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心世界的陌生,導致了生活中的無數挫折。
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謂無知無明,是為一種罪過。
學佛能夠讓人更加了解自己。《壇經·行由品第一》裡說:"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全部《壇經》,乃至整個禅宗的大意,可以說都含攝在六祖的這幾句開示。
這是禅宗裡極為扼要的幾句話,很有概括性。你如果要問禅門中人為什麼能成佛,得到的回答就是如此簡單和明白:因為你有佛性,自己了解自己就成佛了。學禅不要向外求,禅並不在外面,自己就自足自有的啊!所以不要繞圈子,直下頓悟就能成佛。
百丈懷海禅師有一位弟子叫香嚴智閒,他非常聰明,在懷海面前可以問一答十。智閒禅師自從懷海入滅圓寂後,就跟隨大師兄沩山靈佑禅師學禅。
有一天,沩山靈佑禅師對智閒說:"聽說你在先師在世之時,口齒伶俐,師父問你一句,你能回答十句,問你十句,你能回答百句,但這只是你的小聰明,光憑這些佛學常識是沒有什麼用的。"
沩山問智閒:"父母未生以前,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平時只重視引經據典、考證東考證西、收集歸納及整理資料的智閒禅師,這時回答不出來了,只好拍拍屁股回到自己的禅房,並且用盡所有的精神及時間,翻遍了大藏經及禅宗祖師父們所留下來的語錄、公案之類書籍,最後連參考書都用上了,可就是找不到"本來面目"。於是智閒只好厚著臉皮,再回來找大師兄沩山請教了。
沩山說:"我實在無可奉告。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教給你的話,那是我的東西(指本來面目,佛性),並不是你的東西。"
智閒聽大師兄說了這番話後,總覺得大師兄可能有意在隱瞞懷海先師所傳給他的"正法眼藏",很傷心,一氣之下就用一把火把自己身邊多年以來塞滿屋子的書籍、資料、文件統統燒掉了。然後就去看守慧忠國師的墳墓,晝夜六時如啞巴吞含火珠般地思考這個疑團。
終於有一天,智閒在田園除草時,忽然鋤頭碰到石頭,咯嗒一聲,智閒頓然大徹大悟,於是他沐浴焚香,對著沩山遙拜著說:"師兄你實在是太慈悲了,假如當初你告訴了我,我就沒有今日的喜悅了!"
智閒因為發現了自我的本來面目而最終開悟,你能不能發現並活出個真實的自我來呢
有一句佛語說:"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地了解自己。"我們經常會問別人:某某某,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你可能從沒有問過自己:我是一個怎樣的人人生在世,重要的是認識自己,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不會生出煩惱。
一位登山隊員,有一次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到了7800米的高度,他體力支持不住,就停了下來。當他講起這段經歷時,聽者很替他惋惜:"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再往上攀一點高度,再咬緊一下牙關,爬到頂峰呢"
登山隊員說:"不,我最清楚,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也不為此感到遺憾。"這位登山隊員是明智的,他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沒有勉強自己,保存了體力,沒有受傷而能夠平安歸來。這是生活中一種美好的境界。
愛因斯坦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請他去當以色列的總統。愛因斯坦竟然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
梅原谛愚禅師開示:"對內心世界的陌生,導致了生活中的無數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謂無知無明,是為一種罪過。"認識自己很困難,各種一葉障目、見利忘義、自命不凡會像雲霧聚集在你腦袋裡,叫你廬山不識真面目,缺乏自知之明。然而,唯其困難,認識自己更顯其寶貴。所以,你一定要找到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