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生命現象的輪回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實情緒上的輪回。佛法講“一切唯心造”,就是說明了一切外在環境的存在,也就是我們內心世界的一種投射,特別強調了我們作為生命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生活的環境和生命的表現形式,都是隨著我們內心世界的美丑好壞來展現的。也就是說,六道輪回的各種情形和性質,實際上都存在於我們的情緒之中。
據說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曾經問志公禅師,如果有天堂地獄,能否帶他去親自一看。志公說可以。當時禅師就對著梁武帝破口大罵,惹得梁武帝怒火中燒,拔劍就想刺殺志公禅師。禅師一看,趕緊躲到柱子的後面,大聲叫道:“這就是地獄。”梁武帝猛然發現自己上當了,這才立即表示慚愧,並向志公禅師道歉。禅師就從柱子後面出來,大聲笑道:“這就是天堂。”梁武帝對此表示非常滿意。
這是一種“推因知果”的解答方式。六道輪回的因就是善念和惡念,殺盜YIN等十惡是三惡道的因,不殺不盜不邪YIN等十善就是三善道的因。只要具有這些善與惡的心念,就會在條件具足的情況下,因緣和合,而得到相應的結果。因此,現前一念心的善不口惡,就已經決定了當時體現的生命素質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念和情緒,就是如此的不穩定和循環不已,此目口現實情緒的輪回。
如果從“依果尋因”的角度來看,那麼生命現象的輪回就是現實情緒輪回的外在表現。情緒的輪回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情緒不穩定,而這種不穩定的情景,也直接相對應於六道的性質。亦即在情緒上可以分為六大類。對應情況是:(嗔恨)無奈——地獄、(貪欲)不滿——餓鬼、(愚癡)無知——畜生、(五戒)正義——人道、(刺激)挑戰——阿修羅、(十善)純善——天道。
每個人都有這六類根本的情緒,而且都沒有超出這些情緒,不停地在重復著這些善良或者錯誤,這就是“輪回”的意思。當一個人的情緒經常處於無奈、不滿、無知時,他所體現的現實生命就是痛苦的、黑暗的;而當一個人的情緒時常處在正義、挑戰、純善時,他的現實生命也就充滿了光明和喜悅。這是必然之理,也是因果緣起的立足點。
在十二因緣的流轉門中,無明、愛、取三煩惱,就是輪回的動力,即是現實輪回的主要情緒,目口所謂“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因此,對於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就能體現出生命層次的提高。這也是佛教臨終關懷之所以要特別對於老、病、死者進行引導的悲心所在。希望憑藉這種關懷能夠使親人、朋友或者陌生人,都能夠獲得更完美自由的生命。因為,輪回的束縛,是完全可以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