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們如何禮貌對眾?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對眾

凡是三人以上就叫「眾」。我們處任何一個場合,只要有三人以上,都是「對眾」。在群眾當中,我們應該表示什麼樣的禮貌,這個也非常重要,不懂這個道理,往往遭來很多人的譏諷。

一、他人正談話,不在中間插言。
當甲乙這兩個人正在談話時,我們就不要把人家的話岔開來,或者跟甲,或者跟乙講話。因為這兩個人可能正在討論重要的事,或是私人的事情。我們第三者插進去,妨害兩人的談話,這是很不好的事。假如我們自己,正在跟某人談話的時候,突然有第三者進來插話,把我們之間談話討論的事打斷了,我們感覺這個人合不合道理呢?所以這一點很重要。

二、兩人對談,不向中間穿走。
這裡討論到兩個人在那裡面對面地談話,或者是坐、或者是站的情況。《禮記》〈曲禮〉講:「離坐離立,毋往參焉。」「離」字不當離別講,離就是兩,兩個人對坐在那裡、或是站在那裡,或者談話、或者不談話,只要兩個人對面坐著、站著,不要去打擾他們。還有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去。在房子裡面,假如說兩個人對坐,當然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去;但是如果在路上,兩人對面站在那裡,你要通過這個路,他們妨礙了你的通行,是不是要從他們兩人中間穿過去呢?也不要,這個時候我們繞過去,從他們背後過去,如果從面前過去,就是妨害他兩人。
就另一方面講,禮是雙方面的事,假如站在我們的立場來講,我們不能和任何人站在道路上面對面的說話,妨礙人家走路。禮是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別人不對不要緊,我們可是管不了別人,盡管他不對,也不要去從他們中間穿過去,也不要糾正人家,「你怎麼站在這裡?把路擋住了。」這都是不可以的。我們還是自己盡自己的禮貌,繞過去就可以了。

三、不高聲喧嘩,擾亂他人視聽。
在眾人相聚的場合,或是公共場所,我們可不能很大聲在那裡講話、喧嘩,旁若無人在高談闊論。有一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愈是在公共場合,愈是提高嗓門講話,其實在公共場所不是不能講話,例如在火車上,同行的兩人要說話的時候,無論什麼情況,以對方聽得清楚為原則,聲音不要說得很高。你這聲音一高的時候,有的人需要休息,怕人家吵他。有些人不了解這一層道理,故意把自己得意的事說出來,譬如我中了獎券,或是學校裡考試得了高分,一筐一筐地說個不停,這些事情人家聽起來是不是夠膩的了。表示這個人好表揚自己。又喧嘩,又擾亂別人的視聽!
所以我們常常說:「語驚四座」,這一句話說出來驚動四周的人家,都聽這個人來講,然而說的是什麼呢?不正經的話固然不可以說,就是談道,也不要高談闊論。談道也是彼此聽的清楚就好了,我們聲音談得很高,是故意借這個機會,想讓所有人接受我們的說法,其實這會引起人家的反感。我們事事要自己反省,如果在火車上、車站或其它宴會上,某人在那裡左一聲上帝,右一聲救主,我們聽起來作何感想?這就太沒修養了。在他以為這樣可以宣揚主的道,也是自己對教的一番好意,可是別人感受不了,也讓別的宗教徒起反感。
禮貌都是互相的,事事自己考慮清楚。你在大眾場合,不是必要的話,盡量保持安靜。因為公共場合,那麼多人聚在一起,可能已經很吵了,喜好安靜的人都會感到不耐煩,而如果我們再高聲談話,那秩序就更不好了,讓人家更受不了。所以不高聲也不喧嘩,免得擾亂別人的情緒,這是應有的禮貌。

四、不橫坐,不橫腿,不扪腳。
我們坐的凳子就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有些人把身體橫過來坐,這樣叫「橫坐」,那就不合禮了,也不雅觀。還有「橫腿」,把腿伸到長條凳上去,這個也不行。既不能橫坐,也不要橫腿。古人坐的話要求端坐,《禮記》上講,對尊長坐的時候,還不能「滿坐」,就是把椅子坐得滿滿的,靠在椅背上坐得很舒服。在長輩面前這樣滿坐是失禮的。應該要「半坐」,坐椅子的一半,古人叫做「危坐」,也就是「正襟危坐」,坐得肅然起敬。這當中有隨時聽候長者吩咐的意思,危坐時人比較容易站起來。你泰然坐在那裡已經失禮了,尤其再這樣橫坐、橫腿,那更不像話了,不但對尊者、長者,不能夠這樣,就是同輩在一起坐,也不能夠這樣。平常在家裡就要養成習慣,到外面做客的時候,就不會不知不覺地把腿拿起來。腿拿起來一橫,別人看起來會覺得失了,自己還不知不覺,一定要自己多留心。
還有「扪腳」,扪是摸的意思。有些人坐稍微久一點,就把鞋脫下來讓腳透透氣,最常見的是坐火車,或坐汽車,再更進一步,把襪子也脫下來,用手在那裡把腳丫子扳過來扳過去。我們這個腳穿了鞋,空氣悶在裡面,一旦把它脫下來自己也受不了,這個氣味不好,你如果坐車上把鞋子脫下來,讓別人聞了難受,這一股味道往鼻子一沖不好,所以不能扪腳。不能把鞋襪脫下來,用手摸這個腳。我們做任何事情,講這個禮,處處要替別人著想。
假如我們座位旁邊的人,也來這麼一下的話,我們感覺如何呢?我們受不了人家這樣做,我們也不能這樣。所以曾子講:「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什麼事都要反省,事事反省都來不及了,有時候還有考慮不到的,還是小毛病很多,經常不斷地犯!尤其在公眾場合,或者是坐車子,吃飯的時候,那更不得了。許多人同席吃飯,我們把鞋子脫下來,一下子脫鞋,一下子又扪腳。用手去摸摸腳,然後再去夾菜吃,別人看了怎麼吃的下去。

五、不隔席談話。
參加宴席、宴會的時候,我們不要「隔席談話」,頂多與旁邊這一席的人小聲交談,不要與相隔比較遠那一席的人談話,那樣談話一定要提高聲音,才能談得起來,當你高聲談話的時候,一定會妨礙別人,那對方跟你談呢,還是不談呢?他跟你談,聲音要放很大,若是不談,那你已經問話了,這也不好。現在一般的宴會的桌子都很大,圓桌談話的時候,原則上話還是不要多。有必要談話時,最好只跟左右談。與對面的人距離那麼遠,也就不好談了。假如說與對面談話,他對著你,你對著他談,這個中間隨著談話言語,飛出去很多口沫,往菜裡面落,那菜裡面就是五味俱全了!所以不要隔席談話。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後方。
你坐在那裡,不要把椅子的後方掀起來。一個單獨坐的凳子,正常情況在坐的時候,椅子四腳都是落地的,但有些人不如此坐,他故意把椅子後方兩根腳掀起來,你這樣坐雅觀不雅觀呢?也許你自己滑跌倒了,也許人家從後面一絆跌倒了,這都不好。

七、衣帽不加於他人之衣帽上。
我們或到外面旅行,或在餐廳裡宴會吃飯。尤其在冬天,外面穿的衣服比較多,譬如風衣、大衣等,進餐廳後要把外衣、帽子脫下來,餐廳裡面照例有一個掛衣服的地方,最理想的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掛鉤,如果沒有那麼多位置,當我們看到人家的衣服已經先掛上去了,就不要再把自己的衣帽加在上面。或者人家把衣服折好放在凳子上面,我們就不可以再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放在別人的衣帽上,除非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說「你把這放在上面好了」,那就沒什麼問題,如果是生人或是普通交情,當你把衣物加在上面時,他會不高興,因為個人有個人的習慣,有愛好清潔,他的衣服干干淨淨放在那裡,我們的衣帽戴得髒了,再加在他的衣帽上,他就不高興了。
再者人都有一種脾氣,不願居在人下,衣帽也不願意居在人下。所以大家要留心,例如參加宴會、喜事,有簽名禮簿,大家都是認識的朋友,所以參加的人名字都是簽在最下面的。再來有人開畫展,來的人都互不認識,這時候大家都簽在上一層。由此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心理,都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上面,不願意寫在下面。既是一般人心理是這樣,我們就要自己謙卑,處在下面,不要居在人上,居在人上就跟人起沖突,這就是不好了。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啊!凡事你只要謙讓,讓人一步的話,什麼事都做得通順,不會有什麼阻礙的。
所以聖人制禮,教我們讓人,實際上還是對自己好,大家都禮讓的話,這個社會團體多麼和衷共濟,多好呢!非得要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競爭,就跟現在競選一樣,大家就這麼爭,實際上風氣是如此!大家也不能不競選,制度就是這樣,民主時代要競選,可是現在這種方式,六、七十年前的人看到這種情況,是受不了的!
老師講在前清的時候,乃至於到民國初年,對日本抗戰的時候,在家鄉內地所見到的,還沒有選舉啊!地方上的鄉長,當時叫「連保主人」,連保主人下面,現在叫村裡長,當時叫「保長」,保甲啊!當時實行保甲法,就是中國歷史上所行的保甲法,保長相當於現在的裡長、村長;甲長相當於現在的鄰長。保長、甲長大家都不願意當。大家互相推薦,彼此都是讓的。鄉長也是很謙虛的,鄉長是政府派下來的,也不是選的,派的都是有資格、有能力的人,整個風氣不跟現在一樣。
現在有了選舉制度,我們請那時候的人到現在來,他一定不願意選舉,現在選舉都要自己宣傳自己,宣傳還不算,還要拿錢出來。拿錢不是這麼簡單的,拿錢買票還要找對人。所以我們處在這種風氣,你叫孔夫子到現在來,教他老人家來選舉,他也沒辦法。民主時代一個人有一張票,這張票是選民拿在手裡面,他選什麼呢?當然是認識的人,如果沒有認識的,他怎麼選法呢?所以完全靠競選人自己盡量宣傳自己,盡量表揚自己,用盡各種方法。所以,現在很難,風氣是這樣。但我們不管風氣怎麼樣,了解了之後我們守住自己的本位,把事情做好。
人家好戴高帽子,我們就讓人家戴,不要把帽子加在自己頭上,這樣到任何地方,我們不會受人家的輕視。時代雖然如此,盡管個人都願意宣傳自己,但在另外一方面,也都不願意聽到自吹自擂的人,聽起來都不大高興。這是矛盾的時代,既不願意聽人家自我表揚,而自己又免不了要表揚自己,看這多麼矛盾的事。

八、不向人噴水吐痰。
噴水、吐痰這是不好。什麼情況下噴水?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在大眾場合,含一口水來對大家噴。但是有一種情況,過去一般人有漱口的習慣,喝一口茶在嘴裡面咕噜咕噜,然後往地上吐,也不顧公共衛生。過去往往有犯這個毛病,還有吐痰也是,過去隨地吐痰的現象很普遍,往往嘴裡有痰就隨地吐,既不衛生又不雅觀。
還有在團體生活中,早晨起來漱口刷牙,大家在一起漱口時,當漱口水漱下來時,應該要小心,有些人往下吐的力道很重,「呸!呸!」吐下來的時候,往往噴到站在旁邊人家,把人家的衣服也弄髒了。或者水龍頭開的很大,嘩!水一沖下來,到處水花四淺,濺到人家的衣服,水龍頭應該小小的開。這種人都是屬於「狂者」,不能夠小心,不能夠考慮到對方的人,到處就受人家討厭,讓人家不高興。
有些人他知道痰不可吐到地上,也知道把痰吐在手帕,或衛生紙上,可是吐痰的方式也要注意,人家在吃飯,你嘩地吐出來,人家聽聲音就不高興,因為吃飯的時候,總是往喉嚨口裡吞,一聽到你在吐的時候,心理就不好受,起反感吃不下去了。還有一些上年齡的人,喉嚨裡面習慣性的,不管有痰沒痰,一進門的時候,就「嗯!嗯!」好像有痰,這樣連嗽幾聲,別人聽起來也不好受所以,在習慣上要盡量改善,讓人家看起來順眼。假如這些事情沒有顧慮周到,會增加人家不好的印象。
所以,噴水固然要不得,吐痰最好也不要,有痰的時候盡量找無人之處,不要把吐痰的聲音讓人家聽到。還有講到噴水,現在走在路上,有些人洗車子,往往你走到那個地方,他用水在那裡沖車。還有油漆店的噴漆,他也不顧往來的行人,把行人道就當作是自己的工廠。你走到那裡,他正好把漆噴過來,噴得你滿身都是。還有些人怕來往的汽車,把灰塵揚到店裡邊去,所以經常往外灑水,可是要灑水之前,要在沒有人的時候才往外灑,這些地方,都是要顧慮到人。所以既不能向人家噴水,也不能向人家吐痰,讓人家產生反感。

九、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噴。
這一條討論到跟人家談話的時候,向人呵欠的情況。我們前面講,去訪問人家時,看到主人呵欠,表示主人的精神疲倦了,這個時候應該向主人請辭,不能再繼續談了,假如主人昏昏欲睡的時候,一邊和你談話,一邊打著瞌睡,勉強打起精神,這很難受的,做一個訪客叫主人這麼難受,心裡也是不安的!從另外一方面來講,無論我們是否做為主人,在任何場合,只要跟朋友,親戚或者是熟人談話時,最好不要打哈欠!你一打哈欠的時候,懂禮的人,就不能跟你談話了,他心裡會想,你太疲倦了,不能再談下去了,他就要結束談話。
有些人習慣哈欠,說幾句話呵欠就出來了,他也不是真的精神疲倦,就是有這種小毛病,這個小毛病要改。還有人習慣咳嗽,咳嗽和呵欠的習慣都是不好的。還有舒伸,有些也是習慣性的,坐不到多久就「嗨!」舒伸起來,這個舒伸就叫做「欠伸」,欠是呵欠,伸是把手伸開來,真正疲倦的時候,當然是情有可原,但習慣性的舒伸就不可以,這樣讓對方看見了,會以為你是有意下逐客令。還有打嚏噴也是一樣的,咳嗽是從口裡面咳出來,嚏噴是同時從口鼻裡面沖氣出來,如果正好對面有人,我們這麼一沖出來,口裡微細的唾沫,可能就會噴到人家的臉,人家有修養的人,他不肯拿手帕出來擦干,故意裝作沒有噴到臉上的樣子,但是他心裡很難受。
有的不懂禮的人,唾沫一噴到臉上,他馬上拿衛生紙、手帕擦干,對方看到你在擦的時候,心裡多難受啊!所以這些情況我們盡量避免,當自己實在要打噴嚏的時候,把口捂起來,或是轉身對外,不要對著人家。
對眾一共有九條,就是處處不要教人討厭,讓人有一個好印象。也是原則性的,根據這些原則,凡是教人家起不好印象的,我們盡量避免去做就行了。  

上一篇:佛誕日放生功德圓滿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忙了一世,鬧了一世,苦了一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