師這幾句話講得很對,現在就不是娑婆界內之人了。 【極圓極頓,難思難議,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真的有大智慧的人相信,這個話說的是事實。第六條: 【諸佛共贊釋迦,濁世證果度生。】 這裡面也有非常殊勝的意義,請看表解: 【能為甚難希有】 這是說明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環境裡面能夠成佛。 【得證無上正等正覺】 不但自己能成佛,而且能夠說一生成佛的法門。 【為眾說此難信之法】 為濁世眾生說漸法容易,大家肯相信,容易接受,說頓超的方法就比較難,一般人不太容易相信。 【余頓法猶易,淨土橫超頓法尤難。】 說其他的頓法還比較容易,譬如講大乘、講禅宗,這個還比較容易。最難相信的就是念佛法門。 【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 『妙觀』是說《十六觀經》,依照《十六觀經》修行不容易。 【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往生不退,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也。】 諸位要曉得,持名念佛也是出在《觀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佛經》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理論、方法、境界、因果,從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第十三、十四、十五觀是觀像念佛,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所以執持名號也是《觀經》裡面所包含的。這個方法列在最後,諸位要曉得,愈是最後愈殊勝,像唱戲一樣,最好的戲是壓軸戲。持名念佛是《觀經》裡面的壓軸戲,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所以不要看到它列在末後,大概不太重要,那你就錯了。你看《楞嚴經》二十五圓通,觀音菩薩放在最後,耳根圓通最殊勝,擺在最後是最殊勝,《觀經》當然也不例外,持名擺在最後,持名一定是第一殊勝。第七條: 【依持名法門釋五濁惡世】 【劫濁: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 這是我們真正要清楚的,我們現在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是帶業往生,決定沒有辦法出離三界,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明了,一定要相信。 【見濁:五利使增盛,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見濁』就是我們的見解錯誤。「五利使(見惑)」簡單說一說: 【身見:不悟四大假合,虛幻無常。】 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很重,我見很深,這個問題嚴重,這個見要不破,小乘初果須陀洹都得不到,大乘不得其門而入。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八十八品見惑統統斷盡,這才證得初信位,換句話說,我們連初信都沒有達到,在初信以外。 【邊見:不悟見解既偏,失乎中道。】 『邊見』就是偏見,我們都是偏見。 【見取見:非果計果,不悟有漏界中,終非究竟。】 【戒取見:非因計因,不悟蒸沙作飯,塵劫難成。】 這兩種見解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修因上的成見,這都是錯誤的。 【邪見:撥無因果,贻誤眾生,墮入深坑。】 不相信因果報應,這是最大的邪見。 【煩惱濁:五鈍使增盛,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無取無捨),必不能度。】 『即』,當作「就是」講。要不是凡心就是佛心之行,我們也沒辦法得度。「五鈍使(思惑)」也簡單說一說: 【貪: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要真正看得破、要真正放得下才行,於世間法、於佛法不能有一點貪心,為什麼?這些東西當然都是往生的大障礙,必須要捨,盡量去捨,捨不掉要生慚愧心,總要往這個目標上去努力。 【瞋:不能忍辱,不了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 【癡:不能明覺,不了諸行無常,畢竟空寂。】 【慢:不能謙下,不了眾生,佛性平等。】 【疑:不能決斷,不了是善則可親,是道則可進。】 這是五種思想上的錯誤,佛門叫做「思惑」。見思煩惱統統斷盡,才能超越三界,小乘則證阿羅漢果,在大乘圓教是七信位菩薩的斷證。 【眾生濁:見思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 這幾段的意義都很深,我們時間沒法子,來不及,不能跟諸位細說,這是很抱歉的。『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五陰。 【色:四大(地水火風)物質,色法。】 「色」就是指四大:地、水、火、風,這是講物質,屬於色法。「地、水、火、風」這四個字都是形容詞,「地」就是物質,雖然很小,但是它是一個物體,它是有體積、有形狀的;「水大」是濕度,「火大」是溫度,它有濕度、有溫度;「風大」,風是動的意思,它不是靜止的。基本的物質它有這四個性質,佛家講這四大是講四種特性。現在科學裡面不講水火,講帶電,帶陰電、帶陽電,佛門裡面講的就是水大、火大,是說這個意思,跟現在科學裡面發現的基本物質是相同的意義。「受、想、行、識」這四種都是屬於心法。 【受:前五識,領納五境。想:第六識,分別計度。行:第七識,恆審思量。識:第八識(含藏識),執持不壞。】 這是屬於心法。 【命濁:因果並劣,壽命短促。】 『因』是造的善惡業,這就不是好因,果報得的這個身體『壽命短促』,這個身的形狀也不好,何況一身都是病。如果你說「我身體很健康,沒病」,好,你沒病,三天不吃飯,看看你怎麼樣,三天不吃飯受不了,為什麼?病了,什麼病?餓病。哪一個人沒餓病?飯是藥,到時候吃一點藥維持一下,病就好了,如果這個藥不吃,病就嚴重了。身體真正要是健康,可以不要吃飯,不要飲水,那是真正健康。你天天要吃要喝,這個身體是病身,這是我們要知道、要覺悟的,這就是不健康。 【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這些條件你統統都看盡了,真的只有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完全符合這個標准。選擇這個法門,你決定得度,要不選擇這個法門,你想想看,哪一個法門能符合這些標准!第八條: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這一句重要,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給我們說明的。釋迦牟尼佛要不念阿彌陀佛,他也成不了佛,你想想看,這個法門真正是不可思議。蕅益大師這個話是隨便說的嗎?不是的,有根據,根據在哪裡?在《華嚴經》、在《無量壽經》,確實有根據的,佛是念佛才成佛。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成佛,十方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世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 我們修這個法門是諸佛所行的境界,是諸佛所修的法門。 【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如果不是佛力加持,你對這個法門想真正理解,不容易,這就說出為什麼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就是這個道理。菩薩一定要佛加持才能信解,否則的話,不容易。我們今天能信能解,肯發願,諸位要知道,是阿彌陀佛加持我們,是十方諸佛加持我們,不是諸佛加持我們,憑自己的能力決定做不到,這要感激諸佛菩薩。第九條: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禀此也哉。】 這說明佛對我們恩德之大,世尊要不出現在世間,不示現成佛,不說這個法門,我們決定不會知道,我們也永遠不能出三界,永遠不能成就,這是一定要曉得佛的大恩大德。第十條: 【若不深知其甚難。】 這一句話重要,曉得了生死、出三界太難太難。 【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火宅之中,戲論紛然,唯深知其甚難,方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甚難,而深囑我等當知也。】 這句話非常重要,要牢牢的記住。換句話說,蕅益大師是斬釘斷鐵給我們說,沒有任何一個方法,你能夠超越五濁惡世、能夠跳出六道輪回,只有這個方法。所以叫你『寶此一行』,一行就是念佛這個行門、這個方法。你要是真正透徹認識了,你會把三藏十二部統統放下,不再去摸它了。蓮池大師覺悟之後,他老人家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你們誰要悟,讓給你們悟,他不干了,他只要一部《阿彌陀經》,別的都不要,「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你們去修行,我不要,我只念一句阿彌陀佛。這是蓮池大師他老人家所講的,這都是真正覺悟之後才說的,千經萬論統統捨掉了,修一個法門,決定成就。底下說: 【五濁難超】 【劫濁: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逼。】 你要不能超越的話,『囿』是拘束、約束,你不得自在,你在這個世界裡面決定不能得自在,決定是八苦交煎。 【見濁: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想親近一個善知識非常不容易。 【煩惱濁: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 現在人的貪心比從前人重,全世界都是如此,這絕對不是好現象。 【眾生濁:決定安於穢劣,不能洞覺奮飛。】 安於目前五濁的環境,他沒有心思想出離,這很可憐的人。 【命濁: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 壽命短暫,諸位如果稍微冷靜一點,你所接觸的人,今年接觸了,明年不一定能見面,看看不久就輪到自己了,這的確要覺悟,一定要把握時間、爭取時間努力的念佛。第十一條: 【法眾得益結勸】 【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就是這十二個字。 【歡喜:身心怡悅,心開意解。】 聽到這個法門,真正明白了,無比的歡喜,為什麼?無量劫來沒有聽到這個法門,所以生生世世修行得不到結果。今天遇到這個法門了,我們這一生可以能夠得到結果,這種歡喜沒有法子形容。 【信受:毫無疑貳,領納不忘。】 決定沒有懷疑,一心一意專修專稱。 【作禮:感大恩德,投身歸命。而去:依教修持,一往不退。】 後面八個字的意義在此地。我們此地的報告也圓滿了,圓瑛法師在《要解講義》裡面最後有幾句話勸勉我們,我們把這幾句話摘錄在此地。他老人家告訴我們: 【從今日起,世間名利,拋去撇去。】 都要把它放下。 【一切惑業,休去歇去。】 『惑業』是迷惑、造業,我們從今天起也要把它徹底放下,不迷惑,不造業。 【一聲阿彌陀佛死心念去修去。】 死心塌地,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求生極樂五清淨土去。】 我們這是五濁惡世,人家是五清淨土,我們要求生到那邊去。 【疾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去。】 到西方極樂世界干什麼?成無上正等正覺。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一生當中決定成佛,決定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末後一句很要緊: 【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一走到其他路就完了、糟了。今天在此地就報告到這裡告一個段落,我們功德圓滿。 有一位同修有一個問題,他說:一般講解經文的書(佛經的注解)和解說佛理的經典,能否於臥室中閱讀?給諸位說,可以。尤其是這個法門,大乘法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有障礙,那就不是圓頓大法,但是一定要有恭敬心。譬如我家的房間很小,或者是一個人住的房子,只有一個臥室,在這兒租人家的房子,那我到哪裡去讀?所以臥室當然可以。如果你家裡有佛堂,或者是有廳堂的話,最好是在佛堂裡面,沒有佛堂,這時候在客廳有什麼不方便的話,臥室裡也可以讀,一定要用恭敬心、清淨心,這就好,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今天有不少同修發心皈依。皈依的意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第一,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就是覺而不迷,這叫「皈依佛」。第二,「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就是正確的思想、見解,也就是說從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頭,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就是從染污回頭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這叫皈依「自性三寶」,這是真正的皈依,諸位一定要懂這個意思。皈依不是皈依某一個人,皈依某一個人就錯了。 除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另外還有「住持三寶」,住持三寶的作用是啟發我們的自性三寶,諸位要明白這個意思。譬如一看到佛像,我就想到自性覺,我要覺而不迷;看到經典,想到我要正知正見;看到出家人,想到我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住持三寶有這個功德,平常人沒有這功德。出家人走到哪裡,人家一看到這個樣子,我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他清不清淨與我不相干,我不必管他,我只看他的樣子,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功德在此地。這三寶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受三皈依,是你真正發心從今天起開始學佛,學佛從哪裡學起?從覺正淨修起。今天把佛門修學最高的指導綱領傳授給你,這叫傳授三皈依。 皈依儀式非常的簡單隆重,就是在佛菩薩面前宣誓。誓詞也很簡單,我們現在采取的誓詞是弘一大師在律藏裡面摘錄出來的,他特別告訴我們,這是世尊當年在世給弟子們授三皈依,就是依這個儀式、誓詞,我們現在也采取這個誓詞。詳細解釋三皈的大意至少也要一個半小時,我們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但是講解,我做成一個錄音帶,你們求受三皈的,我這個錄音帶都送給諸位,諸位回去至少要多聽幾遍,這才曉得什麼叫「皈依」。 決定不是皈依某一個人,如果你說我是皈依淨空法師,我不承認,為什麼?你們將來墮阿鼻地獄與我不相干,這是你要知道的,因為你是皈依三寶,你沒有皈依我,你沒有說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淨空法師,誓詞上沒這麼念法的,這個要知道,大家一定要清楚。佛法本來是和合的,現在變成什麼?都是皈依某一個法師,這是某一個法師的徒弟,那是某一個居士的師父,這當中都搞成私人感情,都變成眷屬關系,徒子徒孫,這個不得了,這把佛法整個破壞了。佛法原來是和合,是一家人,現在搞成這一家、那一家,彼此互相對立,自贊毀他,把整個佛教破壞,這就叫破和合僧。如果你一皈依,「這個師父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這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過就是將來墮阿鼻地獄,我把話講清楚,你們將來墮落的時候與我不相干。 我是僧團的一個代表,就好像你們入黨,我是上級黨部的一個資深黨員,派來給你們監視的,你們是入那個黨,不是入我的黨。所以你們是皈依三寶,是三寶弟子,這個要知道,我給你做證明。這個皈依證給你,我後頭具名「三皈證明的老師」,我是給你做證明的,不是皈依我的,這文字上都寫得很清楚。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一章
下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四章(1989)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