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學得好的人,諸位聽蔡老師講得不錯,蔡老師至少講了五百遍,所以他才能講得好,契入境界,味道嘗到了,字字句句法味嘗到了。如果真的很恭敬,用恭敬心、用真誠心、用清淨心去讀誦、去學習,天天不能間斷,一千遍,那不一樣。一天至少讀個三遍、五遍、十遍,它文不長,只有一千多字,念十遍,一遍是一千零八十個字,十遍才一萬零八百個字,不多。一天十遍,十天百遍,百天千遍,能夠一天不間斷,那境界怎麼會一樣!一千遍讀下來之後你就會講,我相信你講的不會輸給蔡老師,道理在此地。什麼東西,我們古人講的話,遍數!古代私塾,私塾也就是每個家族的子弟學校,請老師來教子弟們。無論是初學,初學是童蒙,六、七歲,剛剛上學,或者是在學校已經念了幾年,到十一、二歲了,十三、四歲也有,還是要算遍數,要高聲朗誦,才念得熟,老師督促裡頭最重要的就是遍數。上的課程叫上書,就是每天念的一段,這一段,今天教的這一段,至少要念一百遍,他才能記住。標准是什麼?每個人天賦不同,標准不一樣,從前念書是講行數。中國古人不能說他不科學,你看他們的書本,木刻版的書本,一面十行,一行二十個字,沒有標點符號,無論哪個地方刻的刻版,都是一樣的,規矩都是一樣的。所以不管哪個地方印的書,說第幾面、第幾行、第幾個字,決定相同,這就是科學。
天賦高的,根利的,大概每天可以背六、七百字,能背這麼多,中等天賦的大概是四、五百字,下根的人大概是二、三百字,所以他就不一樣,每個人進度不相同。標准是在哪裡?標准是教他念十遍,十遍就能背誦,以這個為標准。老師教你,譬如教你念五百字,十遍背不下來,那就減,四百字,四百字背不下來,背三百字,他是這樣教法。所以一個老師教,在一個教室裡面,每個人進度不一樣,學得很踏實。十遍能背下來,這就是他的標准、他的能力,那就教他、督促他背一百遍,這是一般的。如果記性差一點的學生,加一倍,他要背二百遍。到第二天上課,就是昨天上的課背一遍,接著再教底下的文字。從前這個方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很有效果,跟現在學校講課程進度真的不一樣。人的禀性天賦確實是不平等的,是不齊的,如果把他排在一定的程度上,程度差的人學得很吃力,程度好的人感到太輕松;總不如過去那種方法有效果,它是根據每個人的天分,而不是有個標准的進度,不是的。這都讓我們在這麼長的時間細心去觀察、體驗,從前這個教學合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所以要學東西,例如學經書,沒有別的秘訣,就是讀。你要學一部經,你在這部經上首先你念上一千遍,一千遍熟透了。念的時候不要求解,這是什麼意思,不要去想這些,就是念,這叫求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一千遍念下來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後得智,看看古大德的注解,你看了之後你能夠領悟。天分好的,能在古人注解裡悟出更深的道理,為什麼?你心是清淨的,千遍念下來心定了,定生慧,慧能夠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