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
學佛就是要學佛的心量。你沒有佛的心量,你再怎麼模仿,你都永遠是一個凡夫。聖人與凡夫的區別最根本的就是心量。你有了佛的心量,才有悲心、智慧、神通!嘴巴上想學佛,心裡也想學佛,可是同時還出來一股力量,使你們所表現出來的,還不如一個不學佛的人。你自己發覺不了,別人看你就是一個顛三倒四的人。凡夫又不是,學佛的也不是,結果鬧成了“四不象”。
總是喜歡在對方身上找毛病,不願從自己身上找毛病;總想從別人那裡索取,不願意自己付出。我說過,學佛是付出,不是索取。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你索取的越多,你內在本身具有的(先天本有的)失去的也越多。自己的量打不開,你在方法上做得再多也沒有用,那叫做修方法,不是在修道。修道的根本方法,是把心量打開。可是學佛的人有個最大的毛病:你說他一句,他要反駁你十句。不學佛時還挺老實,學佛以後,學得比常人會說了,你怎麼說他,他都覺得自己有道理。
學佛是一種“死亡”。把自己的思想死掉、把自己的看法死掉、把自己所有的念頭都要死掉。只有做到這樣,你靈魂裡的那股力量才談得上會出現。人為什麼會活得不愉快?活得很累?因為你思想裡有很多東西都沒有達成。你的想法太多,說出來大家都不接受,所以你覺得很累,覺得大家跟你不和諧。你什麼想法都沒有、什麼理想都沒有,這時你會覺得跟誰都合得來,誰的意見都好。
一個學佛的人,他的內心裡有一絲的力量沒有打開,都沒有辦法進入到核心裡面去。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接人、不待物、不做事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很清淨、覺得自己沒有缺陷,有定力、有智慧,是一個完美的人。可是當做事情的時候,一聽到別人發表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不吻合的時候,如果你心細,在這個當下,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我執和種種成見都會出現。然而很少有人能夠在這一剎那發現自己,都是聽到不順耳的意見時,總是在對方身上找毛病,不在自己身上看問題。
一個人如果不學會感恩的話,他的我執是沒有辦法破裂的。當一個人在感恩的一剎那時,“我執”的力量才會靠邊站。就在我執靠邊站的這一剎那,自己內在的佛性,才有了一個沖出來的空間。要對國家感恩、要對環境感恩、要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恩。如果這個國家不太平,你怎麼修行呢?如果沒有這個環境,你到哪裡去修行呢?沒有身邊的人跟你作對,怎麼認清自己的我執、認清自己的心量狹小呢?
如果每天守住自己的心念,對於外面的事物就不會去執著它。之所以我們對外邊的事情那麼執著,別人給我們一個眼神、說一句不中聽的話,甚至有一點怠慢了我們,心裡都不舒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的心住在了外面,沒有住在裡面。如果時時刻刻把握住自己的起心動念,在守自己“真心”的時候,對於外邊的事情自然就看淡了。不管外面的人怎麼對待你,你都不會太在意!因為你的力量注意在裡面。我們之所以太在意外邊,正是因為這個力量沒有停留在裡面、不太在意裡面的起心動念,而太在意外面別人對我們的言行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