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佛門慧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常學三總義

三總義是指,修心不違背戒律,不違越世間常理,不偏執黨類。

  (一)修心不違背戒律。我們不能認為自己是大乘行者,一切都能以菩提心來攝持,就可以不用遵守戒律的要求。戒律是獲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如果不遵守戒律,要想達到解脫的彼岸是不可能的。我們應當具足修心的意樂,從別解脫戒、菩薩戒到金剛乘三昧耶戒,凡是已受的戒都要守護不犯,猶如保護眼睛那樣守護戒律。

  (二)不違越世間常理。世間常理認為不可觸犯的,我們也應當遵守。即使在佛法看來不如理的,我們只要內心堅持原則,自己認識到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表現出來而擾亂眾生。不要為了顯示自己在修心,而去違反世間的一些常理,違背世間的一些習俗。比如世人崇拜鬼神,盡管這是不究竟的,你也不要認為:“凡夫怕神鬼為祟,但我就不一樣!我作為修心的菩薩,即使有魔害也能對治。”從而顯示出一些狂妄行徑。你這就是顯異惑眾了。像這樣的行為應當斷除。真正斷除我愛執,應當是時刻為眾生考慮,而不是到處自我炫耀。

  (三)不偏執黨類。我們應當用平等心來遍修一切,對待一切眾生都要一視同仁。譬如只能忍受人的惱亂而不能忍受鬼神的侵害,或者只恭敬尊長而輕視卑下,或者只慈憫親屬而嗔恚仇敵,類似的種種分別心都應該斷除。要做到冤親平等,無分別地慈悲關愛一切眾生。

  心改身如故

  修行人要生起自他相換的意樂,一切言行舉止都要保持常態,自己有什麼功德應深藏不露。也就是說外面的虛名要小,修持要精進,自己雖然已經獲得了成就,仍然不被他人所覺察到。不要修行有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白喜,到處吹噓,惟恐天下不知,若是如此,肯定是我愛執露頭了。

  修行中的保密工作相當重要,你的修行越隱秘,成就也越高。許多大成就者都是如此,一生中默默地修行,保持一個平常的凡夫相。盡管內在的證悟猶如虛空般深廣難測,但外表上你卻看不出來,他顯示的還是一個普通人的形象,甚至連自己的家人、周圍的親友都不知道。直到他們圓寂的那一天,從種種的瑞相中,人們才知道這是一位成就者。

  修行是要讓心靈獲得解脫,擺脫愛恨名利的枷鎖,而不在於外在的形式。既然我們是生活在世俗之中,就應當隨順眾生,而不必搞得那麼驚世駭俗,非得顯示與眾不同。這樣才能被世人所接受,給我們的修行創造一個和諧空間,並且能更方便地利樂度化眾生。譬如現在時代進步了,你也沒必要放棄電燈不用,非得像過去那樣點油燈,認為這樣才像一個修行人。那些到國外去傳法的上師們,他們也不一定非得喝酥油茶,不一定非得要住茅棚,要是有咖啡他也照樣喝,別人給他安排酒店他也照樣住!我們要對治的是內心煩惱,而不是外境的事物,所以要學會圓融,我們的形體要隨順世間。

  勿說支節缺

  支節缺有三個方面,就是身缺、語缺、意缺。身缺者如盲人、跛腳等等,在身體方面有殘疾;語缺者如啞巴或口吃等等,在語言表達方面有障礙;意缺者如癡呆、弱智或精神失常等等,在精神方面有問題。對於他人的這些殘缺,我們不應當故意宣揚,揭人短處,讓他們感到難堪,而是更加悲憫同情和施予關懷。眾生都是往昔的父母,父母淪落到如此地步,我們施以關懷尚且不及,又怎麼能譏嫌他們呢?

  勿思他人事

  對於一切眾生,特別是修道的法友,依止的師長,如果發現他有什麼過失,要了知這是自己內心不清淨的顯現,而不是他人真的有這些過失。作為修行人,應當努力遮止這種尋伺心,要像阿底峽尊者那樣,對他人的過失熟視無睹,對自己的過失則明察秋毫。

  我們要有一種絕對徹底的聖賢觀念,視一切眾生為佛菩薩的化現。這樣就不會產生誹謗的過失,不至於產生不淨的念頭。事實上也是如此,諸佛菩薩都是以無常、不淨、疾病來警覺我們,激勵我們厭離輪回,激勵我們生起菩提心。就像菩薩只要眾生需要,他就可以化現為各種形態,乃至於無生命的橋梁、藥物等等。因此,我們怎麼敢肯定對方就不是佛菩薩的化身呢?如果是的話,那就麻煩了。經中說:若有人誹謗一個菩薩,其罪業等同於殺盡三千世界的眾生,將百劫得不到解脫。

  我們應當視一切眾生都是佛,這樣就能時時處處與佛同在,時時刻刻都生活在佛的慈悲光明之中。修到這樣一種境界,你的自私,你的我執,已經被佛的慈悲光明給融化了。而我們平時沒掌握這個竅訣,覺得佛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佛是無時無處不在的,只是因為業障的遮擋,使我們看不到而已。就如同覺得今天沒有太陽一樣,其實太陽只是被烏雲給擋住了。同樣的道理,佛的法身是無處不在,不生不減的,以各種形態而應緣顯其自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並不在於對方是不是真佛,只要我們把他視為佛,通過這個媒介就能獲得佛的加持。

  先治重煩惱

  在對治煩惱的時候,應當先觀察什麼煩惱最重,然後集中全力,運用對應的法門來對治和調伏。比如貪心重的時候,修不淨觀對治;嗔心重的時候,修慈悲觀對治;愚癡重的時候,修十二因緣等法對治。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我們修心也同樣如此。要針對目前最主要的煩惱,集中一切力量先對治它。打敗了這個最大的煩惱,你就能體驗到降伏煩惱的快樂,以及消除煩惱後的清涼。同時也有了經驗和自信,再來對治其余的煩惱就容易多了。

  不求於果報

  這裡的果報是指世間的名聞利養等等。如果我們修心的動機,是為了獲得世間的—些名聞利養,或後世的人天福報,乃至於求取個人的獨自解脫,這都是和菩提心背道而馳的,我們應當避免這些自利心。

  我們修行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其成佛也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成佛,並不是為自己。即使是修淨土發願往生西方,也是為饒益—切眾生而願往生。聞佛說法後,仍然生於他方救護一切眾生。如果沒有這種大願力,最高也不過證得辟支佛。所以我們不要忘失為利益一切有情而希求成佛的終極目標。也就是以菩提心為唯一的希求。

  雖然我們修菩提心,發願為一切眾生而修法,但首先利益到的還是自己。我們會比別人跑得快,自己先成佛了。所以,盡管不為自身求取任何果報,果報卻會不求自至。相反,越是在意自身的利益,就越是得不到回報。

  莫啖雜毒食

  我們吃可口的食物是為了身體健康,如果在食物中混雜了毒藥,其味雖美,吃下去卻是會致命的。同理,我們修法的目的在於解脫成佛,自利利他。像這樣發心清淨而修,就是不摻雜毒食的美食。如果我們修法的動機不純,為了獲取世間名利或打擊仇敵,這就如同在美食中摻入毒藥一樣,扼殺了我們解脫成佛的可能性。所以遮止一切不正確的發心最為根本。

  不求於深記

  不要牢記他人過去對自己的傷害。他人的傷害只是一時的,如果含恨不捨,那就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自我傷害。嗔恨心傷害到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它會讓我們的心遠離安樂。

  勿作世诤罵

  修行人不要象世俗人那樣互相诤罵。不要因為他人的惡意攻擊,或者無意的傷害,就進行還擊而加以惡言謾罵。即使仇怨遭到了不幸,也不可以說這是報應,或說一些令對方傷心難過的風涼話。

  在這方面,佛陀為我們示現了很好的榜樣。曾經有一個人,用各種借口不斷誣蔑佛陀,但是佛陀一直保持沉默。直到有一天,佛陀告訴他說:“如果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這份禮物最後屬於誰呢?”他回答:“還是屬於送禮的那個人。”於是佛陀笑著說:“是嗎?那麼假如我不接受你的謾罵,你這份禮物屬於誰呢?”那人摸摸鼻子,無言以對!

  只要我們的心靈健康,別人再怎麼辱罵都影響不了。如果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說法,而加以回擊,就會失去心靈的自主權,和一般的凡夫沒有什麼區別。

  不俟於狹路

  世俗人常講“有仇不報非君子”,把深仇宿怨隱忍在心裡,一旦狹路相逢,就認為報復的時機到了,於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以消自己心頭之恨。我們作為修行人以利他為宗旨,愛他人勝過愛自己,斷然不可以這樣做。不應懷恨他人的傷害而伺機報復。

  不可傷其要

  這是說不可以傷及有情的要害。比如不要揭發他人的隱私,或者有意暴露他人的過失,或者嘲笑他人的缺陷等等。就是對於世俗來講,這些都是極為卑劣的行為,何況我們作為修行人,更是不應該這樣做。

  即使對於非人之類的眾生,我們也不能隨意傷害。比如大鵬金翅鳥是龍族的天敵,因此在有水的地方,不要輕易誦持大鵬金翅鳥咒,那樣的話龍會感到難受。此外還有一些威猛的密咒,能傷害到那些大力鬼神,我們作為修心的行者,視一切眾生為父母,如果不是出於特殊情況,這些一般都不應該做。我們修持一些威猛的密咒,修一些憤怒的本尊,主要是降伏內心的魔障,降伏我們的貪嗔癡等煩惱,降伏我們的自私、我執等等。而不是用來降伏他人的。大家要知道,魔障是起源於我們的內心,如果內心清淨,也不可能感召到外在的魔障。所以大家不要弄顛倒了。譬如著名的修心法《利器之輪》,就是其力量猶如一把把利劍,而這無數利劍形成的劍輪並不是向著外界,不是針對他人。這劍輪是對著自心來的,就像刻刀一樣,能剔除我們內心的種種過患,最終把我們的凡夫心雕刻成佛心。

  牦載勿牛馱

  牦牛與黃牛的力量不一樣,牦牛的力量大,而黃牛的力量弱,如果把牦牛負載的東西讓黃牛來馱,它能載得動嗎?肯定不行。同樣的道理,如果自己能做而別人做不了的事,就不要推托給別人。 

  另一種意義是說,自己的過失應該坦然承受,不要把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即使你能想辦法暫時嫁禍於人,逃避一時的責罰,因此而造下的惡業卻給不了別人,終究還是會自作自受。所以大丈夫要敢做敢當,勇於承擔自己的一切過錯。

  功利勿爭先

  對於功名利祿方面的東西,譬如公物以及功勞、榮譽等等,不能有爭奪或侵占的念頭,不能千方百計地想弄到手,這種貪心應該及早斷除。我們作為修心的大乘行者,應當以利樂眾生為己任。修心是為了造福一切眾生,而不是自己有更好的享受,應當把物欲方面的追求升華到精神上的追求。

  勿作邪法用

  雖然我們講菩提心功德的時候,講了它有種種的好處,能治療我們身心的一切疾病,能消除一切魔障,能滿足一切善願等等。但是,這些只是菩提心附帶的功效而已,不要僅僅為了獲得這些好處而修心,不要把它作為專門對治病魔的工具。

  菩提心是用來解脫的,是用來對治煩惱,調伏我愛執的。如果僅僅用來換取一些世間名利,用來治病祛魔等等,不但不能對治煩惱,甚至使我愛執更加增長,那和邪法又有什麼分別呢?

  雖然在最初修心的時候,可以用種種功德利益作為攝引,促使自己精進修持。但隨著修持的不斷深入,你一定要把不純的動機淨化,要把菩提心用到正道上,明白修心的意義所在。

  天莫變成魔

  有的人喜歡供奉一些世間神靈,有時也能獲得一些好處。但這些世間神靈並沒有斷除煩惱,它們也有貪嗔之心,要是供奉得不好,就會制造一些災害給供者。這就是“天變成魔”,結果適得其反。

  修心的教授是用來對治煩惱的,用來對治我愛執的。正如下藥要對症,修心要針對我愛執來修,不要像“天變為魔”那樣,把修心法變成增長我愛執的助緣,結果越修煩惱越多,越修我愛執愈重。

  樂支不求苦

  我們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不應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譬如說:“如果施主往生,我就可以獲得供養;如果親友去世,我就可以獲得他的財產;如果同事走了,我就可以獨占全部好處;如果仇敵死光,我就可以高枕無憂!”像這些為了追求自己安樂,而不顧他人受苦的惡念,我們都要及時斷除,不應該有這樣的企盼。  

上一篇:印光大師開示:淨土特別法門
下一篇:為惡最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