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做一個愛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樊思岐

  余秋雨先生說:“在文化面前,我們永遠要做一個學生。”余秋雨先生必定是老子的朋友,因為他是一個非常謙虛的學者。那就是老子說的:“保持有所欠缺,你反而會得到豐富:保持柔弱,你反而會真正強大。”

  在文化面前,“做一個學生”,這是做學問的一個必要條件,你越是謙虛,你的收獲越大;你越是不主觀,你獲得的知識反而越全面,准確度越高。余秋雨先生說出了一個人應如何對待文化的正確態度,但只是一半,那是頭腦的部分,還有另一半,心的部分。那一半是:在文化面前我們也永遠要做一個愛人。那樣就顯得更完整了。余秋雨先生對待文化的態度,是客觀、科學的態度,這是認識文化的一條道路;但同時,仍然存在另一條主觀認識文化的道路——愛之路。

  知識好比是蘊藏在文化裡面的水,你的謙虛使你的位置比水更低,那麼水將自然向你奔流而來,如果你是永遠保持低位,水對你的流入將是不可窮盡的。知識將不斷豐富你,不斷充滿你的頭腦,不斷融入你的生活,從而,知識將永遠豐富你的和諧人生。

  你的生活在知識之水的不斷豐富下,你自己生命的水平面生命層次也在不斷提升,那是知識給予你對文化謙虛態度的回報。

  但是,你警覺地發現了嗎?面對知識之水,似乎仍然能隱約感到些許遺憾,這個遺憾隨著知識之水的不斷流入,自身的不斷豐富,反而有時候會變得愈加強烈。

  你能感覺到嗎?你知道是為什麼?

  這相當微妙,因為:知識更象一個老師,而文化更象一個師父。

  老師和師父是不一樣的!

  老師很直白,對你也顯得很主動,他說話的直接目的就是給你知識,他說話不婉轉,他一是一、二是二,有時候,他不管你是否真正懂了,他是先把知識擺到你面前,先完成自己的任務。

  但是師父,他並沒有一個一定要教你知識的任務,他大部分時間並不顯得主動,他很婉轉,甚至說一是二,說二是一。他偶爾會有一點主動,那主要是針對你,如果你的悟性夠了,能與他深層溝通了,他才主動或直接傳遞某個知識和技術的要點;否則,師父本身是很被動和婉轉的,他一直在等待契機。

  知識是老師,而文化是一個師父——老師、朋友、加愛人。

  文化不僅僅是知識,她具有獨特的身份和資格。

  在那個面對文化的求學之路上,你一開始就象學生面對老師,因為你與老師有距離,所以你通過靠近,你學到了很多,你對老師有著感激之情。

  隨著你對老師的不斷深入,這時,你能發現有時候老師也偶爾會說些謊話,於是,你有膽量與他開玩笑,你與老師的關系就加入了朋友的成分。這時,你與老師的距離更近了,你敢於和老師說笑,你們成為了朋友。

  隨著你對朋友了解的更加深入,更加靠近,你是如此的熟悉和了解,盡管如此,在那些你與朋友歡聲笑語的背後,你仍然會感到與朋友的距離。

  距離上的遺憾,是避免不了的,老師雖然在你面前,有時候會覺得她離你很遠。因為你對文化的理解距離的近一步縮小需要的不再是知識,不再是一個朋友關系,而是需要一個更高的關愛的關系。

  如果文化與你的關系不能再上升為愛的關系,你對文化的遺憾將無法避免,你只是熟悉了文化中的知識。

  文化中知識以外的東西仍然是你身外之物,你並不能真正擁有她。你只有用頭腦用記憶去攜帶著知識,你和知識以外仍然有一個距離,一個愛的距離,所以在心靈上,內心深處上,文化仍然是文化,你仍然是你。

  所以在文化面前,除非你能最後做到是一個愛人,甚至要從朋友之愛過度到愛人之愛,否則你從文化中感到的遺憾和傷害將無法避免。甚至知識本身也是你借來,你仍然感覺和把握不到隱藏在知識後面的靈魂到底是什麼。

  你只有通過愛,你才能看見知識對你隱瞞了什麼:你只有通過愛,去觀察知識背面是什麼,你才能發覺知識為什麼有時候需要對你進行欺騙;你只有通過愛,去感覺知識的來源,你才能體驗知識身後的美感:你只有通過愛,去超越知識,你才能明白知識的局限性;你只有通過愛,去打擊知識,你才能發現知識原來是張化過裝的臉;你只有通過愛,去毀滅知識,她真實的內涵才能重生於你自己的內在。

  通過頭腦,你能更多地理解孔子、亞裡士多德、黑格爾。

  通過頭腦,你能更多地理解達爾文、歐拉、愛因斯坦。

  通過頭腦,你能更多地理解羅素、弗洛伊德、卡耐基。

  通過愛,你才能透過語言,了解佛陀、老子和莊子。

  通過愛,你才能穿越文字,了解耶酥、穆罕默德和泰格爾。

  通過愛,你才能拋開形象,了解克利希納,凡高和貝多芬。

  這是對文化整體的愛。那超越知識的部分作為文化的靈魂,才能展現在你面前。

  你如果不先毀滅部分知識,文化的靈魂無法重生於你的內在,她無法使你真正親近她,她無法成為你真正的愛人。

  通過愛,你將知道為什麼耶稣臨死也不背叛上帝。

  通過愛,你將知道佛陀的無語究竟代表什麼意思。

  通過愛,你將知道孔明用計成功後為何帶著悲傷。

  通過愛,你將知道韓信的失敗就是因為他太成功。

  通過愛,你將知道懦弱的唐僧才是一個大智慧之人。

  通過愛,你將知道為什麼王熙鳳的聰明最不聰明。

  通過愛,你將知道孫悟空最欠缺的就是“悟空”。

  通過愛,你將知道李商隱不是詩人而是一個愛人。

  通過愛,你將知道“三十六計”如何終將傷到自己。

  通過愛,你將知道為何菩薩說“無”字才是真經。當文化變成你心中真正的愛人,她遲早變成屬於你的智慧。

  然後,她中有你,你中有她。

  文化中的知識給你帶來的距離遺憾只有通過你的愛才能最終化解和彌補。文化對你來說,必須從一個老師過度到一個朋友,從一個朋友過度到一個愛人,你才能最終真正擁有她的靈魂。

  於是,面對文化,你的心不再遺憾。

  一個弟子問一個開悟的師父:“師父啊,如果智慧和愛只能選一個,那選哪一個?”

  師父說:“男人選智慧,女人選愛。”

  弟子說:“那你呢?我是說你。”

  師父說:“你說呢?”

  弟子說;“我不知道。”

  師父說;“我也不知道。”

  這個弟子不明白,一個開悟的人連具體的男人和女人都超越了,他又怎麼會再把智慧和愛看成分開的兩樣東西呢!

 

上一篇:物質的富裕並不一定代表幸福
下一篇:文珠法師:理性感性與覺性三者的區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