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罪從心起將心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妙祥法師:罪從心起將心忏

 

  

關於大悲寺每年二度受三皈五戒前整夜的忏悔由來,是在一九九六年初,在一間茅草房。思佛恩難報,思惟往日所造殺盜YIN妄業,無量無邊,悔恨之心,如同腸九曲,輕不流淚的我,竟痛流不止,大有死來忏不及之心。立志以前如同死亡,以後永不造惡業,寧捨一切財物、身、血肉、生命,持戒修行,眾生未盡,忏悔未盡,眾生無有窮盡,忏悔無有窮盡,以報佛恩。 ­

 

  看到僧團持戒清淨修行,領眾生忏悔是難遭難遇的助緣,所以才有法會整夜深入忏悔。每當忏悔時,我心隨喜贊歎,還是常常流淚。下面有關資料,略解釋供參考。 ­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

  罪從心起將心忏 心若滅時罪亦亡 ­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忏悔 ­

 

  在佛法中,忏悔是進修的方便。忏悔罪業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沒有學佛的人,忏悔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內心的忏悔,就算生活條件再好,也不會在心中產生絲毫的快樂和幸福,而當心中擁有了忏悔所產生的清淨,即使生活條件稍微差一點,也不會影響人們心中的安樂。 ­

 

  在家或者是出家,無論受戒與不受戒,造作惡業,都會引起內心的憂悔、不安,如古人所說的內心負疚良心不安那樣。這不但是罪,更是障礙修行的。 ­

 

  因此而於佛、菩薩、師長、大眾面前告白,請求忏悔,請求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法忏悔出罪,就消除了內心的障礙,安定喜樂,能夠順利的修行。達到滅罪清淨目的。所以說有罪當忏悔,忏悔則安樂。  ­

 

  往昔,指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乃至今生,昨天,在我們忏悔的以前每一個惡的念頭,都叫做往昔。在這生生世世所造的很多惡業,如殺生、偷盜、妄言、绮語、惡口、兩舌等,貪酒食肉。宰殺禽獸。取歡作樂。不孝父母,不敬父母,輕慢聖賢,不信三寶,見佛不禮,聞法不信,逢僧不敬,毀謗善人,破人齋戒,不信因果等。 ­

 

  貪即貪心、貪著,貪名、貪利,貪財產,貪權勢等等,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追求物欲享受,追求以及生活環境的舒適,在貪圖過份的物質、物欲的同時,必定會造罪與造業,貪求永無止境,而心內疲憊不堪,不知無所求方為真正快樂。 ­

 

  嗔即嗔怒,嗔恚,生氣,發怒,一種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一大障礙。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癡一起被稱為三毒 ­

 

  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則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斗,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

 

  癡,就是愚昧,說為物欲蒙蔽,為主觀所蒙蔽,被自己的慣性、心態的趨勢所操縱,而不明真理,而不知佛所言的諸法實相。 ­

 

  為何造很多惡業呢?全由無始劫以來生出的貪心、嗔心,和癡心。從身生出殺、盜、YIN的業,從口生出妄言、绮語、惡口、兩舌的業,從意生出貪、嗔、癡的業。佛言:閻浮提的眾生,在起心動念中,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這所有的業,我現在都要忏悔,改過自新。所謂彌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論你有什麼罪業,只怕你不忏悔,能忏悔,罪便沒有了。有過則不要怕改,若怕改,過就多了。如果過能改,就歸於無。若想掩飾,不欲人知,過就更多了。愚癡的人說他們沒有過錯,小人有過就要掩飾,君子有過能改,聖人少過,到了佛菩薩就沒有過了。 ­

 

  如《普賢行願品》所說忏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在過去無始劫來,由於貪心、嗔心、癡心,而發生身業、意業、口業,所作出的種種惡業,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假設惡業有形體相貌,就是遍滿虛空,也容納不了。我現在全以清淨的三業,不造身業,不造意業,不造口業;身口意三業清淨,遍於法界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剎土。我在這麼多的國土,一切諸佛菩薩的面前,誠心誠意的忏悔,再也不造罪業,常常住於淨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像這樣子虛空沒有了,眾生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乃至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的忏悔願力才沒有。但是虛空不會沒有,眾生不會沒有,眾生業不會沒有,眾生煩惱也不會沒有,那我忏悔的願力也不會沒有的,念念相續,接連不斷,身語意三業沒有疲倦厭煩的時候。不會說拜忏,拜得累了。菩薩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忏悔,越歡喜,這才是真正的忏悔。發忏悔心都是菩薩,凡夫沒有善根,就不會忏悔。  ­

 

  《業報差別經》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謂悔謝罪過而請求寬恕。即作罪或犯罪時,皆應忏悔,始得除罪而清淨。” ­

 

  忏悔,是一個清洗過去心靈的污穢,以獲得淨化和再生的不間斷過程。一個不忏悔的人,是無法在心靈上有所進展和進化的,因為不忏悔,意謂著心靈的停滯和繼續染污;不忏悔,意謂著以前的過錯沒有消除,而新的過錯又將源源不斷的產生。 ­

 

  忏悔,忏名陳露先惡,悔名改往修來,不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過錯要忏除,也要悔其後過,讓以後的過錯不再產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後過,以致前罪還沒消滅,後過又產生了。

 ­

  當一個人出現了後過,就代表忏悔的不夠真誠徹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將前罪忏除掉,就必須要能真正的悔其後過,也就是,相同的過錯,絕不重復。當一個人可以不二過時,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已經完全忏除我們的前過了。 ­

 

  而要能夠除過,不論是前過後過,我們就必須坦承我們的過錯,或看清楚我們的過錯是什麼! ­

  所以,忏悔,就意味著,卸除所有心靈的武裝或偽裝,不管是意識或潛意識裡,任何合理化的偽裝。 ­

  那是一種完全對自己的坦白,將自己的過錯或心靈的污穢,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隱瞞的坦露出來。 ­

 

  所以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忏悔需要誠懇,為什麼無法誠懇的人,就無法有真正的忏悔,因為誠懇意味著,坦白、不曲詐、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種完全的直心,是一種直下承擔!直心是道場,《楞嚴經》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

 

  能夠誠懇的人,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然後藉由這樣面對,來認清真正的自己,並藉此而達到醒悟清洗的目的。 ­

 

  所以,一個能夠誠懇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這樣誠懇的心,去面對別人,直下承擔自己的過錯和責任。 ­

 

  所以,忏悔就像一種心靈的沐浴甘露,對我們心靈的種種污染和污垢,進行一次次徹底的清洗,當我們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滌我們愈微細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們重大的罪業! ­

 

  而忏悔,也帶有某種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內超度了我們的貪、嗔、癡,超度了我們心中無數的眾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別人的怨恨,因為深切的誠意和忏悔,就像清涼的甘露,霎那澆卻熊熊的怨恨怒火。 ­

 

  所以,我們不僅要為我們所知的罪業忏悔;更要為我們所不知的罪業忏悔,而且應念念忏悔,時時忏悔。 ­當我們藉著這樣不間斷的,一次又一次,一層又一層的深入忏悔下去,我們的心,就漸漸的清了,人生的夢,也漸漸的醒了,最後我們將了悟到,原來,所有的罪業,都是從上升起的,而的本質是虛幻的,並沒有一個叫的實質存在,所以罪業的本質,也是虛幻的、空的,並沒有一個叫罪業的實體存在。 那時,我們也能真正的了悟了: ­

 

  當達到了這樣的終極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時我們才真正了知,並沒有一個實質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業。 ­

 

  當達到這樣一種三輪體空的覺悟時,我們就好像突然從夢裡清醒了,醒來後,才知原來夢中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時不只心亡了,連罪業也應時消亡,而一切善惡境界,和一切的相對概念和執著,也頓時的一並超越! ­

 

  雖然,究竟來說,忏悔的心,也是一種虛幻,但畢竟,那是一種在人生虛幻的迷夢中,可以逐漸讓我們清醒的有力工具。 ­

 

  所以,心亡罪滅兩俱空,那是我們所可仰望的終極目標,但如果心還是虛妄沉迷,還是不行忏悔的話,恐怕人生的迷夢,將更深沉難醒,而罪業也將更為深重難救了。 ­

 

  所以,能夠誠懇的人,有福了!而一個懂得忏悔,能夠真誠忏悔的人,更有福了! ­

 

  因為忏悔是從誠懇開始的,有真實的誠懇起步,才能達到最後真正的真忏悔 ­

 

  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這是很高明的忏悔法。但一般人只能做到相似的觀空,也就是從理上說的空。真正達到這個境界要實證得空性。證得之後,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

 

  又現前一念,即是無始。猶如翳眼見空華、又如夢中所見境,皆是無始。雖無始而念念中有也。貪、嗔、癡若本有實有者,即無人能破,亦即無人能成佛。克其本體、諸佛於成佛證到時,即證到本來是佛。真本有者,以無念故,不貪、嗔、癡,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貪、嗔、癡。學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 ­

 

  所謂正念者,唯念無面目之本來面目,其余一切皆不分別,即成無分別智。貪嗔癡為造惡業之因緣,身語意為造業之具,是增上緣。舊惡已改,新善從生,是為真忏悔也。 ­

 

  罪從心生,罪從心滅,所以將心忏,用真心來忏悔所造的業,心亡就是把所造的過錯亡掉,罪業也沒有了。所謂過能改,歸於無,如果有過不改,把它藏起來,不教人知道,那才是罪上加罪。君子有了過錯,就好像日蝕和月蝕一樣,人人都能看見;若是能及時改過,則人人都會敬仰而羨慕。古時大英雄、大豪傑,都是勇於改過。 

 ­

  有一個公案,是關於大小乘,而後來忏悔的故事,在古時印度有位無著菩薩和世親菩薩,他倆是兄弟。世親菩薩學習小乘教義,而無著菩薩卻是學習大乘教義。世親菩薩非常聰明,他哥哥總想度他信大乘法,乃想出一個方便法門,故意裝病,請他弟弟來探病。弟弟來後,哥哥說:弟弟,我現在快死了,你能否誦一遍大乘經典?弟弟本不願意,但為滿足哥哥最後之要求,便翻看大乘經典,他把《法華經》、《楞嚴經》和《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三部大乘經典念過後,豁然明白,知道自己以前多麼不對:讪罵大乘佛教,毀謗大乘經典,說大乘經典是假的。他知道自己錯了,非常後悔?心裡懊喪地自責:我以前盡罵大乘佛教,我造了這麼多的罪業,一定要下地獄啦!我這舌頭真是壞透了。想著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頭割下來。 ­

 

  他哥哥便說:何用割舌呢?現在你改變你的說法,可用你的舌頭來贊歎大乘。

  ­

  世親菩薩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他的勇氣很大,真的完全改變了,所以自此以後他所造的論都是贊歎大乘的。他從前寫了很多罵大乘佛教的書,他都通通燒毀了。現在,只遺留下來他贊歎大乘佛教的論文。世親菩薩通過忏悔也成為後來的一代祖師,受到後人的尊重敬仰。 ­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雲: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雲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煩惱悉皆除。猶如劫火壞世間,燒盡須彌並巨海,忏悔能燒煩惱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樂,忏悔雨寶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剛壽,忏悔能入常樂宮,忏悔能出三界獄,忏悔能開菩提華,忏悔見佛大圓鏡,忏悔能至於寶所。”­

 

 

 

上一篇:佛說真正布施的原則
下一篇:業力之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