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日 說成佛大因果並略釋四料簡要義】


前兩天,余曾將因果談過,今日仍談此事。需知前之所談者為小因小果,今之所談者為大因大果。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輪回劇苦者,皆不出乎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總不能外於因果。現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實際,辄謂因果為小乘法,實為大謬。當知大乘小乘,總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滅四谛,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小果,是證阿羅漢果。大因,是修六度萬行。大果,是證究竟佛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不差毫厘。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薩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謂因果為小乘,則菩薩佛亦是小乘乎?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本會是護國息災法會,余以為但息刀兵水火之災,尚非究竟,需並息生死煩惱之災,乃為徹底辦法。吾人昧己法身,斷佛慧命,可悲可痛,較之色身被禍,何止重百千萬倍?故必能護持法身慧命,斷生死煩惱,方算盡息災之能事。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淨也。律為佛法根本,嚴持淨戒,以期三業清淨,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觀,離指見月,徹悟當人本具佛性,見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非即成證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攝之於禅,以其氣分相同故。以是佛法修持之要,實僅禅淨二門。禅則專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實益。淨則兼仗佛力,凡具真信願行者,皆可帶業往生。其間難易,相去天淵。故宋初永明延壽禅師,以古佛身,示生世間,徹悟一心,圓修萬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深恐後世學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簡偈,俾知所趨。其偈曰: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此八十字,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學者即生了脫之玄谟,閱者先需詳知何者為禅,何者為淨土,何者為有禅,何者為有淨土。禅與淨土,乃約理約教而言。有禅有淨土,乃約機約修而論。理教則二法了無異致。機修則二法大相懸殊。語雖相似,意大不同,極需注意,方不負永明之婆心矣。

何謂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宗門語不說破,令人參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實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淨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惟心淨土,自性彌陀而言。有禅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有淨土者,即實行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之事也。倘參禅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禅。倘念佛偏執惟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親切,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至於雖修淨土,心念塵勞,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佛法,教化眾生者,皆不得名為修淨土人。以其不肯依佛淨土經教,妄以普通教義為准,則來生能不迷而了脫者,萬無一二。被福所迷,從迷入迷者,實繁有徒矣。果能深悉此義,方是修淨土人。不知真旨者,每謂參禅便為有禅,念佛便為有淨土,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此已說明禅淨有無。今再將偈語逐段剖析,方知此八十字,猶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易。

其第一偈雲,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蓋以其人既能徹悟禅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又復惟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觀經上品上生所言之讀誦大乘,解第一義,即此是也。猶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淨雙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名喪膽,如虎之戴角,威猛無比。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禅淨雙修接者,則以禅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則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花開見佛,證無生忍,最下即證圓教初住,亦有頓超諸位,至等覺者。圓教初住,即能現身百界作佛,何況此後位位倍勝,直至第四十一等覺位乎。故曰來生作佛祖也。

其第二偈雲,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以其人雖未明心見性,然卻決志求生西方。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至一聲,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萬修萬人去乎。然此雖念佛無幾,因彼極其猛烈,故能獲此捷效,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較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不同,然已高與聖流,永不退轉,隨其根性淺深,或漸或頓,證諸果位。既得證果,則開悟不待再言。所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

其第三偈雲,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者。以其人雖徹悟禅宗,明心見性,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直需歷緣鍛煉,令其淨盡無余,而後分段生死,乃可出離。一毫未斷者固弗論,即斷至一毫未能淨盡,六道輪回,依舊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尚未歸家,即便命終。大悟之人,十人之中八九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擔擱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此境一現,眨眼之間,即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力,往受生於善惡道中,一毫不能自主。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青復作魯公,此猶為其上焉者。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也。陰,音義與蔭同,蓋覆也。謂由此業力之蓋覆,真性不能顯現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為錯,以陰境為五陰魔境者,總因未識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謬誤也。豈有大徹大悟之輩,尚十有九人,錯走路頭,即隨五陰魔境而去,著魔發狂耶?夫著魔發狂者,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煉之增上慢輩耳。何不識好壞,以加於大徹大悟之人乎?所關甚大,不可不辨。

其第四偈雲,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有人謂,無禅無淨即埋頭造業,不修善法之人,此亦大錯。夫法門無量,惟禅與淨,最為當機。若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門,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緣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必隨福轉,耽著五欲,廣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以洞然之鐵床銅柱,久經長劫,寢臥抱持,以償彼貪聲色、殺生命等種種惡業。諸佛菩薩雖垂慈愍,惡業障故,亦無從獲益。

清截流禅師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者,即此謂也。蓋以今生修行,來生享福,倚福作惡,即致墮落。樂暫得於來生,苦永贻於長劫,縱令地獄業消,又復轉生鬼畜,欲復人身,難之難矣。所以釋尊以手拈土,問阿難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難對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猶局於偈語而淺近言之也。永明禅師恐世人未能將禅淨之真義,觀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謂迷津之寶筏,險道之導師,其功大矣。良以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惟淨土法門,兼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惟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與聖流。世人不察,視為弁髦,良堪浩歎。今人每以話頭看得恰當,臨終去得好,便為了脫。不知此語乃未開正眼之夢話而已。茲引數事為證。

在清乾嘉間,有三禅僧,為同參,死後一生江蘇,為彭蘊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惟彭能記前生事,後入京會試,俱見二人,遂說前生為僧事。二人雖不記得,亦一見如故,成莫逆交。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胪。彭曾放過主考學台,然頗貪色,後終於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楊反,失南京,被清帝問罪死。張尚教過鹹豐皇帝書,回回要反,騙去殺之。此三人,亦不算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雖得些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女色,下生後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蘇州吳隱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民國十年,朝普陀會余,自言伊前生是雲南和尚。因是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由。十一年,余往揚州刻書,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意謂其夙因未昧,及見而談之,則已完全忘失,從此不再來往。及十九年,余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泉、李協和二先生來。余問,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伊雲,我二十六歲作一夢,至一寺,知為雲南某縣某寺,所見之殿堂房捨,樹木形狀,皆若常見,亦以己為僧。醒而記得清楚,一一條錄。後一友(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往彼作官,持去一對,絲毫不差。余曰,先生今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復前生和尚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雲,念佛有什麼稀奇。余曰,念佛雖不稀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稀奇之事,就是吃飯,但全世界無一人不吃,此種最不稀奇之事,汝為何還要作?伊不能答,但仍不以為然,轉問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無下語,終不肯念。至十二月三十夜將點燈時去世矣,恰滿八十歲。此君前生當亦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但今生只盡倫常,連佛法亦不再信,豈不大可哀哉。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證,即令有所證,尚未斷盡煩惑,自難出離生死。至如唐之圓澤禅師,則已能知過去未來,而尚不能了,況只去得好者,豈能即了之乎。

唐李源之父,守東都,安祿山反,殺之。李源遂不願為官,以自己洛陽住宅,改作慧林寺,請圓澤做和尚,伊亦在寺修行。過幾年,李源要朝峨嵋,邀圓澤同行,圓澤要由陝西,李源因不願至京,一定要從荊州水道,圓澤已知自己不能再來,遂將後事一一開明,夾於經中,但不發表,遂同李源乘船去。至荊州上游,將進峽,其地水險,未暮即停。忽一婦著錦褲,在江邊汲水,圓澤一見,雙目下淚。李源問故,圓澤曰,我不肯由此道去者,即為怖見此婦故,此婦懷孕已三年,候我為子,不見猶可躲脫,今既見之,非為彼子不可矣。汝宜念咒,助我速生,至第三日,當來我家看我,我見汝一笑為信,過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來會我。說畢,圓澤坐脫,婦即生子。三日,李源往視,一見,其兒即笑。後李源回慧林,見經中預言後事之字,益信其為非常人。越十二年,李源即往杭州,至八月十五夜,至所約處候之。忽隔河一放牛童子,騎牛背,以鞭敲牛角,唱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聞之,遂相問訊,談敘既畢,又唱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

各位試想,此種身分,尚了不脫,況但話頭看得恰當,去得好,即能了乎?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難,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猶每捨佛力而仗自力,真莫名其妙!今可以二語為之說破,即是要顯“我是上等人,不肯做平常不稀奇的事”之障見耳。願一切人,詳思此五人之往事,如喪考妣,如救頭燃,自利利他,以修淨業,方可不虛此生此遇也
 

上一篇:印光法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三)
下一篇:印光法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