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 ?這裡有四點要留意: ­

(一)要知道自己的心--認知自己的心­

  如果連自己的心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無從著手了,你又從何修起呢?心是什麼?不清楚,說修心那豈不是謊話嗎?所以,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心。­

  古人說:人貴自知,連自己都不知道,侈言了解別人,豈非謊言?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心呢? ­

  第一要反省、要剖析,像剝香蕉樹,一層一層地剝,看我們的表面意識是如何形成的,一層一層地剝到最後,你就會發現是什麼,就看到了真實。­

  要想如實知自心,要有方法,最直截的方法就是參禅。參禅包括觀心與看話頭。我們對禅下過太多的定義,定義多了,就不成其為定義了。­

  禅,是什麼?不懂禅的人,覺得禅很神秘,鑽也鑽不進去,古人講的話也看不懂。自己參了兩天,覺得淡而無味,就不去參了。觀心呢?觀來觀去也觀不住,這個心很難觀,就不觀了。我們要想如實認知自己的心,首先就必須作一番由衷的反省。­

  第二要參禅。參禅必須有親切感,如果感覺很陌生,覺得格格不入,很不耐煩,那是不會成功的;因為你不具親切感,等於缺少了媒觸劑,沒有媒觸劑,它是不會融結成一體的。­

  要想與法相應,首先了知參禅在參個什麼? ­

  禅,不是別的;禅,就是你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又何必去參?參禅的目的,在於認識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

  這樣講,各位一定說,那太簡單了。其實,除了領悟自覺,發覺自己以外,沒有什麼。而禅的目的,就在於完成生命的覺醒。  洞山走到水邊,看到自己的影子,悟了。他說: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

  古人對洞山所悟,拈唱、下語很多,這幾句話,我們一看就懂了;但是看了古人的拈唱、下語以後,反而糊塗了,何以不加解釋反倒明白,畫龍點睛之後,反而糊塗呢?因為他所敘說的只是心的原態,別人從道理上尋覓,從線索上去找,是找不到的。­

  我們很通俗的把這幾句話解釋一下,當不難理解。切忌從他覓不是你我他的就是自己以外的東西,不要離開自己去找自己。­

  迢迢與我疏:遠得很,向外去找自己,遙遠得很,而且毫不相干。­

  我今獨自往: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叫,去掉這些根塵就了;既然了,就是不二,不二,則一切無非自己,豈不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字是無相、無私、無為的,是指真我。­

  我今不是渠自他不二,常住不遷的真我,不是那外在的、有相的、相對的、二元的、因緣所生的幻我。­

  你要這麼去體會,才能與真如吻合。­

  洞山悟道,只是悟了自己,並沒有悟出什麼大道理。所以真正的開悟,就是認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覺醒。­

  因此要修心,第一要知道什麼是心。參禅人徹始徹終,從開始到最後,都只是在認知自己,除了認知自己,就沒有修行的正確目的。 ­

 

(二)制 心 ­

  佛說:制心一處,事無不辦。” ­

  就世間法來說,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理智、精力投入某一件事,某一問題、學問或工作上,讓它形成一個焦點,在那個焦點上就會迸放出智慧的火花,就會使生命發光發熱。­

  章太炎夜讀,他姐姐送了一盤炸年糕和白糖,結果他用年糕粘著一盤墨汁吃光了而不自覺。這就是食而不知其味。如果你不能心無二用,把心力集中到這種程度你就不可能發揮出生命的潛力,而你也就辜負了自己,埋沒了自己。­

  你本來有很大的力量,但是你沒有集中。 任何人,只把理智投入,把精神投入,而不投入情感的話,那是沒效的,那會做得很辛苦,對你來講,是一種懲罰;如果加上投入情感,那便是一種享受了。­

  瓦特在實驗室,家裡人給他兩個雞蛋,叫他餓時煮來吃,到想吃雞蛋時,一看煮的卻是懷表。­

  愛迪生納稅忘了自己的名字,蜜月旅行忘了新婚的太太,專心研究不看時鐘,養兩只貓開兩個洞……,看起來好像智商零蛋,實際上他心無二用,他把精力、智慧和感情,全部集中到他酷愛的工作上了。­

  王冕是個放牛的孩子,沒有讀過書,而他畫的荷花成為一時之珍品,王公大臣爭相請求,因為他畫的荷花,賦予了紙上荷花以生命(感情)­

  佛法講情生智隔執一生,就形成般若智慧的阻隔;但是,如果你是生於,就會產生慈悲,而擁有無比的動力。 ­

  制心一處,在世法上會產生創新的作用,對修行而言也是同樣的。佛法有所謂方便,什麼叫方便?如《十六觀經》,叫你全神貫注在一件事物、一個景象上。 ­

  密宗叫人觀種子字。­

  五祖叫人觀月輪。­

  練習瑜伽的叫人觀蠟燭、觀香火、觀四大。­

  道家練丹,叫人守竅--觀想丹田那一點。­

  像這些,都是一種方便,目的都在教人制心一處;把心力集中成為一個焦點,然後才發揮心的力量,也才能完成自我突破--自我解脫。­

  對禅來說,它的特色,就在不二法門--自他不二,生佛平等,色心不二……能夠不二,便能消除一切相對,消除一切二元的謬見,以契合真實。­

 

(三)要常惺 ­

  《指月錄》上有個和尚(師彥),常常自言自語:主人公!(自答:有!)惺惺著!他時後日,莫受人謾。” ­

  惺惺著:即是提起精神,保持清醒。大家能把這小故事搞清楚,對參禅很幫助。他的意思是說:  主人公!自己要當家作主,要保持清醒。他時日後,即是說:以後莫受人愚弄。謾即是 愚弄,什麼是愚弄? --打你一棒是,是愚弄。 --“不要動舌頭,把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說一句看!”也是愚弄你。­

  對一個真正的禅者來說,這都是多余的玩藝兒!用不著說空說有,說神說鬼,這都是愚弄。­

  修行人最主要的就是要頭腦常常保持清醒,常常保持警覺,不要迷糊。《聖經》上也說:不要睡覺!”“不要做夢!” ()能捨  不少人學佛法走錯了方向,搞反了,一心只想獲得;就像梁惠王,一見孟子就問:你來了對我有什麼好處

  佛法要能捨;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捨不得。­

  有些人去拜拜:向佛求富、求貴、求平安、求健康……佛則只捨而不求獲得什麼。本師釋迦牟尼佛,捨江山、捨權勢、捨嬌妻愛子、捨錦衣玉食……通統都捨,全部放棄。深恐別人妨礙他捨棄,而偷偷地逃走、擺脫。­

  古德說:放下即是。我們若是放不下名、利、肉體、恩愛,是沒有辦法學佛的。須知春種一把粟,秋收萬顆糧;春天不捨,哪來的秋收?  ­

 我們迷失,是因為--貪財、貪色、貪生怕死……因貪而迷失!而墮落!所以必須靠才能得到清醒、解脫。­

  趙州說:老僧十八歲上便解破家散財。破家散財就是捨。  龐蘊居士進士及第,官不做,連萬貫家財都沉入江底,帶著老婆孩子編竹簍維生過日,他為什麼不去廟裡供養?因為拿錢給別人,不一定是功德。­

  捨得徹底,便是放捨身命。宗門有句懸崖撒手的話:一切都捨啦!所謂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你自己肯捨,是由於你自己肯承當,承當個什麼?承 當宇宙即我,肯定這一點,你才肯撒手,沒有肯定宇宙即我,你肯撒手嗎?絕後再蘇--一個新生命呈現,從此以後任憑別人再講什麼道理,什麼佛法,都騙不了你,欺君不得之故。­

 

四、修心法要 ­

  要語不繁,繁語不要,以上講了那麼多,不能算是法要,真正的法要,只有四句話: ­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各位把這四句話,牢牢記住,這個就是修心法要,亦是修心要訣。 ­

  各位切莫誤會,唯我獨尊的意思,是指的偉大的佛祖,這與我無關。­

  《指月錄》上有人問雲門:佛剛出世,就周行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你作何解釋?   雲門說:我當時若在,一棒子打死喂狗。  雲門這麼說,我人就懷疑地說:他是不是佛弟子?如果是佛子,為什麼說出一棒子打死喂狗大逆不道的話呢?”­

  有個老和尚說:雲門這話是真懂得報恩。  因為雲門真懂得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以他才這麼說,他若不懂,講不出這樣的話。因為,只有我把他打死,才更獨尊,獨尊是什麼意思?不是佛獨尊,而是人人原本的自我是獨尊的。­

  又有人問: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什麼意思?”   答:傳語人。傳什麼語?給誰傳語?”“給法界傳語。” ­

  各位做到唯我獨尊就成功了。因為佛一生下來,第一次說法,就講了這八個字;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本意。如果大家能不忽略,能夠做到的話,即身成佛,絕無問題,著力點就在字。天上天下代表無限時空。唯我獨尊即是自在;不與任何東西同在,不與色、聲、香、味……同在,不與想念同在,不與意識同在,不與任何東西同在,就是獨尊;若與任何一事物連在一起,既不,豈有”?   什麼叫自觀自在”?觀心,即是觀自己,觀熟了即是觀察自己。保任亦是觀自己。如果把《心經》觀自在擺在一切都的後面,就容易懂了。­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什麼都沒有了,觀自在菩薩,把觀自在擺在這裡就更明白了,既沒有接觸外界的工具,也沒有外界的真實存在,觀自在,除了自觀自在,除了永恆生命的大圓覺 海,曰理、曰事、曰心、曰物,了不可得。 ­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稍嫌粗了一些,再細一些就是自觀自在,亦即我覺故我在­

  六祖說:來時無口,這是正令全提。­

  守本真心,五祖一生特別強調守本真心。守,初學佛法不守就會迷失。比如帶小孩上街,要守住他,你守不住他,走著走著,就會走丟啦! ­

  當你觀心、保任,明白了自己的心,認知了自己的心以後,最初若不守一個階段,讓生處變熟,熟處變生,它仍然會迷失的。­

  既然已經知道最尊最貴,和自己最直接最親切的,就是自己的心,就應該珍惜它,守住它,不須再向外面去找些不相干,沒有用的廢知識徒增法塵,找些不相關的道理把玩光景,浪費時間虛擲生命。須知金屑雖貴,在眼亦病,眼裡既然不能放入金粉,同樣的,心上也是什麼東西都不能放的。­

  所以,守本真心,守著你那真實、原本的真心;真實的心是你本來的心,沒受污染的心,沒有蒙塵的聖心,你要守住它,它就不會再迷失,如有一念生心外覓,向外馳求,這叫捨父逃走懷寶迷邦。古人道:向外覓菩提,總是癡頑漢。又說:貪著天邊月,失 卻手中珠。還是小心腳下!   就修心法要,扼要作了以上說明,前面講的是病,後面說的是藥,如能常常自在獨尊,一切皆我,不生見取,離諸染著,把四句話消融於自觀()自在之中,其他都可以不要了。­

 

 

 

 

上一篇:修行佛法,有四件事情必須要時刻注意警醒自己
下一篇:念觀音胃癌得愈,吃活魚斷送一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