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法中的“成功”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生的際遇是由業果決定的,這一生有福無福,取決於過去有沒有積福、造福。因果通三世,今生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受到過去世的因影響,而今生的行為又為來世種下了種子。生命中不要怕被人看不起,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人生大多是目標是追求成功。什麼是成功,取決於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很多人把“人生”就理解為這一生,而這一生最終的歸宿是死亡,所以人們會盡力追求有生之年的快樂;然後,又把“快樂”定義為滿足這個身體:吃好、睡好、玩好;而滿足這些享樂的直接途徑似乎是財富、地位,所以人們拼命為了名利而掙扎。

  但是,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快樂不是離得越來越近,而是離得越來越遠了。即使滿足了自己的欲望,那種快樂也不過轉瞬而逝,更多時候我們是被莫名的厭倦和煩躁包圍,於是我們感歎:真正的快樂只存在於童年。其實,步步回溯我們迷惑的原因,根源在於對快樂的理解、對人生的認識。

  其實,我們反觀自心會發現,想解除他人的痛苦而勸解是悲心;若因看不慣而勸誡是嗔心;若因對方不接受而生氣,認為“我好心勸你,你還不領情,真是無藥可救”就是執著;不分時機、對象、場合去勸解是缺乏智慧。所以不是簡單的“執著”與否的關系,而是要認得自己的心相,向著悲智兼具的方向努力。

  佛法告訴我們,人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身體只是五分之一,人真正的生命在於心識,快樂與痛苦的根源也是在我們內心,心若平靜、純淨、安定,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深層的快樂;對人生看得越遠、越寬廣,內心也才會越清明、堅定。對於修行人來說,“成功”就是“成就慈悲與智慧的功德”。

  一切都沒有,我們往往習慣用妄想的絲給自己織一個牢籠,把自己的心緊緊綁住“作繭自縛”。培養正念就是消解妄念,如同陽光照耀冰山。

 

上一篇:昌臻法師:不打農藥沒有收成怎麼辦
下一篇:蔡禮旭: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去勸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