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誠法師:人生的三要三不要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

  各位法師、各位同學:

  非常歡迎大家來參加法門寺第五屆“法門之光”活動。大家在社會上讀過很多書,也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寺廟參加活動,對不少同學來講可能還是第一次。幾天來,大家一定會有很多感受,這種親身經歷的感受跟過去看電影、電視、小說的感受是不同的。

  這屆“法門之光”的主題是“規劃人生,建設人生”。自己的人生規劃好,才能夠建設好。像一座城 市先要進行城市規劃,才能去建設。我們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先要做好規劃,然後一步一步去做。規劃與建設的前提是要認識人生,對自己的生命有所認識。這幾 天,大家必定得到了很多的喜悅、快樂,這種喜悅和快樂跟在社會上面、跟在家裡所獲得的是不一樣的。可能也會有很多出家法師告訴你們,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為了 要追求快樂,這種快樂是永恆的,是不變的,是不需要附加條件的,是從內心得到的。人間的痛苦就在於我們追求的東西是錯誤的,得到的東西也是錯誤的。如果我 們追求的東西是正確的,得到的東西也是正確的,就不會痛苦。所以,我們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給予的。嬰兒一出世就哭,為什麼哭呢?那是痛苦。人死 了以後也要哭。人死了以後不是自己哭自己,是別人哭自己。這些都是痛苦的。

  我們在廟裡聽到一些佛法。佛法不是迷信,佛法也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境界。佛法告訴我們, 怎麼樣從人的角度、從人的基礎,一步一步向佛的境界走去。佛是大徹大悟的,我們一步一步朝這方面去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品質越來越高,越來越認識到自己到底 是什麼,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命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怎麼樣過好這一生,怎麼樣給這一生做很好的規劃……

  規劃好自己的一生,要注意幾個問題:自己與自己的關系,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自 己與自己的關系就是自己追求的東西要正確,要能夠學會調伏自己的煩惱、克制自己的情緒。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最主要的有三條,與自己的關系最主要的也有三條。 自己和自己處理好了,自己和別人處理好了,自己跟環境處理起來就比較容易。

  對待他人:

  第一,不要拒絕溝通。溝通不是把你的觀點強加給別人,要取代別人的看法;溝通是為了縮短彼此之 間的差距。對一件事情,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看法,第三個人也有他的看法,第四個人、第五個人、第六個人、第十個人、第一百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 法。通過溝通,才會知道別人為什麼會那麼想;反過來,別人也才能夠理解你為什麼這麼想。所以溝通是沒有前提的,溝通是沒有條件的,溝通是平等的,溝通是需 要的,溝通是必要的。我們不會溝通,在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的意思不容易被別人領會,我們也很難准確地去理解別人的意思,這就造成誤會。很多很好的想法 別人不能理解,你也很難理解別人很好的想法,內心當中就會造成障礙,就會造成問題。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許許多多的難處,往往就是因為缺乏溝通、溝通 不善巧、溝通不好造成的。

  第二,不要排斥別人。就是說內心當中不能排斥別人(他人、眾生),因為他們跟自己的生命是息息 相關的,排斥別人就是排斥自己。排斥別人,自己就沒有生活的空間。在社會上,與別人接觸久了,就會有矛盾,會有隔閡,會有問題,會有障礙等等。大家就互相 排斥,互相排斥再往下就是斗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人心裡互相排斥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沒有這個作意,問題也就比較小,這些問題也就沒有了。

  第三,不要自以為是。我們常常自以為是,覺得我們的想法是對的,別人的想法不如我們。過了一個 小時以後,覺得我們的想法是有問題的;過了一年、兩年、三年以後,覺得我們的想法很幼稚;過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後,可能就更是如此了。我們長期以來, 就是活在自我的意識狀態當中,需要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人為我們指導,幫助我們,我們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路也好,開車也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任何 一件工作都需要經驗指導。我們整個人生的道路、我們的修行、我們生命的提升同樣如此,需要經驗的指導。如果我們老是自以為是,就不容易虛心地去接受別人的 經驗,就不容易虛心地去接受別人對我們的幫助。我們很容易覺得:需要聽的話、喜歡聽的話,我們才聽;不喜歡聽的、不願意聽的,可能就會不聽。但是有時候恰 恰是相反的,什麼意思呢?可能有些話,我們不喜歡聽的、我們不願意聽的,實際上對我們人的一生、對我們是有真正幫助的,恰恰是我們最需要的。好比病人吃藥 一樣,醫生給我們開的處方,即使不喜歡也還是要吃,不吃就有問題;自己開的藥,如果不適合,吃下去還有反作用。所以在溝通中不要排斥他人,不要自以為是。

  對待自己,也有三條:

  第一,要學會自尊。現在的人缺乏信任、缺乏信任的原因是缺乏信仰,缺乏信仰的原因是缺乏自尊 心。自尊心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怎麼樣來尊重自己?作為一個人、一個學生、一個員工,心中時刻有一個標准,照著標准去做,就容易培養出自尊心。比如說一 個國民出國,別人說中國不好,他就會有自尊心,他就會有國家的尊嚴。大到國家,小到單位、學校,人家說你這個學校的學生不好,我們有這個自尊心;說這個單 位某某人不好,我們也有這個自尊心。有這個自尊心,才有辦法區別善惡是非、正確與錯誤。如果人沒有自尊心,就沒有善惡標准;沒有標准,黑白不分,是非不 分,沒有能力來分辨。所以對自己要有自尊心,要學會自尊。

  第二,要學會包容。佛教講慈悲,傳統文化講包容。為什麼大地能承載一切?它有這個能力來容納一 切好的和不好的。我們也要有廣大的包容心,無論別人怎麼對待自己,我們都可以包容。人生不是一帆風順,或者一直都是平路,一直都是上坡路,一直都是下坡 路。人生的道路有上下坡,有平路,有拐彎,有高速路,有鐵路,還有航道。每個人都是走一條路,每個人的程度、愛好、追求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們的心要包容別人,別人這麼想有他的道理,別人這麼做有他的道理,別人這麼對待我,也有他的道理等等。這樣我們就不會那麼痛苦,我們的境界就能提升。

  第三,要學會思考。思考很重要,沒有經過思考的答案,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答案;如果不會思考,結 果就會偏離出發點,思考得出的結論也有可能是錯誤的。用佛教的話來講,“正思維”—— 正確的思維模式。一個模式有問題了,整個思維就有問題。佛教講聞、 思、修,聽到佛法後就要思考,思考、思維後得到的結論才去行,沒有通過思考、思維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力量的。通過正確的思維後做事情,我們的內心就清清楚 楚,非常光明。我們早上起來,幾點念經,幾點出坡,幾點上課,非常清楚。我們待人接物,與人接觸,所作所為非常清楚。這是通過正確思考後的行為。如果沒有 經過很好的思考,每天無所事事,人家做什麼你跟著做什麼,人家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一天當中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一個人在一天當中有成就,是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的。如果有個固定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是非常有力量的。要想讓目標清晰,我們就要思考清楚目標是什麼,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這些都是需要去 學習、去培養的。

  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天就有地,有善就有惡,有樂就有苦。佛教講“有求皆 苦”,有一個好的事物必定會有個壞的事物與它相對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會覺得好像有個什麼東西來阻礙自己,這個障礙是你在學習工作過程當中遇到 的阻礙。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障礙。任何一個人,當你有成就時,就會有障礙來障礙你,這是所有人要去面對、去解決的。你面對了,認識清楚了,就能夠超越 自己的人生,生命當中的力量就越強,障礙就不成為問題了。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順境就有逆境,它是交替與並行存在的。順境處理不好就會變成逆境,逆境 處理好就會成為事業中的增上緣。好像一個人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四平八穩的,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發生車禍;在一個路況不是很好的地方開車,他可能很注 意,就不容易發生車禍。所以不能說路好壞,而是你的心態問題。如果你很注意,有好的技術,就不容易發生車禍;如果你不注意,就算是技術好、車好、路好,也 一樣容易發生車禍。人生也是如此,時時刻刻保持面對境界的心,保持面對困難的心,當問題來時就不成為問題了。有的人遇到困難時就過不去了,就在這個問題 上、障礙上過不去,就抱怨,引發了許許多多不必要的麻煩、痛苦。這實際上是我們不能正思維,不能包容,人內心沒有力量去超越的表現。

  學佛法,為了得到覺悟,覺悟人間的一切。覺悟之後自然就能超越外在種種對我們的障礙,覺悟之後就能解決內在煩惱。所以佛法就像雨露,就像陽光,就像空氣,我們一刻也不能分離。

  以此祝福大家!

 

上一篇:無著菩薩:人心的九個結,你何時才肯解開?
下一篇:29歲男弟子,尋有緣女弟子共修佛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