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為什麼說隨喜特別重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隨喜支:

  隨喜功德也是普賢行願,所以也要站在普賢行願的角度和境界裡做。首先要深信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在一個極微塵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的諸佛,都安住在菩薩眾會的圍繞中。在一個極微塵中就有這麼多的佛及菩薩,無盡法界的每一個極微塵都是如此。

  最好能進入那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中。現在即使自己沒有這樣廣大神通的功德力,雖然還沒有現量見到、沒有真正契入那種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也要深信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是佛已經獲得的成就,我們要深信。比如,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後獲得了這樣一個究竟的境界,其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如此。若是通過聞思修自己去領會,去體悟,也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這是通過教證或理證都能說明,都可以抉擇的,所以要深信。我們站在這樣一個角度,在這樣一個境界裡去做隨喜,才是最究竟的,才能圓滿功德。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一切諸眾生”:“十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諸眾生”指六道眾生,一切眾生都包括在六道裡——三惡道與三善道。三惡道是地獄道、餓鬼道、旁生道。三善道是人道、天道、阿修羅道。

  “二乘有學及無學”:“二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即阿羅漢和辟支佛。“有學”是指修道上的,“無學”是已經證果的。

  “一切如來與菩薩”:“一切如來”指十方三世一切佛陀。“菩薩”是大乘因地菩薩,即一地到十地的菩薩。這都是超越三界的。

  這三句講的是十法界——六道及四聖。屬於六道的都是凡夫,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是聖者。

  “所有功德皆隨喜”:所有的佛菩薩、聲聞、緣覺以及六道的一切眾生都具有功德,首先要明白和深信這個道理。我們站在普賢行願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去想,去講,處處都是淨土,處處都是佛。若感覺有不清淨和不圓滿,都是自己的問題,自己的業障。

  佛菩薩有功德,聲聞緣覺也有功德。但是六道眾生,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能有什麼功德和善根呢?普賢行願中講,一切處都是清淨的,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六道眾生,包括三惡道的眾生也是佛。佛講過,十法界一切眾生都具有功德,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即使是地獄道的眾生、餓鬼道的眾生,他們的佛性、如來藏也絲毫不會被損害,依然是那樣清淨,那樣圓滿。

  修普賢菩薩隨喜功德的行願,首先要有深信力。普賢行願力與自己的勝解信力就是普賢行願。處處都是淨土,眾生都是佛,都具有功德,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是有的沒有顯現,有的顯現了一部分,有的全部顯現了,就是這個差別。功德是本具的,智慧是本具的,隨喜就要隨喜這樣的功德。所謂隨喜,就是隨著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相歡喜,對這些無漏的功德生起歡喜之心。

  為什麼說僅僅隨喜他人的功德就能獲得同等的功德和善根呢?若是我們明理了,覺悟了,真正對這些功德生起強烈的歡喜之心,一切障礙當下就會消失,本具的智慧與功德當下就可以現前。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學佛修行,為什麼沒有進步?為什麼沒有成就?主要是我們不明理,不覺悟,對這些功德沒有生起真正的歡喜之心,尤其對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對這樣一個圓滿的境相沒有生起真正強烈的歡喜之心。為什麼說隨喜特別重要?就是這個原因。但如果你不明白,不覺悟,怎麼能生起歡喜之心呢?當你生起了真正強烈、真實的歡喜心的同時,也就覺悟了,深信了。深信也就是所謂的信心。我們經常講“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就是這個意思。若是你對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深信,能生起強烈的歡喜心嗎?只有明白了、深信了,才會生起真正的歡喜之心。

  我們站在這樣一個角度講,這種歡喜之心也是所謂的“大樂”,也就是所謂的“恆常樂”,是和我們的覺性無二的歡樂。生起歡喜之心時,覺性也就圓滿了,本具的功德和智慧也就現前了。

  隨喜不容易,尤其站在普賢行願的角度做隨喜,特別不容易。其實,普賢行願裡講的每一個內容都是,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真正進入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這樣的行持。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怎麼辦?我們現在可以發願,可以有這種希求,可以有這種意樂。自己盡量去領悟,去深信。我們現在只能以希求的心態和方式去修持,作為凡夫,我們只能做到這些。

  ——摘自達真堪布上師《普賢行願品講記》

 

上一篇:智渡法師:釋迦佛像、藥師佛像、觀音像、送子觀音像、彌勒佛像,分兩排怎麼擺放?
下一篇:三伏天飲食謹記四原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