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佛曲

 

王骧陸:佛說阿彌陀經分段正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阿彌陀經分段正義

  一、法會聖眾同俱分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從來讀《彌陀經》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極樂,而未明極樂之意境;徒知西方有相之莊嚴,而未達無相之功德莊嚴;徒發願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義;徒知西方一門之義,而未通西方普門之妙。西方極樂世界者,圓遍十方,一普互攝,至廣大精密之佛土也。凡佛經文淺者義深,如此經與普門品等是,而經首特點出諸名者,由捨利弗至阿〔少/兔〕樓馱十六人。為小乘偏空者,未能直證大乘,宏開般若,佛轉說有世界以為證,欲其勿偏空而轉知有也。十六人中,特以捨利弗為首者,以佛為小乘說般若必不離智慧較高之捨利弗也,是謂咐囑。大菩薩中,以文殊為首者,明此經非通般若不可,次阿逸多菩薩者,彌勒也。佛先說有相,以融歸於性,可知性相融通,非空非有,而極樂之意境始開,是謂護念。故此經不可僅執文字解,當兼從意境會,然後知佛之廣大慈悲矣。世有願與諸聖眾同俱而往生者乎,幸先除成見,俯納鄙見,一試其究竟如何。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捨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喬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诃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诃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二、佛說從西方極樂世界分

  眾生有五智,佛土亦有五方。在中國而論,中為印度,東為五台山之文殊院,此凡夫可到者也。南為普陀,非今普陀。北為時輪道場,即香巴拉國,將來必通於世而轉輪王出焉。此王一出,世界三災消除,自然太平矣。西即所謂西方成就門之極樂世界,即阿彌陀佛,密教尊為空行佛母,言彼佛能於無盡虛空界行化無量眾生。此佛母遍照十方,一切攝受。十萬億佛土者,向十方各有十萬億也,即言其圓遍也,不必要於此土為十萬也。其義下再明之。密宗成佛,初為即生成佛,次為中陰成佛,再次為死後生於學佛之家而修成佛。彼所雲之空行佛母,即接引帶業往生之彌陀佛也。苟其人心地初明,慕西心切,真能將世緣一切放下者,即心不顛倒,可與佛母緣合而往生矣。故此三處,非有神通不能往。神通者,心通也。心通後,始可以除習氣而與佛心相印矣。佛特開此慈悲廣大法門,為應當時十六大弟子之機者一,應後此無量眾生之有緣者二,當知人人本有緣,人人未必有福。福者,信心不逆,而又肯真修者也。故曰難信之法。彼佛今現在說法,此何法乎?曰難信之法耳。所謂極樂者,又何事乎?曰明心後意境之極樂也。若以有相之富貴為樂,佛又何必苦口告捨利弗哉?故此經全在意境上之極樂,倘有門戶我見之诤,急速蠲除,毋自誤可也。

  爾時佛告長老捨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三、彼土依報妙相功德莊嚴分

  佛以眾生執取有相,就以妙相莊嚴引之,蓋一切幻相,不離幻心,幻心由真性所自出,則幻亦不妨權作為真,正不必拘執於真幻耳。蓋以體言,一切非幻,以相言,一切非真,非幻非真者,為淨空功德,此為初步方便法。且眼中所見者同,而觀感不同,則各人之福報不同耳,是以有九品之分。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捨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四、彼土依報妙音功德莊嚴分

  極樂世界者,心極樂也,但又何可廢色聲耶?惟不著於相,不為聲色所縛,得大自在之極樂耳。此分由有相,漸入虛靈境界,而仍不離有為之供養,有相之莊飾,若與共命也。至於表性,則一切物皆不離自性,自性清淨中斷無善惡交萦之理,更安有惡道之名哉?正以法身成就,隨境無不怡然自樂。雖聞鳥鳴莺莺,亦若念念在佛,意境已高,三十七助道品中,正從五根五力七菩提八聖道分一切處著力,何得再將前四分十二品加入,回頭倒修之理!故“法音宣流”者,自然而變化者也,非彼佛必再演此幻法以迷人也。且能往生彼土者,亦即同是彌陀德性者也。密宗彌陀有四義,其第四義即一切眾生自性彌陀也。未往生之眾生,尚得同具,況已生者乎。故欲發心往生者,切勿自欺以欺人,自問果能以一念清淨否?於世無诤,於法淨信否?念佛法僧,果能自然否?苟存一分功利,即著一分我見,生前既未成就,死後安得往生。音者,耳也,自問其心也。經過此關,然後再言往生入正報之理。

  又捨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復次,捨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捨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捨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捨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捨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五、彼土正報法性功德莊嚴分

  此分言彼佛法性之功德。光明照十方,是其用,壽命無量,是其體。此當分對言之,前雲佛有五土,自然同具五智:在人,本我自性為毗盧,一門也,對各方,為普門也;此佛土,釋迦為毗盧,一門也,對他世界,為普門也;彼土亦由是,阿彌陀,在西方本身為毗盧,一門也,而對十方國,光明遍照,普門也;佛土與佛土,一普互攝,則我與彌陀,亦屬一普互攝,只緣眾生體同用異,不能起用耳。今修淨業者,不先明此理,則彼佛處空行來接,而我難與相合,又將如何往生耶?密宗雙身法用意,即我與佛,神交意會,無分彼此也。口持阿彌陀名者,名其本身也。號為阿彌陀者,意中念念想見其光明遍照無遺,我亦同此受攝也。以用在前而體在後者,非倒置也,欲行者先作觀想,思惟敬仰之切,而持名為有用耳。此分關鍵至大,為全經之干,行者必得光明心地,入於嚴密,彼佛空行攝化,我以空心受攝,若是而不往生者,未之有也,不此之務,而興無謂之诤,其誰欺乎?

  捨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捨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捨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六、彼土聖眾伴侶無量分

  此言彼土人物之勝也。所謂“諸上善人”也,善而上善,非善惡比量之善矣,善且不有,是名“至善”,亦名“清淨”。故眾生生者,皆阿鞞跋致,此言不動地,能一心不亂者也。不動地為初地菩薩,即歡喜地,斯可與彼世界相合,倘有一意掛礙,熱惱隨生,微細之惡念即起,為何能俱,況彼土無惡道之名,而我有惡念之實,豈能在無數阿鞞跋致中,單能容一位惡眾生耶?故當自問現在能否做到加入彼土與聖眾同為伴侶,不必問他日可以往不往也,此全在氣味程度意境之相合。能合則雖不往而亦往矣,不能合者,則空願又有何補,必焉持名以助之,克期求證如第七分也。又捨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捨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七、應當發願持名往生分

  此等事業,何等廣博偉大,豈能草草成就!雖人人有分,而人人自棄,不依佛旨,又當奈何!能自深信決定向上一路者,善根也,值佛聞法,肯一心苦行,一日不成則七日,一七不成則七七,於此七日中,不知何日忽而證入不亂境界,漸入於打成一片之境,於是久久緣熟,一日至七日,無一日不如是心定矣,所謂“三月不違仁”,此因緣也。二者相合福德成就,必具勝緣,少且不足,至於臨終十念必具有前緣,蓋早已厭棄娑婆,絕無二念,除了生西,絕無二路,則一念已足矣。倘發願不切,持名不誠,目前一心常亂,臨時不免顛倒。佛之為此言者,表因地法行,果地圓成也,非定示一生前死後也。世人於“我見是利”等句,歡喜要聽,獨於一心不亂句之辦法,及第十分佛說五個“難”字,反忽略過去,務以十念尚可往生為之巧護,夫方便誘進,原屬慈悲,不知另有劣慧眾生,受其姑息,謂種善根則可矣,能否往生,當問行者自己。如何問法?則問平時意境,是否能超然解脫?七日中能否如是一片把個主要物拿住?始蒙西方佛來護念,與諸上善人俱矣。捨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捨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八、十方有佛同此勸信護念分

  此分表西方與十方,一門與普門互攝之妙,但能互攝之主要物。果何物乎?曰此不亂心也。所護念經者,非此千余言之文字《彌陀經》也,乃十方恆沙諸佛所同證者也。十方佛各各四布,遍照十萬億佛土,光光互攝,融入一佛性海,此彌陀而毗盧也,此分重在“亦有”,“各於其國”,“廣長”,“遍覆”,“當信是”,“不可思議”,“所護念經”等字眼,一一體味其意境,其中尤妙在隱一同字,若我心與十方諸佛同印,則定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無上菩提,至此方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如是廣大法門,非發廣大心,具無量法器者,難與言也。佛轉說此一段,亦《金剛經》以十方虛空喻大心之意,又恐貪執一方,自小其志趣,是為最上乘者說,蓋四十九年中,佛之慈度,惟去我執,今貪執西方者,亦非佛之旨也。信心願力,固不可不堅,西方十方,義不可不圓,圓觀則義無不通,理達則見無不淨,三世諸佛,都一鼻孔出氣,豈十方而不同護念也哉!其言十方有佛者,不欲執於一方也,以各有因緣也,其言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者,法之廣大也,入佛之正宗也。一切唯心,心念於魔則魔,於佛則佛,故淨土者,修行人果地功德成就之總稱也,無論此方十方,此法彼法,歸根總在信受勿疑,決可成就,蓋自淨其土,法最圓滿廣大,心與佛會,決定得受護念,讀經者勿拘於文字可也,能明自性之彌陀,則知所護念者矣。

  捨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捨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捨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捨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捨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捨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捨利弗,於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捨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九、三時眾生發心即同往生分

  信為功德之母,信成就者,即功德成就也。佛言初發心即成佛,世人偏執於死後方可往生,此為根本大誤,生西原在死後,但能否往生,決在生前。此言發願之勝,苟能於四大分離,十分痛苦時,能一心於佛,其能不戀戀於世愛情見可知,脫然解化,自屬可能,但必生前常常作觀,願力堅強,一念之轉,八萬四千功行,當下在一空字中已一切成就矣。此是至難行,至難信之法,斷非臨時張皇可辦,故一念功行,即不退轉。今發願若已生六句,正相對,不是二義,心力之大,莫可與比,此頓入如來地之法也,故曰不退轉於無上菩提。

  捨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捨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十、濁世眾生障重難信分

  彼諸佛等稱贊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之事,非事之難也,正顯娑婆眾生,其性剛強,難以調伏之難也。此五濁惡世,皆由心造,心之堅固者為見濁,心眼為五濁所蒙,則不能見,雖宣說各種莊嚴,無由信入矣,故佛不能度無緣之人,連說五個難字,從可知矣,吾願行者,知難則重法,重法則知佛之慈悲,無微不至,加意警惕,一心皈佛,庶報佛恩於萬一耳。

  捨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捨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十一、三時眾生同時得法樂分

  佛說此經已,不獨當時一切聽眾,即現在未來諸眾生,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乃至鬼畜地獄,無不緣此法得度而大快樂也。因聞法而信,因信而受,受而奉行,行證微妙,無不歡喜,作禮而去者,心向往之,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者矣,但最要者為信受,信受此難信之法耳。

  佛說此經已。捨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上一篇:王骧陸:佛說阿彌陀經經義略說
下一篇:恆傳法師:經風水先生的算卦和布局調整能真正轉運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