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希阿榮博上師仁波切:病情加重以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希阿榮博上師仁波切自從我病情加重以來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師利菩薩!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

  

自從我病情加重以來,菩提洲網站每天都收到大量來信,詢問我的情況。我內心感激之余,也暗自慶幸在這歲末年初的時節生這一場病,令遠近許多人發願放生、供燈、持誦經咒,實在是病有所值。

 

生病本是人生尋常事,這世上沒有人不曾生病的,但大多數時候也只是自己忍受病苦的同時連累身邊的人一起擔心操勞,談不上有多少積極的意義。當身處逆境時,不妨有意識地訓練自己以更加現實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的考驗,看看從逆境中能得到什麼於己有益的東西。很多情況下,疾病會成為我們培養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好機會。

 

根據佛陀的開示,解脫是從認識痛苦開始的。人在病中,也許能比平常更深刻地認識痛苦。日常生活裡讓人不如意、不開心、傷心、煩惱的因緣那樣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非在愁中即在病中。但是,人們總是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認為探討苦的話題是不妥的。遇到問題和麻煩,一般人慣常的反應是盡力逃避或假裝什麼事也沒發生。然而一旦生病了,尤其是大病,就再不能說一切都很好,沒有問題!或者那是以後的事,現在不用擔心。我們不得不暫停下來想一想,痛苦是怎麼回事?而人生又是怎麼回事?

 

佛經上把痛苦分為三大類:苦苦、變苦和行苦。

 

所謂苦苦,即是顯而易見、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體和精神的創傷,病痛、恐懼、生離死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誰也不會把它們誤認為是別的東西而想去追求、親近。

 

變苦指通常被我們理解為快樂的種種體驗和現象,因其本質為苦而終將由快樂變成痛苦。比如現代人的很多煩惱和疾病都是由於飲食不當造成的。吃喝是生存必需的條件,好的飲食會令人感到愉悅,但這種愉悅不會隨著飲食量的不斷增加而增大。如果其本質就是快樂的,你吃喝得越多應該越快樂才對。然而,過度飲食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會導致多種疾病。這說明飲食的快樂裡包含著痛苦。

 

人們的生活方式,自以為快樂的一些行為,像長時間使用電腦、看電視、開車,熬夜唱歌跳舞喝酒等等,都會造成疾病。同樣,相聚是快樂的,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樂裡隱含著分離的痛苦。戀愛是快樂的,而相愛容易相守難,戀愛的快樂裡隱含著爭吵、猜忌、怨恨的痛苦。年輕貌美是快樂的,只是歲月無情催人老,年輕的快樂裡隱含著衰老的痛苦。為人父母是快樂的,可把那樣嬌小脆弱的生命撫養成人,要付出多少精力,提心吊膽,不寢不食,這其中又有多少辛苦!升職加薪是快樂的,不過壓力和焦慮也隨之而來,辦公室政治升級,各種關系處理起來令人頭疼;個人財富增加後如何保管、保值和分配,都是操不完的心。仔細思量,人們生活中每一項快樂都含帶著日後的痛苦。

 

較之苦苦、變苦,行苦是一種更深刻也更細微的痛苦。它是指陷於輪回的眾生整個存在狀態的無奈和不圓滿。身心受到業力牽制,被種種煩惱束縛。普通人的生命皆是由煩惱中來,到煩惱中去,全然不得自主地流轉,流轉。

 

具體而言,人間的痛苦又分成八種。無論貧富強弱,所有人都無可避免要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除此以外,人們還在不同條件、情況下各自感受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不欲臨的痛苦。

 

我們可以通過健身,嚴格遵守合理的作息、飲食規律,避免某些疾病,但想完全不生病卻是不可能的,保養得再好的身體遲早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生病了,我們就得吃藥,也許不能出門,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若是大病,我們還要住院,動手術,接受漫長、痛苦的治療,日日夜夜同病痛抗爭,有時候甚至覺得生不如死。

 

衰老也是無法逃避的痛苦。如果我們夠幸運,沒有夭折,那就不得不面臨衰老的尴尬。頭發越來越少,皺紋越來越多。明眸皓齒變成耳聾眼花和一堆假牙。以前的事情記不住,後來連眼前的人也認不出。在我們最需要別人照顧、幫助的時候,我們衰老的樣子卻是那麼令人反感、憎惡,不願接近。我們只好孤獨地等待死亡。死亡意味著離開自己親愛的人、心愛的東西,拋下珍惜的一切,而我們最終卻期待死亡的降臨,仿佛那是一種解脫,好讓我們不再孤獨。

 

承認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觀消極,實則不然。如果你把痛苦純粹當作一種負面經歷,總在想方設法避免它;或者認為痛苦是一種失敗的表現,要是自己能力足夠,一切都擺得平,就不會有痛苦,如果你這樣想,毫無疑問,當問題、挫折出現時,你會分外感到壓抑、焦慮和不公平。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憑什麼讓我受這些!你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無辜、最可憐的人。或者你跳起來指責、抱怨,說:這都怪某某人,如果不是他那樣做,我就不會有這個問題。這樣做也許能暫時緩解焦慮和恐懼,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某些情況下,逃避反而會加重我們的焦慮和恐懼。缺乏對痛苦的包容和忍耐,令我們脆弱不堪,打擊、挫敗接二連三,生活真的變得比較慘。

 

反過來,如果我們認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來如此,我們則能更好地集中精力處理問題本身,而不是無謂地糾纏在憤憤不平的情緒中。這種情緒只會增加挫敗感和怨氣,卻絲毫不能幫助我們富有建設性地應對生活的難題。 

 

接受痛苦的客觀存在後,我們要進一步了解它。拿疾病來說,如果我們有一定的病理常識,就知道如何相應地調整生活習慣,以防患於未然或減輕病情。而不是像人們常做的那樣,非要等到病發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毫無准備而措手不及甚至悲觀放棄。在疾病以及其它的痛苦面前,我們其實完全有可能保持尊嚴和從容。

 

某些情況下,我們能夠利用自己對痛苦的熟知,通過破壞其形成的條件去阻止某項痛苦生成。然而,我們同時也應該了解:生活中很多局面不是我們所能控制,也不是事到臨頭能改變。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動都無法阻止果報的顯現。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難免,我們最好讓自己有所准備。這樣做的好處是,雖然該面對的問題還得面對,該經歷的痛還得經歷,我們卻不再那樣感到苦,不必再承受額外的恐懼和焦慮。

 

寂天菩薩曾說:問題若有辦法解決,就不必要擔心;若沒辦法解決,擔心也沒有用。當疾病降臨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運用寂天菩薩的訣竅去應對問題。從醫學的角度說,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醫學研究都證明,健康、放松的心態有利於治療,而負面的態度和情感,如憤怒、怨恨、憂慮等,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痛苦普遍存在,生活不可能完美無缺或總是稱心如意。由於這個見地,我們終於可以放松下來,不再急於逃避和指責,甚至不再想盡辦法化解,因為我們知道:只要有這個身體在,我們就必定經歷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裡還有貪執、嗔恨、困惑、傲慢,我們就必定感受痛苦。

 

 

 

上一篇:妙融法師:巴士上,和尚遇到喇嘛
下一篇:頂撞嗔恨父母削祿第一等, 一切所求皆不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