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念回向偈時,若心口不一,則不得利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回向偈時,若心口不一,則不得利益

 

 

問:他說因為有具體需要,讀誦某一部經,以讀誦功德回向某人,圓滿時是否需要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這就是回向偈,要不要念回向偈?

  答:要,回向偈不是念的,念回向偈、讀回向偈沒有用處,要自己依照回向偈發心。你自己有功德,回向那個人也得功德,這就是冥陽兩利;決定要自己有利益,自己有多大的利益,對方得多大利益。如果我們念的人有口無心,把這個念一遍,對方得不到功德,這一定是相對的,我們自己真正照回向偈發心,他得利益。(淨空法師·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 2005/5/13

 

 

  問:下面好像又是一位同修問的,他有兩個問題。他說我們每天做好早晚念佛功課,首先回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同時回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生生世世父母,及一切怨親債主和子女、兒孫,個人之怨親債主。這樣做如法嗎?是否自私?

  答:這樣做如法。自私也好,只要能為眾生,能為大家想都好,何況你這個裡頭有回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這就行了,這就不自私。當然自己家親眷屬、父母、怨親債主也包括在其中,總不是十方法界以外的,所以這統統都有了,這樣能夠拓開心量。可是問題是你有什麼功德回向?問題在這個地方。我念一卷經,念幾聲佛號,就有功德嗎?問題在這裡。你念經的時候,我的心跟經融合成一體,就有功德,古人講的隨文入觀,這就有功德。

  我念這一聲佛,我跟佛能夠合而為一,念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的心,我的心跟阿彌陀佛是一個心,我的願跟阿彌陀佛是一個願,我的行為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行為,我的言語跟阿彌陀佛是一樣言語,那就很有功德。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才能回向。口念彌陀心散亂,你拿什麼?拿散亂回向。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還恨著那個人,你以怨恨回向,這怎麼行?這個不行。所以行、解要相應,才有功德;行跟解不相應,哪來的功德!所以以功德回向,你首先要想到你有什麼功德。

  世法裡面,中國是以孔老夫子為標准的,孔老夫子處事待人接物,溫良恭儉讓。對任何人他真的是以清淨平等心,溫和、善良、恭敬,對人都恭敬。普賢菩薩教我們第一句話是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夫子的恭敬就是禮敬諸佛。節儉,自己生活很節儉,希望多余一點出來幫助苦難的人,節儉目的在此地。最後讓是禮讓,對人要有禮,要謙虛,要知道讓,這就有功德。我們這一天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這個心?在佛法裡面,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如果我們不說這些,再說個最普通的、最簡單的,《十善業道》,我們的心,我們的行,都能夠與十善業相應,這是功德。如果說是與十惡業相應,那你念阿彌陀佛念得再多,都不相應,這個不可以不知道。(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九 2005/10/14

 

 

  問:請問回向才算是不欺騙佛?老法師說要以真誠慈悲忏悔的心來念回向偈,但因業障故,不能真正明了應該如何發真誠慈悲心?若念回向文時,盡量保持一心專注,不令妄念夾雜,是否如法?

  答:如法,你就這樣念就好。真誠慈悲心也不是一下就發出來的,我們現在是妄想當家,煩惱作主,在煩惱裡面有個一分、兩分的誠意就好。慢慢的,要把我們的誠意從一分、兩分逐漸向上提升,妄想、分別、執著是逐漸減少,這是一般修學正常的現象。最重要的是要有進步,锲而不捨。怕的是什麼?怕的是自己守不住,他會退轉。退轉,那就是真誠、清淨、慈悲心下降,煩惱習氣往上升,這個現象就不好。但是這種現象很多,我們常常看見。應該怎麼辦?不能一天離開讀誦聽講,這個方法有效果。我當年學佛,跟李老師發心講經,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煩惱習氣太重,你說念佛,不行,會墮落;你說靜坐,也不行。所以我學講經。講經,你要准備,你得很認真,你要准備不夠充分,那你上台就下不了台。

  我早年講經,跟大家講,我是做學生,不是講經的法師,你們要知道。下面聽眾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監學,你們來督促我,我不能不用功。我講的是實話。各人根性不一樣,我這種根性得用這種方法,才能真正收到效果。每一天沒有離開經教,天天要讀,天天要講。不但是在講堂裡面講,對大眾是講,來一個人,我就跟一個人講,來兩個人,兩個人講。無論在什麼地方,在馬路上碰到人,我也跟他講幾句,機會教育。從來沒有捨棄,所以煩惱年年輕、月月輕,智慧年年長、月月長,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五十六年這樣走過來的。(之六十五 2007/4/13

 

 

上一篇:中陰身過後,功德回向亡人還能受益嗎?
下一篇:情緣與戒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