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孝感白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按此在新窗口浏覽圖片

灰蒙的天空烏雲漫卷
  廣漠的荒野看不見盡頭
  背上的母親愈來愈重
  我腳底的繭兒長了一層又一層
  有時芒草亂石擋住了去路
  我仍然跌跌撞撞地闖了過去
  有時寒風驟雨吹打著身於
  我仍然咬著牙邁向前
  有時眼前的景像已模糊
  饑寒交迫的身軀已不聽使喚
  好想、好想躺下來
  但是我不能
  因為
  我的背上有個“母親”

  * *
唐朝天寶年間,安祿山造反,京都長安遭受焚蕩。一夜之間,腥風血雨,百姓死傷無數,恐慌、傷亡、饑餓、離散……,等等數不盡的災難接踵而來,轉眼繁華富麗的長安城,已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劫後余生的人們紛紛逃離京都。在逃難的人群中,有個出家師父背著一位中年婦人,僧人的年紀約莫二十歲,雖然一臉風塵,但仍掩不住他熠熠的眸子底,煥射出的光芒,你道是誰?原來是前些日子在洛陽城裡,講演金剛經的道丕法師(以下簡稱丕師),他身上背的中年婦人正是他的母親許氏夫人。


丕師背著母親,隨著難民逃到華陰,不巧又碰到劉道開作亂,丕師只好再背著母親逃往華山。

“兒子啊!你不要管我了,自己逃難去吧!我已經老了不中用了。你還年輕,好好修行,將來還有很多人等著你去度化……。”許氏夫人氣息微弱,仿若交代遺言。

“娘,您別這麼說。這十多年來,作兒子的沒有在您身邊盡到奉養的責任,現在如果再拋下您,我一輩子都不會心安。”丕師噙淚說道,他覺得自己虧欠母親太多了。

丕師拖著疲意的身軀,背著母親走在一望無際的荒野,此刻他感到自己的色身已經快要支持不住了,可能隨時都會倒下來。一連十多日的逃難奔波,丕師的腳底磨破了,長了一層層的繭:一路上跌跌撞撞,全身也都被芒草割傷了:餓了幾天肚子,他實在走不動了,此刻他好想躺下來,但是他不能,因為他的背上有個母親。

丕師抬起頭,看見灰蒙的天空烏雲漫卷,仿佛隨時都會潑下傾盆大雨。

“得趕緊找個地方歇腳,不能讓娘淋到雨。”丕師心裡盤算著,咬緊牙根加快腳程。

不多久天空就飄下了蒙蒙細雨,寒風吹來,野草便在細雨中抖動。

  “娘,您冷不?”

母親沒有答聲,丕師趕緊將她放下,才知道母親已經餓昏過去了。

許氏夫人昏迷了幾天,醒來之後睜開眼,看見自己躺在巖穴裡,而丕師正從洞口走進來。

“娘,您醒來了。”丕師將母親扶起,要喂她暍羹湯。母親暍了半碗,不肯再喝。

“娘,我剛剛已經吃飽了,這碗羹湯您全喝了吧!”丕師滿臉紅光,精神奕奕,母親以為他真的用過了,就將剩下的半碗羹湯給暍完。

“這是什麼地方?”許氏夫人精神恢復了許多,開口問道。

“娘,這裡是華山。我們先在這裡住一陣子,等戰亂過去了,我們再下山。”

此後,每天清晨,丕師就到山腳下的村莊沿戶托缽,然後將化緣到的食物,拿回巖穴供養母親,每次母親叫他吃一些,他總是說:“我在外邊已經吃過了。”

其實,丕師好幾天才吃一點東西,他為了讓母親安心才打妄語,至於他臉上的紅光,全是靠禅坐修法得來的。

  * * *
  群山吞沒了夕陽
  夜如潑墨暗了下來
  松濤在山谷中呼嘯
  我喉底的經聲已嘶竭
  一堆骨骸如山
  映著月光生寒
  爹啊!您在哪兒?
  可否聽見孩兒的呼喚?
  爹啊!您在哪兒?
  娘在故鄉等您二十年了
  爹啊!您在哪兒?
  如果您的屍骨有靈
  請在我面前轉動啊!

時間悄悄地流逝,轉眼丕師和母親在巖穴中已經住了半年。丕師除了清晨出外托缽,其他時間都在巖穴裡陪母親念佛打坐,或是講解一些佛法讓母親了解。但是他發現母親總是抑郁寡歡,不時地哀聲歎氣,問其所以然卻又不肯回答。

有一天,丕師托缽回來卻不見母親蹤影,他走到洞外四處尋找,最後才在一顆大巖石背後找到。他看見母親在巖石上寫著父親的名字,手中捏著三根樹枝,嘴裡念念有詞。丕師默立在旁不敢出聲,唯恐驚動了母親。許久,他看見母親將三根樹枝插在上裡,叩完頭站起身。

“娘!您沒事吧?”丕師關心地問,他突然覺得母親蒼老了好多。

許氏夫人擦掉臉頰的淚水,歎了口氣,幽幽地道:“你還記得你父親嗎?二十年前,你剛滿周歲時,你父親就在霍山戰死了。如今屍骨仍然暴露在曠野,你教娘如何不掛心呢?”

丕師望著母親憔悴黯然的神情,內心一陣絞痛,他到現在才知道,原來這十多年來母親沒有一天快樂過。

“娘!”丕師跪了下來,抱著母親哽泣說道:“請您放心,我一定會把父親的屍骨找回來。”

丕師將母親安頓好之後,只身前往霍山,到了之後,就在那兒搭起草庵。可是滿山遍野的白骨從何找起呢?他思索了幾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古人精誠所感,滴血認骨。我雖然不敢以孝於自居,但是一心至誠豈無靈驗?”

於是,丕師將滿山的白骨撿來堆在草庵前,然後日夜對著白骨誦經,虔誠祝願道:一父親啊!如果你的骨骸在這裡,請你轉動啊!讓孩兒帶您回故鄉安葬。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草庵前的白骨愈堆愈多,丕師仍然找不到父親的屍骨,他有些灰心,有些焦急,他伯母親憂心過度,等不到他回去就病亡了。

群山吞沒了夕陽,夜如潑墨,登時暗了下來。天邊微藐的星光若隱若現,陡地一輪明月掙破雲層,瀉下一片銀光:草庵前的白骨堆積如山,映著月光倍增寒意。

松濤在山谷中呼嘯,有如滿山的孤魂在悲泣,讓人聽了毛骨悚然。

從黎明到現在,丕師不曾歇息地將地藏經誦過一遏又一遍,盡管聲音已嘶竭,他仍然啞著嗓子唱念下去……。丕師已深深地被地藏菩薩的願力所感動,他想到自己無德無能,連父親的屍骨也找不到,慚愧的淚水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流下。蓦地,眼前一黑,丕師跪倒在地爬下起來,然後就沉沉地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夜空飄下了冶冶的細雨,雨絲斜斜地落下,丕師在睡夢中恍惚感覺到有人走到他面前,他用力睜開朦胧的睡眼,竟看到一架骷髅映著月光在雨絲中搖曳著。

  “爹,孩兒終於找到您了。 ”丕師抱著骷髅痛哭起來。

那天夜裡,許氏夫人夢見丈夫回來。次日,果然丕師抱著白骨而回。注一:父母恩重難報經雲:“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遠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注二:心地觀經雲:“父母在堂,名之為富:父母不在,名之為貧。父母在時,名為日中,父母去時,名為合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 ”

——摘自《人乘》第15卷第6期

 

上一篇:來生求做人,比往生還難
下一篇:刻錄光碟的感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