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說千道萬不如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自己喜歡打坐影響了一些人,比如現在在自己身邊的人,他們與自己有了一個共同的特點與共識——那就是說千道萬不如坐。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這說明大家對佛教已經了解,已經明白佛陀想要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所謂:“得意即忘言,一言亦不用”。

這樣一來,大家剩下的就是做自己的功夫了。大家抓緊時間來做功夫,不再把時間浪費的嘴巴上面,不再把時間浪費在爭論上面。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事情,因為很多人(即使是學佛多年的人)喜歡攀緣,喜歡向外追逐,很難脫開在嘴皮子上面做功夫的習慣。

我們學佛就是要逆向前進,把我們喜歡攀緣的心;把我們喜歡向外追逐的心轉變過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當下開始由向外追逐改變為向內心追逐。因為向外追逐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是最終要失望的;是……只有改變自己向外攀緣或者叫向外追逐的習慣,反過來向自己內心去追求,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我們困苦的原因直接來自於我們的所求不如願,因為我們想要改變生活;因為我們想要改變環境;因為我們想要改變世界;因為我們想要改變……而我們所去做的卻總是在思想層面,不去落實,那麼我們這位“因為我們想要……”是永遠做不到也是永遠不能滿足自己的願望的。

這在生活中也很容易看到,比如家庭裡面妻子想要老公改變,老公想要妻子改變。妻子希望老公是龍是王,而又不想努力去配合龍或者王的行願,你的老公怎麼能成龍成王呢?同樣老公希望妻子如何如何,而又不去努力配合,那麼也一樣,是夢幻一場。有的人偶爾一兩下可能會做到,時間一長就原形畢露。

所以,我們一切事情要付諸實施,所謂的把握當下。對於我們佛弟子來說,明白了道理以後,就從念佛、打坐開始。遠離攀緣、遠離爭論,安下心來做我們的功夫。這幾天在北京的韋老師這個道場就很有實效。少說多坐,把我們知道的付諸行動,從當下做起。

其實他們這個地方的這種修行方式是有傳統的,已經實行有日子了。記得去年自己到他們這個地方(去年道場安住在六道口的藝海大廈,最近才搬過來擴大了點地方),就曾經寫過一篇日記《沒有問題就止靜》。因為自己就喜歡少說多坐,沒有學佛上的問題或者說是沒有做功夫上問題的話,我們就開始打坐用功。

現在他們搬了新家,地方稍微大了一點,條件也稍微好了一點。所以,自己就建議他們每周最少實施一次一日七或者三日七。這也和韋老師他們幾個骨干的想法吻合了,他們也正准備這樣做。因為新的地方可以容納十個人左右在裡面過夜,有條件在裡面實行每天九支以上的坐香環境了。

所以,今年自己不再准備也不再敢請他們的人來廟裡面打七了。因為他們一方面是自己有條件打七了,沒有必要千山萬水地亂跑,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因為他們的功夫必然會有一個大的飛躍,再去一般的禅堂去打七進步不一定會很大,收獲自然不多。

倒是自己應該計劃看看有沒有機會到他們那裡去參加禅七,人數可以不要很多,十個八個平常坐得住的人一起坐坐長香一定很過隱。當然這是一個很奢侈的想法,因為自己本就漂泊不定的人,有沒有時間本就很難說。而這十個八個的人有沒有時間也同樣是個問題。

不過自己會留心這件事情,甚至有時間的話會去設計新的打七時間表。總有一天會去實施的,因為自己一直就有打個千日七的念頭,盡管自己知道難以實現。但是不去努力的話就根本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是說千道萬不如去“做”。在韋老師這裡參加幾個禅七,畢竟比這千日七要來得簡單一些。

所以很希望這個道場快快成長壯大;希望早日能夠有更多人“命好”——想禅修就有禅修的機會;希望韋老師早點把平時的禅七組織起來;希望自己有早日機會去那裡參加禅七;希望……我想這些希望不會落空,只要大家努力去做,一定會實現的。

盡管這個道場的場所顯小,所能容納的人數非常有限。不過因為韋老師以及他手下的幾個骨干能力很強,尤其是在禅修方面的功夫有一定的基礎。他們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必然會把自己的功夫流露出來。就像前幾天日記中記載的那樣,會影響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因為他們的行為而喜歡來參加禅修。

所以只要堅持下去,老的骨干必然是會有收獲,新的人必然會能夠吸引進來。這樣就能充分發揮了道場的作用。這種小道場的模式,也是一個很好的在家居士修行例子,是一個培養或者叫滿足禅修人員的好場所,也一定會從這個或者說將來會從這樣類似的場所裡面出來很多的解脫者。

學佛網在線禅修地址:http://www.xuefo.tw/nf/zxcx.asp

 

上一篇:成佛之前
下一篇:印光大師:對於修行出現境界的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