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山思過崖
今天早上4點起,喝茶,然後聽了《無量壽經》講座大約3小時。聽到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這裡,非常精彩,說實話,以前看過《無量壽經》,講到泉池功德這段,體會不深,聽淨空老法師一講才知道美妙。我喝的鐵觀音是幾十元一斤的,但是聽了八功德水這段,應該我的茶水變成八功德水了吧,這個茶水頓時味道無比增上,和幾千元一斤的鐵觀音毫無區別。
以前,唐朝道宣律師,聽了20遍《四分律藏》,那可真不容易,是哪裡有人講他就去哪裡聽,要到處奔波。但是這也成就了一代律宗祖師。現在科技發達,聽經容易,淨空老法師講了11遍的《無量壽經》,加起來可能不超過3000個小時,一天聽10小時大概要聽一年,一天聽4小時大概要聽三年。我現在大概剛聽了300個小時。以前夏蓮居老居士說過:現在的人念佛的,沒有信,修禅的,沒有疑情。這都是讀書不夠。而聽經和讀書得到理論知識相同,讀書讀祖師論述要分別研究,起心動念,而聽經卻是戒定慧同修,可以不起心動念,閉眼去體悟(體悟就是直覺,第一念,理解就理解了,不理解也不須回味)。我總結,聽經融合了讀經(戒定慧同修,但是一般師兄難以理解經文的意思和方法是個遺憾)和讀參考書,讀祖師論述(可通過祖師講解理解經文意思,但是要起心動念,不能修定。等於研究佛法,長久以往容易心累)的優點,且回避了其缺點。
聽經就是保持菩提心。菩提心簡單說是覺悟的心,聽大乘經(自覺),講大乘經(覺他)就是保持這個心。我們都知道發菩提心,發了以後沒有人能夠保持,保持靠什麼,靠聽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聽經加念佛。同修可以不必再看菩提心的各種講座,這裡我提供我聽經總結的菩提心修行方法。
菩提心是什麼?答:菩提心是真誠,清靜,平等,正覺,慈悲。此為老法師總結,符合《觀經》和《起信論》以及《華嚴經》中對於菩提心的描述。此五種心為一,非五。如真誠則一定覺悟,一定慈悲,不可能只是真誠,但不慈悲。慈悲也一定覺悟,不可能只有慈悲,沒有智慧。我們放生,就是有慈悲沒智慧,還不是菩提心,得聽經和經裡對照才知道自己。
菩提心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人事環境裡用這五種心來處事待人接物。
菩提心如何保持:聽經,念佛。
發菩提心的人什麼樣子?裡面智慧充滿,外面法喜充滿 。
如何知道自己修行進步沒有? 淺層次來說:看生活中外貌當下改變(聽經念佛時候外貌立刻就好,眼神就慈悲);然後是體質逐漸改變,疾病減少;再進一步是生活環境轉好。深層次的說:每天心中常生智慧,還是常生煩惱,智慧逐步增加還是煩惱增加,智慧逐漸占據主導還是煩惱繼續占據主導。
對於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根性嗎(千萬別盲目認為自己是上上根性,我就是聽經知道自己最多最多是下中根性);對於自己的法門,你知道修行方法嗎;知道修行境界嗎;知道用功次第下手先後嗎;知道用正常方法利根需要多久,一般根性需要多久成就嗎?如果都不清楚,勸你盡快選擇一部自己法門的經典,聽他幾遍。
回顧釋迦摩尼佛當年教學,就是靠講經,和聽經復講。每天要講經8小時。其他時間自由修行。沒有固定共修和各種儀軌,大概還有一些時間一起忏悔,忏悔仍是對照經典來考察自己行為,提高警覺。所以聽經是最重要的修行手段,古來道場都聽經講經,賢首國師講《華嚴經》50遍。道綽大師十四歲時出家,對《大涅槃經》特別有所研究,曾開講二十四遍,開講《觀無量壽經》約二百遍,詞旨明暢,辯才無礙。淨空法師自己敘述自己一生的成就秘訣,在於聽經10年,而後講經50年,在聽和講的過程裡,對於佛的教誨爛熟於心,大乘佛法的洗腦,讓他渾然忘記世間法,從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非和佛法相應,這樣成就。秘訣就是聽的多,講的多。
信願念佛,這個信願確實是智慧,和法性建立的極樂世界相應,所以心緣就是菩提心,信願就靠聽經。因為信願是屬於具備大智慧和大善根的人徹底明了極樂世界的人才有的,我們智慧不如等覺菩薩,等覺菩薩看極樂世界還是“隔羅(輕紗)看月”,可以換句話說,智慧還不夠,還不完全有信願。那我們就靠善根,如我是下根,怎麼辦,老法師說:“可以靠聽經,把善根圓滿起來”。善根圓滿就深信了。
為什麼選擇淨空老法師,因為淨空老法師是現在唯一可以絕對確定已經開悟的善知識,應該是黃念祖給淨空老法師授記。我比較愛聽淨空老和尚講的比較“難聽”的真話。當年圓瑛老法師的境界頗高,講過《楞嚴經》,曾經在打坐後起身,忘記門鎖住了,直接就從門穿出去了,出去才知道鎖了,再回來卻進不來了。圓瑛老法師的徒弟問黃念祖:圓瑛法師開悟沒有,黃念祖說:從他的著作看應該是暫時還沒有開悟。圓瑛法師的徒弟又找到淨空法師問:淨空法師同樣回答:應該沒有開悟。誰有資格給圓瑛老法師印證,當然是開悟的法師。
夏蓮居老居士曾經說過:一句佛號,一部經反復學習,不說話。做到這三點。利根一年成就,一般三年成就,鈍根最晚九年成就。如果我們用YIN欲,嗔恚,說家常,看電影,玩游戲等等去破壞我們費力修來的功夫,那麼幾十年也不能成就。
現在的法師說法比較隨順,有說可以工作,退休再修行;有說不必學習經典,念好這句佛就行。雖然末法眾生根基差,但是也太安慰眾生了。其實,我們若不通達本宗教理,同時念佛得點小定,是不可能往生的。大安法師可以背誦並講解淨土五經,我們一樣要做到。就看我們把時間放在哪裡了,如果放在五欲六塵,那麼背誦淨土五經,講解淨土五經似乎很難。但是我們心在大乘,這又很容易,一個五年本科而已。
淨空老法師是研教出身,也就是說開始不是淨土,是修“教下”。最後自己說:在《華嚴經》中“契入”。契入後大開圓解,辯才無礙。可見老法師是華嚴為境,般若為眼,淨土為歸。老法師講般若時候也極其精彩,曾說,般若是佛法的核心。佛22年說般若,有600卷,分量太大,5000多字的《金剛經》,是大家公認的大般若經的綱領;若再簡單,則《心經》240字是般若經的核心;我看,還可以簡單,佛22年說的般若,就是在般若經中出現上千次的16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心經》《金剛經》等般若經典是淨土助行的眼目。狂心一歇,何法不是淨土助行?但是老法師說了萬次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永遠是修行快速成就得定的最高原則。
聽經屬於研教,久之可以開悟。開悟就是大菩提心,證行不退,只要想往生就是實報土上上品。古人開悟平均為8到9年,現在社會污染重,應該在20年以上。若不開悟也無妨,聽經後,我念佛,確實明理了。以前不聽經,念佛過程有疑問全靠師父,記得有次佛七念佛,我執著聽引磬聲來保持清靜,後來告訴師父,被師父呵斥。還有一次看了印祖的《念佛三昧摸象記》,想學習,師父告訴我:那是理持,初學不能用,念佛必須從事持,功夫好了,自然到理持,先學理持難以得益。還有一次佛七,念到嘴不能停,不停的念,去問師父是什麼境界,師父問:還有妄想嗎?我說有。師父告訴我,不用理他,不是功夫。後來自己看文抄,聽經,也把這些弄清楚了,不再在這些小事情上打擾師父了。聽經後念佛,因為明理,有菩提心,容易進入無我,功德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